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撰写教案时,常常会关注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培养,确保全面发展,教案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大部分学生肢体协调、准确、具有准确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1、演唱 嗯嗨??

2、听赏 阿里郎

3、练一练 合唱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愉快、风趣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阿里郎》,体验朝鲜族人民的思乡之情,并能与管弦乐曲《阿里郎》进行对比听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能与同学一起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合唱小品《小鸟在歌唱》,逐步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2、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欣赏长鼓舞片段)

a、谁来说说?(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 ,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这就是朝鲜族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三、学唱歌曲《嗯嗨呀》

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出示歌谱)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在“嗯嗨呀”的地方)

其实,这种节奏也叫“嗯嗨呀长短”。 大家来猜猜这个“嗯嗨呀”会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在民歌里叫衬词,衬托歌曲中的气氛)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嗨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愉快、喜悦、热烈)

唱了些什么内容?(农民获得丰收的热闹场面)

3、学唱衬词“嗯嗨呀”

a、歌曲中哪一句词儿最能表现劳动的干劲儿?(嗯嗨呀)

b、听老师唱唱(老师范唱第一段)

c、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嗯嗨呀”部分,其余歌词由老师唱。在接唱时要注意紧凑,中间不能停。

d、这些“嗯嗨呀”的唱法一样吗?(旋律不一样:有的往上扬,有的向下行。节奏不一样,最后两处要延长)大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画画旋律线,一起来唱唱。

e、觉得“嗯嘿呀”象是在模仿人们干什么?(劳动时嘴里哼的一种号子,能让人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唱“嗯嘿呀”时声音要怎么样?(整齐有力,能表现劳动的韵律)

f、你们觉得哪句“嗯嗨呀”比较难唱?(出示:倒数第二个“嗯嗨呀”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这样拍。我们试试看。(老师范唱)一起试着唱唱。(指名唱)

g、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延长的音)(出示:延长音)弯弯的眉毛下有只圆圆的眼睛,这个符号叫延长音记号。这个音大约要延长两拍。这儿加个延长音有什么作用?(这里的延长音记号是为了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相互打招呼,高声呼唤而应用的。“嘿”字要有号召力,声音要平稳、悠长,仿佛能传得很远。)

h、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唱一唱

i、连起来唱唱

我们边唱边把欢快的节奏加到“嗯嗨呀”处,动作要刚柔相济,幅度大些,一起来表演唱。

4、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讨论小结:前几个“嗯嗨呀”要唱得再兴奋些,后两处“嗯嗨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嗨呀”处加上动作表演。(歌词音乐)

四、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案5篇

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案最新5篇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

2024年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篇

2024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参考7篇

2024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工作总结7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工作总结范文7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8篇

202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