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清晰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案的结构清晰有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梳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贝壳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贝壳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1)出示词语:贝壳
(2)读准字音。
2、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
3、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1)读课题《拾贝壳》
(2)“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捡)
(3)交流带有“提手旁”的字。(扎、扑、打、抖、抗……)
(4)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1)巩固、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正音:小喇叭(轻声)、多音字“扇”(发第四声时,一般是名词;发第一声时,一般用来做动词。)
三、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有感情的读文
(一)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
师: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孩子们来到海边拾贝壳的情景,你从课文的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小朋友们()地在海滩边拾到了()的贝壳。
1、自己读课文2~6小节,把你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2、在小组中交流你完成的填空题,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小组中补充说明你这样填写的原因。
3、全班交流填空题,并讲述自己的理由。
填空:小朋友们(高兴)地在海滩边拾到了(许许多多、五彩、漂亮、逗人喜爱、各种形状)的贝壳。
(1)高兴:第2小节。从“喊着、笑着、跑着、跳着”
(2)许许多多:第3小节、第6小节。
①自由读课文3、6小节,在这二小节中圈出让你觉得海滩边贝壳很多的字或词语来。
②交流。板书:装满盛满
③引读:海滩上有许多许多的贝壳,我们的口袋……手帕……可是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为什么呢?和同桌讨论一下:是什么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海滩呢?
④交流:因为海滩上还有许多贝壳没有捡。
⑤教师补充“挤”想一想:说说你感受到的挤是什么样的。板书:挤
⑥教师补充“拣”,给学生字典上的解释条,根据课文的内容挑选。板书:拣
⑦引读:海滩上,银光闪闪。那里有……卵石和贝壳……我们一边拾贝壳,一边从那些贝壳中把自己喜欢的……以至于口袋、手帕都……,还是……
3)漂亮、逗人喜爱:第4、5小节
①轻声读课文4、5小节,试着完成课后的填空。
填空:一个()的壳,像一把打开的(),真漂亮!似乎可以用来()。一个细长的()壳,像一个张着嘴的(),真逗人喜爱!似乎可以用来()。
②出示扇贝壳、螺蛳壳的样子,及实物“打开的折扇”。
③展开朗读比赛。
④选一小节,试着背诵。
⑤刚才我们读了、还背诵了3、4小节,说说学习了这两小节,你对这二种贝壳有了哪些了解?
⑥学生交流。小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贝壳的样子、根据贝壳的样子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⑦看课文中贝壳的插图(有条件的可以看实物或者媒体。)如果你来写贝壳,你还会写贝壳的什么呢?学生交流。(颜色、手感等)
⑧海边的贝壳千姿百态,如果你在海边,你会拾一个怎样的贝壳呢?补充: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你能选一种贝壳,说说这贝壳是怎么样的吗?在小组先说说,然后推选代表在大组中来交流。
4)五彩:可以给学生看贝壳实物或着媒体,让学生了解贝壳的颜色也很多。
小结:海滩上的许多许多的贝壳不但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且颜色也是五颜六色,难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拣不够!
4、原来退潮了,大海给大家留下了那么多可爱的宝贝。课文第一小节中的2个感叹号,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好呢?
(二)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中有的小节写了贝壳的数量多,有的写了贝壳的形状,你最喜欢哪一节呢?挑自己喜欢的、认真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2、展开朗读比赛。
3、齐读课文
总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多么盼望有一天也能去海边拾贝壳呀!拾起一个扇贝的壳,让它为我扇风,拾起一个螺丝壳,听听它的号角声……
四、描摹汉字
1、学生间互相说说要写的汉字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2、交流。
3、教师概括。“贝”:左右相当;“彩”:左宽右窄,三撇的起笔要对齐
小贝壳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单线表现四肢的变化,会仔细有目的地观察。
2、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已有经验和大胆的想象力,大胆进行跳舞小人的构造。
3、探索、发现生活中贝壳的特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贝壳若干;
2、有边框的纸人手一张;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叮咚)跳着愉快的舞蹈进场,并讨论都有什么好看的动作,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跳舞吗?(喜欢)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吧!
2、请几位幼儿展示舞蹈动作:
小朋友们跳得真好看,那我们跳舞时身体的`那些部位在动?是怎么动的?跳给大家看看好吗!
小结:原来我们在跳舞时手、手臂、腰、腿……动起来可以做出各种好看在动作。
刚才小朋友们跳得真好看,现在让我们看看专业的舞蹈演员是怎么跳的!
二、出示课件让幼儿通过讨论、观察,开阔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1、请幼儿欣赏各种舞蹈的图片。
(1)舞蹈演员的手臂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2)舞蹈演员的腿步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3)舞蹈演员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欣赏舞蹈简笔画小人:
专业舞蹈演员跳得动作太难做了,我们没法做到,不过老师已经把这些动作用最少的线条记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幼儿观察贝壳的形状,讨论可以做舞蹈小人的哪个部位。
这些舞姿实在是太美了,连小贝壳也想来学跳舞。
我们来看一看小贝壳像什么形状可以做跳舞小人的什么部位?
三、教师制作。
1、将小贝壳粘在纸上;
2、添画手臂和腿;
3、添画面部表情。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
提醒幼儿:
1、可以是一个人跳也可以是几个人排成好看的队形跳。
2、画出各种好看的动作。
五、开一个舞蹈小人展览会,请幼儿看看自己的作品。
把你制作的会跳舞的贝壳小人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看看哪个贝壳小人跳得最好看!
小百科: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
小贝壳的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小贝壳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认真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贝壳的神奇,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海景,导入学习
1、孩子们结合自己看到的大海说说大海给你留下的印象。
2、欣赏海景(图画、背景音乐或课件)。师:大海是美丽的,阳光像温暖的手,缓缓地抚过沙滩,鹅卵石斑斑点点反射出柔和的光圈。躺在沙滩上,睁眼就可以看到天蓝如海。偶尔有几只海鸥嘎嘎地叫着掠过视野。海边有人在游泳,他们不时来来回回地跑上岸,沐浴,穿衣,或者从海里拖出巨大的海蜇。近处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课文里也来了许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2、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3、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识记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黑板贴贝壳生字卡片。海滩上有许多小贝壳,小贝壳身上有生字,学生捡到哪个贝壳,就认读上面的生字,并组成词语。)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问题。
三、仔细读文,体会感情
1、朗读课文,进入情景。
我们也到大海边去把这些大海的“礼物”带回教室。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拿出自己准备的小贝壳。
2、请学生仔细观察手中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说说看到了什么,想问什么。(适当结合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贝壳的特点:“皱纹多又多”。)
3、学生放好贝壳,练习朗读课文第一节,重点读好三、四行诗,要读出对贝壳的好奇。
4、交流、了解贝壳知识。
(1)老师利用课件展示贝壳图片,并结合有关资料,介绍贝壳的知识。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贝壳。
5、朗读第二节诗,与贝壳交流。
(1)小贝壳听了你们的赞美可高兴了,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你知道这些“皱纹”代表什么吗?在儿歌里去找到答案勾出来,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节诗。
(3)教师播放海浪的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站在大海边,对着贝壳问出你想问的问题。
(4)请学生轮流告诉大家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扮演小贝壳,争取回答他的问题。
6、分角色朗读全文,达到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想想:如果贝壳们一起在沙滩上,可以做些什么事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为贝壳们编个有趣的故事。
2、展示交流。
五、巩固生字词,练习写字
1、读课后第二题,进行扩词训练。
2、出示8个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带”、“海”、“那”。
5、学生练习写字,展示写得好的字。
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的全面展开,在教学的实践中,使我不时的以课改的'新观念来武装自身,以新的规范驾驭着艺术课堂。自从教了艺术课后,我感觉到了艺术课内容的丰富多彩,深受小朋友们的欢迎,他们在玩中学、乐中思,感悟到艺术课强调的是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渗透,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传授知识,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它所要求的艺术能力比过去讲的:“知识技能”要丰富得多。
下面就结合《小贝壳》这一课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想。
1、注重美育的培养。让同学在艺术中体验美、表示美、发明美。同时,让他们在美中体验艺术,使他们了解到艺术自身就是一种美。在本节课中,教师鼓励同学拿起笔来,放开歌喉,用绘画、唱歌等艺术形式来表示大海的壮美。
2、“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始终是同学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是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设计的绘画、游戏、歌唱、扮演等一系列活动给了小朋友们充沛想象与活动的机会,使同学得到了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同学能愉快、自然、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群体活动可使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干激发同学的创新能力。
3、重过程、重思维、重实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同学踊跃发言、讨论、积极研究、考虑,充沛体现了同学审美、发明思维、合作交流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使同学提高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4、注重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情感的潜能,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小贝壳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对大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大胆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固体胶涂均匀。
材料及环境创设
油画棒、水彩笔、卡纸。
彩沙:固体胶、小勺、大盘。
环境:部分桌子放卡纸及油画棒、水彩笔,幼儿任选一种比作画,也可两种工具交替使用。部分桌子中间放一大盘,内置一罐彩沙,若干小勺,固体胶。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如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法,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与创造。
此活动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又里利用蔡杀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能进一步扩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围,体会多种材料组合创造的效果,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流程
语言引导――欣赏讨论――操作演示――幼儿操作――引导讲评
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建议教师可请幼儿介绍去海边的经验并通过设问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阳光、水、沙、空气)
设问(1)、为什么大家都爱去海边?(2)在海边可做些什么事?
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来寻找这张画上“特别”的地方,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一处地方是用沙来代替深色的)
说明
范例中的哪一部分作沙画可有教师自己选择(根据沙的颜色)太阳、海水、树和沙滩。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态及远近的物体,提示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
操作演示
建议绘画部分不演示,重点是演示作沙画的步骤:
(1)在画面中央决定某一部分作沙画留出不涂色。
(2)将留出部分用固体胶涂均匀。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体胶上,并用小勺背面抹匀。
(4)把卡纸竖起,让多余的彩沙会到大盘里。
说明
涂固体胶时可让幼儿观察涂均匀与不均匀的大小感,体会到做事认真、仔细与“美”的关系。
4、幼儿创作
教师可指示:谁拾的贝壳多?(表现出动态)
(1)选择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画。
(2)选择彩沙是,注意配色。
(3)边制作沙画、边思考制作步骤。
说明
当有的'幼儿固体胶没涂匀,沙画部分出现“漏洞”时,应劝阻幼儿即时加深固体胶,这样回使画面“一团糟”,要鼓励幼儿下次再尝试。
5、引导讲评
集体找找或由作者介绍哪一部分是沙画。
说说制作时的体会:怎样把沙画作好的。
在教师的帮助下给沙画喷定型胶。
说明
让幼儿谈谈制作时的体会,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小贝壳的教案篇6
教材说明:《小贝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教育科学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思路:
?小贝壳》是艺术教材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中的一个课题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受大海。通过倾听大海的海浪声――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看看大海的图片几个活动步骤,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题,激起他们对大海的好奇和喜爱之情。
(二)捡贝壳。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随着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做律动,创设去海边捡贝壳的情境,然后请学生在教室的周围找贝壳(师课前已在教室内布置好贝壳),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贝壳,并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三)画贝壳。先让学生设计或写生手中贝壳的外形,然后讨论如何进行装饰设计,再把贝壳画完整。
(四)编故事。请每一组学生编一个有关贝壳的故事,大家把自己的小贝壳沿轮廓剪下,贴到海滩背景图上,再进行添画设计,每组表现一个贝壳故事,完成一幅大的贝壳作品进行展示,最后由组代表上台讲故事。
设计理念:(一)本着艺术综合的教学理念,以美术为切入口,兼及音乐、舞蹈、语言等。
(二)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
(三)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人文价值。例如通过听、看、说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在学生个人完成作品后,尝试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编故事,剪贴添画成一幅集体作品,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具)
1、海浪的录音资料。
2、海景图片资料。
3、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录音磁带。
4、贝壳若干(与学生人数基本相等)。
5、海滩背景图(以学生分组数等份裁开)。
(学具)
1、绘画用具。
2、剪刀。
3、双面胶或胶水。
教学流程:一.感受大海。
1、播放海浪声。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答)
2、提问:“你们看到过大海吗?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生答)“那么没看见过大海的同学,你们心目中大海是怎样的呢?”(生答)
3、请学生欣赏海景。通过听、说、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和热爱之情。
二.捡贝壳。
1、师:“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大家一定很想去海边玩一玩。”(课件点击出示海滩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赶海的小姑娘》一起出发吧!”
2、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录音带,师生一起做律动。
[在《赶海的小姑娘》的律动中,创设去海边捡贝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师:“刚才歌曲中那个赶海的小姑娘在海边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课件点击在原先的海滩景色上添上贝壳),看,漂亮吗?那请你们也在教室周围找一找,看能否找到你喜欢的贝壳。”
4、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录音带,学生在教室里找贝壳。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手中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
[让学生在教室周围捡到实物贝壳,并进行细致观察,培养了其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师:“老师手中也有一个美丽的贝壳,你们想看吗?”(出示贝壳)师介绍手中贝壳的外形特征。
7、请学生也来介绍自己手中的贝壳。
[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手中的贝壳,既可让其他同学了解多种贝壳的形态特征,也可让介绍的学生整理思维,增强其观察的效果。]
三.画贝壳。
1、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如果不把这些贝壳画下来,那真是太遗憾了,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画出你手中贝壳的外形,也可画你曾经看到过或你想象的贝壳外形。”
2、学生画贝壳外形。(播放背景音乐:《潜海姑娘》)
[在学生观察贝壳的基础上,描绘其外形轮廓,锻炼了学生的写生表现能力。]
3、师:“老师觉得单单画贝壳的外形似乎太单调了,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怎样使它更漂亮,更丰富?”(生答)
4、师:“给贝壳添画上美丽的花纹是个好主意,那我们可以添画怎样的花纹呢?”(生答)
5、总结:“我们可以给贝壳添画点状的、线条的、块面的或者各种图案的花纹,相信同学们会把你的贝壳添画得更漂亮,更特别!”
6、学生添画贝壳花纹。(播放背景音乐:《潜海姑娘》)
[通过添画设计贝壳的花纹,发挥了其想象力,展现了其个性化的设计。]
四.编故事。
1、师:“同学们都画好了一个美丽的贝壳,但老师觉得它们一个个呆着可能很孤单,那你们想想如果它们一起在沙滩上,可以做些什么事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为贝壳们编个有趣的故事。”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一个小沙滩,请大家把你的贝壳剪下来,根据你们编好的故事,和组上的贝壳一起贴到沙滩背景图上,可以再添画适当的事物,让画更完整。”
4、发放沙滩背景图,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水草舞》)
5、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贝壳故事。把每组作品贴合成一个大沙滩,组合成大作品。
[把学生个人的作品融入到小组集体的创作中,通过编故事,剪贴添画完成小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贝壳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