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坐的教案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确保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维能力,教案中应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汉字坐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汉字坐的教案6篇

汉字坐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了解表示事物名称或地名的词语构成方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地名图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平时是怎么学习汉字,积累词语的?你发现其中的规律或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交流自己的学习经历,可回忆以前学习汉字板块内容的方法?

二、互动学习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很有规律的词语

2、出示学习卡片,先以“出版”一词为例,先读准词语,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字组成新的词语,并比较其用法的异同。由动词变成名词。可扩词为“出版社”“出版商“出版局”等,这些词语都是与“出版”相关的人或部门。同时要学习生字,了解字义。

3、再以“播种”“练习”“抒情”等词语请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词练习,进一步明确词语的构成方式。在比较发现中学习和运用词语,增强自主识字的趣味性。

4、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变化的规律。发现在动词后面加上一个字变成的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

5、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说出更多这样的词语,扩展延伸。

二、巩固练习

1、你们都到过哪里游玩过?能结合书中的词语说说这些地名的由来吗?在交流地名的`过程中,感受该地方的景观文化历史等特色。

2、引导学生将课后列举的地名分类研究,感受其中的乐趣。将词语按照颜色、人物、动物、水果的类别分类。

继续引导学生分类研究学习。

将同学们上述交流的地名分类,并读准词语。

3、先结合书后练习“读一读,比一比”,然后运用上述相关的一组词语造句。边比较,边区别,边运用,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练习个别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有重点练习。

三、课后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课后词语。

2、将积累的词语分类到本上。

板书设计:汉字家园2-1

汉字坐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收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

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收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激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活动建议”中选择一项内容开展活动,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

1.阅读“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搜集哪方面的资料

3.学生按选定的研究内容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1)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2)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围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开展简单的研究,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4.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1)学生阅读教材第48~52页的“阅读材料”,边读边思考:材料介绍了汉字哪些方面的历史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了汉字书法艺术为什么要调查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研究报告应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读完这些材料后,你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5.教师提示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可选择的内容很多,可以就之前“汉字真有趣”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如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由来等;也可以结合这一部分的“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确定研究内容,如研究某一种字体的特点或汉字书法的历史等;还可以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查找同学的作业本、学校的公告栏及街头招牌中用字不规范的地方。

6.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

三、学习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由结组,教师相机协调每组人数。

2.教师指导学确本次活动的和方法。

(1)学习《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①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这份研究报告包含哪些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②学生讨论,派代表汇报。(出示课件1)

课件

这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等内容。可以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③教师小结: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大致了解了开展本次活动的基本步骤--首先要确定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或作调查,再次要对搜集到的资料或调查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最后要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板书: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结论)

(2)教师提示:研究结论应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不能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3.引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出示课件2)

课件2

(1)学生结合上节课活动的经验和各组的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商讨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参与人员及分工等。

(2)引导学生想好活动过程中操作的细节。例如,调查同学作业本上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之前,要想好调查哪些人、哪些学科的作业本,作业本上的哪些字属于不规范字,调查的结果可以怎样记录下来,遇到同学不同意调查的情况可以如何应对等。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活动的过程,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学生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四、各小组展开搜集、调查

1.研究活动例进行指导。(出示课件3)

课件

(1)学生回顾上节课活动学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2)教师引导,打开思路:汉字历史和汉字书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搜集资料;选择好搜集资料的方向后,可以从权威的网站和专业的书刊中查找有关内容。

(3)小组围绕研究主题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巩固搜集资料的方法。

2.以调查社会活动为例进行指导。(主要活动方式为实践调查)(出示课件4)

课件4

(1)教师给出不规范用字的范例,让学生明确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

(2)了解调查的具体环境,安排好时间、路线,确定好记录方式。

(3)引导学生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4)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发生事故。学生可以结伴开展调查,或者在教师、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调查。

五、整理研究或调查成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或调查到的情况。

2.学生按照研究报告的框架,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和调查到的情况

3.(1)整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出示课件5)

课件5

①要注意筛选。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要以专业书籍或正规网站为准。

②要注意归类。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根据需要进行归类,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问题的几个不同方面等。

③搜集的资料不够丰富,调查的情况过于课件5

简单的,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或展开调查,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2)学生根据提示整理资料。

设计意图:按照撰写研究报告的思路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在梳理内容的同时渗透研究报告的写法。

六、撰写研究报告

1.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讨论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课件6

(1)研究报告的内容: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个方面。

(2)研究报告的呈现方式:①研究报告在罗列方法、结论时,可以梳理出若干个点,也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令读者一目了然;②研究报告的语言有点像说明文,最后的结论和开始提出的问题要相互呼应;③研究报告的四部分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资料整理”部分不一定每篇研究报告都有,可视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当作范文,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这一类研究报告的写法。

2.明确研究报告各个部分的写作要求。(出示课件7)

课件7

(1)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描述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等。

(2)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描述自己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

课件7

(3)第三部分“资料整理”,要把自己经过筛选、梳理后的资料恰当地呈现出来。

(4)第四部分“研究结论”,要描述清楚自已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3.学生根据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或调查的情况,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研究报告的形式。

学生1:可以布置一个展览,展出研究报告,以及重要的文献资料、调查记录,或者活动时期的一些照片。

学生2:举办一场汇报会,小组或个人就某一问题研究的结论进行汇报。

(2)学生确定展示形式,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报告,然后全班交流。听众可以对展示的内容作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展示者注意及时解答听众的疑问。

(3)展示完成后,学生从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开展自评、互评,并继续完善研究报告,推选出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班级宣传栏。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能增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习其他同学研究报告的写法。

2.总结、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生回顾这一单元开展活动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这一段时间,大家围绕汉字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对汉字的文化和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增进了对汉字的情感,还实践运用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树立了认真、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并且学会了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信息员”“优秀研究员”“互助好搭档”等,激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喜爱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我爱你,汉字

汉字坐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2、通过对应比较,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活动重难点: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象形字课件一份;

2、各种印有汉字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生活中汉字,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在哪见过字?(集体观察讨论)

1、小朋友,你们认识字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字

2、原来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字,字有什么用处呢?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二、观察比较不同文字,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1、出示各国的字体,比较汉字与其他国家文字的不同,

(1)方块字

(2)横平竖直

1、现在,咱们看看屏幕上有好多字,谁来说一说你认识哪些字?

2、这些字小朋友认识吗?

3、这些字是别的国家的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我们的中国的字叫汉字

4、大家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和别的国家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英文是字母组成的,我们的汉字是方方正正的,写起来横平竖直,

三、对应比较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1、出示 “马”的演变过程课件,讲解象形字

分别出示古代“马”字和现代的“马”字,观察比较汉字的演变

2、对应比较几个常见字的象形写法,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1、我们的汉字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这些字是现在的汉字,以前的字可不是这个样?咱们来看几个古代的字

2、(出示四个马)你觉得这是字

(出示现代马)谁认识这是什么字

3、其实这些字都是一个字,就是马字

4、这是最早的马字,小朋友看像什么一样?马头在哪?马腿在哪?这三画是什么?这些字像画画一样,叫象形字

人们觉得这样写字太麻烦,就把字越写越简单,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四、观察不同字体的汉字,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出示“百福图”了解汉字的不同字体

2、游戏操作卡片,观察不同汉字不同写法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字有什么用处?(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现在的字就同一个字也有多种写法(出示“百福图”)谁认识这是什么字?,大家来数数这个福字有几种写法?(总结)你数了几种?告诉小朋友就这个字就有一百种写法,

2、这些福字有什么不一样?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黑体我要上学了)这几个字也有好多写法,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4、筐子里有好多字,就是“我要上学了”,但是有五种不同的写法,小朋友仔细看,把写法一样的字摆成一排,就像黑板上我要上学了这样摆

5、幼儿游戏,教师发现问题 谁愿意在黑板上摆?3人

6、我们来看一看,这3名小朋友摆的对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7、过几天,我们小朋友就要上学了,在学校里就会认识更多的字。

汉字坐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文字的起源,知道现代文字是由古代的文字发展而来的。

2、 初步感知古代文字到现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3、 激发幼儿幼儿的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为此感到自豪。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与“雨”“果“”人”“耳”等相匹配的图片、象形字、及汉字。

2、 “有趣的汉字”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找汉字

1、什么是汉字?

2、幼儿在许多包装纸上找汉字。你在哪里找到了汉字?

3、汉字有什么用?师小结:汉字是中国人用的字,中国的汉字又叫方块字,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二、 感知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1、看信

a)博物馆的叔叔给我们草莓班寄来年了一封信,说是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把信打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吗?

b)出示“山”字的象形字,你认识它吗?李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你们想的真好,这个是古代的山字,(出示图画水)你们看象不象啊?

c)哦,真的很象,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

2、 幼儿感知象形字

a)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古代字宝宝,具体说说“月”“鸟”。

b) 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到底会是什么呢?这里着几幅图画,请你们把图画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看看这些字象图画里的哪一张,给他找到朋友。

3、 游戏:“我是谁?”

a) 将四个现代的字贴在活动室不同的角落里,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一个古代汉字,然后孩子们去找相应的现代汉字。

b)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字,说出自己的理由。公布正确答案。

c)古代字和现代的字有什么很像的地方?教师出示示意图,感知从图画到字的演变过程。师小结:这个是门,现在我们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因为古代的人把它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字就象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很多年以后,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就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的简单了,变成了现在的字,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三 游戏《找朋友》幼儿分成四组,合作完成古代字宝宝与现代字宝宝的配对。(用连线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汉字坐的教案篇5

(一)、《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

1.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字谜、歇后语,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课时具体安排:

第 一 课 时

一、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

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

机点拨)

2. 打开书p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

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

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

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

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二、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

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 关于字谜:

a、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b、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c、最后在全班汇报。

(1)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 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 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 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答案:日;香;立;曼;休、斗;刘、孙、杜、林]

小结: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

学生活动: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2、关于谐音: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老师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关于仓颉造字:

(1)、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2)、老师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4、“册、典、删”的来历:(1)、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说一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3)、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次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线进行整组学习的单元。那么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77页。

3.学生自由读p77页上面一段话。

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六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3.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2)第一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汉字坐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汉字的起源

(2)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2) 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

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

解说:

图一为“梅花堂”,由“梅花”二字的演变可以初见汉字的发展变化;图二两个“明”的不同写法可以看到汉字字体的千变万化,同时,柱子上的字体可以看出属于篆字。

引言: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 看“图”识字

1、 学生辨识课文中的甲骨文图片,了解汉字起源于图画;

2、课堂活动设计一:

下面是一幅挂在阿拉斯加猎人门上的画。据考证,猎人画这幅画是要告诉人们这样的意思:“我坐船照这个方向到岛上去,我要在岛上睡一晚,又到另一岛上,睡两晚。我希望杀死一头海狮才回家。”严格地讲,这些还不是文字,只是用画画儿的方式传达了一些意思罢了。请同学们对照释义研究一下这幅图,看看它是怎样传达意思的,你认为它传达的清楚吗?假如我们现在还没有文字,你会怎么用图画来传达这个意思?

3、知识补充: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2)八卦说

(3)书画说

(4)仓颉造字说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4、课堂活动设计二:认字比赛

看谁认出的字最多最全:你认识这些文字吗?你知道它们都是怎样的造字法吗?(让学生指认课本p40面上方所列32个字,学生讨论,教师指正,参考教师用书)

?补充知识讲解:汉字造字法有所谓“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其中转注和假借其实属于用字法。因此真正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阐述及例字甲骨文讲解)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属于象形字的是:舟、车、册、叉、其(“簸箕”的“箕”的本字,同义假借)、月、川、刀、门、凤(现在的凤字是形声字)、鱼、鹿、羊、牛、犬、豕、龙、贝、翼、射、立、女等。

属于指事字的有:下、亦。

属于会意字的有:乳、毓、书、从、莫(暮的本字,假借为否定义的“莫”)、明。

属于形声字的有:妇。

5、叠罗汉式的造字

汉字采用“会意”造字的方法时,还有一种“叠罗汉”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其中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的上下结构。比如下面的几个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部分现在已很少见到了)。请查查字典,看看这些字是什么字,表示什么意思。

“木”是“树”,两“木”成“林”,三“木”成“森”;

“火”是“火”,二“火”成“炎”,三“火”成“焱”;

“水”是“水”,三“水”成“淼”;

“石”是“石”,三“石”成“磊”;

“车”是“车”,三“车”成“轰”;

“鱼”是“鱼”,三“鱼”成“鱻”;

“羊”是“羊”,三“羊”成“羴”。

三、 汉字字体的演变(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讲解)

1、流变过程;

中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很漫长,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大约经过了三千多年。

⑴甲骨文产生于商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⑵“金文”是是通行于周代的文字。

⑶篆书是通行于秦的文字。

⑷隶书,秦汉时使用的一种字体。

⑸楷书,魏晋一直通行到现在的常用字体。(几乎同时也产生了行书、草书)

2、 课堂活动三:书法欣赏

3、 完成课后练习“小试身手”的题目。(参考教师用书讲解)

四、课外延伸--热身训练

1、判断下面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

a.木(象形)休(会意)江(形声)房(形声)

b.座(象形)占(形声)架(会意)芳(形声)

c.固(形声)攻(会意)旗(形声)本(会意)

d.语(形声)究(形声)材(会意)见(象形)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各种造字方法。正确选项是a。a中“江”左形右声,“工”和“江”古音相近。b中“座”应该是形声字;“占”从“卜”从“口”,是会意字;“架”是形声字,上声下形。c中“攻”是形声字;“本”是指事字。d中“材”是形声字;“见”(见)在“人”上加“目”,是会意字。)

2、判断下面汉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

a.手 抢 慢 力 海

b.拉 琶 监 弦 裹

c.饮 蜻 跚 峰 地

d.鹉 警 雾 基 羞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各种造字方法。正确选项是d。d中“羞”本义是进献食物,从“羊”,“丑”声,所以也是形声字。a中“手”是象形字,像手的形状。“力”是象形字,像人筋的形状。b中“监”(监)字形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是会意字。c中“饮”是会意字。)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意义,这种造字方法便是会意。依照示例,另选两个字加以分析。

示例 :

休: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采:一只手放在树上,表示抓取。

参考答案:旦;囚;睡,眼睛垂下来;从,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表示跟从;灭;刃……

4、汉字和字母文字都起源于图形符号,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体系。从图画性上来讲,汉字比字母距离图画更近些,它的“图画基因”还没有完全退化。因此在艺术字的设计上,反映出独特的结构特点。

五、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走进历史,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以及汉字造字的方法和结构特点,让我们对于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学好、用好汉字相信会有所帮助

汉字坐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汉字使用调研报告5篇

写关于汉字调查报告5篇

以汉字的魅力演讲稿7篇

汉字听写组活动总结7篇

我爱你汉字作文400字5篇

汉字陈的调查报告7篇

有关汉字的演讲稿7篇

关于永汉字的演讲稿5篇

汉字真有趣作文300字5篇

对汉字的心得体会8篇

汉字坐的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