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观后感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情感的真实表达,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影片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月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月观后感7篇

八月观后感篇1

这部影片记叙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五月、八月这对姐妹俩在亲人相继逝去的情况下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经历重重困难,得到了磨炼。

在战火中成长的五月过早地变得成熟,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年龄尚小的八月也懂事了不少。

战争中的儿女是坚强的。影片中有一个令我深受震撼。五月的爸爸出门以后惨遭杀害,于是五月的妈妈把生活用品搬上阁楼,打毁了楼梯。一天,日军又来扫荡了,妈妈与奶奶顾不上逃命,让姐妹俩爬上阁楼,自个儿留在了楼下。日军一冲进来,就把奶奶杀害了。五月、八月眼睁睁看着奶奶妈妈遭到日军的毒手,心痛不已,恨不得冲下去保护妈妈。但五月知道,妈妈宁可受屈辱也不愿姐妹俩受到伤害,只要一发出声音,妈妈的苦心就白费了。五月强忍着心痛和眼泪,咬紧了牙关,连一滴眼泪都没流下来。八月年龄小,呼之欲出,五月马上就捂住了八月的嘴。看,五月多么坚强啊!她不会被一点儿困难吓倒,仍然镇定地思考,为大局着想。她的这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战火中磨炼出来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在报纸看到的一件事。黑龙江省的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中,经不起一点儿打骂。他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一个小皇帝似的。再加上他的爸爸妈妈是干部,家里有的是钱,更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娇生惯养的.他靠着爸爸妈妈的关系当上了个中队长,无论什么事都是由爸爸妈妈替她安排好的。有一次,他向他的哥哥要糖吃,哥哥告诉他:“这是要留给爸爸妈妈吃的,你不能吃!”那孩子听了,还是不肯罢休。他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没有经过磨炼,从小在要风就风,要雨就雨的环境中成长,才会经不起一丁点磨炼。他和五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月、八月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永远是我的好榜样。我相信,我也会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真实生活的五月!

八月观后感篇2

我看了《五月八月》这部电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五月。

残忍的日本人把五月、八月的亲人都杀死了。她们的狗——阿宝,把她们爸爸那血淋淋的手给叼了回来。她奶奶也被日本鬼子给刺死了。她们妈妈为了救五月也死在日本鬼子的手里。她们的舅舅虽然救出了五月、八月,但他为了寻找她们的妈妈也掉进了鬼子死亡的大门里。五月挑起了照顾妹妹的重担,但五月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超级“任务”。

我对五月这种坚强的意志感到十分敬佩。她竟然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她们那时的艰苦和我们现在的幸福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世界上有披着人皮的野兽吗?有!践踏中国领土,屠杀中国百姓的日军便是披着人皮的野兽!

世界上有地狱吗?有!当年被日军所侵占的'南京一夜之间便成了人间的地狱!

日军进入南京的第二天,两名日本军官便开始杀人比赛。一个一口气杀了106人,赢了比赛。另一个鬼子杀了105人。赛后这两个杀人魔鬼发出一阵阵恐怖的狂笑声。这群日本杀人狂魔,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待。却把中国人当作娱乐的游戏,练习射击的目标。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军官嫌杀人不够快,就将成群百姓活埋,用机枪扫射,用汽油焚烧……日本鬼子真是没有人性,禽兽不如的东西。

看了电影,让我们知道了,当年日军种种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日本鬼子种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也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现在,我们不能再让这种悲剧出现。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强大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八月观后感篇3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仔细想想,却总也不明白自由是什么?难道就是脱离父母的管辖,就像独立一样,像奔驰的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不是自由,这是悲哀!

我也想过,我为什么哭喊着说老天不公,给我自由,这样的话语。仅仅为了母亲的不绝于耳的唠叨和父亲总有的几句斥责,或是少的可怜的零花钱,还是老师日日如山的作业。或许没有这些,就是自由吧!我想。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就是个不该拥有自由的年代!想想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战争,和那些硝烟中的孩子!所谓的“自由的.枷锁”对他们是多么难能可贵!想想如果我们没了自由的枷锁,会怎么样,和他们一样,流浪,漂移么……有人说:“那样不是挺好,自在逍遥?”我想,那是最好的结局,而事实却没那么完美,因为时代的变迁。这是个叛逆的时代,当时,他们或许只会没落,而我们,却因为社会的不同,面临的竟是堕落的危机。那么,所谓自由,确实是我们不该拥有的。在带有枷锁的家里待着要更好。

回头想想,这些“自由的枷锁”到底以为着什么?想了很久,懂了,这是家,没有它们,你、我、他便不再完整,没有它们,我们将比五月八月更可怜。

后记:入夜,望着残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没有自由么?想了许久……许久……直到眼片粘上了,再也揭不开……

八月观后感篇4

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和谐的,你听到了吗?无论你身在何处,处于多么恶劣的境况,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无论是用你的眼睛、耳朵,还是鼻子、舌尖。

电影《八月迷情》如一曲悠扬、和谐、唯美大气的交响乐,片中的每个人每个场景组成这首颂歌的动听的音符。整部影片虽然描述的生活中的小事,但以小男孩evan对生活中每一处声音的扑捉及音乐化贯穿始终,从而使得影片显得恢宏大气及高雅。影片止于公园音乐会,没有录制亲人相认的场景,如同一曲交响乐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和无穷的回味。《八月迷情》使用了影射的手法,用音乐代表梦想、追求,通过evan、louis、lyla等人对音乐的执着向观众传达执着坚守心中的梦想、追求,勇敢面对横亘在面前的阻碍、挫折的积极向上的理念。

影片中对比手法应用很广泛。

影片前面一小部分采用时间平行结构,将11年前后louis、lyla相遇相爱与evan在福利院的生活穿插展现,lyla、louis两人对爱与生活的失望、绝望,与evan对爱与生活的希望、坚定的热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由此而放弃音乐(以及lyla面对爸爸的家长主义的懦弱),evan却在爸爸的指点下勇敢反抗wizard的威胁,追寻音乐的脚步。

wizard也是影片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11年前wizard在人行道上的演奏见证了lyla与louis的相遇与相爱,那时候人行道上的他仍然怀有对音乐的追求与热爱;11年后的wizard却俨然是生活中的小丑,凝聚了生活百态,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被food、money、life压垮的佝偻的、懦弱的灵魂。11年的时间,生活将他打磨得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爱。他自视甚高,曾经具备音乐梦想与才华,然而却经历11年的怀才不遇,于是他成了小流浪儿的头儿,教他们音乐、各种乐器,可是却剥夺他们的一天的辛苦钱,用自己的悲哀去折磨另一个人的悲哀,演变成潘多拉魔盒的帮凶。他在茱莉亚学院威胁正沉浸在音乐殿堂中的evan,对学院老师进行激愤的指责,其实不过是他自己对evan的嫉妒,对自己怀才不遇、音乐才华被埋没的愤怒宣泄,他那哆嗦的扭曲的脸显得如此丑陋,俨然是在宣泄内心苦涩与心酸的小丑,尤其是他打电话讨价还价的时候。wizard是如此富有张力、饱满的角色,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免让观看者泛起心酸,泪在内心滴淌。不是生活太沉重,而是他太过懦弱。所以他在茱莉亚学院颇显神经质的过度表现其实也是在唾骂自己,谴责自己的懦弱。evan能给予他心灵安慰,因为他能让他看到曾经的自己,他说只有evan才能让他好起来。。多么变态和可怜的灵魂!

在生活面前,我们是否都是小丑?《八月迷情》给予我们的答案是no!除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爱也是我们应对潘多拉魔盒开启后的生活的利剑。不只是evan与wizard存在对比,louis、lyla与wizard也存在对比,与wizard相似,louis、lyla对音乐的追求也因为生活挫折(他们是受到爱的打击,而wizard是受到food、money等的打击)而放弃,然而最终他们在爱的指引下重新燃发了激情,回归音乐。影片结尾wizard在地下吹奏口琴而evan在台上尽情绽放,地下天上的生活,黑暗、颓丧与镁光灯、灿烂笑容的鲜明的对比,除了更进一步的显示wizard的懦弱之外,也表现了爱的力量。

影片还有一些博主认为处理得很好的小细节。有些观看者觉得影片太过于理想化、太过煽情,本文觉得不尽如此。影片为了不影响所要表述得整体和谐的美感、积极向上的基调,所以只从侧面隐晦地对生活中的黑暗面进行细部刻画。

福利院中evan受到大家的嘲笑;在教堂里那个小黑人女孩hope有人爱、可以上学、甜美笑容等与evan被遗弃、孤零零一个人的对比;wizard对福利院的指责"you don't care about a kid after he is in the system...you don't follow up.and you throw him from place to place.eventually,you end up in a place where they kick the crap out of you..."(——由wizard对福利院小孩子的生活的了解可以推知他也是一个孤儿,曾在福利院长大。他曾经也幻想着有一天爸爸妈妈会来找他,他曾经像evan一样有一个纯洁、美好的灵魂,听得见生活中的每一处音乐。可是最终梦想破灭,随着慢慢长大,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父母不会来找他,他是个没人爱的小怪物。爱的期望破灭了,生活的重担也一起浇灭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及热爱,浇灭了他对生活的激情,曾经的美好的音符从此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嘈杂的噪音。);福利院6个月固定程序;小黑人男孩arthur引来的条子、告诉wizard that evan在公园里的演唱会从而让wizard跑到茱莉亚学院找到evan等——嫉妒心驱使他想赶走evan,但看到evan即将拥有光明前途时又向wizard举报,这些情景没有直接展现,但是从arthur在角落里注视evan与wizard的愉快相处的羡慕、arthur与jeffries的攀谈、arthur注视公园晚会广告牌这几个小细节中可以推测出来。而最终arthur帮助evan反抗wizard,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愧疚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感动于evan寻找父母的心。

八月观后感篇5

来到电影院,只见眼前一片漆黑,简直伸手不见五指。

电影开始了!首先是好几幅醒目的画,这几幅画是以南京大屠杀时候的场面,最后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向着远方眺望,好像在看什么一样,扒在窗户上,这个人就是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五月。在她的身旁正在打她的另一个小女孩,不用说,就是八月。

接着,她们的爸爸因为外出,被可恶的敌人杀害了,他家的小狗将她们爸爸的一只手叼了回来。看到这情节,我们全班同学都大叫起来。原来,那只小狗叫阿宝。她们为了不让阿宝受害,把阿宝放进盆子里,让它顺水飘流。让它自生自灭,目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同时也对日军恨之入骨。

又过了几天,八月病了,妈妈为了拿药给她治疗,路上碰到了冷酷无情的敌人,又被杀害了,因此,只剩下五月和八月她们这两个人了。后来她们四处飘荡,来到了医院,医院里的阿姨热情地招待了她们,还拿馒头给她们吃。

最后,她们的`舅舅来医院把她们带走了。可惜的是,他的舅舅为了找她们的妈妈,也被杀害了,这些日军真是惨无人道。在这之前,五月认识了一个比她大3岁小男孩,她舅舅死后,便去找那个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刚好也要走,所以他们就一起走了。但小男孩说要先去长江和他父母亲道别,因为他们听说:“敌人把他们的父母亲杀了之后,又用火烧了他们尸体,尸体变成灰,灰变成云,云变成雨,雨又落到长江里”。所以他们一起走向长江,在路上遇见许多小朋友,又对他们说了这件事情,所以那些小朋友们也跟他们一起走向长江。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啊!可是我们却不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那种战争环境中,可五月、八月她们就是生活在那种战争环境中,她们的父母双亲被杀害,可是她们还是顽强地生存下去,努力拼搏。

八月观后感篇6

那个时代,战火纷飞。

那个时代,硝烟弥漫。

那个时代,有多少英勇的战士,明归于日本人的机枪下;

那个时代,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葬送在日本人的炸弹下!

数不清的同胞,魂归于黄河。当即就有无数孩童无家可归。五月,八月便是这样一对孤苦姐妹。当可怜的五月、八月双亲故去,魂归黄河,五月就带着小八月投靠了舅舅,谁知不久舅舅也在日本人的枪下,永远闭上了眼,舅舅一家只得搬走,再没有人能够顾及她们姐妹。她们远赴黄河,寻找爸爸妈妈的声音。从避难营转移的无数孤儿,在修女的带领下径黄河,他们也在寻找父母的声音。有多少人魂归于黄河,又有多少孩子魂系黄河!

这就是那个年代,影片中孤苦伶仃的小姐妹所处的年代。每每看见那孤苦无助的一个个背影,眼泪就不止地滚落,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

当影片落幕,我不止一次地沉思,我和她们比,会怎么样。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叛逆的时代;我,口口声声喊着:“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仔细想想,却总也不明白自由是什么?难道就是脱离父母的管辖,就像独立一样,像奔驰的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不是自由,这是悲哀!

我也想过,我为什么哭喊着说老天不公,给我自由,这样的话语。仅仅为了母亲的不绝于耳的唠叨和父亲总有的几句斥责,或是少的可怜的零花钱,还是老师日日如山的'作业。或许没有这些,就是自由吧!我想。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就是个不该拥有自由的年代!想想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战争,和那些硝烟中的孩子!所谓的“自由的枷锁”对他们是多么难能可贵!想想如果我们没了自由的枷锁,会怎么样,和他们一样,流浪,漂移么……有人说:“那样不是挺好,自在逍遥?”我想,那是最好的结局,而事实却没那么完美,因为时代的变迁。这是个叛逆的时代,当时,他们或许只会没落,而我们,却因为社会的不同,面临的竟是堕落的危机。那么,所谓自由,确实是我们不该拥有的。在带有枷锁的家里待着要更好。

回头想想,这些“自由的枷锁”到底以为着什么?想了很久,懂了,这是家,没有它们,你、我、他便不再完整,没有它们,我们将比五月八月更可怜。

后记:入夜,望着残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没有自由么?想了许久……许久……直到眼片粘上了,再也揭不开……

八月观后感篇7

这部片子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的吧,一般这种电影看过都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唯独这一部让我记住了,长长久久,以致于到了大三,提起抗日题材的电影,首先想起来的还会是这部《五月八月》。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结尾——无数个孩子走向河边,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被鬼子杀了,尸体化成了灰,被风吹到天上,变成云,又变成雨,最后又会下到河里去。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眼泪跟开了水龙头似的,哗哗哗哗流个不停。

还有里面的一些动人的细节,许多年没看过,但依旧记得非常清楚。有一个场景是一只狗叼来一个东西,镜头拉近才知道那是两姐妹父亲的'断手,相当震撼,而叶童饰演的母亲蒙住嘴强忍悲伤的样子,也真的非常非常催泪。另外就是两姐妹流落到一个河边,妹妹身上长了毒疮,姐姐帮她洗,洗着洗着突然有一具血肉模糊的浮尸飘了过来,姐姐为了不让妹妹吓着,用脚把那具浮尸踹着荡远,相当有感染力的情节。再来就是,两姐妹去一个亲戚那里投靠,结果被各种嫌弃,日子过得比流浪时好不了多少。在那里,她们遇到一个独自生活的男孩,她们很好奇那个男孩为什么每顿饭都把米做成锅巴,男孩说,这样可以吃得更久些。

很感人的电影,经年难忘。

八月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长征电影观后感600字7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优质7篇

预防校园欺凌观后感7篇

榜样123观后感优秀7篇

校园艺术节观后感7篇

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参考7篇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7篇

看足球的观后感最新7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7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推荐7篇

八月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