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想法时可以通过心得体会写下来,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哲学感想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哲学感想心得篇1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抒情诗人雪莱,以多情、忧郁的笔触,假以自然和美的万物风光,生动的再现了这一主题。
淙淙细泉汇入江河,滔滔百川泻入大海;脉脉清风从耳边、鬓角轻轻滑过,拨撩起诗人深长的情丝。世界万物如此融洽、和谐,我们沉浸在诗人所勾画的旖旎风光之中。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景况便急转直下:“为何你我独不然?”乍看,来得突兀,实则正巧、正妙,诗人的忧愁、慨叹,凭此一笔,全部展现出来。这不由使我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词人用了大量笔墨,着力渲染上元佳景,流光溢彩;但结尾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这所有景色都是为了那所谓“伊人”而设。这玲珑一点,足使我们忘却全部美景,而只为词人的痴情感动。两位诗(词)人,一古一近,一中一外,结构安排竟如此不谋而合,可见,诗(词)人的灵感是相通的。
诗人雪莱还运用了奇妙的想象,把山峰、波涛、花儿、日月全都拟人化。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付诸草木,显示了一种“博爱”精神。沉醉在幸福中的人,看周围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困陷于悲哀中的人,看一切都是灰暗的;痴迷于爱情的诗人,看自然万物都是有情的。再联系下一句:“这般柔情有什么意义,如果你不吻我。”不难看出诗人的弦外之音:如果心目中的爱人并非钟情于“我”,那么这份感天动地的柔情便毫无意义。诗人的情意借助于自然,表现得更富活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诗写到:“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不老的情感。中国诗词中亦不乏这样的例子,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晏殊的“槛菊愁烟兰泣露”,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以物喻情,创造了一种出神入画的意境美。
由于语言的阻碍,我们无法领略诗人遣词造句的炼字美,无法领略诗中一咏三叹的韵律美,这是一大遗憾。但通过译作,我们仍能感受《爱的哲学》中奇妙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所带来的意境美。
雪莱的诗,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动人心弦。大家所熟悉的《西风颂》、《云雀歌》、《自由颂》等,无不弥漫着浓厚的抒情气息。虽然雪莱的生命似流星划过,但他的诗的精神却如恒星般光耀诗史,熠熠生辉。
哲学感想心得篇2
人的一生,从出生时懵懂无知的婴孩,到慢慢被灌输各种能力和思想最终长成适应社会的人。在这之间,我们困惑过、探索过、想过解决一些疑问———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世界。我们为何出生而死后又是否会去向另一个世界?我们每天接受的快乐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人生在世,于自己于世界的意义何在?读过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终于,我对这么多年来藏在内心深处的困惑有些许的领悟,这本好书就像一扇门,推开门另一边就是光明。
在还没有接触到“哲学”这个概念的时候,“哲学”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以为“哲学”之深奥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谈及“哲学”。看过此书以后,终于发现原来哲学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关于哲学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学。书中从个二十四种不同的学说理论来帮助读者认识“哲学”。
如同书中提到:“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哲学中所谈论的爱,重点是友爱。
友爱温和而理性,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智慧的两个特点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们探索知识和真理的目的。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而回归根本的过程,如四季交替,几世轮回,落叶归根。
在对哲学的认知中,不乏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我最赞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学。
书中写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我反复的思考,觉得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需要“中庸“的态度的。从最根本的人体养生学中的”阴阳结合“到生活处世的态度,我们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发展。我是一个在生活中不紧不慢的人,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对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时候过火反而没有预想的效果。
而我们之所以探讨哲学,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人生,提高人生境界。因此,书中又给出了许多关于人和人生的理解:诗人会觉得人生像一首诗;革命家会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战斗;消极的人会觉得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而乐观的人会觉得人生更像是赞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真是如此,因为个人阅历和领悟不同,见解就因人而异。
“人是向死而生的。”
这是海德格尔的观点。人的一生从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没有人可以逃过死亡这一最终判决。既然已经知道最终的命运,那么这之间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反应,我们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书,找喜欢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个梦里见过的地方旅行。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每个人都在精心准备着,在用一生的时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死亡之前的梦想,并努力的实现。就算知道最终会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经活过的证据,这样才不枉此行。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态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抱着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书中提到:“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讲的是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
我走过那时,十五六岁的迷惘和虚妄,回想那些光阴,就像刚下海的水手身处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飘飘荡荡的意义。
接触到的这本书让我懂得,有时候“哲学“也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你能看到那个灵魂深处的自己。如此更能坚定自己的内心,做到坚强而淡定的面对人生重重考验,懂得人生在世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
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最终会发出迷人的光芒,而这一定是伴随着伤痛和结痂,最后凝结成对人生的领悟。有时生活带给你的感悟如柳底飞花,细碎而轻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时那不经意间的一瞥有何深意,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哲学。
哲学感想心得篇3
前几日,在出差途中,也算是因缘凑巧,买到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的全新修订版,相对于原版,全新修订版的内容增添了不少,显得更充实了。
我一向喜欢有思想性的作品,因而,对于哲学还是有着特殊的兴趣。但是过于艰涩的哲学作品又读不下去。这一本《哲学与人生》应该属于普及性的读物,思想性与通俗性兼具,值得阅览。
正如这本书的扉页上的一句话:“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脱离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哲学的原意是“爱好智慧”,主体是人,对象是智慧,人热爱智慧,这是天性。
所以,傅佩荣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正如哲学先贤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的困惑,连同我们的焦虑,都在于我们的追问:“人生有何意义”?
我读过一些西方的哲学史,也读中国的哲学史,作为历史,都是一些介绍性的文字,人物生平,时代背景,主要观点,思想脉络,一以贯之,方成历史。
因而,这样的作品往往缺乏哲学与人生的链接,缺乏哲学对人生的关照与人自身对生命的体悟。《哲学与人生》却不同,是将哲学与人生结合了起来,将哲学的思考与反省与人生的追问与体察结合了起来。
书中的序言同样写道:“一套高明的哲学必须兼顾三点: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实则并非如此。
就像我我们的《民法典》,是我们生活的法典,他要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但就一条法律规则,都需要经过“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才能与我们的生活相适应,才能够建立起有秩序的生活。
其实,读过这一本《哲学与人生》,对于我所从事的律师职业,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以法律为业的自己来说——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这应该也是工作之需,更是成就自己律师事业不可或缺的训练。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分析案件,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涵盖到哲学的三步曲中,方法适当了,思路清晰了,沟通有效了,如此良性循环,风格自然也就形成了。
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会是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哲学家。
哲学感想心得篇4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感想心得篇5
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脱离人生,哲学是空洞的。
当我捧起这本傅佩荣老师撰写的《哲学与人生》的时候,
我脑海里第一感觉是来自“悉尼大学”的校训:”sidere mens eadem mutato“!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成中文过来就叫做:“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哲学的英文名称是“philosophy”,源于希腊文,分别由philia和sophia 两词合成,意味“爱好智慧”!
肯定有些朋友心里这会儿会问,你明明写的是哲学
可为什么要讲智慧,这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这里我先不讲,留一个引子,看到最后的读者,你会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提过,我愿意用一生的财富和成就,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这苏格拉底又是什么来头?
苏先生把人生好比那广阔浩瀚的星辰大海,
而你能使用指导你自己前行的导航罗盘就是哲学!哲学重要吗?
罗马文豪西塞罗 提过:
“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如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
法国作家蒙田也提过:“没有比哲学更轻松愉快的科目了。”
那么可否理解为理性的思考,将会认为爱好智慧,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心之所向,众之所望。
其实这也是我在这里想传递给大家的一种生活态度,积极生活,努力思考,释放那有趣灵魂!
那么哲学带给我的思考是什么?
哲学这门学科比较综合性,是一切学科的根本,好的提问,可能有时胜过问题解决答案
每个人,不管你是大人,或者是小孩子,都渴望解决问题的答案,毕竟是答案,对吧!
在我看来,要想构建一座学问大厦,那么它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哲学系统思考方法!
哲学在这个环节所起的作用就是提纲挈领,指引明灯,乃一切学问之宗源(og)。我从中学习到或者体会到什么?
1.爱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表达方式:
eros感性之爱:代表“情爱”,感性冲动,充满活力和追求
philia理性之爱、代表“友爱”,朋友之间的彼此尊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agape超性之爱,代表:“博爱”,持久而理性的无私的爱,属于最高层次
2.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这是为什么很多平台看到“怀旧风格”、“怀旧餐厅”、“怀旧旅行”、“怀旧视频”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来源于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保持开放心灵,乐于尝试,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好奇心。
为什么?你可回想一下,小时候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有一定年龄和心智后,会变得游刃有余
问题并没有变化,你还是哪个你,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你的意志就是生命的本质,这种意志就是活下去的欲望,不仅是理性的追求,更是自我的修炼从而摆脱本能冲动和欲望带来的枷锁,那这冲动和欲望二者有什么关系?
书中提到的人生就像是永无止境摆锤的钟摆
欲望和无聊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欲望未被满足:痛苦和烦恼
欲望被满足后:厌烦和无聊
3.再提一个书中我比较认同的观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个插一个题外话,我比较喜欢的纪录片是一个叫做竹内亮的导演拍摄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他和日本版的花样美男“阿布力”一起主持的这档节目
可能也是因为年少的经历,懵懵懂懂的一次意外的中国之行,
让他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以至于后来成为地道的中国南京女婿
第100集的时候,有粉丝问他“导演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竹内亮导演在片尾的回答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就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这句话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这个第100集分为上下两集更新的时间分别
是在20180125、20180201,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动动手指搜一搜爱奇艺
我为什么喜欢看这个纪录片,因为那是我在外读书的日子,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这世界的繁华与美好
这部纪录片陪伴了我很多美好岁月,也拓展了我的思维那么我给出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其实培养一个爱思考的习惯不难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变化的世界
你可知四季变化,春暖花开,夏至蝉鸣,秋满丰收,冬装素裹
系统地思考体系简短概括就是
1.哲学就是培养智慧2.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3.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一本《改变世界的100名人》其中一位就有很有趣
排行榜中的前五位,分别是:
1st.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
3rd.耶稣
4th.释迦摩尼
5th.孔子
那么这第二位是谁?
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苹果朝下坠落而不是朝上飞.
牛顿的诞生奠定现在中考、高考以及现代物理科学计算的基??
其中四位都是宗教派流域创始人, 而偏偏第二位却是物理学家最后,我想这里揭晓一下,乔布斯对苏格拉底感兴趣的地方
苏格拉底接地气式的生活方式,通过上街与人聊天,发现有人提到“高尚、勇敢、智慧、美丽、善良”等评价字眼,他都会一一上前去请教这些用词人,用这些词的真正含义。
可是经过几番的谈论,却少有人数能拎得清
苏格拉底给的说法是“大多数人并未真正了解,事实并非如此,而就人云亦云”
乔布斯看上苏格拉底的是“他能探索和追寻背后的真相,如何掌握真正可靠的知识”
用现在的话来,苏格拉底还是挺靠谱,够哥们!
题后小结:
借用《西游伏妖篇》的一句话结束今天感悟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
有过执着,放下执着;
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这是一种境界,而我只是一个凡人。
哲学感想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