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楷模事迹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可以让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力,事迹材料展示了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道德楷模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道德楷模事迹6篇

道德楷模事迹篇1

刘xx,男,汉族,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xx级本科生。

朋友,你可曾听说过戈壁中那不输给千年古岩,挺拔成长的白杨?白杨在西北贫瘠的土壤中成长,笔直的体内孕育着强韧的生命力。在这里,有一个如白杨般不屈成长的男孩,他就是刘xx。

20xx年,年仅19岁的他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一举夺得金牌,斩获当届新疆代表团首枚金牌。此前他分别获得2012年新疆大中学生跆拳道比赛第一名和2012年第十四届跆拳道锦标赛荣获优秀裁判员称号。然而这些看似耀眼的荣誉对于刘xx来说,都是过去数十年艰辛付出的积累。

挑战人生,自己掌握命运,他开始明白学生时代只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他渐渐的开始习惯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在训练上更加刻苦,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目标——全国中学生冠军,为此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之后,他又自己反复琢磨加强训练,教练看着他积极勤奋的样子,暗自欣慰;妈妈看着他为了比赛控制饮食,疼在心里。

20xx年刘xx站在了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59公斤级冠军领奖台上,随后又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跆拳道62公斤级冠军,并且在那一年被评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20xx年他选择了新疆师范大学,成为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这时一个新的理想——全国大运会冠军,在他心里悄悄生根。在一次实战对抗中,刘xx受了重伤,两节腰椎之间严重错位,下不了床,最严重时在床上都翻不了身,医生建议他卧床静养三个月再训练。教练建议他回家好好休息。但是为了备战全国大运会,他不顾背部的疼痛坚持积极主动的做利于恢复的练习,每天查阅有关背部损伤的资料,慢慢的好了起来,回到了训练场上。

暑假他留在了学校参加集训,炎热的夏天,太阳毒辣辣的照着操场,而刘xx已经开始了艰苦的训练。400米的田径场跑二十圈的体能训练是刘xx最痛苦的,感觉肚子里的肠子都拧在了一起。

在训练之初,周围的人并不太看好他,觉得新疆的水平很难打赢全国的比赛。这就更加促使刘xx努力去训练。每天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重复着踢腿的动作,汗水一次次浸透了他身上的衣服。每到最累的时候,总有教练的加油声在鼓励他。所以在训练上刘xx更是格外努力每次超额完成训练任务,就这样一场一场的训练、一次次的不断努力,每天忍受着超负荷训练带来的身体上各种反应。

有付出就有收获。刘xx代表新疆师范大学跆拳道队参加自治区大学生比赛取得了58公斤级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入场卷,九月份代表新疆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跆拳道赛场上先后击败湖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省,辽宁省及山西省,摘取了58公斤级的金牌。

从天津回到学校后刘xx受到学校领导的热烈欢迎,在鲜花掌声簇拥的时候,总有人问刘xx你是怎么取得的第一,刘xx说:“用努力和坚持去圆一个梦,有苦有累,是挑战更是收获”。

能走进大学是刘xx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清楚地记得跆拳道白带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含义,这教会他无论做什么事,不怕从零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了就不要轻言放弃。以礼开始,以礼结束,这样的动作不知做了多少次,是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告诉他谦恭礼让的道义和克己忍让的精神,学习跆拳道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文化,并在这种修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

在新疆师范大学这样一个充满向上气息的校园里,他找寻到了内心需要的静谧。由于要长期备战比赛,学院的专业课和公共课有很多都会耽误,于是图书馆就成了他印象里最亲切的地方,读书声,讨论声,写字的沙沙声,在那里他感受到一份隐形的动力。

训练教会了他实践,而专业课加深了他的理论水平,让他能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体育;各类公共课,更是一种知识的弥补。每当学校里有讲座时,只要有空,他都会去听,其他专业的朋友问他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多想补回那些安静听课学习时光”。

正是这样一个努力奋进,默默求索的刘xx,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春,在大学二年级时,刘xx以高票数获得新疆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并获得校级奖学金。在大学里,他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师大“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进取和奉献精神。

时至今日,系在他道服腰间的已是一条黑带,这告诉他不惧黑暗和挑战,这也使他在运动员与大学生双重身份转换中不断改变,不断提高,就像笔直挺立的白杨,在人迹罕至的戈壁勇敢地成长着,长成一种精神,告诉我们,面对逆境,只有拼搏,才能打开另一片明亮的天空。

道德楷模事迹篇2

夏木无私奉献,身先士卒,树立科学的抗疫样板。2020年1月22日,蔡甸街卫生院接到卫健局的紧急电话,要求派遣医务人员上高速协助查巡发热人员,他迅速投入到战斗中,这一战就是两个月。

院内防护物资紧缺,为保证一线人员,院内其他人员不允许浪费一丝防护物资,在科学的指导下,某些防疫物资反复使用直至无法使用为止。

急救车辆告急,一批又一批密切接触者被送往指定医院,医院急救车辆运输能力告急,他与院班子商议,自己当起驾驶员运送密切接触者。

心系百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几年来,夏木领导的团队——蔡甸街卫生院和蔡甸区妇幼保健院连年被评为“全区卫生工作绩效考核优胜单位”。

道德楷模事迹篇3

走在大学校园里,20岁的孟佩杰和别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一样的装扮,一样青涩的脸庞,但这个女孩却承受了远超过这个年龄的东西。5岁生父去世,生母重病将她送人领养,8岁养母重病,养父离家出走。她承担起照顾养母的重任。考到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后,她背起养母去读书,她的至孝不仅感动了养母,也感动了中国。

为了照顾母亲,她向学校申请了走读,为方便照顾养母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如果不是经过报道,人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孟佩杰已经坚持了12年。12年来,生火、买菜、做饭、洗衣服,给失去自理能力的养母洗脸、梳头、喂饭、擦洗身子、端屎端尿,敷药按摩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这么多年,女儿的乐观,让我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流过一次泪。她还常鼓励我:‘妈妈,别担心,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养母刘方英每次说起女儿孟佩杰都会泪流满面,正是养女孟佩杰的坚持,让她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孟佩杰带母上学的感人事迹传开后,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各种问候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被网友们称为临汾“最美女孩”,甚至一些在国外居住的人都会给她写去问候信。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2011年9月,她被推荐为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面对荣誉,孟佩杰很淡然。“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孟佩杰说。

记者手记

高贵的灵魂,注定会在磨难中熠熠闪光。

在孟佩杰看来,她所做的事情,只是身为子女者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媒体过多的关注却令这个还在为改变自身命运不懈努力的女孩高高挂起了“免战牌”——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学校转达了她早已不再接受媒体采访的愿望。

于是,我们知道,所有的荣誉都未能改变这个普通女孩内心最纯朴的情怀。因此,对于她的愿望,我们选择了绝对的尊重,并以此文高度礼赞这个拥有高贵灵魂的年轻女孩。

我们希望通过孟佩杰的事迹告诉所有人:当一个平凡人将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时候,人生必会因这“极致”而绽放夺目的光芒。

道德楷模事迹篇4

扎根农村学校26个春秋,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在班主任工作当中,首创并推行“家校联合管理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辅导的学生在英语竞赛中,有十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个人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2003年,在张湾中学支教时,不仅业绩突出,而且爱心资助了3名贫困生,直至他们考上高中。

2021年,她被评为区“十佳班主任”;她所带班级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道德楷模事迹篇5

xx,女,汉族,xx年1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xx学院法学101班学生,法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法学院“微公益”联合会创始人。

主要事迹:

她,品学兼优,能力出众。作为学院“微公益”组织的倡导者之一,一以贯之遵循内心的价值信念,踏实践履着“草根”公益行动。街道普法、社区环卫、赛会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都活跃着她的身影。组织爱心义卖,募集企业赞助,参与团市委“青春暖流—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了xx镇谢墅完小一百个农民工子弟的读书心愿;带领“一毛钱”微公益团体,把收集废旧物品换来的三百册崭新的少儿图书,送往福全镇文诚实验小学,并把六一的爱与感动传递到了另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xx镇xx小学。她报名参加了“黔行不息”大学生同盟会,自费前往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区xx县xx中学,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回校后,一直在奔波努力,募集爱心资金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她,个人结对三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捐出了所获的奖学金补贴其伙食费用,并承诺只要他们能考上大学,会一直资助到毕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校已开展十五载的“爱心承诺”的精神。

具体事迹:

一、践行志愿服务,传递青春正能量

她认为,真正优秀的大学生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坚持切实践行之。因此,入校伊始,便加入了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开始了她的志愿服务之旅。20xx年,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xx社区“除牛皮癣行动”、胜利社区普法、交通文明引导,每一次她都积极参与。她热爱这样的活动。

20xx年,她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长为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核心人物。她积极带领号召志愿者朋友们,组织了冬日阳光、益暖中华、志愿普法等各类活动。她享受这样的时光。作为xx市文明办的志愿者,她带领团队,整个暑假一直坚守在文明办的岗位上,为xx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作为第x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志愿者,她配合武警负责入场的安检和引导,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组委会的表彰。

20xx年,是她个人志愿者之路最值得欣慰的一年。5月,她组织了法学院爱心义卖,并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筹得5000元赞助资金,参与了绍兴团市委组织的“青春暖流—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事业,满足了鉴湖镇谢墅完小一百个公民工子弟的读书心愿,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课外读物和工具书。

6月1日当天,她又连跑了xx县的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午驱车赶往福全镇的文诚实验小学,带着她们用许许多多可乐瓶、废报纸换来的300本崭新的少儿图书,让这些书籍来填充孩子们可贵的求知欲,温暖了一群孩子的未来。六一的爱与感动传递到了xx镇的另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xx小学,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邂逅蛋糕,炯炯有神的眼睛溢满了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6月中旬,她报名参加了“黔行不息”大学生同盟会。7月,她自费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区xx县xx中学支教。在那里的日子,每一个细节,她都清楚地记得。每一天,都只是为了看见每一个孩子笑得灿烂,都只是为了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光和热,都只是想这群孩子将来步入社会之后,也可以站在山顶俯视一切。她的愿望很简单,但却是它激励着她的每一个脚印,水土不服,吃不惯麻辣,没有充足的水源,无法每天洗澡,睡不着觉,痘痘长满额头刹那间,这所有都变得那么渺小,在希望与憧憬的覆盖下,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20天朝夕相处,她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让她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回校后,她一直在为这群孩子努力,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贵州的贫困儿童带去希望。

20xx年初,我校xx学院一学生由肾功能衰竭恶化为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牵动着全校师生的神经,《浙江日报》追踪报道了此事件。获悉消息的第一时间,她全力投入到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拯救行动中。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已经达成资助意向,获得伍仟元的现金赞助,募得价值十余万元的商品物资,和我市励志模范无臂书画家xx的大型油画作品一幅,开展义卖。用自己的点滴努力为青春同伴生的力量注入希望。

二、创新实践平台,引领微公益时尚

几年的公益实践探索,让她慢慢领会到,一个人的贡献是有限的,必须团结周围的同学,将个体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只有创新公益模式,才能吸引同学有意愿、有机会参加,平民草根的公益行动才更有力量、有保障。秉着这一初衷,20xx年初,在“说服”学院团委老师后,她和她的团队,开始全面推开提倡人人公益的“微公益”模式。一年来,“微公益”活动内容丰富、成果显著,不仅为地方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作出了应有贡献,更是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方式,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助推全面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和她的团队首创“一毛钱纯爱基金会”,建立了科学的运行模式。将会员分为基金会员和常务会员两类,前者固定为基金会注入资金,同时根据自愿参加月末工作汇报会,代表全体会员决定和监督资金投向;后者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月末工作报告会是基金会活动的基本组织模式:负责人向基金会员汇报本月活动开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建议下个月的基金投向;会员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商议决定下个月公益基金投向。她说:一毛钱,不仅是同学爱心的点滴表示,更是吸引大家关注微公益活动的“电影票”。

为了能使公益活动“专业化”,作为学院团委副书记的她,整合成立了法学院“微公益”联合会,下设三个活动模块: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义务家教部和爱心助残部。三个模块各自分工,互相合作,在外来建设者子女教育帮扶、儿童福利院、贫困家庭子女义务家教、社区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为地方社会的弱势群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仅仅一年多时间,她带领团员青年,共同认知、认同并内化微公益理念,鼓励大家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把爱心付诸行动。人人参与公益服务,已成了同学们的“时尚”。20xx年,法学院有4人获得xx市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志愿者,6人获xx市文明办优秀志愿者;作为xx市无偿献血的生力军,学院1个团支部获先进集体,1人获标兵称号,10人被评为积极分子,5人获促进奖,累计获奖人数占全校总数的15%以上,而本院学生数仅为全校总数的不到3%。仅20xx年,义务家教部为xx市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家教2000余小时,为这些家庭节省5万余元的家教费用;爱心助残部每天赴结对的市七院、儿童福利院、老年人康复中心等开展服务活动,冷暖寒暑,从未间断;“一毛钱纯爱基金会”一年累积收到公益捐助1万余元,已满足200余位外来建设者子女心愿。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与多个街道签订协议,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她引领的“微公益”活动引起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xx市文明办、市残联、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的一致肯定。仅20xx年,系列活动被《中国教育报》(头版)、《xx日报》、《xx晚报》、《天天商报》等主流媒体报道7次,被xx电视台报道10次(累计30余分钟)。

三、提前“践诺”,创新爱心承诺方式

作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爱心承诺”活动,已开展了十五年,成为学校毕业生教育的一项特色和传统内容,它的精神感召了一届又一届的文理学子,践诺“绿叶对根的情意”。强大的文化品牌力量,形成了校园诚实守信的感恩文化,和谐发展的爱心文化,浸润其中的学生无不汲取着它的养料和精华。自觉自愿,没有强制契约,践诺全凭学生的爱心、诚信和责任,这一活动的核心精神,黄璐瑶作为一名在校生也一直践行着。

她坚持每天一毛钱注入微公益基金,坚持腾讯的月捐计划,已获得17个月的爱心积分。她支教的班级里,有三名经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其中一位还失去了父亲。看着孩子的憔悴和无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跟孩子约定,不要担心饿肚子,每学期至少给每个孩子500元的伙食补贴,一定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她会资助他们直到毕业。回校后,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她,把自己的综合奖学金寄了过去。

她是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大学生。

道德楷模事迹篇6

方丽娜毕业于青海大学,是一个有着环境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双学位的姑娘。2008年9月,她走进镇安县回龙镇和坪村,担任起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以来,她把农村当做展示青春的舞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奋发作为,不断成长进步。

一、勤奋学习,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快速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她坚持住在和村办小学的宿舍,和那里的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每天入户走访,和村民们交谈,听取他们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当她看到部分村民为支持高速路建设而搬迁后,没房住,部分群众因土地很少、非常贫困。她就想,国家培养了我十几年,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她白天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夜晚和雨天就一个人在村党员活动室里努力补学政治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每月驻村都在24天以上。虚心向村里的干部学习,真诚与村民交心,使她快速进入了角色,迅速融入和坪村这个集体。

二、努力工作,忠实履行岗位职责。

她带着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理想,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她通过多方联系,从自己的家乡柞水县马房湾引进土鸡养殖技术,协助村上建起土鸡养殖合作社,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指导合作社改进鸡舍,解决了蛋粪分离、采光、通风等技术问题。她建议村上在注册了绿色产品商标,与陕西新田地公司签单销售土鸡蛋和土鸡。经过半年努力,完成总投资20万元,养鸡3000多只,日产蛋2000余只,她还协助合作社实施“废物变宝”,利用发酵处理过的无菌鸡粪种植蔬菜,拉伸绿色产业链。土鸡养殖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致富,合作社接纳了两名残疾人参与管理和生产,有8名返乡农民工加入市场销售行列。方丽娜利用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组织群众学习惠农政策,帮助农民查找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维权知识。她协助村里建起标准化图书室,主动担负起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随时发放图书。她提议和协助村里修建了13个固定垃圾堆放池,规划村级道路,栽种绿化树,美化村容村貌

三、有所作为,干部群众普遍认可。

近一年的工作与学习,她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坚定了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农村工作的锻炼让她深切感受到目前农村还相对比较落后,归跟结底是缺少人才。她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担负起农村科技推广带头人、市场经济闯路人、文明创建引路人这个历史重任。通过努力工作,她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带来清新之风,给渴望科技文化知识的群众带来希望的种子,给农村基层注入新鲜活力。她担任“村官”时间尽管很短暂,但和坪村却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这些变化与成绩与方丽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2008年底,和坪村在回龙镇年度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综合考核中,方丽娜被考核为优秀等次。作为一名“村官”,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配合村委会,为百姓办了实事,她得到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道德楷模事迹6篇相关文章:

楷模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楷模心得体会精选7篇

观看楷模100心得体会7篇

楷模心得体会模板5篇

楷模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树楷模演讲稿7篇

楷模学习演讲稿7篇

以楷模演讲稿5篇

做师德楷模心得体会5篇

学习时代楷模的演讲稿8篇

道德楷模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