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心得体会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下手写心得体会范文,只有在心得体会中写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才能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楷模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楷模心得体会6篇

楷模心得体会篇1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楷模心得体会篇2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学习“张桂梅精神”

楷模心得体会篇3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楷模心得体会篇4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___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楷模心得体会篇5

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乐百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困难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给予较好评价,对她2019年6月17日凌晨,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楷模,她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等重要课题。她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宝贵教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让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天天的耗费,不如像黄文秀同志那样,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深入群众,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用黄文秀同志的精神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一、是学习她勤奋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她热爱农村,扎根基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竭诚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我一定要向黄文秀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积极进取,扎实工作。

二、是学习她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不懈追求。她被选派到百坭村工作以来,一直为百坭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帮助百坭村群众修公路,带领百坭村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农业,促进了百坭村振兴和发展,提高了百坭村民的人均收入。我也要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心系群众,努力奉献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学习她为民爱民、克己奉公的优秀品格。黄文秀同志在百坭村任职期间,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她为村庄的发展谋规划,为困难村民的生活忙碌,我作为一名干部,也要向黄文秀那样,心系村民,时刻关心贫困群众的疾苦,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真挚情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优秀品德。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把黄文秀同志的精神作为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自己前进。

楷模心得体会篇6

今年1月4日,冷冽的午后,他在冰湖之下托举起落水的幼儿。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41岁。

这是“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在世间最后的造像。

“拉齐尼·巴依卡舍身去救一名落水儿童不是偶然,是他一贯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海星说。

帕米尔高原,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绵延着88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约70年。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

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

战友们悲戚呼喊。

斯人已逝,英雄的传奇吟诵在帕米尔高原。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6月,他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基层党员干部,为了更好履职尽责,他走遍当地农牧区,了解家乡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春耕时,水闸口还在结冰,他不顾寒冷,翻下水渠内将冰块击碎,让渠水顺畅通过水闸灌溉耕地;

寒冬里,积雪覆盖羊圈,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助牧民们清理积雪……

“是伟大的共产党让我们塔吉克族牧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懂得感恩,永远心向党。”他朴实的语言至今回响在乡亲们耳旁。

拉齐尼的感恩,就是奉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第一次进京参加两会时,随身携带着祖孙三代的戍边照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拉齐尼深情诉说:“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并且要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祖国永远平安。”

会上,他喜欢和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一起,认真吸收其他代表履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与代表们交流时,他还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达了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千里边防线上,一个牧民往往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他格外关注护边员养老、医疗和队伍建设,想就此提出建议;家乡农牧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他为此忧心奔走……牺牲前,拉齐尼还在和大家讨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地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出成熟的建议?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拉齐尼说。他积极上夜校,巡边间隙主动向边防战士学习文化知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去年10月,拉齐尼来到喀什大学培训,自觉底子弱的他全力以赴。

培训期间,他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感动落泪,写下感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作好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心心念念,唯有家国。

“我有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离开了人世,我要把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献给有需要的人,我该去哪里登记呢?”拉齐尼曾经这样问过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两年前,拉齐尼去北京时,瞒着家人与有关方面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两年后,拉齐尼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大地。

来不及为年迈的父母尽孝,来不及看着稚嫩的儿女成长,来不及拍一张完整的“全家福”,来不及穿上那套心爱的新衣——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拉齐尼只有两套衣服换着穿,老师和学员们合着为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舍不得穿,说要来年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再穿……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安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是拉齐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

“我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为国巡边。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帕米尔高原,回荡着拉齐尼的心声。

楷模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精选6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6篇

6查6问心得体会7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最新5篇

党榜样6心得体会参考6篇

6查6问心得体会优质8篇

榜样来了6心得体会优质6篇

榜样6-1心得体会模板6篇

6查6问心得体会模板8篇

读榜样6心得体会最新6篇

楷模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