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歌的教案5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我们的可以更加有秩序有趣,我们应该要提前准备好教案,一个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儿歌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儿歌的教案5篇

风儿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

1、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人,能够较清楚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及家庭地址。

2、初步了解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萌发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贝贝,爸爸妈妈的图片,小手偶2、幼儿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照片。

活动重点:能清楚地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

活动难点;简单介绍自己的家。

活动过程

1、以小手偶贝贝朗诵诗歌《我的家》引出主题。(教师先出示小手偶以宝宝的口气朗诵诗歌)(1)贝贝家里有几个人?他们是谁?

(2)贝贝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叫……,妈妈叫……,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叫贝贝,我家住在……,欢迎小朋友到我家玩。

3、幼儿拿着"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教;阿姨请琪琪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1)照片上谁、(2)他们分别叫什麽名字(3)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我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 我们都爱这个家课后评析

风儿歌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花灯造型图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反思:这个环节做为本节活动的铺垫,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们在观看了花灯图片后,对元宵灯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热烈的讨论起自己有关花灯的经验。)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反思:孩子在这个游戏环节玩得非常尽兴,多次要求老师重复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每个游戏我只进行了一次,单人游戏和双人游戏孩子们都配合得很好,这个环节只是热身运动,在整节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钟来完成,但是实际用到的时间为10分钟。)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这个环节孩子听了两遍音乐,第一遍是无目的的欣赏,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倾听,听到重音拍手,孩子听得很准备。)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这个游戏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上个环节的铺垫,孩子已经能清楚听辨重音,因此游戏能达到预设目标。)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反思:乐器拍奏游戏比较混乱,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戏常规,影响了音乐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几个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对盆比较感兴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现了争抢现象。)

风儿歌的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朗诵儿歌的年龄特点,取材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熟悉的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势这一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小班语言活动《来来来》,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各种姿势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习儿歌语言,学会使用一些动词,如:跳、爬等,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能理解并学习使用一些动词,如:跳、爬等。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掌握一些小动物走路的生活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场景一。

师:小朋友,看!图片上有什么呀?

幼:树、山、草地。

小结:哦,这里有高高的山、绿绿的`草地、蓝蓝的河水、白白的云朵、红红的太阳,还有一棵大树,这里真漂亮呀!小动物们也来啦!

(分析: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二)学习儿歌。

1、“小兔来,小兔跳过来”。

课件,出示小兔的耳朵

师:(1)看,谁来啦?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呀?哦,这里有两只长长的耳朵露出来了,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2)我们一起说“小兔小兔快出来,小兔小兔快出来!哇,真的是小兔!伸出小手和它打个招呼“小兔,你好!”

(3)哎?小兔是怎么过来的呀?小朋友学的小兔可真像,我们一边跳一边念念。小朋友学得真好!跟着老师再来一遍。

(4)小兔子跳的真好,跳累了吧,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坐下。

2、“小鱼来,小鱼游过来”。

师:(1)小朋友看,小河里谁也来啦?小鱼是怎么过来的呢?哦,小鱼来,小鱼游过来。一起说说。

(2)来!我们一边学小鱼游一边说“小鱼来,小鱼游过来”,这边小鱼说说,这边的小鱼也说说。

(3)真棒!小鱼要休息了,我们也轻轻坐下吧。

3、“小乌龟来,小乌龟爬过来,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

师:咦?还有谁也等不及过来啦?小乌龟是怎么来的?对拉!“小乌龟来,小乌龟爬过来”,坐在小椅子上和老师一边念一遍学学小乌龟。那小朋友是怎么来的呢?来,我们学小朋友走到老师身边来,“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跟我一起念呀!“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小手摆动,真神气。

(分析:根据儿歌的四句话制作了课件,抓住了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让幼儿在做做、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情境中学习儿歌,愉快的师幼互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儿歌内容。)

(三)完整欣赏儿歌。

师:(1)老师这些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轻轻地念。

(2)老师跟着课件一起念给幼儿听。

(3)儿歌的名字叫《来来来》,叫什么?跟老师一起念念。

(4)老师发现小朋友有点学会了呢?声音再响亮点,念一遍,好不好?

(5)小朋友念得真好!来!我们一边念一边再学学它们走路吧。

(6)小动物们休息了,小朋友也轻轻坐下来。

(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儿歌内容。)

(四)创编。

师:(1)这么多小动物来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来呢!瞧(课件)它们是谁呀?

(2)xx你来说?螃蟹是怎么过来了呢?哦,“螃蟹来,螃蟹爬过来”小朋友一起念念,xx,还有什么小动物?“小青蛙,小青蛙跳过来”用刚才好听的话也来说说(频率加快)

(分析:这一环节是一个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环节,在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

(五)游戏《走路》

师:这么多小动物一起玩,真开心!它们一起跳起来舞,我们也来学学,好不好?来,围到老师身边来,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出发啦!

(分析:以游戏形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将活动中得到的经验进一步内化、巩固。)

风儿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会用语言自我介绍。2、学编儿歌介绍家庭成员。3、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

【活动准备】:1、投影仪和有关图片。2、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1、同桌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和性别及家庭成员。2、统计家庭成员是3人、4人、5人的情况。3、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讲解3人、4人、5人家庭组成情况。4、教师对照投影或图片,帮助幼儿编儿歌:

三口之家:我家三口人,我叫×××,爸爸×××,妈妈×××。四口之家:1)

我家四口人,姐姐大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姐妹、爸妈)

2)我家四口人,弟弟小两岁,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姐弟或兄弟、爸妈)

3)我家四口人,爷爷岁数大,爸爸个子高,妈妈最爱我。(爷爷或奶奶爸妈我)五口之家:我家五口人,爸爸妈妈我,爷爷和奶奶,他们最爱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妈我)

5、幼儿学习儿歌。(1)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四口之家第一首儿歌。(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活动延伸】:利用头饰扮演三口、四口、五口之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想法开展游戏。

风儿歌的教案篇5

设计背景

新年快到了,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快乐,了解过年时都有那些习俗,并让幼儿知道过年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因此特设计了本次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了解过年有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等习俗。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前讲述自己对过年的认识,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过年的习俗,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2、让幼儿了解过年时应注意的的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

1、手工制作的鞭炮

2、用橡皮泥制作的.饺子

3、放烟花的影片

4、过年时欢庆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出示鞭炮和饺子

提问:小朋友,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鞭炮和饺子)提问:“那我们都会在什么时候要吃饺子、放鞭炮呀?”新的一年到来了,人们都会很高兴的用各种方式来迎接。课件出示(过年时欢庆的图片)。

2、让幼儿了解过年的习俗,体会节日的快乐。

提问:小朋友,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谁能说一说你在过年的时侯,会吃到那些好吃的?玩那些好玩的?还会收到什么礼物呀?

3、学习儿歌

(1)教师先朗诵一遍儿歌,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带着问题听第二遍儿歌,之后回答问题,并逐步学念儿歌。

4、送礼物

画鞭炮:让幼儿学习用短线表现一串串的鞭炮,送给爸爸妈妈。

5、课件出示放烟花的影片

小朋友,我们自己不能燃放鞭炮和烟花

在过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收礼物之外,还会贴对联、放烟花,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烟花

6、讲解过年时应注意的安全,而且别人放的时候自己要离远一点,否则是很容易伤到自己的。

风儿歌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与风同行作文500字5篇

严家风演讲稿最新5篇

党廉风建设工作总结5篇

反四风心得体会5篇

风景观游心得体会5篇

与风同行作文700字5篇

与风同行作文600字模板5篇

校园风演讲稿参考5篇

风主题演讲稿优秀5篇

教师师德风演讲稿范文最新5篇

风儿歌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