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好教学反思之后,可以找出教学中的缺陷不足,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反思,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1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小孩子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学课文
在课的`开始,我出示太阳,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紧接着又有同学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接着我引导孩子们在读课文中感悟文中小男孩的心愿,放飞同学们想象的空见,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朗读中感受快乐!
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读课文的:边读边想,课文里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用笔把它们划出来。
生:(划出文中的四个太阳)
师:谁能说说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贴出四个太阳)
生:课文里的小朋友画了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和彩色的太阳。
师: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个太阳?
生:(轮读课文)
师:你喜欢哪个太阳,就把哪个太阳的那段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师:你喜欢哪个太阳?(学生说到哪个太阳,就指导哪一段)
二、欣赏朗读品课文
因为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一段。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生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
教学中学习绿绿的太阳一段给我印象最深:
生:我喜欢绿绿的太阳。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绿太阳一段)师: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吗?
生1:因为我喜欢绿色生2:因为绿色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
师:谁能读读这两句话?(小黑板出示句子:1、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2、高山、田野、街道、校园一片清凉。)
生:(指名学生读)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少了“到处”两个字
师:请把这两句话自由的读一读,想想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话,因为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绿太阳给每一个地方都带来。师:你能不能读读第一句话,“到处”怎么读?“清凉”怎么读?
生:(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真清凉!让我们一起把清凉送给大家吧!
三、启发想像思课文
课文中孩子的童心能让同龄的孩子们惊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自己来画画,画出心中最想拥有的一个太阳,把自己美好的心愿画进自己的画里。于是我这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课文里的小朋友在每个太阳里都装了一个美好的心愿,你们想不想画自己心中的太阳?(生:想!)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指名多个学生说)
生1:我想画一个和平鸽太阳,让世界再也没有战争。
生2:我想画个可以吸尘太阳,再也不怕沙尘暴了。
生3:我想画个花太阳挂在南极,让那里的人们也感觉到春天的美丽……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和孩子们感受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孩子们在我的精心预设中生成了精彩的片段;在课文的学习中不断的感受着、体会着、成长着……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2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通过富有感情导语:“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翠绿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自己提问,学生就问:“什么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导(边说边画):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我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老师贴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3
?冰花》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我们南方很少能够看到冰花的。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
1、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例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 “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从没看到过的东西。比如说:看魔术表演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很惊奇;夏天雷阵雨后,看到天空中七色的彩虹,也会惊奇;那天妈妈把长头发剪掉了,我觉得很惊奇……)接着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2、抓住重点句体会冰花的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 ),还像(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冰花像白白的荷花,像红红的月季花,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有的说冰花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像美丽的孔雀……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4
周老师是位爱思考的老师,《骑牛比赛》一课中,教者大胆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再加上周老师适当的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在想象骑手的“技艺高超”、场面的热闹等地方效果出奇地好。
如:为了让学生领会“技艺高超”,周老师让学生换位体验“如果你是这野蛮的公牛,有人想骑在你的背上,你会怎样?”
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后,周老师再问:“一个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牢牢’是怎样的样子?”学生有说长时间骑着,有学生说像胶水粘着,还有学生说像蚊子叮在人身上一样掉不下来。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这就是骑手技艺高超的地方。教者没有就此罢手,又问:“还有哪里说明骑手技艺高超的地方?”学生惊讶,“还有啊?”学生遇到困难了,老师适当点拨:“记忆高超,超过谁呀?”这一问,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其他选手两三秒钟就摔下来,这位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的确技艺高超。
当然,教者研究的是“有效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课堂上老师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想象思考,忽视了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识、写、读、背”目标的完成。如何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周老师还得不断研究。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5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在学习《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这节课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开始,是铅笔比长短。这里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比长短也是对前一节课比较知识的复习,其形式也相似于后面的计算条比长短,所以也是后继学习中学生能力与知识的起点。
要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办法来记忆。我编了一首儿歌来记住这这两个符号“大口对着大的数,尖尖对着小的数,向左开口是大于,向右开口是小于”。
整堂课的教学我以课本为基础,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不足:学习过程中有学生会受前面知识的影响,看一幅图画写出两个不等式。这里要和学生讲清一般我们在看图比较时,总是从左往右比。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跨入学校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从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入手,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神奇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数数,再引导孩子们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关键。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不同,难免有些差异,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数。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力板、小圆片
学生准备:饱满的精神、学具盒、格尺、课前观察校园、收集生活中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了解数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些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喜欢与大家一起安静地学习。并希望你们发言要举手,还要注意听别人发言。能做到的小朋友笑一笑。
?设计意图】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课堂学习的方法,学会倾听。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看一看,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智慧老人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动物学校今天也开学了,小动物们背着新书包,唱着欢快的歌,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小朋友们,想去参观一下吗?(多媒体出示情境)
板书课题《可爱的校园》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
二、感悟新知 培养能力
1、谈话引入、学会数数
①师:请小朋友们静静地看、认真地想,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这时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孩子们观察的兴趣,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室、大树、花朵、白云、大象)
?设计意图】教师要时时处处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入手,从每一句话入手,不要失掉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另外,此环节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②师:请小朋友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事物或动物各有多少呢?
(学生往往先说数量较少或目标较大的物体。如:1头大象、3间蘑菇教室)
当学生汇报出10只蝴蝶时,问:你怎么知道有10只蝴蝶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指大屏幕,和学生一起按顺序数数)
指名再数。
③师: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来数一数花朵、大树、小鸟的数量好吗?(边数边板书)
④引导孩子做出小结:数量少的事物用眼睛就可以看出来,数量多的就要认真地来数一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数。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口手一致以及按顺序数数。
2、认识1~10各数
①读出黑板上的数
②请小朋友们拿出格尺,读出格尺上的数。
③和同桌一起数一数1~10各数。
?设计意图】利用格尺来了解1~10的数序。
3、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地方可以用数来表示,快来找一找吧
4、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能说出比10大的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寻找校园里的数和生活中的数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观察了我们的校园,并收集了生活中的数。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积累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回忆知识的能力。同时3、4、5环节初步渗透了数学思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
指名学生在磁力板上摆圆片表示数量,其他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纸上用画○的方法表示数量。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认知已远远超过1~10各数的认识,甚至会写下来,所以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加入了这个提升环节。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会运用他们的图形语言,学会抽象地思考,我认为这对学生数学化地思考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对初学数学者来说是一个成功的挑战。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数学有趣吗?
2、师: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它就偷偷地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小朋友们细心去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小结:本节课,孩子们经历了观察、思考、交流;尝试了动脑、动手、动心;学习了倾听、合作、总结;感受了数学的无穷、多彩、快乐一切的一切,我与之分享!不敢轻言,却已满足,缘于我心,融与课堂。但知路无尽头,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课改无涯!
本课思考:虽然我们没有界定,但由于课程内容所至,基本上孩子们的天马行空都被1~10这几个数字牢牢地锁住。好在关闭了横轴还有另一条纵轴,希望他们的思想是在另一条轴线上尽情地遨游着的。
教学思考:我们的教师兢兢业业、勤勤肯肯,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坚韧不拔地钻研着新课改的理论精髓,精益求精地完善着新课改的思想目标,准备昂首阔步地追求新课改的光辉成果。可是,我们现在却疲惫不堪。我们不甘心,为什么五年的大刀阔斧到头来却让我们不知所云?
我很想知道:努力追求的素质教育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那轰轰烈烈、迎风飘扬的应试教育?
教学反思:
又迎来了一批可爱的孩子,看着他们那一双双好奇、充满童真童趣的眼睛,让我感到兴奋与快乐。激动中的一份责任,让我用心地琢磨起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孩子们上小学的'第一节课!
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曾经历过它――《可爱的校园》。教材的知识简单易懂,大部分孩子都已认知。所以我认为,如何利用本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课上,我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开发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根据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有序地交流信息,使他们初步认识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课堂上,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从图画中抽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课本到身体,教室,校园,以及社会,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空间,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教学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达;注重对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按预设热热闹闹地顺利完成,孩子们兴奋的表情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可静下心后我陷入了思考:整整一节课,孩子们是否经历过有价值的思考?四十分钟内,孩子们可曾真正去动过脑筋呢?我是否在顾及培养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对孩子的认知?我是否陶醉于自我的精心设计之下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创新与思维?是否我的教材创编还不够大刀阔斧,抑制了孩子们的发展空间?认真思考过后,重新进行了本次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