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好教学反思之后,我们才能让个人的教学能力得到一定加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一定要及时写哈教学反思,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习了0-20数的基础进一步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习,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习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由于数数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跃,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习题中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很多。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六张图片,分别是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城市的人口数量。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许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都感到很困难。然后我说:“同学们想不想很快地读出这些数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些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读和写。”学生都想知道怎么才能很快读出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课本,小组汇报知识点。

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第3页5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打破枯燥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在学生自学和交流完以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学习的知识,并在练习中发现学生掌握不足之处,教师再强调知识点,并强化。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掌握新知。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习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1、捕捉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情境

?标准》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导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从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棵黄豆或绿豆导入新课,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让学生感受1000这个数,欣赏了生活中的1000的图片。让学生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估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和姚明的高度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估一估、数一数,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观察和交流。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中的提高题就是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物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7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虽然这些大数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动手数小方块,再结合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十万有多大、百万有多大。接着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我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大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本单元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难点是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我让学生在读写操作中产生困惑,再引导学生借助“万以内数读写”的学习经验和基础,自己探讨和总结关于“零”的读写。而在“大数的改写”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样的解释与强调使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较少出现错误。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常接触到近似数,只是还没有正式出现这样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怎样求得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里只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近似数,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很多孩子并不理解,于是我让他们从字面去理解,“四舍”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舍去?“五入”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进一?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两位数,让学生观察思考要把这些数改写成整十数应是“四舍”还是“五入”,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四舍五入”的含义,他们很快说出,情绪很高。在我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两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搞清楚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是教学的关键。我通过提问强调:⑴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⑵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并适时提问:通过

上面的两题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省略哪一位数后面的末数就是把哪一位后面的数四舍五入)。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通过比较数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取出取近似数的规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8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相关文章:

学期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5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7篇

《跳绳》教学反思6篇

教学总结与反思7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反思7篇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7篇

小学教师期末教学反思6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篇

英语教育教学反思6篇

教学总结与反思模板6篇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