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结构严密,中心思想深刻,才能真正动人,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愁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愁作文篇1
灯是城市的星河,星是乡村的灯火。
常在书上看到乡愁一词,听上去很厚重,对作者来说像是化不掉、甩不开的一种情绪。
对我来讲,乡愁更多是一种年味。
过年,相比大城市的冷清,我更喜欢故乡的热闹。
我的`故乡在农村。在那里,过年的时候家人的热闹团圆,村子里炊烟袅袅。远方的游子归来了,东家西家地串门拉家常,每一家都非常热情。常常是一大帮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吃饭喝酒打牌一热闹就是一整天。
通常轮流做东请客吃饭。做东的一家一大早把菜洗好,鸡鸭杀好,鱼虾处理好。一般来讲中午会简单一点,直到下午,宴会才正式开始,客人三三两两来了。有的是突然到访,做东的一家也不介意,热情地唠上两句,递上一支烟,留对方坐下吃饭,而对方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坐下来。预约的客人通常会带点随手礼,酒啊肉的不一而足。不一会饭菜就全部端上桌了,大约有十几个菜呢!大家迅速入席,开始吃起来,有时来的人多还要加桌。饭一直吃到黄昏,主人家就会把桌子拉入光亮的屋内继续,饭方吃完,大家继续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
晚上还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攥着大人给的钱,村里唯一一个小卖部门口围了很多小朋友,孩子们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换成各种各样烟花爆竹。然后边跑边放。家门口最热闹,摔炮、甩炮、窜天猴、飞天鼠、风火轮、烟花棒、烟花、鞭炮百炮齐鸣,村子里只听得噼里啪啦地响,似乎要把天都点亮。有的孩子丢一两个鞭炮进屋内,屋里的大人们被吓了一大跳,差点炸开了锅,父母起身要教训孩子,客人们哄笑起来,拉他们坐下。孩子们却早早就跑开了就这样一直闹到深夜。
城,还是那个城。村,还是那个村。我留恋故乡的,是这浓厚的乡土味。
我想,这大概就是乡愁。
乡愁作文篇2
一抹夕阳,千万种愁绪。
斜晖映照长廊。我,独自一人,校内彷徨。一股莫名情绪踊于心房,迷惘、惆怅。
蓦然发现:家乡的山,是最巍峨壮观的山;家乡的水,是最清澈明亮的水;家乡的人,是最有人情味的人。拾一片落叶,我嗅到了母亲做菜时飘出的香味;望飞雁掠过,我似乎看见了父亲田地辛苦劳作的背影。秋风瑟瑟,激起我对家乡的想念。余光中的《乡愁》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的写照。
从没体会过背井离乡的滋味,也曾在心底偷偷嘲笑那些思乡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离开家乡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与无奈。我又何曾不像他们一样,感概生活的不如意,但感叹之后的我并非从此一蹶不振,而是重拾信心,继续过我的生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首《天静沙.秋思》,把思乡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多少身在异乡很少回家的游子,每读此诗有哪个不潸然泪下。是啊!谁又能阻止那一股思乡情怀呢?
斜辉渐渐隐去,我忽觉时间不早了,是时候该“回家”了,我似乎又看见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大人们门前长椅上高谈阔论的情景,门前小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笑声,老人们榕树下点着灯火下象棋的吵闹声,家禽们的叫声,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优美和谐的旋律。
夜幕降临,黑夜繁星点点,是时候该收起思乡愁绪了。
乡愁作文篇3
逢佳节,倍思亲。离多久,都离不开淡淡的乡愁;走多远,都走不出亲人的思念。故乡与亲人是每个游子午夜梦回时,借以慰藉漂泊心灵的温床。
我想起了我家巷子尽头那盏昏黄的白炽灯和路口等我回家的身影,是他们照亮了我无数个贪玩晚归的夜晚,也照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我想起了小学校园里的皂角树和桂花树,每当夏秋交替之际,都会有很多成熟的皂角被大风吹落,同学们捡回去洗衣服,我仿佛回到了那年的操场上,同学们聚集在那棵两层楼高的桂花树下游戏,十月的桂花如细雨柔丝般纷纷洒落在大家头上。
我想起了初中那个停电的晚自习,同学们每人点个小蜡烛,在微弱的光线里,大家兴致勃勃的写着作业,单纯而美好的憧憬着未来。
我想起了那个夏天在小山顶上,迎着习习凉风和小伙伴们在夕阳下奔跑,山底下的小城蜿蜒成一个巨大的“s”形,一条崎岖的公路一直伸向尽头。
我还想起了那个“黑色”的高三,每天早上准时被梦想叫醒,一边啃着包子一边迷迷糊糊往教室跑,想起了每天晚上熬夜时妈妈冲的热牛奶,直到金色的六月过去,换来一张深蓝色的录取通知书,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带着我走出了小城,走向未来。
中秋已近,从孤身一人到上海求学,再辗转到芜湖工作,已经整整八年,恰逢一同来芜湖工作的校友结婚,有感于岁月如白驹过隙,往事历历在目,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的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静静地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暖睿智的气质,对自己进行一种期望,抚慰自己看似坚硬的心。
乡愁作文篇4
“长亭外,古道边…”这一阵歌声响起,我那一丝乡愁就在心间薄碎,如丝如缕,洒落心田。我会突然想起,那个地方,拌碍了我一生的地方—故乡。
记得他们的影子
故乡不是山间,不是大海,更不是水乡,而是朴实的一片平原,每每想起,十分可爱。家乡是个没有名字的村落,我以及不大清楚,可那的人,我一辈不会忘记。
奶奶是个话唠,每天和你唠两句,有时你不耐烦的打断并逃走,他也跟着你,非要说个究竟。小时候,我津津有味地听奶奶赶嫁,仿佛回到了那年,奶奶那娇嫩的脸,和少女出嫁的那一岸红。人老了,自然怕孤单,每晚,它都像孩子一样要和我睡,可我只愿意与爷爷“同床共枕”。我爷爷,一个性格直朗的大汉,您居家老人病了,当天就把院后的菜全拔了,熬了粥,送了过去。有一年队里来选人挖井,爷爷二话不说就挽着袖子出门了,可供全村人喝水。没几天,邻里说爷爷受伤了,奶奶发疯似地跑出门了。趴在井边,哭喊着,爸爸兄弟几个只好把他拉回去。虽没啥大毛病,可落?la?下个腿脚不利索的小毛病。现在,奶奶因爷爷去世而伤郁,出棺那天,奶奶趴在棺材上一边哭一边骂:“烟烟烟,现在给烟害了,好了吧!我可咋办!”
时光它会告诉你
走进我家院子,你会看到坐北朝南的一排老房子,陈旧的瓦砾满是岁月的痕迹。散发出好闻的`树脂香味。阳光照在窗棂、门楣和玻璃上,白得耀眼。一座桥横跨在河面上,我喜欢过桥,更喜欢把从院子里采来的,悄悄的丢入河中,送他们去远方。我喜欢这条河,它好像永远不会干枯,年年四季,从不停留。特别是初夏,天空漫出火来,哪的夏天,与水相伴。早上,热雾笼罩在空中,提前预报除了一天的天气。整个上午,我们都准备为了那一丝冰凉而忙碌着,可一般这种“戏水活动”是不带小孩的,大人们总是把孩子拉到一边说:“娃呀,水太深,有虫子咬你。”这句话在我人生牛下不可磨灭的记忆(……)。长大一点后,知道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偷偷下河,戏水,阳光照我们脸上,空气被明晃晃的阳光激起涟漪。那一年,我6岁。
末日守暖阳
记忆中的故乡,最美不过冬天。冬天,一个冰雪的季节。我喜欢故乡的雪,我只认故乡的雪。北风呼呼是雪的预告,先会下几场毛毛细雨,接着雪姑娘就登场了。寒气冻得嘴唇僵硬,睫毛上涂满了霜雪,一颤一颤地,呼出的气也是冰凉的。故乡这几年下了雪,多少冲淡了南方冬天那种灰蒙蒙的压抑,大雪均匀的漂在整个日渐寒冷的故乡中午的时候出了太阳,地上的积雪反射出耀眼的光,整个天地显得格外美好。巨大的暖阳笼罩在院子上面,看上去就像特效做出来的场景,美得好不真实。
每一年,最最漂亮的时候。每一年,最最温暖的时候。
在人生接下的6年里,我你开了那个日夜思念的地方,多少夜晚,我在夜里多次闻到故乡的味道,多少年了,依旧没有改变,我常望见那一片白,久久难以入梦……
乡愁作文篇5
一个梦,可以激起乡愁
一段愁,可以勾出梦乡
一处乡,可以点出愁梦——题记
我是一个记不住太多事的人,确切的说,记不住的是童年,是故乡。
五岁离开了那个可谓无存在感的故土,离开了祖母,随父母去了远在500多公里的上海,准确的划开故土与居住之所,可谓千里之遥,可那时的我不懂什么为故乡,也不懂什么是愁,只是在梦里:那小村子里的幼儿园,那张桌子,那棵树,那个人。只是会在这与故土遥隔千里之处,云里雾里的听上海的小街市里讲一腔与家乡话有三两分相像的上海话,几年过去,我熟识了上海,而故乡,倒成了半个旅馆,我将一条绕过上海的黄浦江称为母亲河,将博物馆中原始人的标本视为祖先,在此时也在那时,故乡的心或许在流泪。
但是,不知几年后,我又重回了故乡,一切却仿佛成了新颖的事物,熟悉了上海,然而几年后又忘了故乡,在自己分别了几年的故土,我看不惯无秩序的交通,听不惯早就不曾会讲的方言,我难以去窘迫地分辨自己的七大姨八大婶,甚至走不惯满是坑洼的道路。在故土最踏实的土地上涌起了乡情,怀恋那千里之外的“第二故土”。
我在忧愁里又逐渐靠近自己的故乡。故乡,仿佛一个久别重逢的伙伴,青梅竹马,她以新的态度来对待我,我也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她又像一位母亲,站在远处看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怀中不断长大,心痛而无奈。孩子回来了,她又以热情拥抱他。我在她温厚的怀抱中发现了她的美丽。她总以最平和的方式来展现她的风姿。一处水乡,勾起了我心头的回忆。窗外由远至近,不断地叫卖馄饨年糕的声音;春天由盛到衰,热烈的花江柳绿;热情的人们,用不标准,带有乡音的`普通话传达心中的关切…
我又与我的故乡镶嵌在了一起。一夜雨来,心头却并不畅快,辗转反侧,甚至从梦中惊起,哪个故乡的梦才是真实的?脚下的大地平实而温厚,紧实而轻柔的护住了我的心。然而在千里之遥,也有另一位母亲在呼唤着我。尽管那个故乡逐渐远我而去,我与她似乎不过与萍水相逢,梦一场,将来我又会扎根于何处?到头来却只是在一片水中,横冲直撞,却没有一个确切的扎根之所。我想问自己,“家”“乡”是否为一体,“家”若在“乡”之上,那“乡”的意义何在?想起了陪伴我幼年的祖父母,早已在以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速度老去,那个祖屋,连同难以计数的同样孤单留守的祖屋一起,聚成了一片乡。这就是“乡”吗?屋即为“乡”吗?不是的,我想“乡”不是渺小的,定是庞大的。但我找不到“乡”的心。
在梦中,我也许才会感受到真正在愁绪里的乡愁。
乡愁作文篇6
故乡的味道,在远方回味。
倦游远方,割不断的唯有家乡的味道,一把野菜,一碗米粥、一碟小菜……
关于故乡的味道,总是在思乡情浓的时刻,氤氲在你的梦里。故乡的食物是独一无二的情味,是远在他乡,依然闻得到的安心;是跨越千山万水、丢不掉的深深眷恋……
老家的端午,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用五色丝绳缠着包有香料的小粽子,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称作香角子。孩子们喜欢把它挂在蚊帐上。但如今也换成棉花了,更别提香味儿了。
北方的粽子并不像南方的粽子那般硕大,但内容样式也不算少。虽然没有苏州粽子的甜咸俱备、花样繁多,但它自己的风味也是别具一格。豆沙温润枣泥香甜,糯米和甜馅的`配比恰到好处,就是不嗜甜的人也能连吃几个。
现在,我和父母都居住在海滨城市——湛江。这里的粽子硕大,味道有甜咸之分。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北方粽子。但超市里货架上那一袋袋北方粽子的味道又让人不敢恭维。于是,母亲今年打算自己包粽子。
包粽子对母亲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糯米浸泡一夜,马莲草(捆扎粽子的干草)、粽叶洗净浸泡,蜜枣和豆沙提前准备好。
开始包粽子了。
母亲有一双“魔手”,包粽子的速度很快。粽子一个个都小巧可爱,并不似湛江的四角粽子。母亲包的粽子四角玲珑,呈四角三角体状,看上去就像穿着绿色的孩童。
粽子上锅蒸了,分蜜枣和豆沙馅,一共蒸了四锅。
当第一锅蒸好时,我第一个跑到锅前,挑一个大粽子,一口下去,糯米的软糯与红豆的豆香恰到好地融合在一起,还有着粽叶的清香,简直是人间珍馐。我一口吃了两个,只觉得肚子胀得鼓鼓的。在粽子里,我尝到了故乡食物独有的美味,还尝到了乡愁……
夜晚,我望着北方,这是老家的方向。虽然,我与那个地方相隔千里,但我相信,只要我还能吃到北方的食物,老家与我的亲情就不会断裂。因为,我与老家的距离并不远,这中间只相隔一座桥——这座桥叫亲情,叫乡愁。
乡愁作文篇7
下午没有去开车。做了一会儿事情,就去唱歌了。百加得加啤酒。月初的日子就是这么稍微让人开心一点。星座版上说,对你这一天生的人来讲,最不好缺失的一样东西就是自由。所以,宁可选择能够表现自己且有相当自由度的工作,而把金钱置之度外。这倒是千真万确的。与现状也颇为相符。
不想长大。是今天唱得最high的歌。
走去车站的路上,买了朵白兰花,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的阿姨,每次在那个十字路口都会把我拦住,她一定不记得我,这个路口有太多来去匆匆的人。每次,她都会用喃喃自语般的声音说,小姑娘,帮阿姨买朵花吧,阿姨要给女儿上大学……如果有零钱的话,每次都会买,迅速然后塞进包里,乱糟糟的包里立刻便弥漫着夏天的气息。小的'时候,妈妈给买的白兰花,都会别在白衬衫的钮扣上,如果没有钮扣,则需要一个别针的帮忙……而晚上,还需要小心翼翼地取下来,用湿了水的白纱布盖住,这样,白兰花才能多戴几天。可是,跟妈妈她们比起来,我自己的生活简直是粗制滥造到极致。可是作为a型血人,还是应该有一些追求的。
下了49路后,往便利店去找东西喝。第一家没有冰结。失望。仍旧不死心,又去第二家。拎了几罐子葡萄口味的哐当哐当地往家里走。我真喜欢那一刻。晚上的延庆路几乎都是没有人的,那些旧社会留下来的洋房和梧桐树,在昏黄的灯光里显得有些暧昧。一个人低着头走路,就好像十几岁的少年,可以看着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被拉长,缩短,再拉长……走得欢快一些的话,会有一阵一阵的风,宽大的麻布裙子穿在身上极其风凉。再自得其乐地哼着那背不出歌词的小调吧,多么寂寥而美好的初夏啊。
乡愁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