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教案中详细说明,制订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绘本中班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绘本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一、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情趣。
二、能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对绘本阅读感兴趣。
三、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知道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蚂蚁与西瓜ppt、皮球、游戏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啊?(小蚂蚁)
2、今天小蚂蚁遇到了一件好事情,你们猜猜她遇到了什么事?(幼儿自由想象)
3、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边讲边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ppt1师:来看这张图片,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好事啊?(对,遇到了一块西瓜。)
2、出示ppt2师:今天小蚂蚁在草地上遇到了一块西瓜,他们可高兴了,西瓜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来真诱人呀! 他们吃起来,西瓜真好吃,我们赶快把它搬回家吧。
提问:如果你是小蚂蚁的话你会不会把它搬回家啊?(会)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3、出示ppt3师:嘿呦嘿呦,一只蚂蚁,两只蚂蚁,四只蚂蚁,他们推呀推,却怎么也推不动,都累得趴倒在地上。
提问:就这四只蚂蚁他们能搬动这么大的西瓜吗?(不能)为什么不能?(突出小蚂蚁的"小"和大西瓜的"大"。)那搬不回去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帮他想一个办法吧?(幼儿自由想象。)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办法。
4、出示ppt4-12师:其中一只小蚂蚁说快把大家喊过来吧。他们让一只蚂蚁去蚂蚁城堡里搬救兵,这只蚂蚁大呼:"喂,我们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了。" 蚂蚁们来到这后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西瓜太高兴了,他们高兴的说:"太棒了",开始一起搬起西瓜来。只听见他们的口号声"一二,嘿呦嘿呦"的声音,可是,怎么不动呀?西瓜太大了,他们还是抬不动,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用铲子,把西瓜一块一块的缠铲成小块,蚂蚁们再一起一块一块的运回家。这个办法好不好?(好)你看他们有的负责铲,有的负责把铲下来的西瓜块从西瓜上运下来,有的负责往家里运。他们分工合作。忙的可而热闹了!家里每个地方都放满了西瓜,太多了都快放不下了。
讨论:(1)、小蚂蚁聪不聪明?(聪明)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困难解决了啊?(动脑筋,想办法。)我们也要学习小蚂蚁这样。
(2)、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那四只蚂蚁搬不回家,而这么多蚂蚁把西瓜搬回家了呢?
(西瓜对蚂蚁来说就像是一座大山,光靠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有很多的蚂蚁一起合作,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力量才会更大,团结力量大。)
小结:所以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要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和小朋友们要团结,团结力量才会更大。
5、出示ppt13--15继续讲故事:他们决定把剩下的西瓜都吃了,他们的肚子已经涨的要爆炸了。最后还剩下一块西瓜皮,蚂蚁用剩下的西瓜皮做了一个西瓜滑梯。
6、出示封面ppt那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蚂蚁与西瓜》。
三、游戏《双人夹球走》。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的合作的游戏《双人夹球走》,这个游戏只有你们一起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绘本中班教案篇2
一、活动主题: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关爱之情,我们大班组决定举行“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冬至节气,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通过选购原料、拌馅、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喂饺子等活动,丰富孩子体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冬至日 上午9:00——11:00
四、参加人员:
大班全体老师和幼儿
五、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饺子馅、餐具、水、盘子、调味品等。
2、活动场地:各班教室
六、活动设想:
1、事先让孩子了解有关饺子的知识。知道饺子的历史、饺子馅要哪些原料和调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饺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样煮饺子的。知道包饺子必须带的物品。
2、在老师指导下,各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班主任老师作为辅导员,指导本班孩子包饺子、煮饺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尝饺子。
七、成果形式:
交流体会、品尝饺子、分享劳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
1、活动时,教师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和卫生教育。
2、活动时,教师要求孩子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自由走动。
九、活动流程
1、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
2、为弟弟妹妹喂饺子活动。
绘本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提问、讨论、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运用多感官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尝试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讲述故事,猜想故事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感受本书天真有趣、温馨诙谐的风格,享受阅读图画书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
难点: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
1、利用图画书画面、录音等制作的课件;
2、用报纸做成的小棍1根、老鼠老师头饰1个、有猫头像的黑板。
3、图画书《喵呜》25本、夹子25个。
经验:
1、事先了解幼儿对猫和老鼠的已有认识、经验;
2、幼儿已有的阅读图画书,观察画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封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出示图画书《喵呜》
t:又到了和小朋友们分享图画书的时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本书······(教师说着出示图画书)
2、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t:仔细看看封面,猜猜这本图画书会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幼儿观察封面后猜想故事内容的可能性,当有幼儿讲到两只老鼠或者猫只有半个脸时,将封底和封面一起展开。若没有幼儿提及则教师边说“大肥猫或大猫(根据幼儿刚才的回答起名)怎么只有一半的脸,是不是只有两只老鼠呢!”边将封面和封底一起展开。
t:原来这本图画书是关于三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肥猫的故事。
t:看来,这本图画书的作者很会制造惊喜哦,让我们一起到书里看看是不是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一)阅读“大肥猫出现之前”的故事内容
1、画面一:“上课”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重点观察黑板上猫的头像,鼓励幼儿猜测并大胆尝试到黑板前拿着小棍模仿老师上课,同时引导幼儿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画面二:“上课时特别的三只小老鼠”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老师在上课,小老鼠们听得认真极了。不过·····哎哎哎······有三只小老鼠在那里“吱吱吱”、“吱吱吱”地聊天,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说的时候放慢速度,着重强调)。
3、画面三:“三只小老鼠发现下课了”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过了好半天,三只小老鼠才发现大家都不见了。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三只老鼠对话的录音)原来他们商量着要去摘桃子呢。
(二)阅读关于“大肥猫第一次喵呜”的故事内容
1、画面四:“大肥猫出现”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在集体面前表现大肥猫出现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教师播放课件中故事画面和录音,带领幼儿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一次说“喵呜”的样子。
2、画面五:“三只小老鼠的反应”
t:他们害怕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理由。
t:三只小老鼠缩成一团,小声嘀咕开了,听听他们在嘀咕什么。(播放课件中三只老鼠讨论的画面和录音)
3、画面六:“小老鼠和大肥猫对话”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一段对话。帮助幼儿理解“羞红”并尝试分析大肥猫羞红脸的原因。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二段对话。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和推断大肥猫是否会答应去摘桃子以及他的想法。
三、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后半部分
(一)集体自主阅读: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
1、幼儿集体观察“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完整、清楚地讲述三幅画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吃桃子的画面,通过观察大肥猫的表情并联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这时大肥猫的想法。
幼儿大胆猜测大肥猫的想法,教师引导幼儿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请幼儿再次尝试完整讲述三幅画面
(二)自主阅读:最后六幅画面情节,理解大肥猫第二次和第三次“喵呜”以及其中的心理变化
1、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阅读最后六幅画面的情节
t:吃完桃子,三只小老鼠和大肥猫,抱着吃剩下的桃子回来了。走到快分手的地方,大肥猫突然一下子站住了,他想做什么?
t:大肥猫憋足了劲,用最最可怕的声音叫了起来!(播放“喵呜”录音和相应画面)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二次说“喵呜”的样子。
t:真可怕,那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呢?请小朋友拿起图画书,翻到“喵呜”的这一页,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看到故事结束,看看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通过提问、观察画面、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六幅画面内容,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t: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没有)
t:那你有没有在图画书中发现是因为发生了哪些事情才让大肥猫放弃了吃小老鼠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追问和引导。
(1)如幼儿讲到是因为“小老鼠送桃子给大肥猫”,则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听说大肥猫有四个孩子,三只小老鼠都把自己的桃子送给了大肥猫,大肥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大肥猫为什么要叹气呢,他叹气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适当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2)如幼儿讲到“三只小老鼠也学着叫喵呜”,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小老鼠为什么也学着大肥猫的样子叫“喵呜”,他们是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3)理解大肥猫第三次“喵呜”,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和录音)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学大肥猫第三次说“喵呜”的样子,感受和体验大肥猫此时的心情。
t:大肥猫这次说“喵呜”的时候为什么和前两次很不一样呢?
先请幼儿和同伴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肥猫的心情等方面分析。
t:图画书中大肥猫总共说了三次“喵呜”,他三次说“喵呜”的时候想法、心情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描叙并带领幼儿模仿大肥猫三次说“喵呜”的样子,体验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四、完整阅读图画书,在拓展想象中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一)引导幼儿分享阅读体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性
t:这本有趣的图画书的名字就叫做《喵呜》。你觉得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说说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他的哪些部分。
(二)幼儿在故事录音的带领下,自主翻看图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t: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图画书《喵呜》,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录音的引领下完整地阅读图画书。
(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拓展学习经验
t:大肥猫和小老鼠各自回家。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次相遇的话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大肥猫会想什么、做什么;小老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猜测续编故事,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t:再次相遇的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肯定又会变成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回到教室以后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故事告诉同伴,还可以把想到的故事画下来,也变成一本好玩、有趣的图画书。
绘本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绘本阅读活动,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与有趣。
2.在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蜈蚣叔叔的袜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让我们来看看书里面会藏着谁?大家好,我是小精灵嘟嘟,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愿意跟我做朋友吗?
2.今天嘟嘟还带来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会是谁呢?翻到第二页。
3.谁认识他们?蚯蚓和蜗牛有脚吗?(没有)那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向前走的呢?你们有没有脚,有几只?那这些动物朋友里谁也有脚?有几只?一起来数一数怎么样?
4.哇,他们竟然有那么多脚,不过有一位朋友,他的脚比蜜蜂、瓢虫的还要多得多,长了三十只脚呢?他会是谁?(翻到下一页:蜈蚣)再一起来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吧。他可真厉害,长了那么多脚。
二、阅读理解,了解排序
1.嘟嘟喜欢叫他蜈蚣叔叔。
2.蜈蚣叔叔住在嘟嘟家隔壁,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帅哥。帅哥什么意思?你觉得蜈蚣叔叔哪里帅?可不是个帅哥嘛,他出门的时候一定会穿上袜子,穿上亮晶晶的衣服,搭配各种颜色的袜子。喜欢袜子的蜈蚣叔叔,连在家里也是要穿袜子的。
3.可是嘟嘟发现有好几天没看到蜈蚣叔叔了,蜈蚣叔叔可能怎么了?(翻到下一页)你从哪里看出蜈蚣叔叔生病了?(躺在床上、触角都耷拉下来了)于是,嘟嘟的妈妈让嘟嘟带着吃的去看看蜈蚣叔叔。走,我们跟着嘟嘟一起去看看吧!(翻到下一页)
4."蜈蚣叔叔你好。妈妈说这个送给你,希望你能早日康复!"嘟嘟边打招呼边偷偷瞄了一下蜈蚣叔叔的脚。嘟嘟一直很好奇蜈蚣叔叔到底有没有三十只,就偷偷地数了起来。偷偷地数是怎么数的?(幼儿表演)数了没几只,其他的脚被棉被盖住了,没办法再数下去了,嘟嘟连忙说:叔叔再见,我要回家了!"这时蜈蚣叔叔说:"谢谢你小嘟嘟,有了你的关心我一定能很快就好起来!对了,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一会儿有客人要来,我必须穿袜子。可是我没有力气。"如果你是嘟嘟你愿意帮忙吗?(愿意)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喜欢帮助别人。可是你们也知道蜈蚣叔叔的脚可不是一只两只,你们还愿意帮他穿袜子吗?(愿意)你们真是太棒了。小嘟嘟和你们一样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他也愿意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蜈蚣叔叔开心的笑着说:"袜子都晒在院子里。"(翻到下一页)
5.我们发现院子里的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什么颜色的袜子排成一排?(完整描述红袜子排成一排,黄袜子排成一排……)就像彩色的旗在风中飘扬。
6.(翻到下一页)嘟嘟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袜子心想:该怎么来穿呢?这时蜈蚣叔叔说:我会按照我的心情来穿,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这样穿:课件一:出示完整穿好的袜子(蓝黄蓝黄)请幼儿来找找规律。
如果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会这样穿:课件二:出示穿了一半的袜子(红绿红绿)请幼儿来找规律,请你帮蜈蚣叔叔穿上袜子吧!
7。寻找其他的规律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叩叩叩。"开门一看,原来是蜜蜂阿姨来看望蜈蚣叔叔了,她还带来了一盒糖果,后面跟着蜗牛叔叔和阿姨,他们带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朋友们找一找,蜜蜂阿姨的身上藏着什么秘密?有什么规律?蛋糕上有什么秘密?还有哪里也藏着这样的规律呢?
三、经验迁移
1、在黑板上出示蜈蚣叔叔形象(两个),请幼儿用夹子当袜子帮蜈蚣穿袜子。
2、学学蜈蚣叔叔散步,活动结束。
绘本中班教案篇5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绘本中班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孩子喜欢过节,乐意感受节日热闹的气氛,圣诞节是孩子喜爱的节日之一,孩子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剪贴、装饰,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孩子们便能进行大胆的装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那份成功和喜悦是不言而喻,分享、参与、合作都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综合运用绘画,剪贴技能制作圣诞树。
2、培养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保持桌面和作品的整洁。
3、感受节目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剪刀、油画棒、幼儿用书、乳胶、塑料箩若干
活动重点:
会剪下各种礼物进行粘贴。
活动难点:
用油画棒添画一些可爱的新年礼物
活动过程:
一、播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进入活动室。
一名教师戴着圣诞帽,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背着礼包和幼儿问好。
教师问:“猜猜他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说:圣诞节快到了,我们一起来准备圣诞礼物,布置装扮圣诞树,欢迎圣诞老人的到来。
二、幼儿进行圣诞树的剪贴装饰。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骤进行剪贴
1、先剪出圣诞树的外形。
2、再剪圣诞礼物。
3、将圣诞礼物粘贴在圣诞树上。
4、用油画棒添画上相应的圣诞礼物,及画上不同颜色的彩灯。
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用剪刀的安全,及剪过的碎纸片扔到塑料箩内,剪刀用完后应在相应的塑料箩内,粘贴时乳胶不要抹太多,用完乳胶盖好盖子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评价展示作品
选出剪贴装饰漂亮的作品,让幼儿说说作品做的好的地方。
五、和圣诞老人坐上“马车”,随音乐离开活动室,送礼物,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新年快乐。
绘本中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绘本中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欣赏散文诗,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的愉快、安全、甜蜜的感觉。
2 、能力目标:愿意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3 、认知目标:理解爸爸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游戏的图片、《好爸爸坏爸爸》 flash 、录音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散文诗。
1 、谈话: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我可都记住你们了,你们还记得我是谁吗?(汤老师)以后我们就都是朋友了啦!今天这里有很多客人,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出示图片,引出散文诗。
教师:我还有两位朋友想介绍给你们认识,现在来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
提问:
⑴你们认识他们吗?
⑵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⑶你们猜他们是在干什么?(玩游戏)
教师小结:你们一定也和爸爸玩过很多好玩的游戏,那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呢?
(可用自己和爸爸玩的游戏来引导,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吗?你们还怎样玩过?鼓励幼儿大胆说)
总结过渡:我们都喜欢和爸爸玩游戏,我们玩的游戏各种各样。今天,汤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爸爸》。散文诗里说的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一起开心地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我爸爸》。
2 、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回答表演。
问题:
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玩过的游戏,你记住了那一个?
――爸爸举起我,像什么?
――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
――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像玩什么?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什么?骑上爸爸的脖子,就像到了什么地方?现在谁最高?
过渡:你们想玩这些游戏吗?那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把散文诗里的游戏记住了,回家和爸爸一起玩。听的`时候可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的动作。
再次完整欣赏散文诗,可引导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根据散文诗的内容做动作,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1 、 小头爸爸能把小偷儿子举的高高的,力气真大,真了不起!你们的爸爸也都很了不起。现在,汤老师想请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爸爸。告诉大家,你的爸爸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他都会做哪些事情?什么事情做的最棒?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辛苦)?你的爸爸这么辛苦,你想你想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让他高兴?想对他说什么?
2 、教师说自己的爸爸,引起共鸣。
我的爸爸也是一位老师,我的爸爸每天晚上都看书、改作业,他的字写的很漂亮。他喜欢钓鱼,也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经常一起打扫卫生。我喜欢我爸爸。
四、欣赏《好爸爸坏爸爸》,升华爱爸爸的情感。
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看得出来你们都是懂事的乖孩子,老师很高兴,送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好爸爸坏爸爸》,这到底是一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呢?我们来听听!
欣赏歌曲第一段:你听到这个爸爸做了哪些事情?他是个怎样的爸爸?
教师小结:
爸爸有时候也会打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做了错事,爸爸想帮我们改正过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棒!其实爸爸还是爱我们的。
欣赏歌曲第二段:现在我们接着往下听,也可以学学爸爸在做事情的样子。
教师小结:
爸爸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直爱着我们的,你们一定也都爱自己的爸爸,把你们今天说的想为爸爸做的事情,回家真的为爸爸做一做,想对爸爸说的话也对爸爸说一说,爸爸一定会非常高兴。回家别忘了和爸爸一起玩玩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哦!
附:散文诗《我爸爸》
我喜欢爸爸的大手,喜欢把小手放在他手心上。
我喜欢爸爸举起我,像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
我喜欢坐在爸爸的二郎腿上,就像坐在翘翘板上。“忽悠忽悠”,一上一下。
我喜欢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哧溜哧溜”,就像滑滑梯一样。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山一样。骑上他的脖子,就像到了山顶上,哈哈!最高、最高的高个子,现在就是我啦。
我喜欢我爸爸。
绘本中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
★ 故事中班教案7篇
★ 中班雪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