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了解到书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增加对相关主题的兴趣,每次写读后感都是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我们应该重视,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豪,是非成败回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旋。《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叙述了蜀、魏、吴三国产生的一系列奋斗。其间让我形象最深的要数“马谡粗心失街亭”了。
“马谡粗心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击祁山,其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联系严重。马谡自动要求前去看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赞同,并让王平帮忙。诸葛亮信任马谡熟读军书,能够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坐而论道,呆板地依照兵法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说,在山上安营,成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音讯后,十分伤心,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无可奈何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理解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依照兵法上去做,以为“高高在上,势不可当“,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堵截水源,使自己戎行不战自乱。咱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敷衍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实能学好的人是能将常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日子的,这才是真实学到本事。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说。马谡我行我素,以为自己熟读兵法瞧不起他人。王平现已说出了在山上安营的弊端与在路口安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仍然上山安营。咱们在日子中相同,要多听听他人的定见,扬长避短才华前进。我在日子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主张,以为她烦琐,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间的道理。一个连他人的定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尽管锦囊妙计,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分。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工作能够让姜维和赵云担任。这样既能够守住街亭,又能够训练姜维赶快了解蜀军的状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泻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汗水,这儿的一个个故事倾吐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咱们许多的启示,让咱们收获颇丰。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终身!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第一个里程牌,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100年间的历史风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写的刘备,吕布、赵云、袁绍、周瑜,鲁肃,张飞、孙权、典韦,关羽,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物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温酒斩华雄中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最重要的还是他勇武过人,义重如山。
三国里最有智谋的非诸葛亮不可,因为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星灯,以空城计退司马懿,以锦囊妙计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诸葛亮让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还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周瑜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想把刘备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觉周瑜气量狭小,不像一个英雄。刘备很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他终于归到了刘备门下。后来,多亏赵云单枪匹马从曹营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险。所以这些事例让我知道刘备很重视人才,赵云对刘备很忠诚。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曹操没有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让我知道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3
?三国演义》对成年人来说,并不是那麽陌生,有古言文版本的三国演义,也有白话文版的三国演义,多少都读了几遍,还有广播里的长篇连播,特别是三国演义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之后,更加深入人心,在读书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在和儿子读书的同时,也启发教育孩子要仔细读书,细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特别是关于人物的描写,更要通读全书细心品味。
作者罗贯中准确的把握住了每个人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在品味读书的乐趣中,对其中的人物描写颇有感受:
?三国演义》一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如张飞嫉恶如仇,粗豪爽直,而又从善入流;刘备仁厚爱民,虚伪做作;关羽神武神勇,讲究忠义却刚愎自用;周瑜才高果敢却心胸狭窄;鲁肃拘谨忠厚,黄盖勇敢沉着,司马懿老奸巨滑等等。连三个“舌辩之士”也各具特色,他们都恨曹操,但表现形式大不相同。弥衡是“骂”“至死骂不绝口。”至今戏曲舞台上还有一出戏叫“击鼓骂曹”;张松是“顶”,顶得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杨修是“揭”,他多次揭曹操的老底,揭曹操灵魂深处的秘密,特别是梦中杀人的诡计。
在塑造人物方法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不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典型环境,写法也不一样。如曹操攻打濮阳陷入重围,大火之中正碰到吕郁挺戢跃马而来,曹操用手遮住脸,加鞭纵马从对面闯过去,吕布从后面拍马而柴,以方天画戢在曹操头盔上点了一下,问道“曹操何在?”用手指着相反方向“前面骑黄马的就是”,多么狡猾。吕布听了就纵马向前追赶,放过了眼前这个真曹操。曹操轻轻一句便骗过了吕布。在潼关则是另一种情况。马超认出了曹操后,紧追不放,害得曹操“割须弃袍”,没命逃奔。这时,背后马超赶来,厉声大叫:“曹操休走!”吓得曹操马鞭掉落在地。看看即将赶上,马超从后挺枪而剌,曹操绕着一棵大树躲藏,马超一枪刺在树上,用力过猛,刺得很深,等到把枪拔出来,曹操已经跑远了。在这里,从濮阳之战,使我们看出吕布有勇而无谋;从潼关之战,使我们看出马超精明强悍。再如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忠,同是“义释”但也有不同。张飞“义释”严颜,表现了张飞粗中有细;关羽“义释”黄忠,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负。同是写一代英雄之“勇”,吕布是勇中带贱,周瑜是以勇显骄,赵云有勇有谋,可见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一样的。曹操的“割须代首”“梦中杀人”;刘备和单福(徐庶)关于的芦马的对话,这些描写显示了曹操、刘备的奸诈和仁厚的不同性格。诸葛亮“带病巡营”的描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后主刘禅的“乐不思蜀”的描写,简直把他的昏庸写活了。
?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赤壁之战”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准备阶段重点写了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起过一定作用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他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典型人物,成为古今奸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当然小说也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
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却能在惶惶逃命中连连大笑,这“笑”写出了他虽大败却不气馁,不认输,还要发表议论笑话对手,“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这是用环境描写来反衬曹操之“顽强”“狡谲”的一面,说明他仍然雄心勃勃。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4
刘备(刘玄德):性格谦逊,一心善良,汉室后人。造福百姓,顺应民心。
关羽(关长生后改为关云长):性格豪迈,丹凤眼,卧蚕眉(人称“美髯公”)为人厚重,也有“战神”之称。手持青龙偃月刀。
张飞(张翼德):性格粗暴,鲁莽,有勇无谋,手持仗八蛇矛,骁勇善战。
这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这是一段笑谈飞灰的历史。
那就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割据。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也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中,我个人认为张飞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战、豪迈自信,曾三声吓退夏侯惇,声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饮酒。其不得与他谈论天下大事。而关云长被誉为“战神”,讨伐了甚多地带,斩了华雄。可到后面因骄傲,兵败,失荆州也,当然,当时敌多我寡,卧龙先生出策遗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而那时荆州属孙权,曹操兵力强势,不宜攻破。痛失荆州。刘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关云长,张翼德二弟,英勇善战,德高望重。为人厚道,谦逊,很容易治理国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没继承他父君一点好。
但说要论起曹孟德,在军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后也成就了霸业。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他牺牲,冤死。不仅杀了华佗,又除了与父结义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论起董卓来又不同,弃了汉少帝封陈留帝为皇,且杀了唐妃及皇母。其行为颇误。曹操忠于皇帝一来得皇上重用,二来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讨官臣所恶,不利朝廷。再论起吕布有眼不识珠,其董卓养子,若趁早杀了董卓,便可独立天下。再说以董卓之性何会给他颇大的利益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有生可复回古代,便是“橙红桔绿时”。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5
大家一定听家长们说起《三国演义》,可能家长们说得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了!
我从其中体会到不少的人物情感。大概内容是:诸葛亮知道街亭是咽喉要道,所以决定派一位有能力的人去镇守街亭,马谡请命前往,诸葛亮很不放心,但看到他的诚恳,加上子龙老将军的应允,于是诸葛亮派马谡镇守,但诸葛亮还是非常谨慎,做好了万全之策,以防街亭失守而撤退有难。再说马谡,到了街亭,竟把营帐安在一座孤山上,司马懿来查看后,下令围而不攻,待其粮草殆尽,士气全无是攻其不备,于是马谡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街亭,还是好不容易杀出才捡了条命。
马谡狼狈的回来了,诸葛亮理所当然的拉出去斩了,在斩时,诸葛亮流下了眼泪,有人说马谡死有余辜,你流什么泪,诸葛亮道:“先帝曾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堪重用!”我却一意孤行,导致北伐失败,是他向刘禅上表自己的过失,并自降三级。
由此可见,看人是需要多么谨慎呀!诸葛亮平生谨慎之极,没犯过什么错,却在这次用错了人,还是在刘备提醒之后,这算不算对自己徒弟过分信任呢?他可能会想,自己交出来的'徒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呢?现在已经是个迷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一定要学会看人和用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连诸葛亮都会在这里失策,更别说我们这些小学生了!而且不仅要知道这一类,想如何交友都包括在内呢,你叫的这个朋友好不好,值不值得去交,有没有其他秘密……
诸葛亮一失足成千古恨,北伐都快成功了,被马谡一折腾,断了粮道,只能撤回去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注意交友,长大后注意用人,一定要当一名好的公民!都不要犯像诸葛亮那样的错误!其实你可以从许多地方去留意你的朋友或将来的下属,或被人提醒的人,一定要经多方考察下结论,但也不要错怪别人,观察他的日常行为举动,判断它是否有不好的习惯……这都很重要!
我可不希望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6
我有很多课外书,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乌丢丢的奇遇》、《王子与贫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列佛游记》……其中我最喜欢读的那就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三国演义》中塑造400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他们个个生动有趣。有脾气暴躁、心直口快的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刘备、奸诈的曹操、有担当的关羽……各位英雄都有自己的故事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诸葛亮七擒孟获,赵云单骑救幼主……而我最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他不仅勇敢还很机智,如: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创造木牛流马、火烧赤壁……每个战略都让人们大开眼界。当然,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当属《空城计》,当诸葛亮手中的二千五百人和司马懿的十五万人作战,完全没有胜算,但他临危不乱,打开城门在城楼上弹琴,让司马懿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撤退,他的胆量、勇敢和智慧,让人感到敬佩!
我以后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诸葛亮的做事沉着稳重、勤于思考及待人真诚的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7
东汉末期,在美丽的桃园中,一个面冠如玉的人,一个身长九尺,髯须二尺,面如重枣的人和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人焚香礼拜,对天发誓,结为生死兄弟,自此,《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此开始。《三国演义》是本很好的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是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很多道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有许多人物名称、地理名称和主要事件与《三国志》的记载基本相同。
且《三国演义》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鲜明,旁冗侧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外国读者也喜爱此书。早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就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刘备所说的“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了刘备的真诚,对兄弟感情的深厚,让我有点羡慕他们之间的兄弟情。
还有诸葛亮,“火烧赤壁”、“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七擒孟获”等,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不禁感叹,诸葛亮果真是“智多而近妖”。且诸葛亮为了蜀国操劳至死,对得起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关羽、张飞、赵云他们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的。要真一个个说的话,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三国演义是一篇鸿篇巨制。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人我都特别喜爱,非常多故事都特别精彩。在这些人物和故事上面,我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哲理,相信以后我也可以把这些道理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面,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8
蔚蓝色的天空与飘动的朵朵白云使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我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泛着墨香的封面,等待他的到来。
他来了,迈着自信的脚步向我走来,给我带来了火的洗礼:火烧赤壁的熊熊烈火仿佛还在燃烧。年少的周瑜意气风发,谈笑间曹操的百万雄兵随之灰飞烟灭。这把火改写了历史,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之火。
他来了,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走来,为我打开了智慧之门:雾气蒙蒙的江面上,飘来了一艘艘小船,船边站满稻草人。忽然曹军乱箭齐发,顷刻间十万箭雨在诸葛亮轻摇羽扇,悠闲地品茗中,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
他来了,踏着沉重的脚步向我走来,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志比天高的关羽竟然败走麦城,一代枭雄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啊!
他向我讲述了几多人物的坎坷命运:诸葛亮才智过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正如水镜先生所感叹:“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啊!”最终,他还是没能看到蜀国称霸的那一天,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周瑜从十七岁开始带兵打仗,十八岁当上大都督,本来前途无量,可为东吴创下一番伟绩,但气量窄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中逝去;司马懿一生不得志,曹氏几代君主都提防着他,几次罢免他的官职,但他父子深谋远虑,忍辱负重,设计骗曹芳,杀曹爽,终得天下,建立了晋朝。
历史的车轮一刻不停地向前迈进,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还依稀可见,他们的坎坷命运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们认识到: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辉煌还是失败,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认识历史,以史为鉴。
一阵清风吹来,吹乱了书卷,我不情愿地合上书,他该走了。我依依不舍,满眼留恋。
他,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是痴迷这本书的读者。我们相约在金色的季节里,相约在蓝天白云之下,相约在美好的书香画卷中。我们击掌为盟,共赴一场跨越时间、空间的旷世之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三国读书心得5篇
★ 三国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