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增加我们对不同主题和话题的理解和思考,让我们能够写出更有深度和观点的作文,作文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肩膀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肩膀的作文篇1
当生命的肩膀上压着一副担子时,不应想着卸下,而应念着责任。
——题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世人皆耳熟能详,但他们身后包含着多少的汗水、泪水,又有多少人明白呢?我们是幸福的——他们无私地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知识的路。他们的肩上担着祖国的未来的神圣使命,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在他们的无私奉献下成为了华夏的桥梁之材。他们,就是我们辛勤的园丁——老师。
思及此,我想到了近四个月未见的初中班主任,我们私底下总是亲切地叫他“阿灿”。他对于我来说,亦师亦友。他总是精力充沛地讲授着被他褒奖过无数遍“有趣”的物理。他说话夹杂着浓厚的乡音,上课时语言上的小错误也时常使课堂氛围更热闹了。每次他将背转过去擦黑板时,他的背有些弯了,背影有些落寞了,手上下与黑板“亲密接触”时,我瞄见了他额上的皱纹,他不经意间的皱眉,便成了一道道沟壑,他老了!他回转过来,轻轻掸了掸衣袖上沾上的粉笔灰,得意地说着:“这些都是我智慧的火花,你们可要好好‘吸收’啊!”
临近中考时,他找我谈话了,“怎么最近成绩不稳定啊?没有复习好吗?中考指日可待了,你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决胜中考啊。有没有想到过后的梦想,想做些什么?……”那天我们谈了很多,他就像父亲一样地,像父亲一样与我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眼神充满了对我的殷切希望。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在心中默念道。
毕业那天,他在我的留言本上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展现精彩人生!”谢谢你,亲爱的“阿灿”,我定不会让你失望,绝不会辜负您肩负的神圣使命!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步子也似乎比以前小了,肩膀也不再结实宽厚了。
阿灿,我们定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接过你们肩上的负担,成为祖国新升起的明星!
关于肩膀的作文篇2
父亲的肩??
父亲的工作一向很忙,从我小学到初中都是如此,小时候,他常常说自己肩膀酸痛,我便一边埋怨他工作太久抽不出时间陪我玩,一边用稚嫩的小手为他捶肩,其实我的心里是理解他的。在我的慢慢成长中,我的理解更深了,父亲的肩承担的是一个单位的责任,然而他对我也是如此,他会在空闲时间为我削水果,摆成水果拼盘,会在漫漫黑夜中陪我写作业,还会在假期带我出去游逛,满足我对大千世间的好奇。父亲的肩膀就是我的依靠,激励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发光发亮。
又是一天深夜,刚刚写完作业的我听见门口熟悉的脚步声就知道他回来了,他揉揉肩膀,长叹一声,坐到了沙发上,我轻轻走过去,就像小时候那样捶他的肩膀,我的手更有力了,我又回想起以前的种种。我知道,在这一生中,父亲的肩膀永远都是我温暖的港湾。
老师的肩??
进入初中,我体会到了潘老师肩膀的温暖。她对待我们如母亲般慈爱,让我们在班集体中感觉到温暖。她会为我们写成一本又一本字帖鼓励我们练字和学习,尽管肩膀酸痛,手已麻木,仍坚持不懈。她贴心地为我们朗读作文,板书笔记,辛勤地向文学平台推荐我们的文章。这一切我们铭记于心,我们在她面前就好像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我的语文水平很一般,一开始字也写不好,还总是害怕写作文,在她的指导下,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可惜的是我只获得过一本她亲手书写的字帖,在空暇的时间里翻一翻,便能看到我成长的印迹。我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台上发表的佳作便是收获。潘老师的生活境遇其实并不好,但她积极而又乐观向上,总是坚信自己会像风香树一样“不卑不亢,坚持向上,自己成长为一片风景,给人仰望”。她的肩膀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自强自信之光。我知道:潘老师的肩膀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肩膀可以依靠,她们的肩膀之上会传递给我们温暖,传达着对我们的期望,还有勇于担当的责任。
写着写着,我想到我们的肩膀应该担起清风徐徐和草长莺飞,再回首过去,那些肩膀筑成的成长道路早已繁花盛开!
关于肩膀的作文篇3
“爸爸,我想‘骑马’。”走在路上,我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句撒娇的话语,声音是那样的清脆、稚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转过身,看到了一个粉嘟嘟的笑脸,只见那个小女孩坐在爸爸的肩上,脸上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爸爸则是双手抱着小女孩,慢慢前行。他们渐渐地走远了,但那清脆的笑声却依旧回响在巷子中,拨动着我那心弦。小时候,我也和那个小女孩一样,总是喜欢和爸爸一起玩“骑马”的游戏,因为只要一坐在爸爸的肩上,我就有一种想飞的感觉,总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
“爸爸,高点,再高点······”时针转了一圈又一圈,时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幼时那稚嫩的声音仍然回荡在我的耳边。父亲的肩膀是多么的厚实,多么的坚强。
想着想着,不觉走到了家门口,“你先吃饭吧,别等倩倩了,你上班累了一天了,吃完了先歇一歇!”站在门外,听到母亲如是说。“我还是再等一会和倩倩一块吃吧!她上高中了,学习任务更重了,以后晚自习回来你记着给她热一杯牛奶!”听着这些话,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心中涩涩的。
走进院子中,我透过客厅的沙门,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可能听到有人进院,正起身往外走,父亲的腰已经微向前探,肩膀也略显的消瘦。
我快步走进客厅,坐在爸爸身旁吃饭,他不停地为我夹菜,看着这个支撑着这个家十几年而又毫无怨言的肩膀,我的泪又来了。爸爸看着我的神情,憨憨的笑了笑,又为我加了几次菜,自己则胡乱地夹几口菜,草草的吃了。望着爸爸那不再挺拔、不在高大的身影,我仿佛忽然长大了很多,我好像明白了生活的艰辛,父母的难处,同时也为我以前的任性而后悔不已。
爸爸啊,你用你的肩膀为女儿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现在女儿已经长大,您不用为女儿国的操心了,女儿一定会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今后我也一定会与您一起用肩膀撑起这个家!
关于肩膀的作文篇4
不管走到哪里,我相信:父亲那宽厚的肩膀,会永远伴着我。
――题记
幼年时代,最吸引我的是父亲那宽宽的肩膀,那时,我总是挥着肉乎乎的小手,爬到父亲肩上,两条小胖腿儿一夹,父亲就会乐呵呵的扛着我,跑到楼下,飞快的转上两圈,我便在他背上‘咯儿咯儿’地笑,稚嫩的童音回荡在小花园中。天上太阳亮出了红彤彤地脸蛋儿,仿佛,正在和我们一起,宣誓着那份小小的快乐……
时光如水,飞快的带着日子流去,现在的我已过完了人生的第12个生日,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也变得成熟,稳重。我已不再是那个坐在父亲肩上撒娇的小女孩儿。
那是去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随着一阵悦耳的门铃叮咚声,是父亲出差回来了,他似乎毫不掩饰见到女儿的欢喜和愉快,把行李扔在地下,扑过来一把抱起我,将我高高举起,放在他肩上,像以前那样飞快的转了两个圈儿,那一瞬间,我怔住了:
父亲往日那宽宽的肩膀已经被岁月打磨的消瘦了许多,往日的强壮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岁月的无情与沧桑,突出的骨头弄的我的大腿生疼生疼,过了这么多年,我长大了不少,坐在父亲肩上,可以感觉到父亲的肩在轻轻颤抖着,我心疼极了,连忙从父亲身上跳下来,却又发现:父亲的头上已流下一丝薄汗,那时,我的心也生疼生疼的,像被什么东西抓了一把,无来由的揪了起来,我极力的克制着一股流泪的冲动,将眼眶里那些争先恐后想要跑出来的滚烫液体逼回眼底,默默藏回心中,就像珍藏一份小小小小的感动……
父亲似乎对我的异样并无察觉,依然乐乐呵呵的与我说着、笑着、闹着,我良久良久的看着父亲,他那和蔼可亲的脸颊开始下垂,眼角有了几丝鱼尾纹,淡黑色的眼圈透露出旅途的疲劳,我说:“爸,我帮你放好了洗澡水,你洗个澡,休息休息吧。”父亲高兴地看着我,把我揽在他温暖的怀里,嘴里说着“我的乖女儿长大了……”
晚上,我回到自己的小屋,躺在床上,父亲那亲切的笑容,那昔日宽阔的肩膀,不断在我眼前浮现,我多么希望父亲的肩膀永远的宽阔,永远的强壮,永远能托起他那不断长大的女儿……
关于肩膀的作文篇5
寒风中,父亲的背影很单薄,就好像只是一个影子,没有可以支撑起身体的骨架。我很想再去寻找那独属我的肩膀,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再依靠他。
——题记
小时候,爸爸的肩膀是欢乐的天堂,上面承载了我无数的梦想。我可以肆无忌惮地爬上父亲的肩头,坐在肩膀上张望一切,这是我独享的权利,没有其他人可以拥有。我的梦想就是从爸爸的肩膀起航的,坐在他那宽厚、结实的肩膀上,他会讲许多名人的励志故事,鼓励我勇敢地向着梦想前进。那时他的肩膀是我的依靠,因为,他曾说过,他的肩膀只属于我一个人,任我快乐,任我悲伤。
长大了,我变得更加懂事了,而父亲却依着时光逐渐的衰老下去。印象中那宽大厚实的肩膀不复存在,父亲的肩膀再也不能任由我攀爬,也扛不起重物了。
“爸,你帮我把二楼的那箱书搬下来好吗?”我仍一如既往地依靠着父亲的肩膀。
“好!”爸爸虽面带微笑,但声音却明显底气不足。父亲颤巍巍地爬上了通往二楼的梯子,竭尽全力扛起箱子,扛在瘦弱的肩膀上。就在箱子接触到肩膀的那一瞬间,父亲的身子剧烈地抖动了一下,身子立马倾向一边,脚也随之不稳,他肩上的书籍掉落在地上,散落一地的书本遍地狼藉。父亲一愣,缓缓地爬下了楼梯,尴尬地冲我笑了笑道:“老了,不中用了!”父亲落寞地向外面走去。
我呆立在原地,父亲扶着那半边肩膀,缓缓地打开了门,一阵冷风扑面而来,一下子把父亲吹了个透心凉,他的身子蜷缩得更紧了。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出了门那远去的背影,心中一紧,父亲的肩膀怎么变成了这样?那敦厚结实的肩膀去了哪里?怎么变得这般孱弱?
父亲步子迈得短而缓,我随口一句:“不是你老了,是我长大了。”父亲回头看了看我,泪水却模糊了他的双眼,“从今以后,我的肩膀只属于你一个人,给你依靠”,我说。
在模糊的视线中,我看见父亲笑了,微笑荡漾在嘴角,糖一般的甜蜜,父亲的爱如冰山一般,表面坚忍,实则温暖。如果可以,我愿永远做父亲的肩膀,给他依靠,就像小时候父亲的肩膀是我的依靠一般。
关于肩膀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