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深入解读,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品质,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黑暗森林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1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人类从未停止过思索,至于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题记
对于一部科幻小说而言,《三体》开启了一个新宇宙,精彩纷呈;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哲学经典,发人深思。在作者刘慈欣笔下,我们的宇宙(确切地说是上百万种族的宇宙)苍茫寥廓、神秘莫测。
?三体2:黑暗森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本是肩负着全人类希望的面壁计划“失败”后,整个人类跌入大低谷,环境遭受无法弥补的破坏,人口从85亿锐减到35亿。痛定思痛之后,经历了人性的解放,科技迅猛发展,建立了人类自以为强大的星际舰队,却又在三体人一个探测器面前溃败,庞大的舰队只剩下了寥寥数艘。主人公罗辑比较终依仗“猜疑链”打退了本已胜券在握的三体人,迎来了美好的和平。这一刻,人类战胜的难道只是外星文明吗?我不禁思索,也许人类从中涅槃重生,改变的正是自己。
岁月·文明
当人们得知他们将要失去所爱的世界时,是逃避还是做比较后的抗争,是人类种族的延续还是个人的生死,这个问题难以取舍。起初读到书中“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观点时,我难以接受,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让我逐渐明白尽管岁月与文明缺一不可,但却不能为了文明的延续而失去人性,忽略文明自身的价值。毕竟,在人性毫无限制的丢失下,就算文明得以延续,我们也只是“非人”,永远也不是那个曾经善良的人类。
黑暗·光明
书中比较令我难忘的,是作者借主人公罗辑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对费米悖论文明层次的解释。罗辑从两个基本公理出发,一是文明的比较基本需求是“生存”;二是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总量是有限的,通过引入两个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从理论上建立了研究宇宙社会的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宇宙社会学基于当某一文明发现其他文明的位置时,由于上文的两个原则,通过类似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逻辑,(简单地说,不论是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还是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因此只能对对方实施攻击)利用了其他高智慧种族的猜疑心,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手段,即黑暗森林法则。
在我看来,黑暗森林法则是冷酷无情的,但也并非没有生机,现实中的地球就是宇宙的缩影,即使国家之间的争端不断,但友好的交流同样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驱逐黑暗,带来光明,毕竟和平比战争廉价得多,美好得多,珍贵得多。
阳光·爱
令人庆幸的是,人类有爱,也许改变不了整个黑暗森林,但却能改变自己,改变这个有些自私自利的地球,甚至宇宙。人类一路走来,一路抉择,朝着文明,朝着爱……
夕阳下,一架飞机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向无际的天边飞去,带着它的梦想,再艰难,也从未放弃过这个浩瀚的宇宙。也许,在明天太阳升起时,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2
读完《三体》后,我又迫不及待地读完了《三体ii——黑暗森林》,这本书再一次震撼了我。
这本书有两个主人公——罗辑和章北海。罗辑本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却被意外地选为面壁者,理由是他是唯一一个三体人指定的杀害对象。其他面壁者都是国防部长、科学家之类的。罗辑,连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辑从用一个“面壁者”的权利来享受的人,变成一个开始,认真思考的人,变成一个大家的英雄,最后变成一个人人敬佩的“执剑人”。
章北海则是一个城府特别深的人,他目标坚定目光长远,为达成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用看似最反人类的做法拯救全人类……总之,他是一个不能用人类形容的怪物,但在那种危机下,就是需要这种怪物,人类才会有机会反败为胜。
至于本书的重点:“黑暗森林理论”更让人深思,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们必须小心,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不是因为其他文明的邪恶,而是因为宇宙社会的公理“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这不禁让人想到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这样子的呢?
最后,是真的佩服作者,如此宏伟的构思,如此细致的描写,在描绘的那么大一个宇宙中,竟没有一丝错误,又期待《三体iii》了。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3
关于《黑暗森林》读后感的写法,可以参考本页面的所有内容。
读完《三体》后,我又迫不及待地读完了《三体ii——黑暗森林》,这本书再一次震撼了我。
这本书有两个主人公——罗辑和章北海。罗辑本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却被意外地选为面壁者,理由是他是唯一一个三体人指定的杀害对象。其他面壁者都是国防部长、科学家之类的。罗辑,连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辑从用一个“面壁者”的权利来享受的人,变成一个开始,认真思考的人,变成一个大家的英雄,最后变成一个人人敬佩的“执剑人”。
章北海则是一个城府特别深的人,他目标坚定目光长远,为达成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用看似最反人类的做法拯救全人类……总之,他是一个不能用人类形容的怪物,但在那种危机下,就是需要这种怪物,人类才会有机会反败为胜。
至于本书的重点:“黑暗森林理论”更让人深思,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们必须小心,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不是因为其他文明的邪恶,而是因为宇宙社会的公理“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这不禁让人想到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这样子的呢?
最后,是真的佩服作者,如此宏伟的构思,如此细致的描写,在描绘的那么大一个宇宙中,竟没有一丝错误,又期待《三体iii》了。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4
三体二黑暗森林篇承接了第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在已知科技更加发达的三体文明存在并且三体舰队向地球开赴这段时间人类所做出的反应。三体世界的智子锁死了基础科学的进步并智子能对人类外在行动随时进行监督,人类几乎处于完全劣势,陷入一场完全不可能赢的星际战争。但人类通过已经掌握的三体人的资料,制定出了面壁者计划,利用人类思想不透明的特点,制定出一些三体人无法看透的救亡计划。
罗辑就是四位面壁者之一。与其他三位面壁者相比,罗辑并没有杰出的政治才华、也没有杰出的科学贡献、更没有杰出的军事领导能力,但他却被地球三体组织(eto)称为最有可能与主对抗的人。
在其他三位面壁者利用自己被赋予的特权准备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候,罗辑则利用自己的特权享受着梦想中的生活,在这里他无忧无虑,欣赏着美景,找到了心中的爱人并渐渐和爱人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五年后,随着一名面壁者的失败,委员会为了进一步限制面壁者,促使面壁者做一些他们认为对人类有益的事,委员会带走的罗辑的爱人和孩子。想要尽快与爱人及孩子重逢的罗辑终于开始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他日以继夜的思考着eto的统领叶文洁以前对他说过的话。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的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罗辑心中。从这两条宇宙的公理出发,罗辑渐渐领悟到了什么。他让一位科学家帮他制作了一幅三维的宇宙中距地球50光年处的恒星具体位置图,通过恒星级功率信号发射到宇宙当中,用来验证他的想法。由于验证的时间至少要一百年,罗辑决定进入了冬眠状态。在此之前,又一位面壁者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罗辑向宇宙发射的这一神秘的信号,被人类称为拯救地球的“咒语”。
信号发射后的185年后,罗辑被从冬眠中唤醒,但迎接他的并不是“咒语”的灵验,而是被宣告面壁者计划的取消,原因是因为人类认为由于这一百多年地球科技的发展,核聚变技术被掌握、庞大的太空舰队的建立,人类不需要面壁者计划也能轻松抵御三体人的入侵,并且他们得出面壁者计划是当时一个最失败的决策。罗辑看到周围科技的变化,突然对自己以前所发出的“咒语”自己也觉得可笑,与此同时,跟他一起在冬眠中被唤醒的另一位面壁者也宣告着自己计划的失败,而破壁人竟是自己的妻子。
罗辑感受着这个时代科技的变化,同时又遇到了以前的朋友史强,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有了倾诉的对象。首次出现在科技异常发达的地底世界,罗辑多次受到周围科技的攻击,幸好史强在他身边帮助他一次次化解了危机,因此罗辑跟史强不得不回到与以前生活方式类似的地面世界。
根据人类的观测,三体文明的探测器马上就会到达太阳系。但此时的人类自认为拥有多出三体文明一倍的太空舰队,在这次交战中绝不会落败,他们声称:“先行的探测器是三体文明知道了实力差距发出的主动求和的信号”。三体文明的首个探测器如期而至,人类出动的地球上最豪华的太空舰队迎接它,准备将三体文明的观测器抓住控制并进行观测分析。四百艘战舰整齐按四排排列,精心挑选出的四位先行队员率先对探测器进行零距离观测分析。
当四位先行队员看到飞来的“圣女的眼泪”的探测器时,他们其实更愿意把它称作一件艺术品。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表面,放大百倍、千倍、万倍、十万、百万、千万倍,发现它的表面竟然都是光滑的,这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一门技术。随后,探测器发出一圈圈光波,周围的温度急剧上升,将四位先行队员瞬间蒸发汽化,接着探测器以公里每秒的速度朝地球的舰队飞来,仅仅十几分钟后,所有地球的太空舰队仅仅幸存两艘,其余全部被摧毁。人类陷入了无尽的恐慌,逃亡主义的热潮瞬间达到最高峰,人类社会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
就在人类陷入绝境之时,有人偶然观察到罗辑185年前向宇宙发出的“咒语”应验了,信号中标注距地球50光年处的恒星被不知名的力量摧毁,与此同时,在宇宙中逃亡的人类的几艘太空舰队为了维护自己舰队的生存,也相继毁灭的旁边舰队中人类的生命,这更进一步使罗辑确信了自己的理论,他把他称之为“黑暗森林”法则,由叶文洁给出的两条公理出发,读书笔记。最后得出在宇宙中任何一个文明得知到另一个文明的具体宇宙坐标后,都会将其毁灭。
人们在看到罗辑的“咒语”应验之后,再次将罗辑称为救世主,认为在这种绝境之中只有罗辑能够拯救地球,因此他们恢复罗辑面壁者的身份,给予罗辑最大的可以调动几乎一切地球资源的特权,把罗辑捧上了至高无上的神位。但罗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目前三体文明的探测器已经来到太阳系对地球发射的信号进行了干扰之后,地球再也无法通过以前的手段发射恒星功率的“咒语”。
罗辑陷入了苦思,在“咒语”不能正常发射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拯救地球文明,在这种困境下,他愈发想念自己的爱人跟孩子。他表现的很无奈,但也只能束手无策的样子。委员会认为他是此时人类希望的象征,他必须做点什么,即使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于是,罗辑被安排领导雪地计划,仅仅利用太空尘埃云来观测其他探测器到达时的轨迹的工程。委员会以罗辑爱人和孩子冬眠苏醒为条件,罗辑只好投身于雪地计划当中。罗辑在雪地计划中的专注超乎常人、异常投入,对每一颗核弹的位置都要亲自确定,甚至长达两个月一个人在控制室对核弹的位置进行微调。
虽然在这过程中几乎所有人对他这样一个救世主一直从事一个看似根本无法改变人类命运的工作都感到唾弃,他甚至被人们称为最大的骗子,但他都没有放弃。因为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所谓的雪地计划,而是通过将每一个核弹放在精确的位置,核弹引爆后形成的星际尘埃云能遮挡住太阳向星际发送毁灭三体文明的“咒语”。
罗辑成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地球文明争取到了与三体文明和平谈判的资本,保护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又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罗辑的生活也是充满幸福,罗辑说:“正是因为人类有“爱”,才迟迟没有看清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但也是因为“爱”支撑着自己走过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人类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有“爱”的种族”。但一天,罗辑收到了三体世界一位公民发来的信息:“在三体世界,我也渐渐看到了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这是三体世界第一次向人类文明发出警告不要暴露地球具体位置的那位公民的话。我想,经历过了这次战争,人类文明跟三体文明都会发生改变。“爱”在三体文明中已经渐渐萌芽,但希望它能存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落,希望黑暗森林中的每一处都能照进一束灿烂的阳光。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5
历时两个星期,读完了《三体》第二部,名叫黑暗森林。
首先,说一说这本书的名字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自己脑海中的变化。一开始拿起来,就有想到“黑暗”二字,是不是就如同所有的末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一样,在描述的是面临末日之时,人性的黑暗。打开书,开始读之后,对于题目的思考就停下了,在自己的印象中,至少前半部分没有出现类似“黑暗”“森林”这样的字眼,直到还有三分之一就要结束的时候,出现了现代人居住的地下城,大家都住在地下的大树中的叶子里面,自己就在想,“黑暗森林”难道就是大家住在地下的森林当中吗?但是地下有源源不断的电能,不会暗下来。直到书的最后,明白了什么是黑暗森林——“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既然是读的第二部,就一定要拿来第一部就对比,这就像是惯例一样,不成文的规定。读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时候,没有第二部《黑暗森林》更像“小说”(自己不懂小说,仅仅是个人看法),第二部明显的感觉就是氛围渲染更加到位,会用到很多环境心理描写,比第一部会更加引人入味。第一部给我的感觉就是想法很多并且都很大胆,不失逻辑,第二部同样令人意想不到,但是更加惊叹于的是作者的逻辑,单拿“面壁者”这个设定,就够自己想一阵子了,就假如说面壁者自己说:“我还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相信吗?
再想想作者笔下的三体人有哪些特征呢?一、表达直接:想的什么就会表达出来什么,不用隐藏自己的想法。二、科技发达,领先人类好几百年,但是科技的发展是匀速的,不像人类的发展是爆炸式的。单单看到这两点,我想明眼人应该能够体会到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善于表达而精通于自己专业领域的人才所向往的社会吗?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不会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自己读的很浅,而且思想觉悟也是有限的。像下面这样的表达在其他书上应该是找不到的,非常独特有韵味。“卢浮宫崩塌了,砖石在下坠的途中化为红亮的岩浆,这岩浆穿过他们的身体,竟像清泉般清凉。他们也随着卢浮宫下坠,穿过熔化的欧洲大陆,向地心坠去,穿过地心时,地球在周围爆发开来,变成宇宙间绚烂的焰火;焰火熄灭,空间在瞬间如水晶般透明,星辰用晶莹的光芒织成银色的巨毯,群星振动着,奏出华美的音乐;星海在变密,像涌起的海潮,宇宙向他们聚集坍缩……最后,一切都湮没在爱情的创世之光中”。我想在任何一本小说中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描述爱情的想象,对比很强,画面感充足,而且不失辞藻华丽、语句优美的同时,还能将爆炸这一现象诠释的很到位。
“不要轻视简单,简单意味着坚固,整个数学大厦,都是建立在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在逻辑上坚如磐石的公理的基础上。”这句话仿佛像是中学老师常对学生说的话,一定要先把书中的定理吃透,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做各种题目,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黑暗森林》书中有很多技术在12年后的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我注意到了一点,书中200年后的太空舰队,还没有识别人脸的技术,但是现在的扫脸识别已经很成熟了,我想这也是作者所期望看到的技术的成长吧。
最后,整体《三体》第二部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的,能够进入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几百年之后的战争与生活,这样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至少对我来说,文字有韵味但不至于复杂到自己看不明白,书中线索有逻辑但不至于让自己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读完自己甚至还会有一种我找到了他书中奥秘的成就感。
期待《死神永生》。“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不用为明天担忧,要始终相信明天依旧是和煦的春风,夹杂着暖阳的味道,向你缓缓走来。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6
号称每个人的书架上都应该有套《三体》,刘慈欣这套科幻巨著为中国人在科幻席上谋取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可惜在书架里放了一年时间还只是看完了前两部;
小说以严谨的科普知识和天文、物理逻辑为支撑,用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谋篇布局,借助文革历史那段黑暗岁月及中国以及世界物理学研究的逐步拓展,从受迫害的叶文洁在雷达峰发射出地球文明的信号开始,又恰巧在八(光)年后接收到三体世界和平爱好者反馈回来的警告信号;而后不顾警告引来三体人对地球的探索与掠夺,通过智子进行着三体世界与eto(地球三体组织)的实时联系,通过电脑三体模型游戏进行着线下人员的组织与活动;感觉书中没有明说的eto裂变为拯救派与降临派后,叶文洁应该是在反思自己行为对地球招致的灭顶之灾后存在忏悔与寻找救赎之路,可惜随着第一部书中eto组织被人类捣毁,伊文斯被古筝行动肢解,叶文洁被逮捕而后病死狱中而终结(这一部书看完太久了,具体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了);第二部书中随着三体世界通过智子对人类世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以及发出三体舰队像地球进发,地球物理学被三体思维控制难以进展,拯救思想面临节节败退,逃亡主义思想盛行;人类虽然进行太空军的探索尝试及面壁计划的尝试,但面壁计划中的前两位在三体世界到达之前即被宣告破壁,太空军在初接触三体探测器一役即尽数折戟;所幸在地球顷刻遭遇灭顶的时候,圣经再造人神重创世纪,罗辑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天体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三体世界宣告在宇宙这一大黑暗森林中互相暴露空间坐标位置,这可能会招致宇宙中更多文明参与到共同屠戮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征伐之中,在届时两个文明难免同时遭遇消亡的隐患下达成临时制衡,为人类文明争取下一个半世纪的短暂延续期……
书中科普的篇幅很长,以至于我这理论匮乏的人阅读前2/3的内容时都有种索然寡味而又看不到故事情节进展的苦恼感,好在最后的内容进展很快,快得甚至感觉目不暇接,而前面铺垫的内容在临近书尾突然揭晓的时候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大快人心!
书中隐含的地球世界中应该有且只有三个人知道黑暗森林法则:叶文洁、伊文斯与罗辑;显然三体世界已经通过智子了解了这三个人的思想情况,所以那么急于采取任何手段杀害罗辑;而伊文斯和叶文洁虽然始终与三体世界进行着密切联系,却因为人类思维的不透明一直没有取得真正的信任,这也是地球eto被削弱的主要原因。
书评中多说大刘思想太阴暗,把人类思想披露得太刻薄;其实追溯历史,人类道德在面对利益与外族入侵时真的很难抵受住考验,叶文洁告诉罗辑的两条宇宙公理虽然极其简单,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贸易战就是个鲜明的案例,美帝思想虽然霸道,行为虽然拙劣,特朗普言行虽然令中国人感到反复无常与粗俗可鄙,但是在利益划分面前却深得西方社会欢心。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7
黑暗森林这本书看着更像是一本历史书,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游泳的运动员,创造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喝彩和名誉,并因此名垂青史,但是与长河的流向无关。那么在宇宙中,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又该怎么创造文明呢 ,我觉得是责任与信仰。
说到信仰与责任,本书中的章北海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章北海,太空军的政工军官,处于末日战斗最前线的他动心忍性、城府极深,也是一个最坚定的逃亡主义者,他“信念坚定、眼光远大又冷酷无情,行事冷静决断,平时严谨认真,但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越出常轨,采取异乎寻常的行动”,其思想隐藏深、耐心足、行动果决,为了推进未来太空军的发展方向,不惜精心策划除掉影响决策的保守“老航天”,读后感不过章北海对以人的主观能动性赢取未来战争的坚定信念背后,却是在科学进展停滞的前提下人类与三体人正面碰撞必败的理性判断,因而他寻觅机会利用冬眠技术来到两百年后,成功劫持一搜太空舰逃离以为人类保存文明火种。
另一位就要说到逻辑,他是一名与严肃和敬业很不相称的学者,有天文学和社会学双重学位,常常以投机取巧为手段,玩世不恭、没有责任心,对学者的使命感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成为被赋予拯救人类重要使命的面壁者时,他想到的是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好好享受创造一个安乐窝,他既对人类的命运并不在意又信仰爱情,既意志力极强又逃避承担重大历史责任,但处在置身事外角度的'他最终抛开情感因素,冷静思考,推演出宇宙黑暗森林状态,从而找到威慑三体人的方法。
黑暗森林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