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归纳所读书籍或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母亲》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1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转眼间,我们离开《我的母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我的母亲》中,把爱比成很多,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2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其中《我的母亲》这个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内容是:安利柯你对你母亲说了些不尊敬的话。安利柯几年前你患病时,你母亲数你的脉博,算你的呼吸,担心得至于啜泣。你对你母亲说出那样不该说的话!那是为要救你一时的痛苦不惜舍去自己生命的母亲哩!
你一定要记住,在你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品尝各种各样的艰辛,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而其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失去你的母亲。
亲人之间的关爱在人世间所有的感情当中是最神圣的,而所有的亲情之中,母爱是无私的,母子之情尤为珍贵!所以,对于自己的母亲,绝对不能说一些失礼和不孝的话。
我小的时候,总是很不尊敬母亲。还说妈妈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又说得不对了,还有时着急了打妈妈。通过我不断的成长,我懂得尊敬妈妈,孝顺妈妈、爱妈妈了。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晚上我高烧39。8℃。妈妈知道我发了高烧,就连忙帮我穿上衣服,抱着我去了医院。而妈妈只穿了一件毛衣。医生说要输液,妈妈交了钱,然后一直抚摸我的头说:“没事了!病马上好了!”到夜里,妈妈累得趴在床上睡着了,我很是感动,帮妈妈盖上了被子。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母亲,不要说不尊重和失礼的话。因为每个母亲都很勇敢、负责、辛苦、慈爱,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3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题记
看完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多想高呼一声:人生真情,圣洁的母爱!
丰子恺的《我的母亲》文风清新而朴实,内容真挚而感人。平常人——千百万母亲中的一员,却被写得伟大、高尚。
细细品来,文中似乎只能读懂一个词——母爱!
至真至爱的亲情中,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想想我的母亲,心中竟荡起一丝内疚。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许是自身文化程度的缘故,她对我一向十分严格。她总说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好好读书,叫我要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因此,年少、轻浮、狂妄使我对母亲的爱不屑一顾,还时常与她吵嘴。每天,每天都抱怨上苍的不公:为什么不赐予我一个了解我,爱我的母亲?
可是,随着斗转星移,时问的飞逝,我渐渐发现我错了。
就在昨天,我奔赴期末考场,外面天阴沉沉的,不时地飘落一阵急雨。母亲这些天为我操劳,原本单薄的身体又虚弱了许多,她撑着一把大伞,不声不语,孤立冷雨中。我怎么也忘不了我走进考场的那一瞬间,母亲眼眸中流出的信任与鼓励,嘴角上挂着的一丝抹不去的慈爱的微笑……
正如文中所言:“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每次听到母亲的唠唠叨叨总不高兴,认为自己已长大了。但“有妈不觉儿女高”,毕竟,在母亲眼中,我仍是需要关心、疼爱的女儿。
感谢这篇《我的母亲》使我真正读懂了母亲,人生真情,莫过于母爱!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4
母亲,父亲,是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字眼,无论是大家名师,亦或是普通百姓,一说起自己的父母,大家都怀有十二分的崇敬之情。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然而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却又各不相同。
周末的闲暇,我看了一篇文章,是老舍为母亲而写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老舍笔下的母亲既有着鲜明的性格,又充满着母性的光辉。
老舍在文中提及母亲出生于农家,所以既勤俭又节约。老舍的父亲过世后,母亲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不屈不挠地勇敢面对生活带来的种种波折和苦难。老舍笔下的母亲亦是温柔的。当有人有求于母亲的时候,凡是一切她能做到的,母亲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却似乎永远都见不到她,她宁愿吃亏,也不愿斗气。
母亲虽然温和,却不软弱,老舍的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这种危急的情形下,母亲她,并不害怕。反而,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顾虑儿女的安全,筹划一家的饮食。她不慌不乱,总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你说,母亲的性格可不是坚强极了么?
老舍先生就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像是母亲的热情好客,勤俭节约,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态度。
这篇文章中,最不可忽略的感情就是老舍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也许我们谁都没有体会过,也不曾知晓。但世界上能有什么感情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来的更强烈了呢?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老舍又何尝不是这般。但是母亲的逝世和远离依旧使得老舍悲痛万分却又惋惜不已,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更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离愁。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5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除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
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6
胡适的母亲在他的生命中充当了两个角色——严父慈母,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也充当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慈母,一个是严师。
胡适对于母亲的理解是他的母亲嘴边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她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慢慢地耐心地教会胡适怎样学得好脾气,学得待人接物要和气,要能宽恕人,体谅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慈母也是这样的,耐心地教你怎样学习,直到懂得,只是你总是认为这不是爱,视而不见,你一直认为爱像空气一样,让我们赖以生存,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可看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细细地去观察母爱在何处,在何方,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在细微处。
胡适没有父亲,母亲即是慈母,又是严父。胡适在《我的母亲》里写道早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预习好课文,再回家吃早饭,母亲把胡适的学习管得很好。当胡适做错了事,在人静时,母亲会先责备胡适,再用行罚,罚跪等方式,无论怎样痛,都不许胡适哭出来。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历过打、骂,即使不是经常,但也刻骨铭心,记忆深刻。也许你认为打是痛苦的,但你不知道母亲的心里也饱受折磨和煎熬,母亲的心里也曾犹豫我该不该打,不打会让孩子将错就错,打了孩子才能使孩子不走上歪路,才能在真实的生活里健康成长。打完后,母亲也曾自责过,哭泣过,只是我们不理解父母。而胡适在14岁离开母亲,一直感受到母亲的这份爱,正是这位母亲的严格成就了一位名人。
在生活中,母爱伟大而又平凡,正因为爱的细微处,才显得温馨、珍贵、美丽。
《我的母亲》读后感篇7
前几天,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描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对自己的母亲说了一些非常失礼的语言。而母亲却待他如宝,处处迁就着他,让他变成那么任姓。母亲是那么的伟大,多么的可敬啊!父亲非常生气地对安利柯说:“平时大家当你是宝一样,如果你像这样对待你母亲,我宁愿从来没有你。”安利柯听了非常后悔,不知如何是好。
从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母亲对我倾注了十万分的爱心,打心眼儿里盼我好。母亲对我是多么的和蔼,可我却总是对着妈妈发小脾气,让妈妈伤心。我待母亲的这种态度与母亲待我的态度恰恰相反,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他们说如果我再这么下去会落到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一样了。我问他们:“你说到底要怎样对待妈妈?”他们并沒有回答我,而是各自走开了,我很害怕会落到那个下场。直到前几天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便悟出一个道理:母亲是最珍贵的,倘若你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到那时是多么可怜,多么卑鄙无耻。如果安利柯懂得这条真理就不会对母亲说出那么过分的话了。我们可以把母亲像对待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把母亲当做朋友或笔友一样;我们可以和母亲去走走,散散心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读了《我的母亲》不仅让我知道母亲的珍贵,更让我知道怎样对待母亲。母爱,是人间最普通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感情。看来随意的眼神,听来似乎平淡的话语,无不蕴藏着令人动心的真情!人需要母亲,母亲需要一个孝顺的孩子。
《我的母亲》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断舍离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