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心得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是智慧的积累,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需要经过多次反思和修改,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齐尼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齐尼心得6篇

拉齐尼心得篇1

今年1月4日,冷冽的午后,他在冰湖之下托举起落水的幼儿。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41岁。

这是“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在世间最后的造像。

“拉齐尼·巴依卡舍身去救一名落水儿童不是偶然,是他一贯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海星说。

帕米尔高原,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绵延着88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约70年。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

战友们悲戚呼喊。

斯人已逝,英雄的传奇吟诵在帕米尔高原。

拉齐尼心得篇2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拉齐尼心得篇3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拉齐尼心得篇4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6月,他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基层党员干部,为了更好履职尽责,他走遍当地农牧区,了解家乡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春耕时,水闸口还在结冰,他不顾寒冷,翻下水渠内将冰块击碎,让渠水顺畅通过水闸灌溉耕地;

寒冬里,积雪覆盖羊圈,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助牧民们清理积雪;

“是伟大的共产党让我们塔吉克族牧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懂得感恩,永远心向党。”他朴实的语言至今回响在乡亲们耳旁。

拉齐尼的感恩,就是奉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第一次进京参加两会时,随身携带着祖孙三代的戍边照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拉齐尼深情诉说:“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并且要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祖国永远平安。”

会上,他喜欢和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一起,认真吸收其他代表履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与代表们交流时,他还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达了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千里边防线上,一个牧民往往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他格外关注护边员养老、医疗和队伍建设,想就此提出建议;家乡农牧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他为此忧心奔走……牺牲前,拉齐尼还在和大家讨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地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出成熟的建议?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拉齐尼说。他积极上夜校,巡边间隙主动向边防战士学习文化知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去年10月,拉齐尼来到喀什大学培训,自觉底子弱的他全力以赴。

培训期间,他被新冠疫情期间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感动落泪,写下感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作好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心心念念,唯有家国。

“我有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离开了人世,我要把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献给有需要的人,我该去哪里登记呢?”拉齐尼曾经这样问过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两年前,拉齐尼去北京时,瞒着家人与有关方面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两年后,拉齐尼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大地。

来不及为年迈的父母尽孝,来不及看着稚嫩的儿女成长,来不及拍一张完整的“全家福”,来不及穿上那套心爱的新衣——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拉齐尼只有两套衣服换着穿,老师和学员们合着为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舍不得穿,说要来年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再穿……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安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是拉齐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

“我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为国巡边。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帕米尔高原,回荡着拉齐尼的心声。

拉齐尼心得篇5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当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时,我的脑海里回荡起这首悲伤的旋律。寒风呜咽替他哭泣,大雪纷飞为他哀痛,致敬守护在云端的“帕米尔雄鹰”,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他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厅途中突然听见哭喊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湖边苦苦求助。他奋不顾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牺牲自我,奋力托举,拼尽全力;他在面对群众困难时,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革命战争时期,是无数先烈勇士前仆后继,用生命和信仰铸造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负重前行,用奉献和理想守护了安定的幸福。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力好这份为民奉献的无私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锐力,倾听百姓心声的耐心,关心百姓冷暖的热心,解决百姓问题的能力,时刻做好准备,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无私奉献。

“三代守边,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践诺保卫祖国的铿锵誓言。“我们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是边防卫士,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继续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2004年,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护边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了这片雪山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帕米尔雄鹰”。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学习这份传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用传承接力民族发展,用传承续接民族振兴,用传承奋进新征程。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这铿锵的誓言,依然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致敬“帕米尔雄鹰”,学习和传承无私奉献、实干担当、守诺践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做好人民好公仆,当好新时代接棒人、建设者、实干家!

拉齐尼心得篇6

拉齐尼·巴依卡,男,党员,塔吉克族,1979年出生,生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 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100周年。

作为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曾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于奉献、始终爱国、忠于国家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群众中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我很感动,觉得拉齐尼·巴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传递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我相助他人。这正是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用赤诚为民情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

拉齐尼·巴依卡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发起广大民辅警的工作热情。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性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英模学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措施,号召广大民辅警和群众学习英模群体们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精神,更好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时代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拉齐尼心得6篇相关文章:

6查6问心得体会模板8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模板7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推荐5篇

6查6问心得体会优质8篇

6查6问心得体会7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最新5篇

党榜样6心得体会最新6篇

幼儿园3-6指南心得体会6篇

党榜样6心得体会参考6篇

3到6岁指南心得体会6篇

拉齐尼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