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设置明确的课堂目标,引导学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一份成功的教案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从容应对各种情况,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狼来了儿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 让幼儿体会儿歌的意境,有表情地朗诵。学习正确发出"南"、"老"、"奶"的.音。
3、 激发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1、 南瓜若干个,小拉车一个。
2、 幼儿情景表演一组。
3、 ppt背景图一张,老奶奶、小娃娃、以及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ppt 出示一个南瓜,请幼儿猜一猜南瓜哪来的?
2、 观看情境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记住儿歌。
(1) 教师有表情地将儿歌朗诵一遍,再让幼儿一边看手偶表演,一边轻声地朗诵。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重点练习:老、奶、南的发音。)
4、 练习有表情地朗诵。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讨论:小娃娃拉着小车笑哈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儿歌: 大南瓜
老奶奶,收南瓜,
南瓜甜,南瓜多,
拿不了,抱不动,
来了一个小娃娃,
拉着小车笑哈哈,
帮助奶奶送南瓜。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
2、感受秋天落叶飘落自然景色,丰富幼儿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树叶头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教过一首歌曲《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咦,秋天到了什么东西会从树上掉下来?
2、幼儿自由发言。
(二)学习儿歌内容,理解其内容。
1、教师把树叶从半空中丢下,让树叶自然飘落下来。
2、提问幼儿: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呢?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4、学习儿歌:①教师介绍儿歌名称
②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欣赏。
③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中的树叶像什么?
④让幼儿学念儿歌。
⑤让幼儿配戴头饰,边朗读边表演。
(三)运用音乐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1、把《小燕子》的韵律带到儿歌《小树叶》当中,用演唱的方式来演示。
2、教师完整唱一遍。
3、师幼一起唱。
附: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像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首儿歌主要让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感受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落叶飘落下来的想象力。
二、优点:
1.教态自然清晰,环节安排清晰,内容丰富。
2.课堂秩序不错,幼儿回答问题积极。
3.结束形式不错。
三、不足:
1.目标有点达不到,幼儿感受不到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
2.准备得不够充分,整首儿歌动作太多。
3.幼儿倾听能力需加强,举手发言习惯要养成。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动物特征,并知道他们爱吃的食物。
2.能运用已有经验,仿照原诗歌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3.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小老虎请客》ppt课件。
2.操作学具。
3.幼儿人手一份各种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听声音猜动物
1)观看ppt课件--《小老虎请客》
问:瞧!谁来了?(小老虎)小老虎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来问问它吧!
2)创设小老虎请客情境幼(师):小老虎,你好,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小老虎:大家好,我是小老虎,今天我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听!它们来啦!小结:哦,原来小老虎要过生日请客呢!
3)听声音,猜动物提问:第一位客人会是谁?(小黄狗)(小黄狗,汪汪汪)(以此类推,引出小花猫、小山羊和小小鸡)
2.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分句学习儿歌师:瞧!小老虎请来了这么多小客人,它还给小客人准备了好吃的.食物。
问:有什么呢?(有……有……有……还有……)(有……有……有……还有……幼儿学会说完整的一句话)。
师:帮小老虎请小动物吃它们最喜欢的食物。
提问: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我们把它连起来说一说。
2)完整学习儿歌
(1)看ppt课件学习儿歌: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让小动物吃到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而且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
(2)创编儿歌:小花猫还没吃饱,它还喜欢吃什么?(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3.分组操作:又有客人来了,我们帮小老虎去招待它们吧!(请小朋友找找与动物或食物相对应的朋友)
4.结束活动:小动物都吃饱了,我们带小动物出去散散步吧!
附儿歌:
小老虎请客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宝宝对妈妈的爱。
2.尝试用手指沿着一个中心点画小花。
活动准备:
ppt《我爱妈妈》、班级中宝宝和妈妈的合照若干,图画纸(纸上贴有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水粉颜料和湿布
活动过程:
1.欣赏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
教师以幻灯形式逐一播放照片,请幼儿欣赏
师:照片上都有谁啊?(宝宝和妈妈)
你们爱妈妈吗?妈妈也爱你们!妈妈都为你们做过哪些事?(妈妈爱我们,每天都在家照顾我们……)
妈妈每天都在照顾宝宝,妈妈爱宝宝就像妈妈为宝宝做的事一样很多很多。
2.出示教学ppt,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师:今天也有一位妈妈和一位宝宝一起来到了小四班,让我们欢迎他们!
这是妈妈,这是宝宝,他们在干什么?(手牵手)
下面接着看,咦!他们上哪里?(上山坡)
那里有什么?(小花)山上的小花有几朵?让我们来数一数,一朵、二朵、三朵、哎呀,好多好多数都数不清,有一千朵,一万多那么多。
你们爱妈妈有没有小花这么多?
(1)教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边听边欣赏。
(2)师幼共同念儿歌。
3.边念儿歌边用小手点画小花。
师:董老师也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猜猜看是谁?
哈哈,其实是董老师和我的妈妈.
我很爱我的妈妈,所以我也想做些小花送给妈妈。(教师示范点画小花,小花瓣围成一个圈)
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那我们做点一些小花送给妈妈好不好!记住哦,点的越多说明你爱妈妈越多!
(1)教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指点画小花。幼儿跟念。
(2)邀请几位幼儿试一试点画小花,其他幼儿一起念一念儿歌。
(3)幼儿人手一份材料,教师鼓励幼儿边念边点画小花。(家长可以共同参与)
狼来了儿歌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朗诵儿歌的年龄特点,取材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熟悉的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势这一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小班语言活动《来来来》,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各种姿势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习儿歌语言,学会使用一些动词,如:跳、爬等,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能理解并学习使用一些动词,如:跳、爬等。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掌握一些小动物走路的生活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场景一。
师:小朋友,看!图片上有什么呀?
幼:树、山、草地。
小结:哦,这里有高高的山、绿绿的草地、蓝蓝的河水、白白的云朵、红红的太阳,还有一棵大树,这里真漂亮呀!小动物们也来啦!
(分析: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二)学习儿歌。
1、“小兔来,小兔跳过来”。
课件,出示小兔的耳朵
师:(1)看,谁来啦?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呀?哦,这里有两只长长的'耳朵露出来了,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2)我们一起说“小兔小兔快出来,小兔小兔快出来!哇,真的是小兔!伸出小手和它打个招呼“小兔,你好!”
(3)哎?小兔是怎么过来的呀?小朋友学的小兔可真像,我们一边跳一边念念。小朋友学得真好!跟着老师再来一遍。
(4)小兔子跳的真好,跳累了吧,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坐下。
2、“小鱼来,小鱼游过来”。
师:(1)小朋友看,小河里谁也来啦?小鱼是怎么过来的呢?哦,小鱼来,小鱼游过来。一起说说。
(2)来!我们一边学小鱼游一边说“小鱼来,小鱼游过来”,这边小鱼说说,这边的小鱼也说说。
(3)真棒!小鱼要休息了,我们也轻轻坐下吧。
3、“小乌龟来,小乌龟爬过来,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
师:咦?还有谁也等不及过来啦?小乌龟是怎么来的?对拉!“小乌龟来,小乌龟爬过来”,坐在小椅子上和老师一边念一遍学学小乌龟。那小朋友是怎么来的呢?来,我们学小朋友走到老师身边来,“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跟我一起念呀!“小朋友来,小朋友走过来”小手摆动,真神气。
(分析:根据儿歌的四句话制作了课件,抓住了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让幼儿在做做、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情境中学习儿歌,愉快的师幼互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儿歌内容。)
(三)完整欣赏儿歌。
师:(1)老师这些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轻轻地念。
(2)老师跟着课件一起念给幼儿听。
(3)儿歌的名字叫《来来来》,叫什么?跟老师一起念念。
(4)老师发现小朋友有点学会了呢?声音再响亮点,念一遍,好不好?
(5)小朋友念得真好!来!我们一边念一边再学学它们走路吧。
(6)小动物们休息了,小朋友也轻轻坐下来。
(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儿歌内容。)
(四)创编。
师:(1)这么多小动物来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来呢!瞧(课件)它们是谁呀?
(2)xx你来说?螃蟹是怎么过来了呢?哦,“螃蟹来,螃蟹爬过来”小朋友一起念念,xx,还有什么小动物?“小青蛙,小青蛙跳过来”用刚才好听的话也来说说(频率加快)
(分析:这一环节是一个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环节,在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
(五)游戏《走路》
师:这么多小动物一起玩,真开心!它们一起跳起来舞,我们也来学学,好不好?来,围到老师身边来,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出发啦!
(分析:以游戏形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将活动中得到的经验进一步内化、巩固。)
狼来了儿歌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