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精心设计的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路线图,能有效指引师生共同抵达知识彼岸,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圆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1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的:
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8组,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
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同学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同学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生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多指名说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同学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2、巩固练习
(1)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圆锥的体积。
已知底面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5厘米。
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在列式时注意什么?( ) 在计算时,我们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
(3)假如圆柱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 )
(4)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体积是6立方厘米。( )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2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3
学情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锥高的概念仍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因而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切、摸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评析:
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评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 小组实验。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1)(教材第33页例2)。
【教学目标】
1、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与圆柱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沙子和水。
【情景导入】
1、复习旧知,作出铺垫。
(1)教师用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a、什么叫做圆锥的高?
b、请一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祝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2、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透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它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动画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大家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a、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b、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2)全班交流。
①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黑板上:
a、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c、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8倍。
d、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5倍。
e、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f、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②引导整理信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③参与处理信息。围绕3倍关系情况讨论: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突出等底等高,并请学生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3)诱导反思。为什么有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不是3倍的关系呢?
(4)推导公式。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这里的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5)解决问题。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指名汇报。
答案:13×19×12=76(cm3)
【课堂小结】
教师:请你说说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锥的体积?学生自由交流。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35页第3、4、5题。
答案:第3题:提示:可以利用直尺、软尺等工具测量出圆锥形实物的底面直径(或者底面周长)和高,再根据v圆锥=1/3sh计算出该物体的体积。
第4题:(1)25、12(2)423、9
第5题:(1)×(2)√(3)×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掌握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熟练运用所学公式计算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电脑制图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引人复习内容;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板书课题
2.圆柱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柱=sh
3.圆锥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锥=1/3 sh
4.公式中的 s、h分别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
小结: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首先要正确应用公式。
板书:1.正确应用公式
当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底面积,只给出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时,求它们的体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二. 基础练习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幻灯出示)
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
(1)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柱
(2)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锥
(3)r=10分米 h=2 米 求v圆柱
(4)c=6.28米 h=6 米 求v圆锥
(1)、 (2)两题条件相同,所求不同;
板书:2. 圆锥体积一定要乘 1/3
(3)、 (4)两题都要先求出底面积;
板书:3. 单位名称要统??
三. 实际应用练习:
我们还可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幻灯出示)
1.一根圆柱形钢材长2米,底面周长为6.28厘米,如果1立方厘米钢重8克,100根这样的钢材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做这道题前有没有准备工作要做?(单位要统一)
2.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按每立方米麦重700千克算,这堆麦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要注意麦堆是什么形状?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在本子上自练;
3.小结:在解这两题时都用到了什么计算?
四. 提高练习:
(幻灯出示)在一只底面半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放入一段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锥形钢材,水面升高了5厘米,这段钢材高为多少?
(电脑出示图案)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求什么?
1.钢材是什么形状?求圆锥体的高用什么方法?h=3v/s,3v表示什么?
2. s可以通过哪个条件求?( r=10厘米)
3.体积是什么呢?(电脑屏幕逐步演示)
(1)当钢材放入时水面上升,取出时水面下降,和什么有关?
(2)放入时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3)圆锥体占据了水桶里哪一部分水的体积?
(4)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什么?
(5)求圆锥形钢材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6)求这部分水的体积可通过哪些条件求?(r=30厘米,h=5厘米)
(7)板演,同学自练;
五. 圆柱体、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电脑出示画面、公式)
1.当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逆向)
2.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3,圆锥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6
目 标:
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与人合作的情趣。
重 点:掌握圆锥体积的方法
难 点:公式的推导
准 备:沙,圆柱教具若干个,圆锥一个,其中要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教 程:
一、准备
同学们,我们以前研究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呢?
二、诱发
课件演示稻谷丰收的景象。师述: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他们把收好的稻谷堆成一个这样的图形(圆锥形谷堆),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你能算出这堆稻谷的体积吗?它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探究释疑
1、初次猜想
⑴根据我们所学过的内容,请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⑵圆锥的体积是否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呢
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面积×高”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2、再次猜想
⑴通过模型演示,
⑵根据学生回答,从而得到如下结论:
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3、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⑴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的圆柱体和一个圆锥(其中必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进行实验。
⑵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用字母表示:v=1/3sh
4、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⑴出示例1,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
⑵教学例2、课件出示:
麦收季节,张小红把她家收的小麦堆成一个近似圆锥的.麦堆,又给出测量的数据,让学生看图编一道求小麦重量的应用题。
编好后,分组讨论计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转化
1、基础题
⑴下面有四组图形,你能根据每组图形中左图的体积,求出右图的体积吗?为什么?
24立方米 9立方米 12立方米
⑵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提高题
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题
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和底面直径、高都是6厘米的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直圆锥体,如果这个直圆锥体和圆柱的底面大小一样,这个直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五、应用
1、 基础题:p44-t3、4
2、 提高题:p45-t10
3、 思考题:p45-t11、12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 ,相当 于圆锥的( )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篇8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小学数学圆锥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