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案中应设计适当的表演和展示环节,通过精心编写的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歌曲《冬瓜和南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
1、歌曲录音带,多种瓜果实物。
2、彩纸、剪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 游戏 :《猜猜我是谁》
1、让学生隔着口袋摸、闻或尝,猜出水果的'名称。
2、老师出示实物。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还可以说明它们的营养价值。
二、水果绘画作品展览。
三、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故事导入:《冬瓜和南瓜》
2、听赏歌曲 。
3、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4、边唱边用形体动作来记歌词。
5、对唱练习。
6、歌表演练习。(分男女声)
四、情景表演:
1、老师作串联:喔喔喔,公鸡叫,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快乐的星期天开始了,你们看,小甲甲和小牙牙在干什么呀?
2、小朋友对唱、齐唱《冬瓜和南瓜》,演甲甲和牙牙的学生分别表演。
3、另选部分学生再次表演。
4、老师可提醒演员劳动的成果送给谁?
五、分组歌表演,评出最佳小组表演奖,合作奖、创作奖等。
六、小结:
1、甲甲和牙牙真能干,种出这么大的瓜,小朋友,你们会种瓜吗?
(松土——下种——浇水——发芽——施肥——抽藤——开花——结果)
2、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哪几样?
(阳光、泥土、水分、养料)
教学反思: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艺术表现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
(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
(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
(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
(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
(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创编伴奏,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在浓郁的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生律动《春天在哪里》
2、节奏训练。(附点节奏)
3、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到了,你们最喜欢做什么?(生各抒已见)
师:瞧!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帮助爸爸妈妈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学唱歌曲。
1、生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
2、师: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亚农民剪羊毛的时间,恰逢春季。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见)
3、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你们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吗?
生:想
师:剪羊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咔嚓
4、再次聆听歌曲。(在每一个乐句后面休止符处加入—咔嚓)
5、师:牧场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声表达愉快的心情(师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师伴奏。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变化(1、节奏紧凑2、节奏变宽,时值变长)
7、试唱乐谱
师: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见
8、轻声填词(分析歌词。解决难点)
师:白云,雪堆,丝绵这些词语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练歌曲
1、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2、分组演唱歌曲。(另外一组加入称词—咔嚓)
3、全班齐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伴奏
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伴奏。(师巡视指导)
生说说设计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结。下课
师: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值得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学习。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宝贝》,三年级下册音乐备课教案。
2、认识并打准符点音符,并了解连音线的作用。
3、通过编创和表演《快乐宝贝》,开发同学们的聪明才智。
4、了解有关足球宝贝、篮球宝贝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的部分知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并打准符点音符,并了解连音线的作用。
2、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宝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和创编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同学们踏着节奏进入音乐教室,边唱边拍手,师弹奏钢琴,师生相互问候)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小站!大家高兴吗?
2、师:请看电视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笑脸,
师:当你露出笑脸的时候,你是一般是什么感受?
生:高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听起来令我们比较开心的歌曲。
3、初听歌曲,谈感受。
师:请听录音,回答我的问题:1)你有什么感受?2)、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听起来比较得开心,很快乐。像跳舞的感觉。这首歌曲不仅有唱的地方,而且还有说的地方,还像是一唱一和。
师:同学们回答得太精彩了!
4、为歌曲起名字,揭示课题。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取个好听的名字呢?
生:快乐的孩子们等
师:大家觉得那个名字更好呢?请翻开书第四页,这首歌的名字是《快乐宝贝》
二、表演歌曲:
师:大家刚才已经说了,这首歌曲是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跟着乐曲的节奏,用身体打出节拍或者为歌曲编上点动作。(同学们表演)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老师也编了一个律动,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吧!(师生表演)
三、学习歌曲及相关乐理知识
1、学习歌词。
1)整体读歌词。
师:大家能听着音乐按照节奏读歌词吗?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2.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童谣《外婆桥》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烧砖窑。烧砖窑,为哪桩,青砖绿瓦盖高楼,一盖盖到天上头。天上头,有什么,雷公爷爷、云奶奶又吵又闹不开交,雷鸣电闪雨瓢泼。莫要吵,莫要闹,云开开,雨停停,架起一座七彩桥。太阳公公眯眯笑,‘‘七彩桥上走一遭一走走到外婆桥。山也清,水也绿,山青水绿美如娇,美不过外婆门前的`外婆桥。
二、导入:
1.师生趣味互动,说一说你家乡印象最深的桥和塔有哪些呢?
2.你家乡的桥或塔的形态,结构各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自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桥和塔的阐述,教师补充,肯定学生观察,分析求知欲 望。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
(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五、小结:
优秀作业点评,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评选出“欢迎的作品”。
六、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6
4、学习八孔竖笛的演奏姿势。学会正确的发音,用吐音吹奏。教学重点:
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勇于参与音乐集体活动,能与同学们合作,创造性地表演。学生对歌曲能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教材分析:
?doremi》(领唱与合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歌曲将原本单调的音阶唱名与一定的生活内容相联系,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情趣,也极好地帮助了音阶唱名的学习。
?g大调小步舞曲》(钢琴独奏)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四三拍,速度为小快板。
?七个小兄弟》是一首生动活泼的音阶唱名练习歌曲,它将七个唱名巧妙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曲调欢快流畅、歌词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真切运用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唱好《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以火热的激情、甜美的歌声,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家乡美。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注意一字多音与切分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寓教于乐:(学唱词曲﹑在旋律中感知美)
1、听范唱:
大家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在美丽的山村里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山里娃,他们正在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首歌曲的旋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听完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想?(学生随范唱小声哼鸣,听后回答问题)
2、再次聆听范唱: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呢?小声随音乐哼唱在歌词里寻找一下答案(播放歌曲)
3、哼唱歌曲旋律:
随琴小声用“啦”模唱歌曲旋律,大家感受到了旋律的欢快﹑流畅了吗?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歌词吧!
山村里山上有开不尽的花,有香喷喷的泉水,山下有香甜的果子挂满了枝头。这么美的歌词我们应该怎样去朗读呢?(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歌词)
5、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你们想唱唱歌词吗?(学生听琴模唱歌曲)
6、刚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好唱、自己解决不了?
(正是这些一字多音、装饰音突出了民歌的风格特点)师生共同纠正。
7、第三次聆听范唱(播放)有感情演唱
我们感受了旋律的欢快,歌词的优美。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最合适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自豪﹑赞美家乡的感情跟着范唱来演唱一次吧!(播放范唱音乐)
从大家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自豪的喜悦之情,非常棒,给自己鼓鼓掌吧!
三、创造表现:自由表达、在情感中升华美。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表演,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的歌曲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对山村的热爱,对山村美景的赞颂呢?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山里清澈的泉水、丰硕的果实、肥沃的田野,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的自豪情感,刻画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劳动,立志将山乡建设得更美的`决心。这首歌曲当下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反复朗读歌词,体会歌曲含义,然后再学唱,教育学生要象大山那样心胸博大、沉稳宽宏,激发学生对大山的向往。并结合灾区讲解四川的地理概况,山区受灾情况以及重建家园的任务。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认真学唱此歌。这几节课正好都是学习跟大山有关系的歌曲和乐曲,正好和当前的国家形式相结合,那么通过师生互动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领略了大山的风采,了解了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也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人民,尤其四川人民的坚强和众志成城的信心、力量。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认识sol、mi两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准确性。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口风琴,打击乐器,课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表演。
师:愉快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你可以岁音乐自由的律动。一起跳个舞吧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段乐曲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介绍过给同学们,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今天,这只可爱的小杜鹃又飞到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还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曲呢!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并且从音乐中感受杜鹃叫声。)
二、寓教于乐
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十页,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杜鹃。这次他是从那个国家飞来的!奥地利飞来的:板书:顽皮的杜鹃。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的特点。)
1、为什么说他顽皮呢?让我们来仔细感受,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视频)(她先不理我,后来又主动的接近我)
(设计意图:仔细关注歌词。为后面的演唱打好基础。)
2、师:除了这些,我们还了解到杜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它的叫声是,(咕咕)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鸣声好似“咕咕-咕咕”,“古咕咕”,所以也叫做布谷鸟,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特别的动听。
3、师:听一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来拍手伴奏,好不好?(师范唱)
4、师: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躲在树丛的后面,听到歌唱声,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探出来演唱,好吗?我们可以把双手当作树丛。(师范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顽皮的感觉做出来,并且创设快乐的氛围。)
5、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两声。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6、你能用动作表示这种高低变化吗?(边唱边表现)(播放范唱)
7、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小杜鹃给我们刁来了,(课件)老师出示手号,sol、mi。来,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弹琴)一组一遍。可变化,solmi,,,misol.这两个音符存到你的小音库里了吗?
(设计意图:学习新音符,小组进行演唱,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8、小杜鹃的歌唱声加了什么符号?黑三角。老师的小音库里已经存符号,这个符号就叫跳音记号!你猜想,应该怎么表现他呢?谁来试试。那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做到轻巧,跳跃的。就象一个轻巧小乒乓球,落到地上很快弹跳起来。在唱跳音的时候咱们腰部要需要弹跳,有点力量,大家一起试一试。(跟琴)提示学生声音轻巧,短促。一组一遍。
9、师:现在就让我们走在草地上,去寻找这只可爱的杜鹃鸟吧,一起把歌曲试着来唱一唱。齐唱,男女生唱。
10、师:这只调皮的小杜鹃一会在树丛,一会飞到小河边,他在和我们干什么?他在用歌唱声和我们捉迷藏呢!所以我们来想想看,他的歌唱
声会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这有3种力度记号。pmff根据各区的意境,给小杜鹃的歌声交上不同的力度记号!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11、根据力度变化来演唱。(放伴奏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师:听了你们动听的歌声,老师又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们能不能把杜鹃的叫声变得更丰富一些呢?
2、我来确定一个节奏型,(xxxxx)你们就把小音库的两个音拿出来添进去,组成新的杜鹃鸟叫声,怎么样?开始创作。
四、完美结课
这只顽皮的杜鹃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我们的.好好的感谢他,就让我们用最动听的歌声表达吧。(播放伴奏)
师:顽皮的小杜鹃们,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第五册第2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另一方面害怕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创编,所以把这个环节放入了课后作业的环节了,而且自己亲自引导学生创编了一个范例。这样做就和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两回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