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探究教案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优秀教案的科学安排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笔的探究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笔的探究教案5篇

笔的探究教案篇1

目标:

1、能积极探索电影动画的成因。

2、参加制作简易动画,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准备:

1、动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两种示范用的小动画。

2、制作小动画所需的纸、小棒、水彩笔等。

3、幼儿每组一本动画书。

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猫捉老鼠》,猜想动画片制作的原理。

二、幼儿翻看动画书,知道快速翻动一本书会产生动画的感觉。

1、请幼儿拿一本书翻翻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2、边演示边提问:快速地翻画面会怎样呢?

3、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动起来?书上的每张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4、这些东西动起来了,我们就象看到什么一样?动画片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三、激发幼儿了解电影动画的制作过程及其产生的原理。

通过看录象了解电影动画的制作过程,并简单介绍动画的成因。

四、幼儿制作小动画

1、教师出示两种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幼儿讨论做法。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操作自制的小动画,体验成功的乐趣。

笔的探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笔的探究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

笔的探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

活动准备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

3、统计表4张。(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

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

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笔的探究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糖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对操作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重点难点

1、能发现糖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活动准备

1、记录卡纸一张,图片。

2、每组一个水壶、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勺子。抹布一条。

3、实验材料:白糖、盐、面粉、大米、绿豆、沙子、温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1)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3)出示ppt (奶粉、盐、绿豆、红糖图片))图片上的东西会不会溶解呢?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水壶温水,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

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面粉、果珍、鸡精、油、树叶、沙子、绿豆、醋、小石子、沙子等。

(2)个别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三、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交流实验结果

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3、请幼儿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四、延伸活动

(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为什么水的颜色变了,味道不一样了?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有的停留的位置也不同。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活动反思

1.科学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活动多会运用了情境化的方法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来体验事物变化的过程。

3.活动中亲子互动环节,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4.幼儿还没有养成收放操作材料的习惯。

笔的探究教案5篇相关文章:

寒假安全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

音乐小雨沙沙教案5篇

敬业乐业教案5篇

保护牙齿小班教案5篇

幼儿跳绳教案5篇

泥版画教案5篇

认位置的教案5篇

假期安全班会教案5篇

一年级安全教案5篇

笔的探究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