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精心编写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教案的精心准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搅拌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能。
师:(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一样。
师: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不一样快。
师:为什么?
生: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想!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绳的长短有关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4.知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和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特征。
难点: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狗的一生”视频、“动物特殊行为”视频、“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图片。)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预设: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
2.讲解: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根据身体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或介绍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励学生踊跃表达。)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几种动物的一生。(板书:动物的一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结合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真实事例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对其他动物的一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鸡的一生
1.过渡:出示蚕和鸡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2.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预设:相同之处是鸡和蚕都是从卵开始它们的生命历程的,不同之处是鸡要孵卵,鸡不经历蛹的阶段,没有变态的过程,而且鸡的寿命比较长。)
3.讲解:母鸡孵蛋时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用自己的体温保持鸡蛋温度相对恒定。21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鸡身上长满绒毛,1个月左右绒毛褪去,换上羽毛。6个月左右,小鸡长成成年鸡,母鸡开始产卵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鸟类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卵生,身上都长有羽毛和翅膀。)
5.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一生会经历“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三个主要阶段,幼年期生长较快,成年期开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动:播放“狗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和鸡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预设:小狗是胎生的;刚生出的小狗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小狗需要吃狗妈妈的奶长大;狗活的时间比较长;……)
3.讲解:狗是胎生动物,母狗怀胎2个月左右会生出小狗。刚出生的小狗闭着眼睛,耳朵听不到声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睁开,靠吃妈妈的奶获取营养;6个月左右,小狗长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个月,小狗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动物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长毛,都是吃妈妈乳汁长大的。)
5.小结: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出生后都会经历“幼仔→成年”的生命过程。
探索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过渡:我们了解了鸡和狗的一生,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不同年龄的人的图片。)
2.活动:指导学生整理这些图片,并按照年龄排序,然后说明理由。
3.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出生后我们会经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几个主要阶段。人从出生到年老,除了身体长高长大,外部形态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
4.提问:如果人生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你们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探索四:对动物做出判断
1.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作生物。你们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2.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达成一致后将结论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鸡的一生,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鸟类的共同特点;通过了解狗的一生,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开展资料整理活动,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感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巩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这个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讨汇报
羽毛: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体均被羽,恒温,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动物身体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如变色龙;有的动物行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教学提示:播放“动物特殊行为”视频。)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了解更多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从这个角度出发,做一个主题明确、内容丰满的科学小报,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由“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引出“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这是由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推广到对普遍现象的关注,是提出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根据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种类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课依然以蚕为切入点,与前几节课相呼应,引导学生回顾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搜集证据和交流的方式总结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最后把研究的对象转为人类的生命历程,又大大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观点的建构。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