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教案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科学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电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白羊村守卫》是一个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故事,讲述的是白羊村长用一次一次的比赛来选拔出一个白羊村守卫的事件。用比赛的规则进行选拔其实是一个感知集合与分类的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黄瑾编著)》一书中对于中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到:能从一堆物体中把不属于这一集合的元素找出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所以,这一故事中蕴含的数学问题符合中班幼儿的经验水平。
分类活动是幼儿对集合及其元素的同类性特征感知和理解的一种表现,是幼儿数概念形成以及正确计数的基础。活动中还渗透了很多数的内涵:数数的方法、目测、统计的方法等等,尽量想实现 “应用性数学”的过程。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本次活动将幼儿放置于一个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故事情境之中,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同时,在选拔白羊村守卫的过程中,老师赋予孩子们裁判的身份,进一步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这也是一个阅读活动,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阅读的要素——观察画面,用比赛的规则(即分类的标准)、用小裁判的身份引发孩子观察画面的兴趣及目的性,而每一次的观察,都会有难度的递增。第一次比赛,用非常明显的身高线引导幼儿观察“哪些动物通过比赛?哪些动物被淘汰?”,第二、第三次的比赛,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了解比赛的规则,并鼓励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来进行选拔(分类),所用的观察时间也是逐步递减。整个活动紧紧围绕这个故事,有始有终,让孩子们对故事能够有一个完整地感受。
活动目标:
1. 观察画面,尝试根据故事中的比赛规则进行分类,用目测、统计等方法帮助白羊村长选拔出最佳守卫。
2. 理解白羊村长选拔守卫的有关情节,愿意大胆表述。
重点:用目测、统计等方法帮助白羊村长选拔最佳守卫,并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能根据故事中的'比赛规则进行分类,选拔最佳守卫。
活动准备:
故事书一本;教学ppt;统计表(身高、力量表以及守卫者投票)、十四个动物头像;投票用的树叶若干、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白羊村长的烦恼
(一) 引出故事:最近白羊村长有件烦心的事情,山上的狼越来越多,眼看着村里的羊越来越少了,他做了一个决定。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理解守卫的意思,为后面的讨论埋下伏笔。)
1. 白羊村长做了什么决定?(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白羊村长的招聘启事”)
2. 守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你觉得什么样的动物能做保护羊群的守卫呢?为什么?
3. 听听白羊村长要找一位怎样的守卫?
小结:白羊村长要聘请一位强壮、灵活、有责任心的动物来保护村里的安全。
(二) 引出重点:消息一传出,来了好多的动物。
重点提问:(让幼儿感知数数的方法,并引出故事的重点部分。)
来了哪些动物?有多少?(引导幼儿按类数数:先数小一点的动物,再数大一点的动物,从左往右数,就不会少数了。)
小结:白羊村长只想聘请一名守卫,所以他想通过一次一次的比赛来选出守卫。
二、 阅读与讨论:选拔白羊村守卫
(一) 比赛一:比身高
1. 介绍统计表,和幼儿讨论确定记录“通过”与“淘汰”的符号,让幼儿感知统计的简洁和一目了然。
2. 强调比赛规则,即强调分类、选拔的标准——只要身高超过山羊公公找来了一根木棍,就可以过关。
3. 请幼儿将通过和淘汰的小动物进行统计,记录在表格内。
重点提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用规则来分类、选拔守卫,为后面的比赛积累经验)
1) 小狗有没有通过(这是一个容易让幼儿产生意见分歧的问题,因为小狗的身高正好与升高线齐平)?为什么?
2) 想一想,比赛的规则是什么?(引导幼儿用比赛规则来检查:正好到达算通过)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长的高,才能看得远,可以及早地发现狼群,保护好羊群。
(二) 比赛二:比力量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在前一轮比赛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运用规则分类,选拔守卫,并知道一些观察画面的顺序。)
1. 猜一猜,这次比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强调一下规则:这次比小动物的力气,只要把100公斤木头举过头,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2. 谁能一下子找到通过比赛的小动物?并将通过和淘汰的小动物进行统计,记录在表格里。(强调选拔标准——举过头顶;引导幼儿从左到右观察判定。)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强壮。除了需要一定的身高,还需要一定的力量。
(三) 比赛三:比灵活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用规则分类、选拔守卫)
这次比什么?谁被淘汰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反应灵活,才能应对各种问题。
(四) 比赛四:比责任心
1. 猜测选拔结果
重点提问:(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拔守卫,为经验与故事结尾的冲突做好铺垫,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了解投票方法,进行目测、统计)
1) 三轮比赛之后,还剩下哪个小动物?你会聘请谁来当守卫?请你们进行投票,并想想为什么?
2) 看看统计的结果,请你们说说各自的理由
小结:(老师的质疑)身高、力量、灵活都已经比过了,难道白羊村长比的还是这些?想想白羊村长在比赛之前说要选拔怎样的守卫?)
2. 观察画面,继续猜测选拔结果:连续观察画面中三个动物做临时守卫的表现,再次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 欣赏故事结尾
重点提问:(让幼儿用故事的情节去思考问题,感受故事的首尾呼应及完整性)
最后谁当选了白羊村的守卫者?为什么?
小结:当守卫不仅要有身高、有力量、要灵活,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最后,强壮、灵活、有责任心的小狗被选拔为白羊村守卫,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牧羊犬”。
四、延伸活动
重点提问:(鼓励幼儿尝试用白羊村长比赛的方法确定谁第一个看书。)
这里有一本《白羊村守卫》的故事书,你们想看吗?如果大家都想看,那谁先来看呢?
创作感悟:
活动紧紧围绕着“白羊村长选拔白羊村守卫”这一故事情节展开,孩子们非常的投入。选拔白羊村守卫的过程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比赛,重点展开。我反复强调:有比赛就有规则,当孩子们对比赛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判定时,我让孩子们再次回忆比赛规则,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定。其实,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根据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后面的比赛,我逐步地退到后面,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作出判定。教师的把握如写文章一样结构详略得当,笔墨浓淡相宜。
整个活动,我综合运用了目测、统计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益。最重要的是,延伸活动中,我还有意识试图将本次活动中的“选拔”方法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真正地体现“生活化数学”的理念。
电科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 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 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 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 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 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
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
延伸活动: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电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电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和水果有丰富的营养,并学会科学合理地食用牛奶和水果。
2.知道多吃牛奶和水果有利于身体生长,愿意每天吃牛奶和水果。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头饰三个,幼儿五角星人手一个。
3.水果奶茶铺道具一个。
4.榨汁机若干、小的一次性纸杯大量。
5.切好的水果四种,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动画片段一,并提问。
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故事里有一头牛,它是一头什么样的牛?它和一般的牛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对了,原来他是一头爱吃水果的牛)
那主人和村子里的所有人都感冒了,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感冒,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后来主人的病是怎么好的呢?(喝了牛挤出来的`奶所以好了)
看来,牛奶和水果的本领还真不小呢?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牛奶和水果里究竟有那些营养成分?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请教一下牛博士吧!
二、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知道牛奶和水果里的营养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1.课件讲解牛奶和水果的营养成份。
2.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清楚了吗?牛博士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呀?牛奶和水果里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呢?
小结:对了,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宝宝和钙宝宝(和钙宝宝打招呼),多喝牛奶可以让我们身体长得高高的,壮壮的,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宝宝,可以使我们的皮肤长得白白的,更漂亮!还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让我们少生病。
三、集体讨论,引导幼儿掌握科学食用牛奶和水果的方法。
1.教师谈话引出活动。
在知道了牛奶和水果有这么多的营养以后,森林中的小动物也明白了要多吃牛奶和水果了!看,他们来了!和小动物打招呼(小猫、小猴和小牛)但是吃牛奶和水果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现在,我们让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吃法对不对?这里呀有三个小动物,只有一个小动物的做法是对的,其它两个小动物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现在要请你动动脑筋,看你能不能分出谁对谁错。
2.幼儿集体观看课件,看完后完成操作材料(谁对就把五角星贴在谁的身上)。
3.集体讲解,了解科学吃牛奶和水果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把五角星送给谁了呀?为什么?
(2)集体念儿歌,学习小羊的做法。
红红苹果有营养,拧开龙头洗一洗,啊呜啊呜真好吃,干干净净吃下肚。
(3)那小牛和小狗的做法哪里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4)课件出示牛博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牛博士是怎么说的?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吃牛奶和水果的正确方法,那我们就可以更科学的增加营养了。
那头爱吃水果的牛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播放动画片段二,创设情景,玩水果牛奶营养吧的游戏。
原来爱吃水果的牛呀开了一个水果牛奶吧,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牛奶,我在想水果牛奶一定十分地美味,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尝一尝水果牛奶呀!
看,今天老师把水果牛奶吧也请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你们高兴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一尝,好吗?
五、幼儿品尝水果牛奶,结束活动。
电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大气层方面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小组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从大气层的结构和人类在不同圈层内的活动情况两方面将资料归类。然后让学生用绘图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气层的结构及人类在大气层的活动情况,并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对大气层的整体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加以引导和评价,使交流活动有序进行。
还可以采取演讲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采用演讲解说的形式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重复资料的解说,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逐步建构地球大气层概貌,形成对地球大气层的初步认识。
二、提出问题
先直接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三、猜想假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论点的形式进行汇总。可以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如果学生没有找到或谈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同时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讨论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成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活动结束,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好下面研究记录。
四、实施探究
我的研究记录
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我的证据
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人的`意义
我的研究结论:
实例。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活动结果进行总结:一是汇总大气污染的治理建议与方案;二是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优秀建议和方案的提出者给与肯定和表扬。
按照“认识大气层概貌——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动物、植物、人的意义——大气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活动条块化的框框,设计综合化活动,将本活动环节中活动点合并,即活动一、二、三合并成一个活动。在课的开始,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看有哪些发现和收获。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开放式活动,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资料,同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并将各组的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如下表)。
我们的研究记录
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
大气层的结构
也可将本课活动整合成“我们的大气层”主题演讲会的形式,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演讲,也可以自主上台演讲。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演讲者的表现及演讲内容及时进行评价。
五、展示交流
活动结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在整合的活动中没有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内容,在活动结束时提出关于治理的问题,让学生就治理问题谈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动:
臭氧层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最受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方面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宣传版面,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宣传活动。
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课后搜集的有关臭氧层知识设计保护地球大气的广告语或警示语,并将它们制作成警示牌,悬挂于教室、学校、社区显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时刻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做一份我家周围的空气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发现问题、我的建议。
板书设计:地球的面纱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逃逸层
课后反思: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从学生对大气层的认识上看,还是浮在面上、笼统的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地球上风的成因,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研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道理,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电科学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