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图形教案最新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关注,要想写出一份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案,我们需要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轴对图形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轴对图形教案最新5篇

轴对图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颜色标记。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盒3个,颜色标记图5个,图形宝宝24个。

2.每人一篮图形宝宝(红、黄、绿)、水彩笔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按颜色特征分类,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看,你们的篮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颜色呢?(红、黄、绿)我们叫它们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要想回家了,要请我们小朋友送它们回家,你们愿意吗?图形宝宝的家在这儿呢,相同颜色的宝宝要住在一个家里。

教师请一幼儿上来送,再请女小朋友、男小朋友分别来送。一边送要一边说:红宝宝我送你回家,绿宝宝我送你回家,黄宝宝我送你回家。

师:图形宝宝都回家了,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家?(请幼儿分别说出)。

2.给图形宝宝的家找出颜色标记图。

师:这些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的房子做上一个标记,小朋友想一想,可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出示5个标记图,让幼儿选择标记图贴在房子上,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贴这一种颜色。

3.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图形宝宝家来看看?那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变个魔术。

出示许多不同颜色的图形宝宝,每人选一个,告诉老师是什么颜色的宝宝。老师请红宝宝、绿宝宝、黄宝宝分别做个工作:跳一跳、跺跺脚、转个圈。

老师做图形妈妈,三位老师分别挂上红、黄、绿标记图卡,请幼儿边唱边游戏。第二遍老师交换标记图,第三遍幼儿交换后听音乐跟着妈妈开火车回家。

4.操作练习。

师:今天图形宝宝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它们家里有许多衣服、袜子、玩具,要按它们的颜色画上标记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学会制作颜色标记。共包含了三个过程:一是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片的差异,有红、黄、绿三种颜色;二是把这一差异确定为分类的标准,并且把这一标准贯穿于分类的过程(即送图形宝宝回家,按三种颜色分);三是用符号表示这一差异。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转移,所以,教师提供的图形片数量要适当。太少,不能强化分类的标准;太多,又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劳,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三个图形片,在分类过程中,幼儿全部分对了。

第三个过程我是分两步来进行的,第一步是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图,在5中颜色标记中幼儿选了红、黄、绿3种给图形宝宝的家贴上。又通过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来复习巩固,进一步感知什么颜色的找什么标记。第二步是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来画出标记,即给不同颜色的衣服、袜子、皮球画出颜色标记。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来得及评价幼儿制作的标记,应从正确与否和涂色方法两方面来评价。后来我看了幼儿的作业纸,全班有1个幼儿一种颜色标记画错了,还发现作业速度慢的幼儿涂色方法掌握得不好,不会均匀地涂,对这些幼儿还要给予指导。

轴对图形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并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1.教师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贴出相应的图形。

(1)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3)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学生可能出现下面的分法: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圆形。

2.教师问:下面是一组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四边形吗?

3.实践活动: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巩固与应用。

(1)课本23页第1题。

(2)课本23页第3题。

(3)分一分、填一填。

轴对图形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是孩子能够不受颜色、大小等条件的影响,分清几何图形。

二、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卡片若干。

2、(人均一套几何图形)及时贴图形一套。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图形。

(1)图形的特征。

(2)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那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找图形(分给幼儿人均一套)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让幼儿拿出图形的名称。

3、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2)师幼集体游戏。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几何图形,小朋友上课都很认真,活动也很积极,特别是林兴政小朋友表现最好(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自己家中的那些物品什么图形,回来后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轴对图形教案篇4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平移》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图形的平移也是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引入的。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难点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方法

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一系列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的自主构造。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有利于思维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好引导,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欢乐的游乐园中有着许多有趣的项目,那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

生:我认为观光梯、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

(生相互介绍)

师揭示:我们把像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平移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如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4、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 )

(2)物体平移时,形状、大小、位置不变。 ( )

(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 ( )

(4)电梯的升降是平移。 ( )

(5)拨计数器时珠子的运动是平移。( )

板书:

第2课时平移

平移→

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

平移--沿直线运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

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们想创作出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轴对图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范例中既有新概念,分析又要仔细、透彻,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已知点a和点o,会作点aˊ,使点aˊ与点a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课前准备】

叫一位剪纸爱好的学生,剪一幅类似书本第108页哪样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七下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

二、创设情境

用剪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师:这剪纸有哪些变换?生:轴对称变换。师:指出对称轴。生:(能结合图案讲)。生:还有旋转变换。师:指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生:90°、180°、270°。

三、合作学习

1、把图1、图2发给每个学生,先探索图1: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正三角形重合,然后把上面的正三角形绕点o旋转180°,观察旋转180°前后原图形和像的位置情况,请学生说出发现什么?生(讨论后):等边三角形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不重合。

探索图形2:把两个平形四边形重合,然后把上面一个平形四边形绕点o旋转180°,学生动手后发现:平行四边形abcd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重合。师:为什么重合?师:作适当解释或学生自己发现:∵oa=oc,∴点a绕点o旋转180°与点c重合。同理可得,点c绕点o旋转180°与点a重合。点b绕点o旋转180°与点d重合。点d绕点o旋转180°与点b重合。

2、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pointsymmetry)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师: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生:不是。

3、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是轴对称图形。

平形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o旋转180°后,能够和另外一个图形互相重合,我们就称这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不同点:前者是一个图形,后者是两个图形。

相同点:都有旋转中心,旋转180°后都会重合。

做一做: p109

5、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称中心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通过中心对称的概念,得到p109性质后,主要是理解与应用。如右图,若a、b关于点o的成中心对称,∴点o是a、b的对称中心。

反之,已知点a、点o,作点b,使点a、b关于以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让学生练习,多数学生会做,若不会做,教师作适当的启发。

做p106例2,让学生思考1~2分钟,然后师生共同解答。

(p106)例2 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o是对称中心,

ef经过点o,分别交ab、cd于e、f。

∴点e、f是关于点o的对称点。

∴oe=of。

四、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例 如图,已知△abc和点o,作△a′b′c′,使△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先让学生作点a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aˊ,

同理:作点b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bˊ,

作点c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cˊ。

∴△aˊbˊcˊ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也会作。解:略。

课内练习p110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些什么?

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会作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会作点a关于以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aˊ。

3、我们已学过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

作业

p110 a组1、2、3、4,b组5、6必做c组7选做。

轴对图形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防溺水教育教案最新7篇

光和影大班教案最新7篇

虫和鸟儿歌教案最新8篇

虫和鸟语言教案最新7篇

星教案反思最新7篇

大班新年美术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最新8篇

有关球的游戏教案最新8篇

小班沉与浮教案反思最新7篇

幼儿园《垃圾分类》教案最新8篇

轴对图形教案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