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的不同意见,都应当好好记录在心得中,心得是类似于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东残奥会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篇1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 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篇2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平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开幕式画“同心圆”
明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昨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篇3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篇4
东京残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看到在赛场上追梦的残奥健儿们身上仿佛有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拼搏的毅力、生命的张力、人类的潜力,奋勇拼搏、一往无前。我们不禁惊叹,那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最美“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勇敢“翅膀”,承载着拼搏的毅力搏击长空。奥运会是英雄的竞技场,而残奥会上的健儿更是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的英雄。在残奥会赛场上,大部分残奥运动员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是体育为他们插上了勇敢的“翅膀”,让他们找到了方向,不断地拼搏,将这双翅膀锻造得日益强壮。残奥舞台上,从独腿骑行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梁贵华,到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无臂飞鱼”游泳运动员郑涛,再到坐着轮椅夺金的举重运动员谭玉娇……一场场惊心的比赛、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张张刚毅的面庞、一个个顽强拼搏的身躯,都彰显出积极的心态、顽强的作风、高昂的斗志,生动诠释着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他们勇敢的“翅膀”让全球人们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看,那是最美的梦想“翅膀”,承载着生命的张力展翅高飞。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奏响挑战命运最强音的舞台。其他赛场上有的人为夺冠而来,有的人为破纪录而战,而残奥会赛场上的运动员只是站在赛场上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些参赛选手们,无不是激发生命的张力,赤手空拳为梦想而战。用脚发球、用嘴拿拍的乒乓球运动员哈玛托,离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时被诊断为硬化型骨髓炎的“妈妈级”选手熊桂艳,只靠听力判断球的方向且荣获三届残奥会亚军的26岁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他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不断追梦。正如哈玛扎所言,“残障不在于手脚,而是在于没有毅力坚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梦想!”他们不是超人却会“飞”,拼了命也要留给自己一个绚烂的句点,他们拥有梦想的“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超越“翅膀”,承载着人类的潜力一往无前。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残奥会集结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精神寓于运动”是残奥会的理念,运动员们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这样的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残奥健儿们却将其进一步升华。第五次参加残奥的54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张岩,尽管巅峰状态已过,尽管曾夺得过两枚金牌,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为的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是残疾运动员最大的期望。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正是这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信念,激发出了人体的潜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残奥健儿们用超越的“翅膀”奏响了生命的华美乐章。
残奥健儿以实际行动在向世人宣告,只要敢于梦想、挑战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强者。他们虽没有双臂却狠狠抽了命运耳光;他们虽失去光明,却在黑暗中逆风飞翔;他们虽无声无言,却谱响充满生命真谛的乐章。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请想想这些无比坚毅的运动员们,看看他们最美的“翅膀”,残缺的身体尚不能束缚一个伟大的灵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不追梦不超越呢?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篇5
东京奥运会结束了以后,我们又迎来了东残奥。残奥会是专门为残疾人开展的运动会,让残疾人知道残疾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同样可以走向奥运,走上领奖台。
这些残疾人有的失去了胳膊,有的失去了双腿,更有的人失去了光明。
昨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记者采访一位失去光明的女孩,记者:“如果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见到谁?”女孩毫不犹豫地说:“我的领跑员吧。”
她和领跑员参加比赛的时候仅靠一个10厘米的绳子。领跑员就像她的眼睛,直道的'时候变一下动作提醒她,弯道的时候弯一下胳膊。
领跑员告诉她动作要领,于她而言领跑员就是一双眼睛。
她没有因为失去光明而一撅不振,她坚信她和她的领跑员一定能走上领奖台。
今天又被“人民日报”振撼了。残疾人男子游泳比赛,中国队包揽了冠、亚、季军,做为中国人无比豪。十分地佩服残疾人,东京同时升起三面国旗真是无比开心。
同样是中国人,我们比他们多一双手,多一条腿,甚至多一双眼。他们取得的成绩却比我们更多更大。是因为我们技不如人吗?并不是,而是我们没有他们失去双眼,双腿的痛苦,更没有他们经过的挫折。
他们身残志坚,他们矢至不移,他们比我们想象地坚强,他们比我们想象地更成功……
东残奥会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