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心得体会能提升我们的思想认知,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小伙伴们必须要考虑全面,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考研前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考研前心得体会通用5篇

考研前心得体会篇1

我的20xx年考研成绩终于在3月10号的中午尘埃落定,报考一般院校的我以393的成绩给去年半年的付出画上了句号。

回顾这半年的复习,这次考试我的公共课成绩还算可以,政治59英语72数学30。很想在这给广大09和以后的考生,谈下自己的英语、数学的经验:在此我想先就英语谈下自己的意见,毕竟这是我一门很困难的课程,在考研之前,我考了两次六级,一次发生在四级刚过之后,一次是在毕业之前给大学做个留念。但是成绩都不高,全都没过400,可以说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好。而这次考研取得还算可以的成绩,也是这半年来付出偶然中的必然。

研英分为三大部分:综合知识运用(完型填空)、阅读(含阅读理解、新题型7选5、阅读翻译)、写作(含应用文和图画作文)。

这里综合知识运用是一个与付出很少成正比的内容,或者说这项是你靠多年积累才能提高的项目(个人在考试中就几乎放弃了这块,因为把这个留在最后完成,而由于这次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留到完型时我只有5分钟交卷并且答题卡还没图,于是就在几乎只看单句凭第一直觉选择的情况,最后幸运的拿到4分,虽说比平时自己训练时的水平要差1.5分左右,但是在那种紧迫的情况下自己也觉得值了)。

接下来的阅读和写作是我们拿分大头,这部分也是我们英语复习的重点。其中阅读的复习越早入手越好,因为阅读是你其他能力提升的基础,尤其对于一个非母语国家的学生。所以阅读应该是我们研英复习自始至终的主线。

接下来我分别就考研复习的单词和阅读谈谈个人的经验:

关于单词的问题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单词正是我们的米,没有一个合格的单词储备你是难以在考研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的。而到底要有多少单词才适合的呢?很简单,越多越好(呵呵别拿板砖拍我)。可我想以我个人为例,考研从开始复习到考试当天,我一直没有刻意拿着单词书背过,我也买了一本词汇书外加基本往届的书,但是这些书全是用来偶尔查阅的(到后期才明白,其实应该去查英英词典,那样才能真正提高你对于单词的正确深入理解)。我背诵单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阅读中记忆单词,你可以从87年的阅读文章开始一直到97年这样大概20xx年的文章最为自己单词记忆的教材,只阅读每篇文章,挑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去范文大全记忆,然后反复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以试着翻译一下阅读,当然如果你得生词和句型结构把握不好,你可以就记单词,但是要关注上下文,这样之后你的单词量已经能达到阅读考研文章的水平了。

考研前心得体会篇2

(一)小概述

本人是_年应届考生,从_年6月份开始正式备考,备考时间算起来大概有7个月左右。本科专业为中文(中英文秘书方向),报考专业为英美文化,报考院校为北二外。初试成绩399分,基英115(果然是半路出家,底子不足),综合123,政治72,二外日语89. 分数不算太高,但对于我这个不肯每天起早贪黑学习的人来说,也算是很欣慰了。

本人性格比较极端,坚持“劳逸结合”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状态好的时候如神附体发疯学,状态不好的时候一点不学,最高记录15天一页书都没有看。这个主要是个人情况,大家还是应该保持好状态,细水长流比较好。

在这里我也想说,不是说每天看书看的时间长了,效率就好,应该按照自己的状态有所调整。有的时候确实学不进去了,那就放松一下,考研的过程其实也不用过得像苦行僧一样,也要学会给自己找点乐趣。

(二)择校

其实我本科的学校并不差,而且也是在a区。考研原因,一是因为家搬到北京,所以要选择一所北京的学校。二来属于跨专业考研,结合自己的实力来看,风险太大的不去选(比如北大、北外)。北二外相对来说可以挑战一下,于是就选了它。

注意:一、先选择好地域。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以后就业、安家的地域。地域选择好了,学校的选择范围也就小了,不会那么一头雾水。二、择校一定要以自己的实力为准(不适用于想要挑战自我的同学)。关于这一点的检测,可以先做一下你比较感兴趣的几个学校的真题。做真题时重点关注:1、基础英语的难易程度 2、综合英语是只考一门还是三门全考 3、第二外语的难易程度(如果是日语,就依照三级、二级的语法和词汇比一比)。4、真题整体上考的深入程度。比如说我看过北语、北师的一些真题,特别是综合英语方面,特别注重学术研究型的题,英美文学、翻译等也出得比较深。

另外就是阅读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每个方向的招生人数之类。相信大家都会关注的,在此无需多说啦。

(三)备考

_年4月份,按照招生简章上的目录买齐了参考书。

北二外的基础英语无参考书,综合英语分为综合一和综合二。综合一包括三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综合二包括两部分——英美文化和翻译,不考英美文学和语言学。我考的是综合一,参考书又多,真是自掘坟墓啊。

北二外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胡壮麟

英美文学 两本——常耀新

英美文学选读 两本——陶洁 王守仁

英美文化 两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中级下(这个是比较变态的地方,各位同学要明察啊!!)

因为很担心基础英语,所以在基英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做过北二外十年的真题,发现基础英语的语法部分主要集中在专业四级的范围,阅读和写作部分在专业八级的范围。因此买了专四和专八的十年真题和十套模拟题,一共是40份卷子(星火系列),还有星火的几本参考书——8级写作范文,100篇专八阅读,专四的完型填空等等,大家在当当网上就可以买到。与综合英语的复习结合在一起,反复的练习。

考研前心得体会篇3

依然记得曾经为了考研所付出的努力与辛苦,那段日子是痛苦的,天天除了自习室还是自习室,无论付出怎么样努力都不一定会成功,对于未来那是个充满未知数的日子,唯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挖掘。

在考研的过程中最头痛的是英语的复习,对于单词大家基本上不是用新东方的就是星火的,是个慢功夫,需要日积月累。对于阅读,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并不差,可是阅读的分数依然徘徊不进,每次做题都是错很多,不是文章看不懂,但是依然错很多,多少次都为之失去了信心,记得那时练过的阅读有新东方的,王若平的,石春帧的,那时大家做的题都是差不多类型的,总的来说这几种阅读材料我总结了一下特点:

首先,新东方的题不能说不好,但是太有规律可循,做着做着就没有什么继续做下的去意义,心理咨询上会不由自主的按着规律去做。

其次,是王若平的,不可否认,王若平的阅读是很难的,这也是自信受挫的最多的一本书,对于考研期间的自信心是一个挑战,建议考生可以适当的做几套,不适合长期的做下去,对自己是一种打击与摧残。

最后是石春帧的,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本阅读书,在同学的评价中很高,我当初买这本书做的时候也是听同学介绍的,他的阅读是分上下两册的,一本专门是题,一本是答案以及详解,我觉得这种处理方式是很适合的,而且他的文章不长也不短,非常适合阅读,难度也不是很大,当然也不是没有难度,需要认真仔细去做。英语阅读是要多做练习,选择一本好书会事半功倍。

希望广大考研的同学们能够吸取经验,在英语的成绩上不落下分数,同时以英语成绩提高自己的总体成绩!

考研前心得体会篇4

如果说数学决定考研的成败,那么英语就决定考研的生死。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人来说,英语没有得高分的要求,就是如何过线。首先应该在暑期前,将考研要求的5500单词,熟背5遍以上,尤其要注意一些高频词汇,还有一些熟词僻义。这样就可以打牢后面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又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我觉得做市面上那些200篇、220篇之类的文章,意义不大。考研英语不同于4、6级,无论是出题模式还是解题技巧,因此对于考研英语,真题就是核心。

张剑的黄皮书《考研英语真题思路解析》非常不错,配合着王若平的《阅读手记》一起看,真题亲自做,要反复地做,最好能对里面的每篇文章都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英语真题要研究到4遍以上,就会摸索出很多的技巧和规律。比如文章中but、yet、however、now,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问题答案的出处,再比如may、maynot、unknown这些模糊表达的选强,以及一些高频词的同义替换,多数都是正确的,这些规律技巧要靠对真题的反复研究来总结,这一过程可以一直做到11月份。

最后的英语冲刺简单地做两套模拟题即可,还是要把握真题。对于作文,一些经典话题的模板还是应该准备些的。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再加以练习。到了考场上,英语的答题时间很紧,所以要始终保持专注度。

考研前心得体会篇5

考研数学安排各阶段复习任务的方法

强化阶段20__.7—20__.9

目标:归纳题型,总结方法

资料:

?考研数学辅导书》,在此阶段考生要多练,把这本书上的重要题型练熟练,开拓思路。

巩固提高阶段20__.10—20__.11

目标:真题巩固

资料:

?历年真题解析》(做10~15年就够了,要做2遍,第一遍按套题来做)

?120种常考题型》

考研数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命题规律,研究真题,掌握每章重点题型。

冲刺阶段20__.11—考前

目标:实战演练,查漏补缺

资料: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解析》

?120种常考题型》

在当前强化阶段,希望大家一定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注意考试的细节,调整好心里状态,能够在计算能力以及应试技巧能力上有质的提高。

考研数学三备考方法

转变做题方式

很多文科生做数学题很喜欢:做题(有些人甚至是看题)——不会——看懂答案(或者看不懂)——结束,你是不是这样呢?合适的方法是:做题——不会——把目前能计算或推导的结论写出来,想想还差什么---看一眼答案,有些是一看就恍然大悟——那么就自己再重新算一遍,然后好好总结下为什么刚才没算出来,是方法没遇过还是要经过变形自己没看出来,有时候一道题做不出来答案一看就是种超纲题或者偏题难题,数学三一般考的都是最常见,最基础的方法,所以那些冷门方法一律放弃。

“珍惜自己独立思考解题的机会”

不要老是看答案,这样才能摆脱文科思维。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做题,背答案,即使你做了李永乐的全套也还是没用。

复习全书和指南我都用过,但我推荐全书,就数三而言,全书的题更好更全面,其实两本书很多题目都是重复的。不要说复习全书看了3,4遍,这样太笼统,就像我一站时全书做了7.8遍不也只有110左右嘛,我个人觉得2遍为宜,做得太多后来只会记住题目而不是思维方法。我推荐全书2遍后直接上真题,基础差的甚至660也不用做,因为660的题有些比全书还打,直接做数三真题,然后自己薄弱的地方找全书查漏补缺,而不是反复抱着全书死磕,因为你没个重点,以为全书每道题都要掌握。通过做真题,你知道哪些是数三常考内容,哪些不是,你慢慢会发现全书上哪些是有价值的题目,真题做完数三做做数一数二的相关题,然后上模拟卷,模拟卷至少上30套吧,推荐合工大10-13的,李永乐400题,陈文灯的模拟。

模拟题对于文科生的重要性:

首先,很多经验帖不强调模拟题,甚至反对模拟,我觉得这和数学基础有关,正如前文所述。逻辑思维好的同学完全可以做做教材,全书,真题然后考个140+,因为他们数学基础好,他们懂得如何做题。而基础差的同学,像我,可能做个n遍全书仍不得其法。而模拟题或者说真题具有一下全书或者660之类的题集所不具备的几大优势:

1.套题一般都是集中出线常考的知识点,有些套题几乎是真题的翻版,改个数字,而数三真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来自真题,就像13的数三来自往年数三和数一数二的太多了。所以做模拟就是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考核,而不像许多全书不分重点。

2.通过严格掐时间做套题,可以培养你做题的时间优势,对难题有所放弃。今年数三小题难,大题简单,很多人慌了手脚,这就是平时缺乏演练的结果,本人后期保持一天一套题的速度模拟,懂得如何跳过难题,保证计算率,不慌张,可以说考试当天对我来说只是一场模拟,所以我很淡定,要知道基础越差的同学,越是对数学害怕的文科生越是容易在考场紧张!

3.反复看以前做的题容易记住题目本身。许多同学做了7,8遍全书,全书的题都快背出来了,但考场变个型就不知道了,而模拟题很多都是对真题的适当变形,或者自创题,这里强烈推荐合工大的模拟,很接近真题,难度又稍高于真题,我平时合工大模拟130+,结果也是和最终成绩吻合的。

考研前心得体会通用5篇相关文章:

考试前的心得体会5篇

军训前教官的演讲稿推荐5篇

入团前的演讲稿5篇

教师工作前和工作后心得体会5篇

实习工作前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拓展训练前心得体会5篇

小学六一前活动总结范文5篇

医学生课前演讲稿5篇

做汽车服务前的心得体会5篇

小学六一前活动总结2022精选5篇

考研前心得体会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