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可以对比自己与书中角色的生活经历与选择,写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总结,更是对自我情感变化的细致描绘,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生读后感4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1
令我震撼——一个关于感情,亲情,罪孽和救赎的故事。恰似一首美丽而悲伤的诗,轻描淡写中透着一份柔和,令读者从开头到结尾都顺然于心;又好似一曲泛着淡淡忧伤的旋律,不经意间就撩动了我的心弦,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就在眼前——是温馨闲适,安详完美,却因种族的分歧支离破碎,令我最初怀着的完美想象泯灭在罪恶的战争之中。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我从中看穿了友谊的脆弱不堪。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关乎了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密不可分的友谊,关乎了亲情,更代表忠诚,代表了爱!从哈桑和阿米尔一出生,命运就已开始轮回,他们注定被自我所不能理解的“标签”分隔开,但这从未让哈桑对阿米尔的友谊和忠诚受到影响,当哈桑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时的那种真挚,那种坚定,超越了他们之间任何的束缚,更感动了阿米尔,可阿米尔却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不敢为别人甚至是自我挺身而出,总让哈桑来避免麻烦,甚至说是让哈桑无时无刻不扮演这“替罪羔羊”这个身份,我怜悯哈桑,对阿米尔十分不屑,更令我恼怒的是,他竟然将哈桑与他的父亲逼出了他的家,自我也随着父亲逃亡到了美国……
时光飞逝,阿米尔经历了许多磨难,转眼30多岁的他已是成熟的成年人了,有自我的家庭,可是,当拉辛汗打来的一个意义非凡的电话,阿米尔的人生和自我改变了——“这有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是这么说的。拉辛汗期望阿米尔找到哈桑的孩子,但哈桑已经被枪决,孩子需要你照顾。还有一个惊天的秘密:哈桑与阿米尔师兄弟,阿米尔明白了这个消息,一时已经反应可是来,最终,做完了思想斗争,他踏上了人生一条最意义非凡的路——寻找哈桑的儿子。阿米尔的挺身而出感动了我,是我误解了他,他同样敢为自我挺身而出……
在最终一次追风筝的清晨,他带着哈桑的儿子,勇敢的追向一只蓝色的风筝,并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最终救赎了自我,结局是那么完美,很开放,令人心旷神怡……
生活中,我想到了自我,却发现,自我甚至不如阿米尔,我也是个懦弱的人,不敢挺身而出,只是等着机会的来临,不敢于救赎自我的错误,在一些争吵过后不敢承担职责,即使自我想和对方和好,却不敢开口,等着对方先道歉,然后再大度的欣然理解,我很少为自我争夺机会,我要学习哈桑,学习阿米尔,为自我挺身而出!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2
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就有一股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不就是我吗?
幼时的我,也有一个如哈桑般的好友。完全称得上是形影不离。
可我有一次,带着他去偷东西。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很刻薄的老婆婆家。平日里,她老是训斥我们。我们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报复她。她有一个很珍贵的手表,我们早就觊觎它了。于是,我就去把它偷了。可当老婆婆发现的时候,我却说是他干的。“他明知道是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包容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就是草丛里的毒蛇,湖底的鬼怪。”书中如是说。
是我在从中作祟,使他遭到了老婆婆的一顿毒打,使他背上了小偷的名号,使他不敢光明正大的站在世人面前。
我感受到了如阿米尔一样的恐惧,一样的愧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直到现在,那深深的负疚和罪恶感萦绕着我,无论怎样,难以拭去。
但读了《追风筝的人》,我幡然醒悟了,现在还为时不晚。哈桑已逝,朋友仍存。别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再后悔。当看到阿米尔鼓起勇气寻找哈桑时,我再也坐不住了,拿起书,径直向朋友家追去。
“我追,风吹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早已读过这本书的他,一看到这本精美橙色封面的《追风筝的人》,心领神会的盯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俩之间,无需多言,为你,千千万万遍。”
“是啊,为你,千千万万遍。”
没有生在战争时代的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去挽救,去道歉的机会,还不至于怀着负罪感度过一生,抓紧机会别让它定格成永远的伤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只有追到了属于自己的风筝,我们才能成为健全的人。那长长的风筝线的背后是一份对人生命运的信服与感激。而对于我们来说,无论那只风筝意味着什么,就让我们勇敢的地去追吧!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3
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书给了我力量,它让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因为书,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
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我享受自然的风,因为风,自然多了放风筝的心情,因为风筝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让我心灵震撼的书,它讲述了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让我永远的回味。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
书中的风筝只是心灵的寄托,我们希望随着风筝的飞舞能找回我们本该有的那份单纯与善良,现在社会的争斗让人们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创伤,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放风筝时的单纯的年代,那份天真,那份无邪,任我们挥洒汗水,都只露出最甜美的笑容。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不仅要为曾经的童年快乐,更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书中哈桑经常说这样的话:“为你,千千万遍。”我们身边都有一个最支持我们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伤害了最亲近的人,我们缺少的是朋友,是一颗真诚的心,我们为了这颗真诚的心也要勇敢,也要坚强。
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最终追到了他的风筝,勇敢,坚强,正直,诚实,而我通过这本书也明白了自己的风筝,我也正向它追逐,听完我的演讲,你找到了你的风筝了吗?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4
不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我们各自的人生中,无一例外,要时时做出人生选择,太多的抉择。而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伴随着舍与得,失去与得到。重要的是我们在给出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时,是不是没有丢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梦想,使身随心动。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5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真的蛮复杂的,真的觉得这就是人生啊。忍不住代入去思考,如果我是高加林,我会怎么做呢?人的一生太复杂了,爱情重要,但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东西要考虑。
以前一直觉得爱能突破一切,长大后发现:门当户对,价值观,文化程度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高加林如果真的跟巧珍在一起了,可能也不会太幸福吧;那跟黄亚萍呢,也不一定。爱情想象起来也许很美,但现实往往朴素,烦人得多。
当看到巧珍最后和马栓在一起了,我反而为巧珍高兴,那就踏踏实实,跟一个真正爱你的人过一辈子吧。虽然高加林很绝情地抛弃了巧珍,“渣”,但是又觉得像他这样一只大雁,如果能让他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发展也没什么不对。最后看到他灰落落回到农村,还是有些惋惜,觉得是那个不公的社会埋没了人才。阅读的时候,有时候同情巧珍,有时候又是加林,克南,读完后想了想,其实这就是人生,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中,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无奈,那能怎么办呢?哭过笑过,第二天洗把脸冷静一下,又是新的生活。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6
?人生》是我看路遥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路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四十岁的年纪活到了六十岁的经历,不敢相信,路遥的人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似乎是为数不多的作家里面把人生看透了的。从孙少平到高加林,都记叙的是文革期间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的现状。
?人生》,记叙了高加林从高中毕业回到黄土到离开黄土,在回到黄土的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也反应的高加林内心的变化以及与农村姑娘、城市姑娘之间的感情瓜葛的一生,读完这本书对高加林的评价我不敢说不好,只能说是遗憾,人都会败给现实,导致高加林悲催命运的,只是这个社会,有的人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过完一生,而我却欣赏高加林这种敢于反抗命运。
即使结局是悲惨的,即使他抛弃了巧珍,即使他最后失败,但是他是那个敢于反抗命运的战士,在那个年代想要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他还能做什么,他只是一个文化人,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他对不起巧云,但是你成功了,别人不会在乎曾经是怎么样,他也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成功,他可以让他们村里的人为他感到自豪。最后书籍《人生》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生活,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可以这么说,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7
本书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读过高中但未考上大学的农村人,本在学校当老师的他突然被人(关系户)顶替回到农村,因丢失了体面的工作而要沦为一名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村人令他痛苦万分,开始消糜度日,与此同时,他懈垢了爱情,与一位俊俏且深沉喜爱他的农村姑娘巧珍(没文化)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情。原本以为就这样度过往后余生,没想到,却因在外当官的叔叔回乡的关系人生有了很大的反转。受人巴结有机会去县城工作,也开始有了点小名气,由于与巧珍话不投机,对原先的恋情厌倦,就移情别恋与生长在富裕家庭的亚萍相爱,本以为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生活似乎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关系户的身份被揭露,一下子又沦落为了农村人,而昔日的恋人也已转嫁他人,人生似跌入谷底。万幸的事,家乡的亲人们并没有打算对他冷嘲热讽,反而给予亲切的问候,使得这颗落寞的心灵得到了一丝温暖。
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起起伏伏,那么,当我们身处高光时刻时,是否能坚持初心不改,砥砺前行;而遭遇逆境与挫折时,是否又能重拾信心,勇往往前。《人生》这本书很短,可“人生”这条路很长,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我们,在面对种种境遇时,又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人生读后感400字篇8
读完路遥的《人生》,站在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完全看不清前面是坦途还是荆棘,但要到达目的地,只有摸索前行。就像人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转折,但不能因为害怕就止步不前,唯有越努力越幸运。
高加林有文化有能力,但三起三落的人生就像过山车,最终还是逃脱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情被土地无情埋没,我想那是旧中国落后的悲惨命运,深刻感觉到国和家的关系这样紧密相关。生活在今天这样和平富强时代的我们,要感恩所有付出者,也要向更高的台阶努力付出。人生不应该据为己有,常常纠缠在个人的荣辱得失中,它应该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哪怕今天你只是为地球捡拾了一片垃圾,也是环保贡献者,所以,活着就有意义。也终于对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站得高,才能活的洒脱。
高加林在追寻理想的途中,丢失了最爱她的巧珍,巧珍这个名字大概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珍就是真。真善美,只有真实善良的东西才会美,他真实的内心被飘飘然的幻想蒙蔽了,等他幡然醒悟,幸福的金马车早已远去,只能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生读后感4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