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我们可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每篇作文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主题也是不同的,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思念故人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思念故人作文篇1
妇女节过去了,又迎来了清明节。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想过你去世的亲人?你是否想过,你亲人悲苦的灵魂正在墓地里幽幽地呼唤你:“回来吧,赶快回来吧!”
清明节,你是否去看望过墓地里的长辈或儿女!是否喂他们吃一些他们生平最爱吃的东西?是否在他们墓前献上一束鲜艳的花?
4月3日,又一个清明节来了。平常,如丝的雨下个不停,不知是因为人们不出来,让老天发了怒呢,还是下了雨,人们沉重的步伐拖不出来?今天又一个清明节,太阳一个劲儿地向外冒,让我们好出门。妈妈买了一束白花,爸爸拿了两根蜡烛,都放在奶奶的墓前。妈妈说:“奶奶生前最喜欢吃南瓜丝粽子。”说着,递给我两个粽子,都是南瓜丝的,我轻轻地把它们放在奶奶的墓上,心里说:“奶奶,多吃点儿,我们能见面的时刻,一年中只有这一天呀!”爸爸折下一根树枝,轻轻地扫走奶奶墓前的落叶,我用脚踢,用手捡,一定要弄走奶奶墓后的落叶。
扫好墓,我们又放开心胸去踏青。来到油菜花地前,妈妈却拿出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剪起马兰头来,弄得满身都是花粉。爸爸拎着篮子,一转眼就变成了直接包邮的快递员。我呢,一开始也是剪马兰头的,接着,我成了老爸的徒弟——小快递员,最后我又变成了妈妈口中的捣蛋贵,瞧,我正在蹦来蹦去地抓蝴蝶呢!
我和爷爷还去挖笋,遇见了一条比较宽的小沟沟,我过不去,爷爷只好把我抱过去,还直喊累呢。我指着一支小笋说:“爷爷,这里有一支。”爷爷就把它挖了出来。回去的路上,我还看见一条黄色的蛇,它一见我,就“咝咝”到飞快逃走了,我还大声叫:“蛇啊,有蛇啊!”
思念故人作文篇2
又到了4月份,清明节又悄悄地走来了,又是一个踏青的日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然而今年清明节的天气却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们家去了旗峰公园,说说笑笑地爬上了旗峰山,在古庙里为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烧纸钱,求平安。也许爸爸妈妈每次过清明节都会很伤心吧!因为爸爸妈妈还没有我现在这么大的时候,他么就已经走了。我很想见见他们,但是……而且现在我连外公,外婆的坟都没有见过,我只扫过爷爷的墓。
思念故人作文篇3
假如青春有消亡的那天,那么我会将它葬入大海。——题记
每个人最初的最初,都怀着自己对这片世界的无限憧憬而屹立在世界顶端,以一种誓要世界万物为自己俯首称臣的娇纵姿态俯视着。仿佛自己的出现,会让世界为之一颤!
踏上高三。
身上那份孤傲剑锋早已被现实磨得愚钝,身上仅存的那份苟延残喘的青春也将紧随着高考的临近而走向坟墓。校门口led电板上那仿佛用考生鲜血染得妖艳的“高考倒计时”正逐步走向归零,跪倒在它面前的是一群被漆黑锁链枷住的空荡荡身躯,他们的脑髓与最初填补内心空虚的梦想已被现实吸允得荡然无存。围绕在他们身旁的是络绎不绝的考卷,是叮嘱又叮嘱的谏言,是乏味再乏味的分数。
每年的高考状元榜恰似一块红色吊丧布,鲜艳的.红布上登载着前来吊丧青春的名人雅士。而那些未被提及的,则被扔入无边的阴霾,等待着一下场吊丧典莅临。虽说再浓密的阴霾也遮不住闪光的身躯,可这可怕的阴霾可是会吞噬光亮的!
我希望能化身为一头蓝鲸,带着梦想遨游在那篇淌着忧郁蓝的大海,在空旷的大海里尽情地游曳。我愿将青春埋入大海,换我永世的自由!自由游曳在无际的沧海中。倘若你能听见一头蓝鲸在呻吟,那时我在高呼:自由万岁!
无数的莘莘学子在清明抱头痛哭:自己的青春死无葬身之地。
四月的清明总会下雨,将本来阴郁的天空润得潮湿。无数的雨滴滴下,如眼泪流在考生的嘴角。埋在试卷堆里的头颅,靠着仅存的手臂上的酸痛感来证明自己活着。
清明时间泪纷纷,路上考生惊断魂。
思念故人作文篇4
清明节是中国古往今来一直用来纪念先人和亲人或者是英雄烈士的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祭奠先人,所以很多地方称为“鬼节”,也有少数地方又称“寒食节”,全国各地的清明节都有很多丰富的习俗活动,比如:扫墓、踏青、放风筝、插柳……其中最重要的就属扫墓了。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杜牧描写清明的诗句。仔细想来每年清明给人的印象还真的总是一片湿雨,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更有一二个孤影,姗姗独行,而咱们一家人总会结伴以踏青的形式去扫墓,带上郊游的食物和水,开开心心的一路游玩一翻。
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坟在农村老家的一座很高很高的“梦湖”山上,每次都要爬很久,所以外公总会给咱们准备好登山用的拐杖。咱们一大家子总是一路欣赏油菜花和野外特有的风景,一路嬉闹着上山去扫墓。我问妈妈为什么清明要扫墓?妈妈回答说:“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后人想到先人的坟墓,是否被狐兔穿了穴打了洞,是否因经常下雨而塌陷,所以后人要去亲临察看下。”咱们在祭扫时,外公会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外婆会供上祭品,燃香什么酒,烧些纸钱。爸爸会在周围的小竹林里砍些竹枝挂上白纸条插在坟墓上面,表示有人祭拜过了。然后大家各自拿着三支香祭拜,外婆还会念到保佑全家人身体健康,保佑我学习进步……
咱们以这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亲人的倦倦思念。清明节不但是中国传统思念亲人的方式,它也让咱们活着的人聚在一起,增加了感情。
思念故人作文篇5
时光的列车一路疾行,又不知停靠在哪个人生驿站。经年旧梦,总在不经意间被一点人事唤醒,于是记忆的扇门缓缓打开,那些曾经熟悉的笑靥,与此时回忆的眸光,在忙不迭的岁月里洇染,直至无痕。我邂逅一幅国画,画面简单明了:一鸟笼、一长箫、一烟斗而已。那些错落在画中的物什,和那些老去的光阴,倏忽间都飘落在眼前。
大学毕业时,仍在苏州滞留两个月,暂住在一位姓沈的阿姨家。她家是典型的苏州乡间小院,四面竹树环合,院中别有洞天。每天,我看着阿姨忙忙碌碌的身影,不是去料理农田,就是打扫庭院,或是准备一日三餐。最让我感动的是,天刚方亮,大概五点多钟吧,她就起身开始在绣花绷子上飞针走线。我曾经不解地问她为何让生活如此紧锣密鼓。她笑说:“钱,能挣一点是一点,而且也不想年纪轻轻就浪费时间。”我听后颇为感动。
阿姨家有一只鹩哥,通身乌黑油亮的羽毛,朱红的喙。扒在笼壁,扑腾着翅膀,好不快乐。每天早上六点刚过,鹩哥就发出尖利的叫声,不一会儿又学人言,说:“早上好,早上好……”在鹩哥的自娱自乐中,我醒来起身,倚在二楼的窗框旁,总能看见阿姨刺绣的身影。她每天如此,从未间断。那些精美的刺绣布样,被阿姨卖掉,换来一些生活必需品。我定神细视并轻轻抚摸那细密的苏绣针脚,宛若有一种猛虎细嗅蔷薇的内心悸动。
阿姨的生活紧张而不慌乱,丰富而具有温情,让我很受触动。多年之后,当我的生活也如同细针刺绣,铺开来展在眼前,那些曾经的过往连缀出的画面,竟然也是那么色彩艳丽,富有深情。
阿姨的丈夫李叔叔,是一个身宽体胖的男人,在家中,似乎很悠闲。拿着烟斗靠在躺椅上,边抽烟边看报纸的时候居多。烟斗里飘出的烟圈儿随风飘散,伴着夏日傍晚的暖风和蝉声虫语,也构成了农家小院中别样的风情。
我总觉得李叔有些懒惰,看阿姨这么辛苦,也不知道帮衬。后来发现,李叔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等熟识了才知道,李叔年轻时在工厂上班,被重物砸坏了腿。后来,阿姨就包揽了家中的大小活计。
阿姨的文化水平不高,只会写很少的几个字。每每报纸上的新闻,都是李叔讲给她的。这时的阿姨,就像个虔诚的小学生那样,静静地聆听,不时与李叔眸光对视。二人嘴角含笑,这些笑意漫过了多少美好的光阴,沾湿了我的记忆,牵惹出我多愁善感的情韵。
住在阿姨家的还有一个准备考研的中文系男生,比我小两届。白日里,除了吃饭,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他话语不多,见面低首含笑匆匆而过,从来不参与我们烟火气息十足的大讨论。只是在日暮西垂的时候,坐在阿姨家大门外、竹林边,拿出一支长箫,吹上几曲。夏日里的笙歌冲破残日的光线,回荡在农家小院的上空。那个男生的影子被拉的悠长悠长,定格在韶华的深处,一如晚霞一样明媚动人。几曲终了,他又默默地回了房间,继续过着他那苦行僧般的生活。
梦的边缘,总是无端地想起故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折射出生命的本真。站在回忆的长廊,静品花开的时光,悠悠往事成追忆,茫茫烟雨化作几许眷恋,一纸微凉……
思念故人作文篇6
这个清明节,妈妈带我到泰山公园去踏春。
刚到公园门口,一阵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哇,真是舒服啊,初春的风就是这样,它没有夏日里风的燥热,也没有寒冬里风的刺骨,也没有秋天里风的差不多,给人带来的是心情舒畅。人们在春风里尽情地享受。瞧,那边一群孩子正在欢乐地滑旱冰,一些技术高超的,在障碍物之间来回穿梭,一些初学乍练的,时不时摔个五体投地,但依然十分开心。看,天上的那一窝风筝在争着高低,真是你唱罢来我登场,想必放风筝的人也快活极了。的人们在小道上悠闲地漫步,欣赏着美丽的春光,十分惬意。我一下子也被温暖的春光感动了,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继续公园里走去。
穿过一个大石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条色古香的长廊出现了,一些走累了的人们正坐在里面休息。长廊它将元宝湖半包围起来,就象是忠诚的卫士,元宝湖在长廊的护卫下波光粼粼更加灵动。桃花已经含苞欲放了,鼓囊囊的花苞似乎快爆开了一样,湖边柳树上柳树芽儿还没有长全,先长出的一些也是又嫩又小,摸在手上舒服极了。远远望去,这些柳树既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美丽演员,这湖面便是她们的大展身手的舞台,她们在这尽情地表演,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舞姿。又像许多爱美的公主,把湖面当成了梳妆镜,各自欣赏着自己貌若天仙的面貌,还有几位也许是太要漂亮了,身子都长到了湖面上,似乎是在想瞧瞧这身子,多优美,我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摸样,你们有么?
我们绕着元宝漫步,发现了一簇簇的生长着的迎春花。他们似乎和小草一样,还没有完全听见春姑娘的呼唤,大多数还沉浸在梦乡里。只有少数的一些已经伸开了懒腰,朝着我们咧着笑脸,仿佛在说:哈哈哈,春天来啦,哈哈哈,大地醒啦!这些美丽可爱的小东西,稀稀拉拉的掩映在绿藤蔓之间,尽管不是金黄的一片,但每朵却开的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花瓣嫩黄嫩黄的中间点上一个黄里透红的小蕊,这种情景,不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么?
元宝湖西面是依泰山而建的岳王庙,山上栽种着茂盛的树木花草。这泰山又叫锅巴山,这还名字还需要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一年,岳家军被金军围困在这,岳飞急中生智,让军士们赶忙建起一座土山,把剩下的粮食制成锅巴,撒在上面,任麻雀来啄食,金兵发现麻雀肚子里全是锅巴!便认为岳家军粮草充足,赶紧逃走了。所以每当看到这山,我对岳飞的敬佩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岳飞不光是泰州的英雄,更是国家的英雄。
在元宝湖北面我们发现了几尊明朝的石像,有石马、石羊、石人等,听妈妈这些石像代表了一位官员的生前职位,而这些石像的主人是一位兵部侍郎。泰州是个一个有着20__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人才辈出,这些石像就是一个见证。
我和妈妈畅游在泰山公园这个充满了生机的了绿色海洋,初春的绿是多样的,有的绿的深沉,有的绿得欲滴,有的绿得耀眼,有的绿得娇嫩,真是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初春,它就像春天这个大舞台的一块已撩开的幕布,看到了春天,可还没有看透呢!
思念故人作文篇7
一说到“清明”,我们自然会想到那千古传诵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又一年清明到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多少人离我们而去,无论他们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都带给我们关于生命价值的启迪。人生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让我们共同追思那些曾经活灵活现的面孔……
必须承认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和外婆,妈妈告诉我,在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时,外公外婆就离开了人世。但那些我记忆中我看见的外公外婆的慈祥面庞,我只能说是幻觉。幻觉是吗?生命本是一种幻觉,用灵魂掩饰着,我都痛……
我只记得,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到外婆的坟墓前放鞭炮,小时候,我认为这样是件好事,很好玩。但是,现在我长大些了,我才发现自己当年有多么幼稚,死亡是一个谁都不愿意面对的事,但谁都必须面对死亡,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还记得,每年清明节都会下雨,天在掉眼泪吗?应该是吧?我每次都会对着正在掉眼泪的天空掉下自己的眼泪,但是,雨总会在我掉完最后一滴眼泪的时候,悄然地停了,雨停了,一轮红日从云彩里钻了出来。我才忽然发现,大地翠绿丛生,一片生机勃勃……
生命是多么的美丽,上帝赋予了大地生机,我们在缅怀故人的同时,更该好好珍惜……
思念故人作文篇8
流水落花春又去,凝窗不见故人归。——题记
凝望窗外,春不知什么时候攀上了枝头,点点的绿意透露出一丝生机,春暖花开的时节,不禁想起了“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词句,想起了感花伤春的“千古词帝”。
初读李煜的词,总觉得朦胧晦涩,词中透出的无限悲伤常使人倍感凄凉。但当我真正走进他的世界时,心却被他深深折服。“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火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塞雁高飞,望断云天人不见,满腹心事无人传,李煜早期的词充满了这所谓的闲愁。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他的词似初放的花低声诉说着奇丽柔靡的故事。“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字里行间无不描绘着奢华的生活,此时他令人仰慕的,除了才气,还有那指点江山的权力。
似乎是命运的有意捉弄,才华横溢的李煜偏偏是一位国君。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光阴似水,那美好的生活也如落花流水般逝去。国破家亡,物是人非,曾经的富贵华丽代之以寂寞凄清,曾为君王今为囚徒的现实打击也让这位可怜的李后主开始了对人生的感叹:“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此时的词风,少了一份柔靡,多了一份真诚,少了一份闲愁,多了一份对山河破碎的悲叹。落花、梧桐、流水,这些愁绪的代表此时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代他倾诉着那伤春之情、亡国之恨。曾几何时,为赋新词强说愁;转瞬回首,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虽为亡国之君,但政治上的失败丝毫没有使那流传千古的诗词稍有逊色,“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他对春日的伤感;“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寒冷的不仅是天气,更有他的心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酒当歌,试问人生几何,心中有亡国之仇,人生之恨,愁自己身为阶下囚,挽不回曾经的江山,忧年华似水,转瞬物是人非,似迷雾茫茫看不到远方的明灯。李煜的愁,是亡国恨,人生忧,是对无望未来的无奈。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李煜将精力全部用于一国江山,那么侵略者不会轻而易举地夺下这片江山;如果李煜早些明白治国之道,那么也不会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之凄凉……但若是这所谓的“如果”都成为现实,中国历史上将多一位明君,却缺少了“千古词帝”。事实没有“如果”,人生亦不能重来,纵使治国无道,李煜仍如一朵洁白的花,开在历史长河岸边,以永不消逝的芳香感染一代又一代人。
春风又拂动窗边的杨柳,闭眼静思,仿佛穿越古今时空,邂逅那位寂寞的君主,静静地倾听他的诉说。
思念故人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