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写教学反思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的,通过写教学反思,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品德教学反思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品德教学反思篇1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帮助社会势群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本课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尊敬,同情,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本节课中我感觉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反应不够灵活。课堂中形成的问题很多。在体验部分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组体验活动。由于我预设不够周全,致使手势问路的小组不知怎样与同学进行用手势问路,因此,对课堂的提前预设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待提高。评价学生的语言太少太简洁,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口头语现象有点严重。比如:“对的、那、现在”等。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拿出一节理想的课,必须坚决杜绝此种现象。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备课要更加精细、深度、广泛。要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有一个灵活的反应。其次,还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愉悦环境。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品德教学反思篇2
七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以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突出了新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能够顺应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新的”教学。
一、 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编写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就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课堂上可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促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达到相关的要求。
二、联系实际,让课堂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他们的`生活逐步扩展,对自身、他人、社会、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在教学中应以他们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而不能脱离他们的生活基础、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其生活实际相符合,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有新的发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和创新。
三、要善用教材
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和名言,在课堂上就要注重用教材的故事去启迪学生,同时教师还应用学生同龄人和其他典型的例子、故事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在授课时对教材内容的提问,教师要在课前安排得当,在课上给学生明确的分工,以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讨论,并且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以便他们能准确地掌握,成功地达到教学目。
品德教学反思篇3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品德教学反思篇4
活动时,先让学生观察地图,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地图上的信息是怎样体现出...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开展此次活动前,我让学生准备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并自己准备了中国地图的拼图。活动时,先让学生观察地图,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地图上的信息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接着让学生深究不同地图上比例尺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例尺。学生在地图上找自己的家乡。这堂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准备了两张地图:中国政区图、湖南省政区图。在开课时我采用看图片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接着引出地图,并先后出示了这两张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地图来认识地图的方向、图例、比例尺,掌握有关地图方面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在中国政区图上找一找我们湖南省在祖国的哪个位置,以及周边有哪些邻居。由于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能很快地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份,然后让学生通过书中的图画和文字及学生们的分组讨论来了解有关家乡山东的知识。最后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湖南省的位置,以及周边有哪些邻居,并说说自己的家庭的详细地址和它所在的方位,学生对这个环节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品德教学反思篇5
如果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线索,那么思品课就是以感情为线索.《我爱我的家人》就是一篇感情极为浓厚的思品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通过感受爱,思考爱,体会爱,回报爱,升华爱五个环节,来达到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的目的。
爱是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它又是无形的东西。每个孩子无时不刻都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他们把家人对自己的爱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很少会去体会家人的爱。其实妈妈一个小小的拥抱,奶奶一顿可口的晚餐,或者是爸爸一个严厉的目光,都代表着家人对孩子的关心。但这些如果不是用心地去体会,孩子无法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浓浓爱意。为了让孩子更能感受到这些爱,我在教学中设计用天平来测量爱,把无形的大爱转化为有形的砝码,让学生通过天平两边力量的对比,深刻感受到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法回报的,从而刺激他,从小体谅家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进而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在每一次试教中,大家都会给我提一个问题,环节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对课文的深度挖掘不够深。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我用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班级,所以备课时我一直在想如何把这堂课深度挖掘出来。其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我对家人的爱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我是让学生打开课本直接看图来理解的',学生说这四幅图,我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一幅图是有说一个孩子对家人谦让,之前我一直都没有说到这个阶段,因为不知道如何说到这个深度,所以只是教学知识停留在孩子爱奶奶的程度。但在这节课上我突然想到,孩子把最好吃的菜夹给奶奶,不和古时候的孔融有些相似吗?于是我的表扬语马上换成:“谦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爱的表现。”这样既有了深度,也可以让我的表扬语更为丰富。
在最后一个环节升华爱中,我在和学生交流要用什么方式来回报家人的爱时,我临时加入的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生的感受引起了一个共鸣,所以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被我感动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骄傲极了。但是也正因为我没有提前设计好,所以在组织语言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如果再斟酌一下语言,相信可以把这个环节用得更好。
有人说:“教学就是一项有遗憾的艺术。”所以我在本堂课中也有一些遗憾。课前过高估计学生,所以当学生没有回答出我的问题时,我没有很好的组织语言来引导学生,希望下次课能做好一些。通过这节课,我更为深刻的理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教案不是死的,要随着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解决的办法只有多听课,多研究,多总结,争取下堂课上得更好。
品德教学反思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