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读后感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注意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这是写读后感必须做到的,读后感不仅要概括书中的情节,还要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剖析,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玩具》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玩具》读后感6篇

《玩具》读后感篇1

玩具是每个大人都喜欢的东西,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对于玩具,仍然情有独钟的喜爱!看了这本《一起长大的玩具》后,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个物质缺乏,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忆起了我童年曾经玩过的玩具!

每个大人都有那个曾经的特定的玩具!我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男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枪,汽车等玩具,女孩子有各种的毛绒娃娃!琳琅满目!什么样式的都有!太幸福了!

像我们这代,物质条件不好,温饱问题都困难,哪有什么闲钱买玩具!那个时候的玩具,大多数都是自己做的!那个时候男孩都喜欢打杆,就是找的大人不用的.木头,一个短的,用小刀刻刻,两头尖尖的,再找一个长的小棍子,用它打。女生就找点母亲不用布头,用针缝起来,装点玉米,做个沙包!玩过的都是同龄人!哈哈!

我曾经有过一个正宗的玩具,是我爸爸给买的,叫“海燕”!我特别喜欢!它伴随我好多年!是个粉色的,绳是灰色的,晚上还有反光!用力摇摇,一拉发出海燕的叫声!它的中间是个椭圆形的粉色的东西,用一根的对折绳子栓着!因为它是个塑料的,现在已经风化的没有了!这是我小时候唯一玩的最好的玩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过节是快乐的,有玩具玩耍更快乐的!

让孩子多读一点像《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这代人的童年经历,感受一下传统的手工制作玩具,是有意义的!反过来再想想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后会让他有多一点的珍惜现在的拥有!

来,让我们一起,跟着玩具一起长大吧!

《玩具》读后感篇2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理应成为孩子的情感引导师。为了提供更好的引导,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了解并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避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情感,为孩子做好良好的典范,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父母:善于用命令和威胁来处理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动不动就板起面孔,数1.2.3,甚至对孩子动粗。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制,就想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的越厉害。在少年时期他们可能会抓住一切机会放纵自我。

2. 放任型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父母的无力感。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会个性散漫,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3.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奔跑时摔倒了,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坚强立即说,不疼,自己站起来;或者吃饭时孩子说自己吃饱了,家长非要继续喂等等。

4.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的孩子喜欢在客厅里玩球,有一天他打碎了一个花瓶,怎么处理?以往的我会说:“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能在客厅里玩球,看看现在怎么办?取消今天六点的动画片时间。”这样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犯了错,你要为你的错承担责任,作为家长的我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我要惩罚你,让你过的不好!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亲子关系更没有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知、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感情;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让孩子学会很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出来;可以让孩子成年之后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1.播下合作的种子:即提前打预防针,提前明确要求。譬如带一个孩子做火车或外出聚餐,首先告诉孩子活动流程,其次是什么不能做,我们全家一起遵守,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可以大吼大叫、到处乱跑,吃饭时必须坐在桌前安静的吃饭,直到吃饱为止,当然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安静配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好玩具以备他饭后玩耍。

2.判断和观察:时刻观察、关注孩子,体察孩子的需要。他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家长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3.学会聆听: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至关重要。用耳朵和眼睛,甚至是蹲下来和孩子视线齐平,以便直接和他进行眼神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着他。不仅要注意孩子说的话,也要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有点闷闷不乐,我问他,要不要和妈妈晚谈呢?今天有什么事可以和我分享吗?(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早晨都会和老师早谈,所以他把睡前的我们之间的谈话称之为晚谈。)他告诉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今天有一个比他大的女生用脚踢他了。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处理呢?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觉得家长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并且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意见和方法。让他在下次碰到此类问题时不再只是生闷气而影响一天的好心情。

1.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时候我儿子会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开心了,其实我可能真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事情没有处理好而表情比较严肃。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隐瞒孩子而非得说我很开心啊,可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我正在思考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孩子的担忧和猜测。

2.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他

就像前面讲的孩子打碎花瓶的事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1.愿意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并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2.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后果来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引导孩子提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每一次坚持都有意义,每一本书都给我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本书告诉我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育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和改进。努力吧,趁着他未长大,趁着我还没有变老。

《玩具》读后感篇3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书中阐述的“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通过父母正确的情感引导,孩子会变得更加坚韧、自立且善于交际。

据统计,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谈话时间平均只有十二分钟,还多半是对孩子的负面评论。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而许多父母都未必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都不明白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给孩子买那么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应该抛弃那些玩具和电视节目,回到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本身里。做回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满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情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

保持合理的同情,做个设身处地的妈妈

现在我家宝宝快5岁了,有自己的自尊,做错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会不分场合地批评她,她会委屈地大哭起来,委屈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我批评了她,更重要的是我在不分场合地批评她的同时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可是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她,试想如果把孩子这个角色换成是我的一个朋友,假设碰到同样的事情,我肯定不会这样责骂,我会很耐心地去沟通,会有这两种区别的原因就是我从心底里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并没有在生活中保持同情,没有用对待朋友那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也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为她想过,没有准确体会到她那时的感受。

保持稳定的情绪,做个心平气和的妈妈

估计在我宝宝的心里,妈妈是一个“温柔的天使”和“邪恶的魔鬼”的综合体,因为没有公婆的帮忙,孩子从小都是我自己带大的,现在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会温柔的抱着她,宝贝宝贝的叫个不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各种吼她,这也是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可能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为什么孩子还这么缺乏安全感?读完这本书,醍醐灌顶,才明白父母稳定的情绪,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父母情绪稳定了,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会情感类的词汇,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适当的理性,做个泾渭分明的妈妈

“不要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要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自己就经常会“张冠李戴”,明明孩子只是打碎了一只杯子,我却惩罚她不让她看电视,没读此书之前,一直觉得这样的教育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能让她让她认识到错误,随便什么方式都可以,读完此书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自己这种做法,只会让我的孩子学会了欺骗,并不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在今后的相处中,我要保持适当的理性,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她,尊重她,感谢她,并且慢慢等待。(彭玉)

《玩具》读后感篇4

父母必须学会这一点

一、只有爱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人说只要心中有爱,就无所不能,但自从生养了孩子之后,觉得这句话站不住脚了。

因为做父母,只有爱,根本不能应对孩子平常的各种胡闹和乱跑。

养育孩子,不能只有爱

听过一句非常打脸的话:即使是充满了爱和善意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职责、嘲笑、威胁、贿赂、否定、惩罚、说教和宣讲。这句话来自于《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恰恰说明了一句话,养育孩子,只有爱根本不够,还要有科学爱孩子的方法,其实爱孩子的方法,父母最应该掌握的就是情感引导式的育儿方法。

我们之前有个同事,就是俗称的杠精,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能不同意,根本不带思考的。如果放在20岁我遇见他,一定会很不屑。但现在我一直在思考,他童年的时候,一定是不断被父母否定的角色,因此他从父母那学到了这个技能,并且此生都在复用,觉得效果还挺不错的,至少有一种打败别人的成就感。

倘若他的父母在小时候,可以对他进行情感引导,不那么否定他,他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情感引导很重要

得到过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孩子: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向外界表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让别人理解或是感受到,这点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他们会拥有一身盔甲,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从坏情绪中走出来;他们能够忍耐,也能够享受快乐,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三思而后行;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和快乐。

很多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不就是自己赢,要不就是孩子赢,但真正高效的赢,应该是双赢。

父母和孩子只有良好的连接,才能更好的互动,零和博弈中总是会有人受伤,所以双赢才是真正的赢,想要真正实现双赢,父母就必须学会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

二、情感引导的五个关键步骤

1、提前预告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很多因循守旧的父母觉得孩子不用知道那么多,于是每次当孩子出现和自己期待不一样的行为时,很有可能找来一顿骂或是一顿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在某个特定场合,你对他的要求,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合作。

提前告知

要注意一点,要求要多次声明,确认孩子已经听懂。

举个特别特别实用的例子,就是孩子看电视没够的问题。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看电视之前,就约定要要看一集还是两集,并且告诉他结束之后,可以自己去关电视,也可以和我比赛关电视,还可以选择让我强制关电视。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他都选择第二种,偶尔会有失灵的时候,但95%情况下,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就是提前告诉他要求了,偶尔中间也会提醒他一次,时间快到了。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重点是关注,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睡眠信号,每当他哭闹,容易发脾气时,多半就是困了,我就会立刻哄他睡觉。

一旦明白了孩子的个性,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他的需要,孩子不乖,往往是因为他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要有比孩子更了解孩子的能力,才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观察和判断孩子

3、学会倾听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就是让我们多听。可我最近一年多深刻的反省过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多听少说,答案是否定的。

说一件非常小的事,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洗脚,他低下头把手放在我脚踝附近,我下意识地开始躲闪,问他到底在干嘛,他说:“妈妈,你怎么不把裤腿编上来呢。”之后便帮我拉起了裤腿。

那一刻,我有些羞愧,孩子的善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而我竟然用自己的下意识在判断他的行为。我应该静下来听,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妄加判断。不得不说倾听别人,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我小时候,每次和同学打完架回家,我妈都会说:“在家那么厉害,在外边怎么不行了。”她通常不会听我的感受,也不会问我原因,因此后来的后来,我什么都不跟她说了。

4、体察并了解孩子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做?看见过很多父母都会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可是这样做,无疑是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被欺负了,你不心疼,只是责骂,真的有时候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孩子要的绝对不只是吃饱穿暖,最重要的就是有人认同自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且告诉孩子,如果有需要,父母能够帮你渡过难关。孩子知道自己的背后永远有父母的支持和认可的时候,才会明白我不孤单,即使我难过,有人会懂,爸爸妈妈会永远爱我,支持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未来不优秀呢。

了解孩子的感受

5、对孩子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么,就是我能够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素质,记得在江歌案发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奉劝她的妈妈,放下一切,去过新的生活吧。可这样的人真的养过孩子吗?懂得失去孩子的那种剧痛吗?我想多半都不懂得,不理解。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人理解,当被人理解时,我们才会收起敌对的情绪,愿意敞开心扉。

愿你我都能成为有同理心的父母。

三、进行情感引导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事项

首先,让你的言行一致。

你嘴上说着无所谓,但是表情的狰狞,孩子是看得到的。他们会有一种不适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得到谅解。内心还是会非常的恐惧,心口不一难受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

其次,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永远的依靠。

为什么对有些来讲,家是依靠,而对另一群人讲,家就是自己的灾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家能不能被支持和理解。

倘若孩子不能在家得到依靠,他们必然会去外界找依靠,于是会发生各种可怕的事情,请自行想象。

而做父母要给孩子一个信念,无论你遇到什么,都可以来家求助,即使父母不能直接帮助你,也会给你一些指导性意见。

有了依靠的孩子,才敢独立,这两者绝对不矛盾。

父母也是人,会生气,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完美,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孩子最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他们会原谅你,还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

《玩具》读后感篇5

在这个“超长假期“里,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和女儿一起读书、上网课。平时忙工作,总觉得陪她读书浪费时间,心也总静不下来。这次,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于是,我们参考课本推荐书目,一本一本的细细品读开来。

这次我先来介绍《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吧。

人们小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玩具。金波爷爷的《一起长大的玩具》,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回归童年,在重温童年的.快乐,同时也在思考中重新认识那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戏。抽陀螺、兔儿爷、泥泥狗、脸谱、鸡毛……

刚读到目录,女儿就嘟着嘴说,这些玩具她一个也没有见过,鸡毛也能算玩具?想想也是,称霸当代儿童玩具世界的非电子产品莫属!他们这个年代哪有机会玩陀螺玩鸡毛啊?我笑笑不语,示意她接着往下看。

“你知道什么是老鸹枕头和会走动的红玛瑙吗?”她想了想,摇摇头。“老鸹就是乌鸦,乌鸦睡觉也需要枕头吗?红玛瑙我倒是见过,可这会走动的红玛瑙又是什么呢?”我自言自语,也一脸疑惑的表示不懂。女儿一下就来了兴趣,翻到“老鸹枕头”认真的朗读起来。

“老鸹就是乌鸦,老鸹枕头其实是一种石头,有两寸来长,圆柱形的,很光滑。”“天傍黑的时候,把老鸹枕头悄悄放在屋外窗台上,等天黑了,老鸹就来叼了。”女儿津津有味的读着,边读边问:“妈妈,这和牙仙子的故事有点像啊!

我们把掉了的乳牙放在枕头下,晚上牙仙子就会来把它收走!”我微笑着点头。

你看,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晚上,女儿在金波爷爷编织的童话梦里甜甜的睡了。梦里,我仿佛也回到小时候,和伙伴一起抽陀螺、踢毽子……

《玩具》读后感篇6

如果你正因教育孩子感到焦头烂额,如果你想改善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你可能需要这么一本好书来指导你和孩子交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第一次一字不漏地读完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时,看到题目以为文中讲的是父母怎样陪孩子玩玩具。但翻开一看“情感引导”四个字吸引了我,决定好好地把这本书读完。

我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妈妈,对“情感”二字特别熟悉,但“情感引导”却很少实践过,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认知情感,表达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而要让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帮助。

书中提到的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都没办法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认识情绪的方法。其实,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两种方式的影子。如盛怒之下,会命令、威胁、放任、否定等。常常想着要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有时情绪还是会失控,当心情不好时,儿子的任何举动都能让自己一点就着。都说天使宝宝和魔鬼宝宝,估计在我儿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也有一个天使妈妈和一个魔鬼妈妈。“温和且坚定”,首先是要温和的,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要不都管不住自己,还怎么去帮助一个孩子呢。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这样做,不是在惩罚你,而是给你设定一个界限,就是书中说的,温柔教导,适当约束,同时,还是坚定的,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一定要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能够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解他、尊重他,而不是与他站在对立面,教育他、指责他。也许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与孩子交流时,你是蹲着平视他的眼睛,还是站着高高在上的。此外,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原生家庭对婚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与爱人吵架、与孩子发脾气,都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留下的潜意识,因为小时候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却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只用吵架、生气来对付过去。其实,父母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没有哪个父母是有意要伤害子女的,他们可能也只是不知道仅仅给子女提供最基本的抚养还远远不够,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子女。人无完人,自己既然认识到了问题,就只有正视内心、不断自省、解决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出路。

育儿之路漫漫,很幸运,读完这本书,我真正地明白孩子们并不重视智力玩具或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我们这些父母的陪伴,在育儿之路上又多了一个宝藏。

《玩具》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小鲤鱼跳龙门读后感6篇

繁星春水读后感参考6篇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6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6篇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6篇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读后感6篇

金色鱼钩的读后感精选6篇

凡卡读后感精选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字6篇

《玩具》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