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有了出色的作文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共鸣之感,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1
本次寒假政治学习中关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学习完之中后,越发的觉得民族团结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无视民族团结的在搞国家分裂,这种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感,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2
在春意盎然的5月,我们八十六中全体各族师生又迎来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们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了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们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位于祖国边陲的新疆又是我国民族大家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位于祖国边陲的新疆又庭中地域最大、地处边疆的自治区。新疆不仅不仅是一个美丽富庭中地域最大、地处边疆的自治区。新疆不仅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地,而且又享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盛誉。同时,又享有地大物博、饶的宝地,而且又享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盛誉。同时,新疆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新疆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负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集中力量狠抓经济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建设。在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活动中作为建设新疆、活动中,作为建设新疆、建设。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活动中,开发新疆的一份子,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工作、开发新疆的一份子,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工作、教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工作学生,以下是我在活动中的点滴感受:学生,以下是我在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特别是在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我们全体特别是在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我们全体党员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党员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定的重要指示精神,教活动。因为,民族分裂主义不论发生在哪里,教活动。因为,民族分裂主义不论发生在哪里,都是稳定和发展的祸害,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展的祸害,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是民族团结的大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碍,所以,所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大义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神圣职责,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神圣职责,任何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把反对民族分裂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把反对民族分裂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都要挺身而责任出,与之坚决斗争。与之坚决斗争。
在校园里,在校园里,不仅要在各班与各班之间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是我们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家庭。能力,是我们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3
今天是运动会的最后一天了,竞争项目更加激烈。上午孙婉博代表我们班参加了女子200米的决赛。枪声响了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孙婉博虽然没有夺得名次,但她还是我们的英雄,因为她挑战了自己。我想她一定得到了比冠军更好的东西,就是班中同学给的鼓励。
在上午也有我的一场比赛—女子800米的决赛,我和苏晴并肩作战。比赛一开始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前面,可在后面的进程里体力渐渐的减弱了,我很想在跑道上歇一会儿,可我听到了班上为我和苏晴的加油声,我又重拾信心冲向终点。我一直在安慰自己是最棒的,超越了自己也是向成功迈出的一大步,下次再加油。
下午主要是4×100米的决赛,我们女生四人卯足了劲儿要取得成功,可是因为传接棒的不熟练,还有个人原因我们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回到看台上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说,我们是最棒的。同学们也没有埋怨,反而说我们跑的很好。接力的队员也都各自鼓励。我的心了有了莫大的欣慰。我想这就是团结吧。
在这次运动会中我虽然没有取得好的名次,但我收获了比第一更重要的东西。这样东西是这次运动会中最珍贵的东西,它就是——团结。五班的每一位同学,不会因为运动员有没有取得好的名次而去议论他人,反而给予的是更多的鼓励,发挥失常的运动员得到别人的允许,让他们的心里,得到更大的安慰。
还有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无论是男生女生一句“穿上衣服,别感冒了”都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这次运动会我最骄傲的是五班互相关心,团结的场景。没有不和的场景,只有喊出响亮的口号的场景;没有埋怨的场景,只有互相鼓励的场景;没有苦恼的场景,只有欢笑的场景。
从这次的运动会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活动力,也看到了班级里团结,积极向上的一面。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都想为五班这个“大家庭”做一点贡献。我想五班每一位同学都会这样想:五班将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班集体。
加油五班——我的温暖的大家庭!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4
我认为《狼袭草原》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感人至深,却给人一个很深的教育意义。因为片中人物不仅表现出草原上的人民的英勇品格,还有我们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团结合作精神。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批草原人民共同击退了如豺狼一般的日本鬼子。试问,如果不是他们团结一心的精神,能胜利地打倒敌人吗?如果不是他们这股强大的力量,大草原能恢复自由吗?
他们虽然住在草原上各个不同的角落,但距离并不会成为他们共同击败敌人的绊脚石。特别是他们去营救红根的爸爸那一场面,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先由陶克等人在鬼子军营里放火,引开日本兵;同时,另一部分人去救红根的爸爸,他们是那样干净利落,配合得那么默契。
而如今,各种群体,商业基地,事业都需要这种默契。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合作,积极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_年,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非典,它就像死神一样紧紧地缠着我们每个人,但是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后病情得到了控制;还有我国“神五”、“神六”宇宙飞船都连续发射成功,而谁知道在这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付出,那些幕后的工作者们一起夜以继日地研讨、改装,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设备、零件。
我们是21世纪的希望,未来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团结精神,为我们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5
20年的实践证实:自治区党委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决定,很有远见,完全正确。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
我州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事实证实,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比较猖獗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比较活跃的时期,假如我们的正面宣传教育搞得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没有市场。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必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去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把握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的成败。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校园空气和学生灵魂;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把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开发建设好,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6
成功的味道是咸的,失败的味道是酸的,离别的味道使苦的,相聚的味道是甜的,而团结的味道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它让我尝到了特别的味道……
“加油!”“加油!”“一班,必胜!一班加油!”伴随着一声声加油,我们班获得了第一,而二班很不服输,而我们这些观众也帮不上什么忙,于是一班二班之间开始了一场啦啦队的激烈比赛。
闲爷趴在栏杆上,身体尽力向前,扯着脖子拼命大声的喊着如狮子大吼一半,无人能敌,王班亦应算是拉拉队队长了,他声音浑厚,震耳欲聋。他们的配合那当真是默契,节奏丝毫不乱。光靠他们单枪匹马肯定战不赢二班的河东狮吼,于是全班都站了起来,有的边喊边弯腰,有的明明出不了声了,却还不停的挥动双臂,以示加油,嘴里还念经似的祷告着一班的胜利。进入最后的冲刺关头了我们我们足以到达了180分贝的无敌高音,而且我们还巧夺天工:二班喊二班时我们喊一班,之后让他们喊加油。这样一来我们节省了嗓子压倒了二班,一班在此取得第一。
二班输了两局终于使出了他们的杀手锏——举牌子。他们绘制了一条长两米的横幅,上面写着:二班!必胜!二班!加油!这一招果真奏效,二班的运动员看见了,就如同长了翅脖一般,“飞”在跑道上,一下子超越了占有优势的我们班。我们一下子就有点招架不住,但还胜了最后一局。二班不是写条幅吗!我们也来,三下五除二一班的也做好了,但明显气势上比二班差了一大截。坐在后排的男生看见了飘扬的旗杆,一下子想到了好办法,我们把旗杆取下来把纸一次粘山,这样就形成的旗杆式加油旗做好了。“砰”开始了!运动员们都飞速的冲向终点,只有我们班的人才知道白纸上写了加油。这一挥运动员立刻精神饱满,二班还以为我们班举白旗认输了,得意使他们的气势消减了几分。正好我们所有人包括王老师也都大声地喊着加油!整个草场最响亮最动听的是我们的加油声,最显眼而捉摸不透的是我们的加油白旗。这震耳欲聋的呐喊。这令人振奋的加油白旗,使我们团结一心,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运动会结束了,可那助威的气势,加油的白旗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间,是它让我们体会到了这道美味的菜肴。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7
“同学们!在这五天四夜的时光中,大家共同学习、生活、训练……第一次体验,第一次感受,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你们一定深深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大家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每一位同学都是其中的一员,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才能创造更加辉煌与灿烂的明天!”
初冬的开封,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我们,列队聆听着枫叶教官那扣人心弦的临别赠言。
军训、演练、洗衣、做饭;野外拓展、集体宿舍、排队就餐;疯玩的小伙伴,抹眼泪的小姑娘。五天四夜,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像时光轴轮般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沙漏之中。让时光轴轮反转到拓展训练的第三天,那是一个体验式团队训练科目——“动力圈”。
“同学们!动力圈又名动力绳、合力圈,首先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圆,大家手拉手沿绳子围成一个大圆圈,松开手,坐下握绳在手,每人双手握住绳子的一部分,手型成拳状,双脚合并,用脚后跟着地,所有人后仰用力,撑圆动力绳,大家同时重复依次做:向右、右上、向左、左下四个方向的用力动作,摇动动力圈保持不变形。”不等教官的讲解和示范结束,大家的眼睛里早已喷发出跃跃欲试的光芒。
教官接着高声问道:“大家能做好吗?”
“能!”同学们齐声呼喊。
“同学们!本项目,上一期学员完成了‘2500圈’,你们有信心超过他们吗”教官期待着。
同学们个个睁圆眼睛,齐声高呼:“一定能!”
“好!各就各位,目标2500圈!“
“are you ready?”
“go!”
教官一声令下,大家像士兵一样步调一致,拼命地摇起来,强大的合力通过动力绳相互传递、叠加、汇聚。同学们个个紧握绳子,脸庞涨红,眼睛喷射出神圣和顽强的光束,激昂的号子从喘着粗气的小嘴中迸发出来,激荡着整个广场。
“1、2、3、4、5、6、7、8……!”
这声音,充满力量,排山倒海,传递着信心和坚强。
100圈,1000圈,1500圈,20_圈……
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地摇啊,摇!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我们,不松懈,不放弃,更没有哭泣!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一切不可能。这神奇的力量叫团结。
2500圈了,成功啦!
摇动的合力,团结的力量,集体的荣光,催动着“动力圈”依然强有力地脉动。
2600圈,2700圈,2800圈,3000圈!
“停!”教官不得不大声发出停止的号令。
我们胜利了,我们兑现了诺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坚信如果教官没有喊停,我们还能摇到第3500圈,第4000圈……
团结就是胜利,坚持就能成功。
难忘的“动力圈”体验,难忘的拓展训练,难忘的团结互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滴平凡的水珠,凝聚在六二班,汇成一条生机勃勃的小溪;我们凝聚在郑东新区实验学校,汇成一条激流澎湃的大江大河;我们凝聚在伟大的祖国,最终汇成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
有人说团结是最美的音符,拥有最美音符的旋律,又怎么会不动听呢?
青山在,流水长,同学情愈浓;岁月增,人未老,情怀依旧深!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篇8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各民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宁认为:除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民族之外,还有许多很弱小和经济十分不发达的民族,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对少数民族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对于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而造成的差别要用“赎罪”的心态来解决。斯大林也提出了关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并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繁荣的思想。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关系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的矛盾时,才能在权衡中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在平等的社会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实现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遇到民族间或民族地区单间竞争与互助问题时,才能使竞争与互助在协调中相互促进,使竞争机制和扶持(少数民族)政策在一段时期并存,让少数民族在竞争浪潮中逐步适应起来,让少数民族在竞争互助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不能充分享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各项平等权利,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二、党在教育方面对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的制约,跟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考生的录取和管理,加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发出《教育部通知关于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适当放宽高考录取分数线,并采取同等成绩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办法,录取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学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解放后由于实行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和和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近几年来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有时几分之差就可能和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失之交臂。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甚至不惜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重庆市09年出现高考假冒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情况出现后,有的人质疑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没有必要取消,在网上也展开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第三种观点认为:“取消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笔者前几年负责学校的招就工作,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了解,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高考的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只有给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
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的确近几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制假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但国家也在加大查处力度,类似的情况在减少,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第三种观点,由于地区的差别,学生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加分机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来说会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三模三电”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取消。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都应该加分包括其中的汉族,其实近几年包括云南、广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这样,居住在经济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少数民族民族享受了较好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顾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尽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靠具体的政策执行来保障。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落实,当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则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定了许多政策,比如加强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内容,由于涉及广,加之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总的情况是一些大城市对散居在其中的少数民族加5-10分投档,在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汉族比如云南2011年高考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情况为例:“这些考生可加10分: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这些考生可加20分: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汉族考生(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 [5]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内地的白族、纳西族、回族、满族是没有加分的,城镇的彝族、壮族是没有加分的,相反的在边疆县和执行边疆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可以加20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民族加分的情况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少数民族过去落后,但经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边疆汉族在内落后了,所以也同样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这也是促使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但做为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高考来说,适当的照顾政策是正确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调整,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但总的一点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的政策不应该变。
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人财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虽然较之以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的人数比以后有较大增加,但现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4%,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不超过7%,即使这样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是存在差距,所以说制定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须的。虽然可以加分投档,但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个审定认可的问题,有的也规定了“进大门认,进小门不认”的选专业情况,也给加分政策的执行带来一些问题。
五、结语。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在网络上有的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不合理现象就否定这项政策,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这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要加大力度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高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党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的一部分,是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还不能简单的取消这一政策,只有当各民族间的差距真正消失后才能取消。单纯地片面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前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用好执行好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团结中体会到的心得体会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