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质的教学反思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因为这是让我们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升的好机会,从一个人的教学反思中是可以看出教学能力的大小的,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理想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理想教学反思篇1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清单如下:
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了解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4、解决文后第4题(部分)。
在揭题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但很显然,要理解这个课题不是容易的事。我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其中特意强调苏叔阳患癌症后顽强地挺过来的经历。我说,学习课文理解课题,有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作者的背景,就能比较顺利地弄明白。你知道,苏叔阳为什么能够战胜病魔吗?这个就与“理想的风筝”有关哎!反应很快的唐凯亮马上就明白了,举手发表看法。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太明白的,我说,等学完课文再来谈一谈课文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根据课堂检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像刘静这样的同学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给予表扬。因为我在班里强调:不读通课文就不算做好了预习。
这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不多,在交流时,学生把含有生字的“风筝”、“蜈蚣”提出来。我说,这些需要提出来交流吗?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明白的。这一课中需要提出来讨论的词语是“功德无量”。这个词语很值得一学。因为学这个词,可以把多种方法全用上来。先查词典理解,接着对照这个词义,让学生运用“拆词法”来拆拆看。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含有“功德无量”这个词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语境来说说它的意思。
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我和学生一起分辨作者苏叔阳是怎样确定和安排文章的重点内容的。
第四个环节是解决文后第4题。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们没能展开读展开谈。但是相对于编者意图来说,我认为,学生完成这一题并不困难,他们很快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我说,下一节课我们接着来读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下一节课的任务大致确定如下:
1.继续解决文后第4题:读句段,谈感受,学写法。
2.结合学习文后第2题中(1)、(3)小题。
3.体会第10、11自然段中蕴含的怀念、感激、爱戴等情感。
1)讨论省略号的作用。
2)结合第10自然段理解题目的意思。
理想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知识技能:
一、学习写人的一些表达方法。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讨论法情景法朗读法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一、导语激趣
二、学生质疑
三、自学放风筝部分解疑
四、学习讲课情景时空对话
五、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1、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望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常常会想起一个人。学生描述人物外貌。
2、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学习放风筝部分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课文9——13自然段,划出最感动的地方,交流体会。
当我看到“-----”时,我很感动,我觉得---
2、交流体会,解疑
3、指导朗读重点句,理解含义。
一个五十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
4、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三、学习讲课情景。
1、划出最感动的地方。
2、时空对话:
假如我是一位普通的学生、考入历史系的学生、得五分的学生、胆小的学生,我会对您说————
3、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4、学生解疑。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指导朗读重点句:
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2、交流资料
板书:
14理想的风筝
讲课放风筝
身残志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
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
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
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
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
3、应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学生质疑解疑。
理想教学反思篇3
上完第三组口语交际课《我的理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课堂上的欢笑与泪水并存,是我讲课以来很少有过的现象。这不禁让我百感交集。这堂课有精彩之处,但更有缺憾之处。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向我打开心门,坦诚自己理想的时刻。那一时刻,我和听课的老师全被感动了。像这种完全和学生融为一体,无所顾忌地进行心的交流、情的感悟,其实是语文课必须得有的一种状态与特色。但遗憾的是,我很少把学生带进这种状态。所以,当我看到学生们对我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时,我惊呆了。我看见听课的老师也很惊异。我们竟然都被这些学生引领着一起流泪,一起欢笑。学生们的真情流露,让我看到了未来,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语文课的重要。
回顾这堂课,过程其实很简单,我先是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英雄的理想,再解读了与理想有关的名人名言。然后在学生的要求下,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理想故事。也许就是这个故事,舒缓了学生对老师前来听课的紧张感,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开始争先恐后的发言。
杨肖首先说她想当一名医生。原因是前几年奶奶患青光眼没钱治病,当奶奶向爸爸和伯伯借钱时,他们竟然都不答应,理由是奶奶年纪大了,用不着治了。结果硬是把奶奶给拖成了个盲人。杨肖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治好像奶奶那样没钱的病人。杨肖说完后泪流满面......我们为她的孝顺鼓了掌。教室里有许多孩子也流泪了。为杨肖苦命的奶奶。
黄洁婷的理想是当一名心理医生。原因是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动不动就自杀或做出其他过激的行为,她想拯救这些痛苦的生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堂妹是智障儿童,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低年级时经常被老师请家长。有一次她也被堂妹的老师叫去,老师那天说的话让她几年都忘不了。黄洁婷希望自己当心理医生后能改变堂妹的现状,使她不再受别人的歧视和嘲讽。她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还有想当音乐家的孙世博,说他的爸爸去世了,妈妈也远离他。他是爷爷奶奶拉扯大的,从小他就很喜欢唱歌,想有一天能谱写出动听的乐曲来感谢爷爷奶奶对他的照顾。我要他即兴演唱几句,他唱起那首《龙的传人》,唱着唱着,也许想起了伤心事,泪珠大颗大颗的往下滴。我给他擦眼泪,抱住他的脑袋,心酸酸的。继而慌张起来,这节谈理想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是激情昂扬的,怎么被我上得这样悲催了?
在教室里气氛略显伤感的时候,王金勇同学站了起来,他说长大后想当烧烤店老板,因为他喜欢吃烧烤。我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理由,结果他想了一会,一本正经地说另一个理由就是他家世世代代都爱吃烧烤。听者无不哈哈大笑。
后面还有几个学生谈各自的理想:作家、医生、飞行员、宇航员、清洁工和厨师等等,他们说的也很生动朴实。这节口语交际课,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我之所以百感交集,是通过这堂课更加了解了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调皮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真诚纯良质朴的心灵,他们在享受无忧童年的同时,也在品尝着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真的感谢这些孩子。跟他们交流往往能收获到成人世界无法企及的纯真、可爱与深刻。回顾这堂课,最大的缺憾是,因为我过于专注地倾听孩子们发言,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总结实现理想的途径,导致这堂课结束得有些仓促。这说明我缺少一定的教学机智,还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来把握课堂的生成机会。不过,我还是很感动,为这些幼稚纯真的心灵。
通过这堂课,我更加明白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写字读书作文,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说真话,表真情,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真诚和有责任感的人。而作为一名老师,也必须要用大爱和慈悲的胸怀来感染学生。“我现在对他们好,他们将来就会对社会好。”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理想教学反思篇4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开朗、工作认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每每读着这篇文章,我们都会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三十多年的岁月并没有冲淡作者苏叔阳对刘老师的回忆,反而更使他深深地回忆这位恩师。到底是什么,使作者对刘老师如此思念呢?我想这也许正是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课文的灵魂所在。
教学伊始,我出示了三组词语,让学生读读词语,想想每组词语想起了文中刘老师的什么事?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故事情境,很自然地起了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三十年后回忆刘老师时的心理独白,以“你从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主问题,以“刘老师,您在哪里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为情感主线来组织教学,力图使学生通过笑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例,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抓住残谈腿中的“笑”,提问同学时刘老师的神态,放风筝中的“乐”,引导学生品词读句,与文本展开对话,与作者进行交流,使孩子们能在读中感受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的人生态度,感受刘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真正理解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我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一思想来组织教学的,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者回忆刘老师时的心理独白,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中展开学习。
文章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想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意义何在?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文章的最后我加入对作者生平的介绍,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并起到了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真心地希望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放飞孩子们理想的风筝……
理想教学反思篇5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是以《我的理想》为题,要求介绍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实说,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这个作文如何难写,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对“理想”含义的指导和“如何产生这样的理想”的指导。具体如下:
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查字典明确“理想”含义,查资料搜集理想名言,名人为理想不屈奋斗的故事,为学生正确理解“理想”含义,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熏陶教育,从而反问自己有没有理想,是否该树立较为远大、有益于他人的理想,即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教学伊始,学生便交流对理想含义的理解——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切合实际的可实现的,不同于幻想、空想,有益于他人的理想才算是有意义的。接着,他们结合名言及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对于人生的导航作用。教学进入重要环节,围绕三大习作要求导写。他们谈及自己的理想,当教师、当医生、当兽医、当导游、当作家……言谈中充满自信自豪。问及产生理想的原因,有的学生有些茫然,似乎忆不起其中原因,或不知如何表述。思考了一会儿,几个“写作高手”,陆续举手发言,我便及时小结板书:产生理想的原因——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本书、一种爱好……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发言者便越来越多。
在谈及“实现理想的方法”上,忽略了指导。因此在批改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很多学生以一句“好好学习”作为万能公式,写得空洞而肤浅。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习作,我决定在讲评的过程中加大这一点的指导力度。引导学生分别从“反思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描述,要根据不同理想,不同职业、工作特点具体而实在的谈自己实现理想的打算、方法。要让孩子们对这篇文章写些什么、怎样写更加了于心胸,在修改中改出更好的文章。我满怀信心的期待着………
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真的要思考很多很多……
理想教学反思篇6
根据我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本人把反思总结如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讲述齐白石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同学们看一下屏幕,知道这个是谁吗?这个就是咱们国家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齐白石小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成为一名画家。于是他为这个理想而不断努力着。齐白石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最后齐白石爷爷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ng )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反思:自己的感情朗读还是感染到了学生,如果讲述的过程中说得更流畅的话,效果会更好。)
过渡:同学们,你们听完了齐白石的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呢?(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真多,关于理想,有这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理想是人生的航灯,指引着许多人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我的理想》。
2、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反思:学生回答知道了什么这个环节时,有几个学生回答的内容都是差不多,如果当时自己引导学得当的话,学生就不会重复别人的意见。在还想知道什么的环节上,自己在上课前担心学生会不会说呢?后来还是发现:学生还是知道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的。这种提问方法可以值得再用,因为这样会加深学生的求知欲。)
3、小述:理想是人生的航灯,指引着许多人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一起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三,认识、了解理想。
过渡:除了齐白石外,其它的名人也有他们的理想,只是理想不同而已。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一找一些名人的理想,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这些名人的理想,并且说说你们自己的感受。
二、 说名人的理想。
1、 同桌之间互说。
2、 学生汇报。
(反思:这个环节学生都充分地说了自己查找的一些资料,向其它同学分享了名人的理想。这个环节学生还是很积极的,但是现在我在想:如果再加一个“你在这个例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都知道,许多名人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而且朝着理想而不断奋斗,直到最后的成功。每个人都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同学们也不例外,现在我们打开心扉,一起来谈一谈我们的理想。那么,围绕着“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我们应该谈一些什么内容呢?
三、 说自己的理想。
1、 问;根据《我的理想》,你要说些什么内容?
2、 学生汇报。
3、 明确:a、我的理想是什么?b、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c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采访节目?我们现在让自己做一下记者或者是观众,一起去采访一下我们的同学他们远大的理想,好吗?
4、 学生找朋友交流
5、 学生汇报。
(反思;这个环节学生表演都是比较满意,特别是上台策划节目的几组同学都表现不错,但在表达条理上,角色扮演上,角色语气都有一定的问题,但自己在进行这个环节时缺少向学生表达一个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在生生互动评价时,往往都说了其它方面实质性的问题,所以学生就随心所欲地评价,如果自己首先明确评价标准后,这种随意评价就会少很多。)
同学们说得真好,既然同学们把理想说得那么具体,我们就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写一写自己的理想。但是,老师以前说过,在写文章之前,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列提纲),对啊,你觉得这篇文章要怎样列提纲才好呢?(第一部分:####)
四、 列提纲
1、 根据作文题目,如何列提纲
2、 学生发表意见
3、 总结:第一部分:开头(写明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第二部分: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重点)
第三部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重点)
第四部分:结尾
过渡:有了好的提纲,我们就可以动手写一写了,不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写一写文章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开始吧。
五、 写作
1、 学生写一写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我看到同学思潮起伏,奋毛疾书,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大家写了什么呢?好的,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一下他们的作文。
2、 学生展示
3、 师生点评。
(反思:由于时间紧迫,只让曾煌斌来展示了作文,由于她的声音比较小,学生在下面听得不太清楚,在学生评价时也是缺少了一定的标准,致使展示效果不太明显)
六、 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有些人能够品尝到了理想的果实,但有一些人却跟理想永远地分别了。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努力),对啊,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成,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我们的理想才会得到实现。在下课之前,老师送大家一首诗,名字叫《理想之歌》,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理想是玉,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平凡的人因为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就是一个不凡的人。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硕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绿荫。
请乘理想之马,回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总体反思:有一句话叫:“我手写我心!”所以,在这节课里,我首先通过一个齐白石的例子来引出理想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学生说名人的理想再到策划节目《我的理想》,并采用一定的步骤来说出如何来讲述自己的理想,最后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但这节课里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时间不够。因此,我在进行每个环节时都非常紧张,争分夺秒地实施。最后还是没上完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时间。因此,下课来,校长跟我说:“以后写作课上公开课,要选择连堂两节来上!”听了这句话,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充分地说,写也保证不了。如果没有充分时间地写,学生写得也没有质量。所以这次说与写的时间都很少,因此学生说与写的质量都不能保证。因此,写作必须在说写上预留充足时间。其次,在生生评价上,教师在评价前应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的评价才会有实质的意义。这次课虽然有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但如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是自己从这节课中要思考的问题。
理想教学反思篇7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每当知道医生又救治好一个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羡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说来话长,我想当医生还有原因呢…,今年4月5日的时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时候,恐怖的气氛笼罩在北京上空,不断有疑似病历出现,弄得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白衣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在抗非典前线有这么一家医院----小汤山医院,发生了这么一场感人的故事:一名医生,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大家让他休息,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时间吧?”这位好医生已数月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终于,他被传染上了非典,因为发现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关头,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这位医生在隔离区解手记者采访时,尽管眼里噙着泪水,无限留恋这美丽的世界,却坚定的说:“请把我的遗体交给医学组织用于解剖,尽早解决非典疫苗,让更多的病人早日离开医院,早日回家团圆。”
这位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打动了大家,我们为他的殉职而痛苦。他牺牲时才36岁,还那么年轻,生命对他来说是那么短,我不由心里轻轻地说:“好大夫,您走好!”坐在沙发上,我想起了医生我的`帮助…那是一个盛夏,太阳把大地都快焦了,我仍旧在大院里疯玩儿。玩儿捉迷藏时,大家把大院的角落都搜索了一遍,也没找到我。当他们重新搜索时,终于在草跺里发现了我,我已昏迷不醒了。妈妈听说后很快赶来,背起我便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已快下班了,医生轻轻的把我接了过来放在床上。诊断了起来,又是打针又是喂药,还给我按摩。直到我醒来,又给我倒来糖开水,直到我感觉好一点,又让妈妈取了药,把我们送出医院,见天色已晚,又帮我们叫了出租车,目送我们远去。妈妈和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知一个劲的说:“谢谢!谢谢!”从此以后我常常对人讲医生对我的帮助。更坚定了当医生的决心。我知道,当医生要有好的学问,好的品格。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奠定好基础,长大了才能当上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理想教学反思篇8
这是一篇较为特殊的作文,“教书”与“育人”两大目标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佳作产生。
由此,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查字典明确“理想”含义,查资料搜集理想名言,名人为理想不屈奋斗的故事,为学生正确理解“理想”含义,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熏陶教育,从而反问自己有没有理想,是否该树立较为远大、有益于他人的理想,即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教学伊始,学生便交流对理想含义的理解——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切合实际的可实现的,不同于幻想、空想,有益于他人的理想才算是有意义的。接着,他们结合名言及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对于人生的导航作用。教学进入重要环节,围绕三大习作要求导写。他们谈及自己的'理想,当教师、当医生、当兽医、当导游、当作家……言谈中充满自信自豪。问及产生理想的原因,有的学生有些茫然,似乎忆不起其中原因,或不知如何表述。思考了一会儿,几个“写作高手”,陆续举手发言,我便及时小结板书:产生理想的原因——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本书、一种爱好……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发言者便越来越多。谈起实现理想的方法,与我预设的一样,学生以一句好好学习作为万能公式。我便引导他们从“反思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描述,学生便能根据不同理想,不同职业、工作特点具体而实在的谈自己实现理想的打算、方法。到此,写作材料准备齐全,便引导学生确定详略,安排写作顺序,运用写作技巧。
一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文章写些什么、怎样写了于心胸,部分学生似乎对如何写好以心中有数,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令我比较满意。
通过听课老师的评议,结合学生课后的习作,我也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师似乎在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放手让学生谈看法;习作指导游离于本单元课文之外,未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名言与名人故事将学生向“崇高”的境界导向,让学生背离心愿唱高调迎合师生;课堂发言面较窄,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导致他们的习作依然是“无米之炊”,三言两语难以成文。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理想教学反思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