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一篇精彩的作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某个话题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孙权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写孙权作文篇1
话说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学识大增。对于吕蒙学习这件事,吕蒙对孙权只有感激,哪还有不愿学的抱怨呢!所以,他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好学的精神。
一天,吕蒙商议军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见前面有一对母子,好像在闹别扭。这对母子看上去就是那种非富即贵的人。看这衣着打扮,好管闲事的吕蒙走上前,想探个究竟。只听到那个少爷般的小孩冲着这位夫人大声嚷嚷:“娘,我不要去学堂读书,我要去玩。”
虽是小小年纪,但是语气里还是有一些霸道,但又略带一点撒娇。而那位夫人却不生气,反而顺从他的意思,就俯下身子,对这个孩子说:“好,好,好,不去就不去了,走,娘带你回家。”
这是伟大的母爱吗?不,这是一种溺爱啊,一种不明辩是非的爱,所谓慈母多败儿,将要在这对母子身上再次上演吗?想吕蒙小时侯,成长在贫苦的环境,哪有钱去读书啊,能吃到一顿饱饭就不错了,自从听了孙权的劝告,自己的文化水平,各方面都提高了。学习读书有这么多好处,他怎么不珍惜?她怎么能顺从?
于是,吕蒙快步走上前,对那位夫人说:“打扰了,我想问你为什么顺从他的意思呢?”
夫人有点惊讶,打量这个人。这个人高马大,健壮,又穿着军装,看来这人来头不小啊!不能得罪他,虽然明白,但是这个夫人还是保持着那种气势,说:“我儿想怎样就怎样,不须外人来操心。”语气有些强硬,但声音还是略带点颤抖。
吕蒙听了,又把眼光转移到这个小家伙身上,只见这个小鬼把头斜斜的抬起,嘴角翘得老高,有些得意地笑。吕蒙可不想和这么小的人计较,就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不去学堂读书呢?”
只听到这个小鬼不屑地说:“我才不去读那些死书呢,我要习武,长大当将军。”声音很清脆,毫不畏惧眼前这个也是习武之人,不过也听言语之中的一丝稚气和豪气。
吕蒙在这个小孩面前,却不是以往那个大老粗的形象,可能是读了书吧,他表情温和,笑着对他说:“好啊,有理想就好,不过将来行军打仗可不能单靠力气和勇猛才行,还需要智谋。智谋可是从读书中获取来的,没有智谋,很可能中敌人的计,到时被敌人俘虏,难道你准备做俘虏吗?”此时的吕蒙一点也不像那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将军,倒像是一个耐心教导世侄的世伯。
小鬼听完后,茅塞顿开,立即对她说;“娘,我不玩了,我要去学堂,快点,我不要将来做一个鲁莽的匹夫。”说完,就急促的拉着夫人的衣袖走了。
这对母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街头,吕蒙望着消失在视线中的母子俩,欣慰地笑了。
写孙权作文篇2
读了《孙权劝学》,真的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但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再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地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在瞧瞧神童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通就是因为父亲的贪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是一位栋梁之才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的“伤”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的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累沙堆,沙子越多,累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地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的倒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看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风斗、努力学习得来的: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为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是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相比,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没有吧!
?孙权劝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写孙权作文篇3
士别三日,果真能刮目想看吗?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吕蒙这个人物是十分痛恨的,因为他杀死了我心中的偶像―忠肝义胆的关羽关云长。遥想关大将军当年威镇沙场的气度与英姿,何等的威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如神明的人物却最终丧命于吕蒙之手,不仅让我怅然,且对吕蒙有切齿痛恨之意。如今读到关于吕蒙的故事的时候,忍不住产生了一点兴趣。
原来吕蒙其人年代既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残篇断犊之中了,只是与他相关的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却作为成语流传至今。据说当年孙权嫌吕蒙的文化水平不高,便责其苦读。吕蒙也深感自己文化水平太低而不能担当重任,于是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哲要将书本啃穿。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后吕蒙碰到一向看不起他的鲁肃,随口甩出几句酸文,鲁肃不禁平地跳起三丈高呼:阿蒙,三天不见,我对你应有再认识啊!这话给后人记住了,成了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这一成语。
其实照我的推断,鲁肃对吕蒙讲的这番话反讽的成分居多。因为读书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文士的鲁肃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即使是参加类似于今天的文化速成班,想来像吕蒙这样的文盲级人物要在短短的三天内达到鲁肃等人谈笑风生的大师级程度,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吕蒙完全是自学成才。因此答案只有一个,鲁肃当时或许是怕打击吕蒙的学习热情,或许是畏惧吕蒙的权势,也或许仅仅是觉得吕蒙好学,所以只是略微表示鼓励,敷衍一番而已。吕蒙或许是个学习的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努力的。
我们的民族真的是有十足的幽默感,愣是要把古人的一句玩笑话当作至理名言吹捧至今,于是乎我们阿蒙的流毒便一直延续至今,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三日的真正效果。看看今天,有的人到大洋彼岸讨了一圈饭回来,随口说了几句什么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回、外国的猪比中国的肥云云,便摇身一变成了教授、经理等等,这一类人就如(围城》中的方鸿渐;也有人顺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坑蒙拐编无所不用,于是乎昨日地痞流氓今日腰缠万贯,成了款儿、腕儿,四周闲人吹捧,甚至还可以弄个官来当当,这就如同鲁迅小说里的一幕:阿q在省城做了三流扒手回乡下之后,一身新布锦衣,口袋里沉甸甸的,于是乡亲们便围上去亲切地问:q哥,你发达了吧?'或许这个世界真的变化太快了,以致于人们都懒得去思考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听风便是雨。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容易事便宜事呢?三天就能成大家,那还有什么事做不来呢?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一下、怀疑一下吧!
写孙权作文篇4
等吕蒙回到建康,孙权便将吕蒙召进宫。“孤听说,你与鲁肃结友,近些日子,是受益匪浅吧!”孙权关切的说问。“谢你的关照。当初,若不是你耐心劝导我读书,那么到如今我仍是一介莽夫。能与鲁肃结友,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啊!”吕蒙一脸自信,双手握拳行礼说。
“我真是没有看错人啊!”孙权赞许地点点头,只是眉头紧锁。
“你有什么心事?是因为北方战事吃紧吗?”鲁肃问。
孙权意味深长的看了吕蒙一眼,说:“不知你是否愿意率兵出征?”
吕蒙的眼睛中透出一股将军的刚毅,说:“吕蒙愿意出征!”
“好,我现在任命你为大将军,即日出发!”
“谢君主。”
孙权又走到吕蒙身旁,说:“子明啊!闲时多看书,大有所获。”说着,就将一本《孙子兵法》放在了吕蒙手中,吕蒙谢过孙权,第二天便率兵出发。
吕蒙凭着一身好武艺,再加上胆识和谋略,也可以算得上是吴国数一数二的一名大将了,但也不可小视敌军啊!由于兵力悬殊,吕蒙率领的军队很快被围困。
“怎么办?怎么办?”吕蒙在营中踌躇,不知如何是好,要是他以前的脾气,早已硬杀过去了,但这现有所不同,吕蒙不想负了孙权对他的厚望。“这一次一定要打胜仗,但要怎么做?”
吕蒙正为这事烦恼时,忽然记起孙权送他的《孙子兵法》。“嗯,应该有用得着的地方。”
忽然,吕蒙双眼发亮,嘴里啧啧赞叹:“这招妙,妙啊!”
“传我命令,士兵随我出城。”旁边的人大为不解,这军中的粮草只够全军吃几天了!
接连几天,都是这样,围城的士兵放松了警戒,一天晚上,吕蒙率领全城的士兵突围出城,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吕蒙吹着胜利的号角回到了建康,孙权拍了拍吕蒙的肩膀。吕蒙面带欣喜说:“多谢君主的指导,要不是那本《孙子兵法》,我现在都见不到你了!”
写孙权作文篇5
吕蒙是三国时东吴将领,英勇善战。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的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孙权听了就批评他:“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难道你比我还忙吗?我每天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从中获取了很多东西。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就不能刻苦读书呢?”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后开始发愤读书补课,利用军旅闲暇,遍读书、诗、史及兵法战策,如饥似渴。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的,吕蒙只是越来越多,能力也不断提高。相应他的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浔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去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鲁肃前去拜会。席间谈到陆口驻防策略,吕蒙给鲁肃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得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鲁肃听了非常佩服,就到吕蒙的家里与他结拜为兄弟,并认他的母亲为母,二人非常亲近。吕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后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成为一句成语,吕蒙读书的故事被人广泛传颂,而吕蒙德学习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写孙权作文5篇相关文章:
★ 写秋游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