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好体会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用处,当我们受到启发时,可以及时写份心得体会,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1

聆听专家指导,激发研究信心

4月12日至4月1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研修课程在珠海举行,庄严老师国学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和谐”组全体成员,有幸聆听了来自于全国各地优秀名师的教导,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专家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江苏省徐州市经典国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朱玉昆带我们理论指导,更有来自一线的老师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和广州市明德广地实验学校优秀国学老师谢敏的实践经验的传授,所有与会者都经受了一次深入浅出,却又耳目一新的研修。

其中,郭齐家专家在做报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与传承》时,指出我们要用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他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寻其时代意义,使其精华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观照下实现新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郭齐家老教授还给我们讲了《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青少儿读经的思考与建议》,郭教授强调对于青少儿读经这件事应该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在孩子青少儿时期,父母和孩子一起吟诵经典是最好的事,不要碍于情面,要每天和孩子一起读,让孩子受到熏陶。要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扎好中国根,学做现代人。

而来自江苏的教授朱玉昆老师重点讲了作为中小学老师,如何更快地了解国学经典,怎样运用经典来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朱老师推荐了四部经典:《大学》、《心经》、《道德经》、《弟子规》。朱老师告诉我们,一切经典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技巧主要有“读、感、悟”。来自于中华吟诵学会的吟诵专家徐建顺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古代读书法的意义、今天吟诵读书法的由来以及意义。他经过各种方式的展示“读”,向我们指出,吟诵是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旋律都不一样的,特别他通过详细地分享《静夜思》的各种读法,向我们展示了吟诵之美。接着,他给我们传授了吟诵的九大规矩,其中,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最后,徐建顺教授响应大家的要求,为我们展示了几首文体不一样的诗文吟诵,让我们接受了一堂吟诵盛宴!

徐教授讲座完毕,是来自于广州番禺明德广地实验学校的一线国学老师谢敏给我们带来一场《师者——点亮人生》的讲座。谢老师以自己的曲折的教育生涯告诉我们,吟诵是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的最恰当的抉择,因为这份抉择成就了自己、学生、学生的家庭。她生动阐释了自己“用中国文化精神做教育”的观念,并与我们分享具体的实践与收获过程。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深受启发!

最后,珠海华发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容闳学校校长王韦华先生给我们讲了:《导读——君子之道、儒学之本》。王校长给我们讲了“四书”的学习次第和“四书”读法概要,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精解字词、初识文意、融通文蕴、神交古人。同时,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珠海容闳学校的创办过程和办学理念,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容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们课题组成员们收获良多,大家都更加明确了吟诵的意义,感受到了吟诵的音韵之美吟诵之乐,收到了极大的鼓舞!相信,我们的国学经典课题会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2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3

“学无止境”,对于从前的我来说,只把它当作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深切地领悟它的广博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有专业知识,管理理论及能力,还应当多探讨人生的哲学,修身养性,明确幸福的真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个人修养,推崇“修身齐家天下平。“我们今天所说的”“闲时莫论人非,静时反思己过”,“独处静思”,都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独处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在反思中逐渐走向个性的完善。于是,尊重、赏识、宽容、谦逊,成为自己人格修养中的亮点,坚持不轻言放弃,成为自己事业的信念。“品格铸造人生,性格决定命运。”成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条。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敢干、创新的做事风格,宽厚谦让的品格,将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至于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这样论说:养生的旨在于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要善于钻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样,集中精神,依乎天理,游刃于空隙,不碰硬骨头。这样就能象护刃一样,使自己不受伤害。这是一种“养性金身”圆滑处世哲学。不过,它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只要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就能认识和运用它,再加上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赏这种“养性全身”的圆滑处世哲学,但我还是喜欢它给人的深刻启迪。不过说到处世哲学,我还是喜欢《方和圆》中的“铜钱人生”,外圆内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圆滑,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我想,在今天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家庭了。可见,能认识和运用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我们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后,我要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4

很荣幸参加了20xx年的寒假国培培训,在承德十几天的国培学习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与技能,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以下是我个人学习的一点心得。

一、幸福与快乐

首先理解幸福的内涵,创造美丽的人生。从几千年的汉字就能看出古人的智慧:“人”撇代表男人,男人要顶天立地,捺代表女人,女人要学会支撑。“家”上面的宝字盖代表房子,底下的豕原意是小猪的意思,也就是说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群小猪,大家亲亲热热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亲人之间一定要学会表扬,学会彼此欣赏。“命”一个人只有一条命,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的活着。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包括:喜、怒、哀、忧、思、悲、恐、惊,情绪的变化影响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恐伤肾等等。

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情绪调整到适度,这里总结了10条健康情绪的特点:

1、开朗、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肝火或郁结于心。

2、情绪正常、稳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忧愁的考验。

3、能给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等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4、谈吐风情、文雅。

5、自信、乐观、有主见、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工作。

6、明智、少偏见、能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短处。

7、对前途有信心,勇于上进。

8、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承认现实,并按社会要求行动。

9、对平凡事物保持兴趣,能不断从生活环境中得到美的感受,快乐的享受生活工作,也会消谴。

10、尊重他人,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二、做心灵健康的幼儿教师。

张教授重点强调:“身心健康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心里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正常)

2、有安全感,不会惶惶不可终日;

3、情绪相对稳定,乐观向上;

4、对自己有充分了解,并能作出恰当评价;

5、要有适应能力;

6、人际关系和谐;

7、睡眠正常;

8、心理行为表现与年龄、性别相等。

(二)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的主渠道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

2、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3、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

4、创设良好的环境(人文环境、物理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5、了解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6、充分发挥幼儿园活动课的作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7、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发生师源性心理问题;

8、建立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三、以先进的幼儿教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陈园长讲了一天的课,中心只有5点,但都很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1、如何健全幼儿的体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节活动课前都应该动动小肢体、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创设思维。

2、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从小入手、从小事入手,德的教育是根本。

3、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心态。教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喜欢,所谓“教人先教己,身先示范”,孩子就是一台24小时开着的录像机,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成人对任何事有一个快乐的心态,孩子才能对任何事有一个快乐的心态。

4、灵活孩子的思维。

5、培养幼儿感恩的品德。

四、面向儿童全面发展和早期教育

钱教授说孩子要多听则聪;多看则明;多动则灵;多抚则通;并给家庭教育提了几点建议:

1、增加家庭教育的人数;

2、增加语言学习的机会;

3、多些家庭交流的机会;

4、家居环境别太安静;

5、多听故事少看电视;

6、家长鼓励伙伴交往;

7、背节奏感强的古诗。

五、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幼儿园老师要经常面对家长,和家长沟通要遵循两个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对待,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谈话要有节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国培的十几天的学习我觉得我们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我们要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家;把同事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幼儿当做自己的孩子。必须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碍,能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牢记学校的“合和”精神,让我们用真诚、坦荡的心照亮学生,也照亮自己,让学生成长,也让自己成长。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为期一周的处级干部国学专题自选班的学习,自己确实感受到获益匪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汪高鑫教授讲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官方意识形态的.确立,蒋重跃教授的克己复礼为仁略说儒与华夏精神,另外几位教授讲的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国学基本书目略讲,以及北京四中老师讲的从义理到考据:宋明理学及其在明清之际的转型等课程,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作了非常全面、生动的介绍,使广大学员受益匪浅。一周学习下来,我的收获和感触颇多,下面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汇报给各位领导和同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词据查起于清末,与当时欧美西方文化所传入的西学相对而言,中国固有的学术称为中学。一直到刘师培先生撰写《国学发微》,国学一词才成为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广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为枝叶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人类从xx年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在社会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这个具有挑战性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蒙受因道德堕落和丧失理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与痛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面临道德危机。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经聚会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美好地生活下去,必须有待在发扬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并以此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专家指出,在科学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最需要什么?需要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人的心灵得到修复,需要美德得以复苏,需要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对于这一切其落脚点都在于提升素质、培育文明的实际行动上。由此看来,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传统道德伦理、开启人们的思维智慧、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学,于万世太平的神圣使命。

国学教育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们如是说:国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有很大益处,使他们今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受过良好国学教育的孩子在文明礼貌、仁爱孝道、遵纪守法等人格道德方面比一般孩子强。孩子们在读经典篇章的过程中会领会到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修身养性,对学习也是种激励。

自己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把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拓宽了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加深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有利于明理和睿智,使自己懂得了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概括起来在思想认识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提高:

1、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易经、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结晶,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演化,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发展的一段时期内,有些现代人在不学习、不了解、孤陋寡闻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否定这些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妄自菲薄,看来这确实是极端无知的表现。短短几天的学习,加上以前的一些积累,可以说到目前我们只是接触了国学的一点皮毛而已,尽管这样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智慧光芒的闪现。

2、形成了对社会转型期浮躁、物欲现象的反思与启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虽然并不能说追逐利益就等同于市场经济,但最起码可以认为追逐利益与市场经济是相伴而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很多人做梦都希望自己能一夜暴富,人们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仇富心态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在某些领域日益尖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宝库,现代中国人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与实践。正如专家教授们在课堂上所提及的:人们所说的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或者叫感觉,我们的责任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提醒人们,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穷的欲望中去,面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人们都必须有个度的把握。

3、有利于指导今后的工作与实践。一周学习的另外一个感受是学一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与实践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一名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自己的工作性质:在内部主要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外面(即社会上)还是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儒家与道家的统一,是山与水的融合。还有,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工作的节奏和尺度需要把握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同事、对下属都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4、另外对个人及家庭生活方面也有所启迪。这次授课的教授们有好几位都提到了家庭的幸福对人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一点给我触动不小。自从1980年结婚以后,我夫人和孩子一直不在我的主要视线之内,可以说我为了个人的所谓事业而放弃了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东西家庭的团聚,说起来感觉自己真是有点愧疚。当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夫妻之间朝夕相处应该不是婚姻幸福美满的主要标志,或者说不是唯一的标志。在这次为期一周的国学专题自选班开始前,我正好在看美国英特尔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撰写的一本书《平衡的智慧》,书中的理念与这次教授们的观点可谓是不谋而合。如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实现道家所推崇的鱼与熊掌兼得,是每个职场人士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通过国学培训班的集中学习并结合上级组织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使自己逐步认识到又一层道理:即中国古代的哲学,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国学从本质上来讲,就应该是一种辩证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理论,讲究事物性质的演变和相生相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思想也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深处。也许正是中华民族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中华民族做事总是比较低调的。不露富、不嚣张仍然是现在很多家庭的教子原则。《老子》和《易经》中的许多表述,虽然不一定能为世人背诵,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话就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虽然已经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但是这是对人性的最真实的剖析,论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理。所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当然,随着人们的觉醒和学习的深入,我们大胆地喊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这个以人为本,仍然必须建立在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除去外族入侵的原因以外,哪一个不是因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化而导致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同样的,在教育的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易经》也早已指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我的理解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来向老师学,求老师教,而不是老师去求学生学,那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始终保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生,才是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

中国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固有的步伐频率,已经被西方所影响,陷入了他们的频率陷阱之中;既然我们无法摆脱他们的影响,那么就要主动用我们的步伐去影响他们的频率。因此我认为,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让全世界都能平心静气地安静下来,仔细想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对全球人民都有益的事情。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2培训心得体会最新6篇

国学诵读赛活动总结7篇

教师培训学工作心得体会最新6篇

2023年培训心得体会最新8篇

寒假培训心得体会教师最新7篇

园本培训心得总结最新7篇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范文7篇

教师培训中总结心得最新8篇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教师最新8篇

幼儿园j培训总结最新6篇

国学课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