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人性和人情的思考和领悟,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互动,我们需要将生活中的感悟在心得体会中做好记录,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简史》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简史》心得体会篇1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就如同神话中的凤凰,每次死亡都是重生的开始,都会变得更加美丽。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现在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个占有者,或许那时人类就是别的星域的主人了。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打破宇宙的法则,因此我们只能爱惜每寸时光,将每天都当做我们在世的最后一天,用生命感悟世界,才能使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无悔。
再联想到我们这一代的高中生,我们将会是人类下一代最为重要的支柱,我们将要负责支起人类的未来,或许人类的未来就在我们的的手中。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挥霍自己的青春呢,在一点的挫折前萎顿不前呢?看看霍金先生吧,身残志不残,不仅仅于疾病斗争了数十年,还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与无匹的智慧为科学的发展做了无比巨大的贡献。上帝是公平的,关上了一张门却总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尽管如此,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的,因此我们只能用坚强的心灵去克服前方的一切困难。
《简史》心得体会篇2
《简史》心得体会篇3
我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史》一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不断地制订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越来越少,达到和超过小康水平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一定的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实现。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达到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文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和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极大的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的坚定而有效的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的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我们相信,再过50年、100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要我们的后代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在那时候,我们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虽然我们这一代、两代甚至四、五代人不能亲身经历,但我们现在为之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得到最终的实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和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和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简史》心得体会篇4
感谢k&f concept合作摄影师
brandon nesbitt、destin sparks
提供封面图片
摄影技术发明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正因如此,各个时代才得以留存下无数经典的照片,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与摄影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个摄影器材和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法国尼埃普斯和他的巨型暗箱
早期的摄影器材是这种巨型暗箱,因为缺少了稳定清晰成像的介质,所以还不能被称为相机。
尼埃普斯于1825年发明了“日光蚀刻法”,它能永久地将影像记录下来,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牵马的孩子》和《窗外景色》。
尽管画质模糊, 但194年前的照片能留存下来,已经叹为观止了!
▲《牵马的孩子》
▲《窗外景色》
人类第一台相机
▲相机之父——法国盖达尔和他发明的第一台相机
1839 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同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买下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并公之于世,世界摄影日就此诞生。
达盖尔法的器材包括:照相机和显影箱、化学药品、磨制金属版的工具等,一共有50公斤重,售价400金法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8个月的工资)。
▲《工作室的一角》
这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巴黎寺院街》
?巴黎寺院街》是世界上第一张被售出的照片,这张照片曝光了二十分钟,虽然大街上有许多马车和人物,但是都没有被拍上去,只有一个擦鞋的人由于站的时间足够久被拍上去了,这张照片成了第一张抓拍到人物形象的照片。
第一台小型胶卷相机和第一款胶卷
柯达的创始人伊斯曼于188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胶卷底片。为了推广胶卷,他在1888 年又推出了“柯达(kodak)一号”照像机,开创了小型照像机的发展历史。
▲ 世界首部小型照像机——柯达盒式相机
第一台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照像机
1924年,莱兹公司生产的徕卡a型(或称1型)小型照像机,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照像机,画幅大小恰好就是现代全画幅相机的cmos尺寸,因此这部照像机也可以视为现代全画幅相机尺度的开山之作。
▲徕卡a型
▲创始人巴纳克先生手工制造ur-leica后拍摄的样张
第一台双镜头反光式照像机
1929年,德国弗蓝克与海德克公司制造的禄莱福莱(rolleiflex)照像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反光式照像机。
它和莱卡a型的出现标志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德国的商家们开始生产更便携化的照像机,与此同时,德国也逐渐成为国际照像机生产大国。
▲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反光式照像机——禄莱福莱双反
▲rolleiflex样张 摄影师赫达·莫里逊 摄于北平
第一台拍立得
1948 年,宝丽来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95,它在拍照后一分钟内就能显影,因此开创了「拍立得」品类。
▲拍立得polaroid 95
▲polaroid 95官方样张
第一台数码相机
1975年,柯达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也是柯达走向衰落的开始。
▲ 数码相机之父史蒂文·赛尚和第一台数码相机
这款相机从拍摄到写入需要23秒,整机重3.6千克,是专业数码单反佳能5d3机身重量的约3.8倍,并且它仅有一万像素的细节解析力,同时只能拍摄黑白照片。
▲ 有史以来第一张数码影像
第一部民用数码单反
1991年,柯达推出了第一部民用数码单反dcs100。它采用尼康的胶片相机机身,售价在1至2万美元之间。
dcs 100数码相机拥有当时极具创意性的功能,它拥有用于预览/回放lcd屏幕"视频输出"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是第一部越过百万像素门槛的数码相机(达到了130万像素)。
作为第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kodak dcs 100无论是分辨率还是摄影性能以及图像质量都是当时最高级的。
但是由于其没有处理好存储器的问题,在体积和便携性上多少有些令人尴尬。
▲第一部民用数码单反dcs100
▲1991年第1号。体育画报摄影师bill frakes的样本照片。
第一部消费级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联合苹果推出了第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quicktake 100,它还被《time》评为“1923年至今(2010年)100项最伟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小设备(gadget)”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柯达担心自己的胶片业务受到影响,因此没有用自己的品牌命名。
▲第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quicktake 100
1996年12月20日,tim holmes用手中的quicktake相机记录了乔布斯胜利回归的历史瞬间。
▲乔布斯回归苹果的历史瞬间
第一部可拍照手机
2000年,夏普在日本联合运营商j-phone(现在的软银移动)推出了全球首款拍照手机 j-sh04。
遗憾的是,夏普j-sh04在上市后并未带来太大的反响。
▲全球首款拍照手机j-sh04
当下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行业正从数码单反向数码无反迈进,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这一年时间里,新型产品层出不穷。
在手机成像越发发达的今天,数码相机将何去何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卓尔摄影
你还知道摄影史上哪些第一呢?欢迎留言补充~
《简史》心得体会篇5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考。史蒂芬霍金写的《时间简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其中的哲理,细细品味让人耳目一新。
霍金在20多岁的时候得了卢伽雷氏症病,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到后来他得了肺炎穿气管手术,剥夺了他说话的功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一蹶不振。虽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但他却用惊世骇俗、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胆提出了目前最伟大的宇宙学说,解开了许多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在这本书中,他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特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示踪”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的宇宙学的奥妙。
记得在整本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再重复一下,由于时间和空间是相关的,一个和逆时旅行紧密相关的问题是你能否进行的比光还快,这一点也许不会使你惊讶。很容易看出,时间旅行意味着超光速旅行,在你旅程的最后阶段做逆时旅行。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虫洞、我是在一部电影《星际穿越》中看到的,原来虫洞其实就是一个球形空间,能让你不必走直线达到,而是通过扭曲路程来达到快速跳跃的过程,so interesting!甚至里面的主人公回到地球之后已是过了1000多个地球年,而他自己还跟之前一样年轻,多么奇妙啊!
在感叹霍金教授带给我们的庞大科学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论证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当代教育引导学生应重点保护的,万万不可有意无意的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这本书,不管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本书中的科学原理,但只要你用心阅读他就总会让你受益匪浅。让我们捧起书本来,徜徉在其中,感受宇宙的奥秒,你一定会觉得其乐融融的!
《简史》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看了《时间简史》这本书。读过了《时间简史》这本书,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学的兴趣,因为我小时候以为宇宙只有太阳系,可《时间简史》时这本书却告诉我宇宙不是只有太阳系,而是好大的,所以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学的兴趣。
?时间简史》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从古代的天文学说到了现代的天文学,也是从宇宙大爆炸说到宇宙为什么会形成黑洞。
?时间简史》这本书说了许多,其中我喜欢《我们的宇宙图像》那一章。读了那一章我知道了人们早在公元前340年就知道了地球是圆的。我还知道1514年哥白尼提出了一个观念,观念是太阳是静止地位于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太阳作圆周运动。我读了《时间简史》这本书学了许多天文学的知识。
我看了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他出生于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是不是在科学家逝世纪念日当中出生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科学智慧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他小时候认真读书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也要向他学习,以后做个天文学家。
?时间简史》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努力学习,以后才有成就。
《简史》心得体会篇7
万物的根本、浩瀚的宇宙、汪洋的大海······你知道地球的大小?你知道大陆的移动?你知道微生物有多少?你知道······你有没有梦到自己飞向遥远的太空?你有梦见潜到深海中去寻找美丽的珍珠?
一本《万物简史》会告诉你答案。在众多的书中,我为什么选《万物简史》,是那一张张精美的插画,一页页扣人心弦故事,从插画到思考,从思考再到想象,从想象再到回味。
了解地球,了解生物,了解宇宙。这生命的美妙,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对万物感恩,感谢上帝让我们来到地球。
把人们看不懂的相对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它。
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这就是《万物简史》的主旨,但人们的破坏,造成了地球主人的厌恶,如果有人来到你家,到处乱翻,到处破坏,你还会高兴吗?
我们要感谢地球收留我们人类,我们最好不要去破坏,既要去保护,又要去增添色彩!!如果办不到,你的“家”就会遭到地球主人“破坏”。就是一本书,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地球和其他“客人”的珍惜!
《简史》心得体会篇8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寒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难怪就连霍金先生在某一场合也曾说过,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的人,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虽说只学到了点皮毛,但对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个很大的扩充并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我不觉得对霍金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敬佩不已。
首先,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其次,过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文章很感兴趣。尤其在学习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对于我而言,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都感到莫名的兴奋,因为他们能用很简单的几个公式来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对科学家们很是崇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才发现世界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几个“公式”就能涵盖。概括的来说,简单中孕育着变化,而变化中又体现着规律。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那“隐藏”的规律。很幸运的是,某些规律被我们发现了,但更多的还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没有绝对准则?还是仅仅是个巧合?所有的问题我们目前尚还不得而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不断的探索才有可能解开这一个一个的谜团。而对于我们来说,它给我们的启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法在学习上达到最高峰,因为没有最高峰。你有的只能是不断的去和别人竞争,和自己较劲,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同样,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者他们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个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适者生存”,谁都不想被社会所淘汰,谁都想有所作为,那么竞争就在所难免,这也会不断的促使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举两得。
再次,就是读完了全书之后,脑中一直萦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经是一个无限小的点?宇宙到底是不是在无限的膨胀还是最后会坍缩,还是最后趋于稳定?宇宙到底在时间上要不要有个开端?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尽头?到底广义相对论正不正确?人类到底还能在创造出什么样的理论去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是来到未来?2222年人类的科技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人类最远能到达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极限,以致于黑洞成为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物质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所有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可能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你或许现在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谁又能知道,你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像是从比萨斜塔上落下的那两个不等重的铁球不同时落地的“真理”呢?可能仅仅在当时的情境下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也会有更多的哈勃望远镜向你展示,原来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视,此时你可能会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如没有人能预测你的未来会怎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进行太空旅行,或许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无所适从……
《简史》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 大四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