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启发我们创新和改进现状,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学会珍惜眼前人和眼前事,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1
在本届全国_委员中,有一些来自基层的青年委员,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委员的责任担当。系列报道《青春激昂新时代》,今天我们首先来看全国_委员王亚平的履职故事。全国_委员王亚平,是我国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和首位太空教师。过去一年来,王亚平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开展太空授课、参加航天科普活动。今年,她将履职重点聚焦在加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上。
2013年6月,王亚平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将课堂搬上太空,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十年来,王亚平参加了近百场青少年科普讲座、授课以及互动等科普活动,深刻感受到青少年们对于科学的热情和对太空的向往。今年,作为新一届全国_委员,王亚平就把调研履职的重点聚焦在加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上。
全国_委员、航天员 王亚平: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整体科学素养决定着未来科技创新的高度和社会文明的程度,所以我觉得提升青少年整体的科学素养已经是到了一个千呼万唤、势在必行的时候。
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始终与科普教育紧密相连,“天宫课堂”更是成为传播太空知识、播种航天梦想的重要平台。2021年10月,王亚平重返太空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次任务期间,她和另两名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一起,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两堂奇妙的太空科普课,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王亚平说,当年第一批听她太空授课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自己的队友。
全国_委员、航天员 王亚平:那种亲手为他们播种梦想、开启追梦旅程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太空授课,让他们感受到了航天,感受到太空的这种神奇,这种让他们产生了一些向往。所以他们毕业无论是在面临学业和职业选择的时候,会选择航天,这也是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和欣喜。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激励着我在不断投身航天科普教育。
在没有训练任务的时候,王亚平常到中小学校走访调研,通过细心交谈了解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更多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媒介,成为老师们进行科普教育的难题。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杨爽:新技术新媒介这块,我确实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区里的教研在做网页的制作,在网页制作的时候,我搜集了很多的工具,但是没有针对中小学生的。
全国_委员、航天员 王亚平:希望我们的科普教育将来会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体系,这些意见建议我也会把它融入我的提案当中,把大家的心声,通过我来带到会上表达出来。
王亚平建议,建强青少年科普教育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成果在科普工作中的转化和应用,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推进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谈到未来,王亚平充满期待,在后续空间站任务中,他们将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征集中小学搭载实验、航天员在轨授课、天地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全国_委员、航天员 王亚平:希望我能成为一名“种梦人”,播撒种子的人。我也会尽我所能去为孩子们打开神秘宇宙的大门,为他们播种下一颗梦想的航天的种子,精心呵护,也期待着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2
张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敢克服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被病魔吓退,又出任孤儿院院长,爱学生如自己子女,将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党和教育事业。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于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张桂梅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的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应在教学中学习她的优点,并将优点发扬光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思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党员教师。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3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4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榜样4》专题节目的播出,让我们看到了榜样们放弃了安逸稳定,放弃了世间繁华,选择了最苦、最难却最伟大的事业,至此一世执着一生坚守,为党履职尽责,为民担当奉献,虽逆行而上,却光芒万丈。
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榜样的道理是深刻的,榜样的借鉴是科学的。榜样是人生坐标,给了我们蓬勃的朝气与昂扬的活力,榜样是成功向导,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和不竭的动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止。榜样力量已化作春雨,滋润了大地万物;榜样精神已化作不朽丰碑,奋进了万千党员;榜样事迹已化作逆行灯塔,照亮了使命方向。所以,我们当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在“赶考”路上,守好初心,扛起职责,笃定前行不停步,勇于逆行不惜力,筑梦圆梦,久久为功。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5
我们该如何选择自我的职业《榜样4》给了我答案。在花儿一般的年纪里,李萌脱下了军装,本着“工作不分贵贱,行业不分尊卑”的职业价值观,穿上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服,选择到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工作。李萌所在的单位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宁愿一人脏,换来全家净”,这样舍己为人与无私奉献的品格,深深震撼着我。将视角转移到我国海南省,在那里,隋耀达放弃了城市公务员的工作,选择成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第一书记。用他的耐心与坚毅修起了九条环村路,使得全村四通八达。不顾忌旁人不理解的眼神,也不停留于城市生活的安逸,他选择了所谓的“自讨苦吃”,只因为那句—这个村有我的牵挂。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6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可见,女子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无比重要。
虽然教育家们早已看到女子教育的重要,也在积极呼吁,但中国自古以来的陈规陋习仍然在不同时代拖着同样的后腿:女子无才便是德,出阁前以父为主,嫁人后以夫为天,女子是名副其实的附属品。
万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家们看到了这些:从康有为到梁启超,他们在倡导女子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实践,从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学开始,再到后来的男女同校,无数教育家的努力,才换来本就应该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而在每个时代,那些为民众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教育者们,会让我们格外动容。就如那朵开在悬崖上的桂,雪中的梅——张桂梅老师。
当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一起观看学习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时,从视频中,我看到了需要搀扶才能支撑身体前行的张老师,听到了她非常激动又时而哽咽的声音,那一个个瞬间,都让我眼泪跟着流下来。
张老师在讲话中说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在我们心中,她不仅不普通,而且是值得我们广大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她在讲话中,讲到自己看到山区的女孩因为家庭贫困失学时哽咽的瞬间,让我感受到她是真的心疼那些因贫失学的孩子。
作为教育者的张老师,太知道女子受教育的意义了,所以才有了她无论如何都要建立免费女子中学,为了建立免费学校去筹款,甚至想要透支自己的棺材本,这种执着最后换来了华坪女子高中的建立,而这所学校也是全国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但在这个过程中,张桂梅老师透支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资、棺材本,更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健康。毫不夸张地说,她是用生命在从事教育。
很多人觉得不值,但我却从张桂梅老师那一张憔悴的脸庞中,读出了她的焦急。她焦急于因贫失学下会有更多的女孩被迫走上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她焦急于看到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因为贫困辍学流下了太多的泪水。
所以,当她说自己做的事情拯救了一代人时,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张桂梅老师不仅拯救了一代人,还有更多代人。
执着,坚定,奉献,是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学到的。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张老师拿着喇叭喊女孩们起床,严厉有加,而转眼间又看到她拖着病痛的身体,挨家挨户地家访,搂着那些女孩时温柔安抚,耐心劝导,这样一位严父慈母兼具的师者,手缠绷带,病痛缠身,让人瞬间泪目。
正如感动中国给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张桂梅老师是这样的,她就是悬崖的桂,雪中的梅。这种精神不必宣扬,自带芬芳。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篇7
12月8日晚8点,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本期《榜样》人物有祁发宝、廷·巴特尔、魏德友、孙金娣、陈定昌、黄大发、张桂梅以及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他们身上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和先进的事迹,展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感悟“榜样之心”,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感悟“奉献之心”,争做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孺子牛”。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四十余年来,张桂梅像一个不知疲惫的“永动机”,坚守在贫困地区教育一线,帮助近2000名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扎根内蒙古自治区47年,曾把251万元收益分给38户牧民,一步步带领嘎查牧民脱贫致富……他们,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怀揣着“奉献之心”,在平凡的时光里耕耘着不平凡的事业。作为青年干部,要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勇担“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发扬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把“忠诚为党”“忠于人民”镶嵌在岗位上,为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懈奋斗。
感悟“开拓之心”,争做攻坚克难、自强不息“拓荒牛”。
感悟“坚毅之心”,争做艰苦奋斗、砥砺前行“老黄牛”。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难越向前。“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一条“生命渠”。“守边人”魏德友,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多次与死神擦边而过,铸成边境线上的“活界碑”,筑起戍边不换防的“夫妻哨岗”……他们,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怀揣着“坚毅之心”,充分发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不畏困难、担当作为。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挑灯实干、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党和祖国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榜样五专题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