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每次观影后,我们都会用观后感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邹碧华》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1
“人如果有了信仰,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虽然短,却诠释了邹碧华一生的工作信仰。邹碧华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他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曾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回国后绞尽脑汁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中国在司法领域做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司法道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体现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与衷心。
在看完电影后我又去搜集了一些关于邹碧华的资料。随着搜集的多了了解也就多了,电影中有一幕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一个老人的母亲在火灾中丧生了,老人认为这场火灾不是自然性的,一定是小区物业的疏忽所造成的,于是把小区物业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没有证据,这场官司没打下来。邹碧华知道后只身前往事故发生地,向老人了解情况并展开调查,尽心尽责誓要水落石出,在他用手语和朴素的话语说“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看到这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在已经败诉的情况下他认真调查火灾发生情况,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他做到了!在面对老人非常耐心的了解情况,并安慰老人,他做到了!
从邹碧华对一个普通的老人的一点一滴,我们可以看到,他用普通的一生诠释了信仰之名不可改变,用朴素的言语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用可靠的行动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我们看到,邹碧华那一屋子的法学书籍,让所有观众感动。邹碧华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把自己学到的再传给后人,不枉他是中国司法领域的“燃灯者”,我想他也是我今后人生的“领航者”。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2
20xx年11月27日星期二,我参加了本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次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邹碧华。《邹碧华》这部影片讲的内容是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的过程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邹碧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邹碧华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
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
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3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虽然落幕了,然而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观者的心。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敢于涉险滩的精神,他对弱者的无私关怀,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更鼓舞着我们。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人民排忧解难。电影中,邹碧华亲自接待了来法院上访的聋哑老人,将心比心地说:“你有母亲,我也有,你的问题我来解决。”并到案件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联系了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综合分析火灾原因,真心实意地为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我想作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者,也应时刻怀有一颗执法为民的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电影中的邹碧华是热爱法制工作的“庭前独角兽”,堆满法律书籍的书房以及被书籍包围的办公桌;为了传播法律的种子,利用周末时间,为高校的学生带去丰富而有趣的法律知识;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高兴得与妻子分享,然后翩翩起舞,无不令人感佩。我想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为之奋斗终生,才会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青年工作者的我们,对待工作也应时刻保持这样的热情,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职业情怀,崇法尚德,忠诚敬业。
学习邹碧华精神,迎难而上,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电影中,邹碧华积极投身于司法体制改革,面对质疑和反对,不畏艰难险阻创新出了法制工作难度系数,实现了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入额法官遴选制度建设。他用坚定无比的信仰,支撑着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燃灯者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创新。我想今后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也应学习他“敢于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精神品格,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无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无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电影中邹碧华朗诵的这段特蕾莎修女的诗歌,像是邹碧华的人生写实。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也将以邹碧华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忠诚党和人民,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卫生计生事业而奋力拼搏。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4
9月18日下午,xx建工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他且用行动诠释了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尊重。无论如何都会关心下属的好领导陈阳在审理一起纠纷案中,原告无理取闹甚至在网络上造谣,陈阳在跑步机上无言的身影让人心疼,邹碧华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过审讯撕破虚假诉讼人的嘴脸。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爸爸可能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读博,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对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他通过视频给儿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还是想做一个好爸爸。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敬业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对党的忠诚。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请贺青山上台讲一讲他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贺青山对收发的信函如数家珍,他认真、敬业、负责,每年为法院纠正了许多错发的信件。邹碧华问他从事的这项工作可能与职称、职务的晋级并没有太大联系时,贺青山说:“想一想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班长,还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组织上关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让我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国徽,就好像无数牺牲的烈士们在看着我,我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贺青山同志的话让我泪崩了,一个颤抖着标准的军礼诠释了什么是忠诚。邹碧华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听到这句话,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我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么大的事业,但我要干好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用“无论如何”的态度攻破难关,砥砺前行。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5
我很荣幸有这次看电影的机会。
这是看电影之后我才有这么认为的。
在看电影之前,我以为是最近新出的电影,然而并不是,上映时间2017-10-14,评分只有4.4分,这不是去年的吗?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种记录片并不感冒,甚至会有些枯燥乏味。
当电影屏上出现“邹碧华”三个大字时,殊不知我已经认识了他——邹碧华。
邹碧华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高级法官,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等,曾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就是这样一位高才生竟是我的老乡也是在座各位的老乡,江西奉新人。
此时此刻,我的掌心开始燃开了,原来是他在握着我的手,这一握便是一个小时零20分钟。
他对我说“为了钱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
我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他笑着说“庭前的独角兽,法制的燃灯者。”
我不解,他问“你的信仰是什么呢?”
一贯梭子嘴的我,当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是呀!我的信仰是什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吗?
除了这一点,我想我再想不出好的理由了。
他在给华东政法大学演讲的时候说“怀才与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会看得出来,”幽默风趣的演讲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
雷鸣般掌声过后,我问“你买了这么多书,你为何不看完再走呢?”
他说“有人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
原来我错了这么多年,今天的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而你今天走的步伐与昨天却截然不同。
趁着这个时间,他非要请我去喝咖啡,我想像这样的大忙人,就是这样严肃的人并非就简单的喝咖啡的,果不其然他说:“这是第二次来,一次是带他的同事,这次他带我来,你知道为什么到这里吗?”
我说:“不知道。”
他告诉我这旁边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此刻我才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
他对收发官贺老师的工作十分欣赏,他对贺老师说:“把一件简单的是做好,非常不简单。”这也是对我说的。
对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在同事宴会上,我本以为他会给我们表演什么才艺,例如跳舞、魔术、唱歌等,然而他朗诵起《无论如何》即便是你友善,有人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保持友善。你所做善事,明天就会遗忘,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他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我身间。
年仅47岁的你,离开了亲人,离开了世界,你后悔吗?
他说:“一个人的信仰定了,就不会改变。”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篇6
刚到元蔓项目,接元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人民法院和元阳县教育局联合下发的观影通知,元蔓项目部于8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一起观看《邹碧华》这部电影时,我们都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拍摄一部电影。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一部《邹碧华》,让在云南建投路面公司工作的我们,让还未感受到什么是为热爱而活的我们来讲,一名基层的年轻员工,一名奋战在技术一线的公路建设者,我想我和所有公路建设者一样心怀信仰,热忱并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云南公路事业发展而拼搏并不断努力着。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邹碧华对贺老师及全院同志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微电影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