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地质实习报告优质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实习报告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描述自己的实习情况,实习是毕业难忘的一段经历,所以在实习结束后一定都要及时写好实习报告,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山科地质实习报告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优质8篇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 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

1、20__年12月12日上午跟车前往湖山地区,陡山顶采石场,沿盘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阳山参观断层地质;

3、13号上午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

三、实习内容

第一天 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顶采矿区更加泥泞不堪,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实习由于天气关系,我们着重参观了泥盆系的茅山组。参观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十分详细的为我们解说有关茅山组的地形地貌。茅山组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下午,紧接着到了南京周边的汤山,有阳山碑材景点,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由于独特的地质环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石材且品质甚好。

进得景区,迎面是一块巨碑,上书“阳山问碑”四个大字,为江苏女书法家孙晓云所书,字好,寓意更好。导游说,阳山碑材给后人留下太多疑问,所以有“问碑”之说。这块碑同时也是一个参照物,神功圣德碑如树起来,整个高度会是此碑的十倍沿着山路台阶走了二十多分钟进到山里面,终于依次见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帘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额,最后是碑身。从介绍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长23米,重达1.6多万吨;碑额石材高10米,长22米,宽10.3米,重约6千吨左右;碑身石材长51米,宽4.5米,高14.2米,重约8800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关于碑材的“身高”、“体重”说法很多,争论了半个世纪,这里取景区的介绍。

第二天 12.13

早上我们乘车前往南京地质博物馆,展开我们第二天的实习,此站主要目的是认识矿物和岩石,增进我们对矿物和岩石的感性认识。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听研究员和老师讲解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过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形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科普馆里同样陈列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四、小结

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这次地质实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极为深刻的,在实习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回归到理论上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来,再从观察到的实际对比理论,分析其中的异同,知识得到了运用、加深和巩固,这是我们实习的主要目的。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2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野外地质实习报告。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3

一:目的

1.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 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仪器

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

两天的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4

一、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

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

20xx年4月23日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汤山地区

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

实习路线:

文天学院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小铁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质博物馆文天学院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部分)

青龙群(t1+2q)

厚度约500m,与*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

上部为灰*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

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

3、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4、其他地质现象

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5、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育。到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过程,称为东吴运动,使本区海水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上二迭统*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一运动为淮阳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由于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期海侵的历史,使之成为陆地。在金子运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迭统的黄马青群沉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积有数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盐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气候由干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积,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场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迭统在内的所有地层褶。这次地壳运动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和山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形成。象山群与下伏地层在许多地方都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之上。

象山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主要形式是差异性质的断块运动。断裂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和页岩。同时,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侵入和喷出,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产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大量的中酸入岩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层中。侏罗纪、白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时期,形成了内生金属矿床,如栖霞山大型铅锌矿,汤山附近的铜矿等。

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地层的褶皱比较缓和而开阔。

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很大的陆相砾岩、砂岩、页岩地层。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找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玄武岩层的堆积,例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

三、实习内容成果

早上十点钟我们来到南京东郊汤山镇湖山地区并于火石峰集合。首先老师让我们调整罗盘,当地的磁偏角为4,并教会我们怎样使用罗盘一级岩层表面不平整时怎样样量岩层的产状。

我们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皱。通过现场观察回归课本,对地质构造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并对称分布。背斜,向斜是褶皱的两个基本类型,褶皱就是多个连续的背斜,向斜。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为了识别褶皱,我们一般可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进行观察,首先根据岩层是否对称重复,判断褶皱是否存在,然后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的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向斜还是背斜,最后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通过观察和聆听老师讲解,我们对地质构造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研究宁镇山脉湖山地区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李四光时代,现在有日本的小野家族,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三山夹两谷地貌,低山丘陵。我们实习路线由北向南前进,地质年代越来越新,通过沿途学习,我们看见第一个岩层为老虎洞组(c11),老虎洞组的演示成分为白云岩,表面有刀砍装溶沟,俗称刀砍纹,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

接下来是黄龙组(c2h),但只有很少的一块岩石。黄龙组与船山组假整合接触,黄龙组底部有白云岩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黄龙组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0、1~1cm,厚约5m。

黄龙组主体部分为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来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克小纺锤虫筳、筒形纺锤虫筳、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河州组(c1h),和州组厚度为5m,与老虎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在河州组不远处为高骊山组(c1g),但我们所看到的高骊山组覆盖,呈沟状分布,纵深2m左右,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中部为灰*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

随后张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处平缓的山坡,山坡侧面为明显的背斜构造,是汤仑复式背斜,北翼较陡,南翼缓,层次清晰,此为五通组(d3w),岩石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硅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我们还看到了断层,了解到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达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组成。断层面是岩石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简称断面,可以是一个单一的面,也可以是一个有一定宽度的带。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一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一盘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其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是地壳上部构造层次脆性剪切变形的典型产物。有的大断层向深处其倾角逐渐变缓,使断层面成凹面向上的弯曲,其剖面似铲形或犁形,称铲状断层或犁式断层。在地壳深处的韧性变形域,相当于断层的两盘作相对剪切位移的变形带称为韧性剪切带。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确定断层面的产状,判断断层的运动性质,测定其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分析断层形成的时代及活动历史。常见的识别断层及其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有﹕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岩脉和矿脉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表明断层的存在,并可求其断距。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走向断层常见的一种效应。结合地层与断层两者产状的关系,可以判断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一般正断层造成垂向上的地层缺失,逆断层造成垂向上的地层重复。擦痕是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断层面有时被磨光,并附有铁质或硅质的薄膜,光滑如镜,称为摩擦镜面。其上的平行细纹指示了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面上生长的石英或方解石纤维状晶体,貌似擦痕,称为擦抹晶体。它们是在断层运动过程中平行运动方向生长的晶体,纤维方向代表了断盘相对位移的方向。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块受到拖曳造成的岩层局部弯曲,或岩层由塑性变形进一步发展而破裂成断层时留下的弧形弯曲。弧形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断层岩。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岩石。有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常见于一般断层中。糜棱岩是另一种常见于大断层带中的岩石,它是深处韧性剪切变形的产物(见韧性剪切带)。此外,地貌现象(断层崖﹑错断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于识别断层,尤其是活动断层。

在湖山地区的考察实习在忙碌中结束,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珠江路上的南京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外存放着几块大的岩石。老师就在外面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矿物岩石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对他们有个大概的了解。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薄片状,鳞片状,块状,土状,球状,钟乳状,黄的,绿的,红的给了我们无限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面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看到了灵璧石,雄黄雌黄,孔雀石,内蒙的鸡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砚。还看到不少钻石,玉和翡翠。如金绿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和田玉,南阳玉,珍珠等等。不过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形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博物馆里同样陈列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华鲟鱼,潜龙,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地质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展厅中,我还了解到我国近代地质学发张历程。萌芽时期(18401910),草创时期(19111921),成长时期(19221936),动荡时期(19371949),发展时期(1949现在)。参观了一楼和二楼,最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三楼。三楼分为两厅,左厅为矿产资源厅,右厅为地质环境厅。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的丰富和人均资源的不足。在右厅中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环境。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四、小结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判断以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5

一、实习时间:20xx年6月7日—20xx年6月25日

二、实习地点:口上水库、车谷水库、岳城水库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设的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和运用。同时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四、实习站点简介及实习报告内容

做为水利水电工程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认识实习。在老师的带领及讲解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口上水库、车谷水库、岳城水库。经过这次实习,我初步了解了有关水库的知识,以下便是这三个水库的一些参数及对照。

第一站:口上水库

口上水库又叫做京娘湖,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境内,在太行山脉西麓,距邯郸市西北六十公里左右。京娘湖起源于北洺河上游,由东西两条支流汇聚而成,因此湖面呈倒"人"字形状,蜿蜒十五公里,水面面积 2700亩,库容 3208万立方米。据资料记载,被京娘湖湖水环绕的山顶公园顶峰海拔900米,地势高耸又四周环水,故造就了舒适的小气候,夏季平均温度为20℃,比武安市区平均温度低2.5℃,比邯郸市区平均温度低5.06℃。由于水面大,林木茂盛,相对湿度也较大,从干燥炎热的环境来到京娘湖,就会顿觉空气清新,气候凉爽。

(1)水库大坝:

口上水库采用的是重力坝,大坝高81米,长185米,顶宽10.5米,京娘湖坝顶标高的海拔为612.5米。所谓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档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与大多数重力坝一样,它由主坝、副坝、防浪墙.开水闸,泄水闸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水压力及其它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身重量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的要求,同时也依靠坝体自身重力在水平截面上产生压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在大坝的正上方建有别具古建筑特色的启闭机室,机室内安装了五对大型的卷扬机,每对卷扬机中间用一条粗轴连接以保证在泄洪开闸时闸门两边能够以相等的速度将闸门向上提起,防止闸门因两侧受力不均而与大坝相互摩擦损坏闸门。大坝由溢流坝段与非溢流坝段组成,其中溢流坝段起到了使水流平顺的通过坝面,避免产生振动和空蚀和防止下泄水流对河床和坝体的局部冲刷,保证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坝体相关设计:

a:重力坝的特点:

1)、安全可靠。剖面尺寸较大,抵抗水渗漏、洪水漫顶,地震、战争破坏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失事率较低。

2)、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坝体作用于地基的压应力不高,所以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较低,低坝甚至可修建在土基上。

3)、枢纽泄洪容易解决,便于枢纽布置;施工导流方便,便于机械化施工。

4)、结构作用明确,应力、稳定计算比较简单。

5)、剖面尺寸大,水泥石料等用量多。

6)、坝体应力低,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坝体不同区域应采用不同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的材料.

7)、扬压力影响大,对稳定不利。会减轻坝体的有效重量,对坝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扬压力。

8)、砼体积大,温控要求较高。易产生温度裂缝

b:面流式消能不需设护坦和其他加固措施。

缺点:高速水流在表面、伴有强烈的波浪、绵延数里,影响电站运行及下游通航,易冲刷两岸。

(2)下游效能方式:

口上水库采用的效能方式是挑流消能。所谓能挑流消能就是利用溢流坝下游反弧段的鼻坎,将下泄高速水流挑射抛向空中,抛射水流在参杂大量空气时消耗部分能量,而后抛到距坝较远的下游河床水垫中产生强烈的旋滚,并冲刷河床形成冲坑,随着冲坑逐渐加深,大量能量消耗在水流旋滚的摩擦中,冲坑也逐渐趋于稳定。

(3)水力发电厂

由于口上水库的水质优于东武仕水库,所以口上水库主要是提供生活用水,再加上北方的气候雨水等因素的限制,口上水电站的机组很小,装机容量共1130万千瓦,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发电引水压力钢管通过坝体进入水电站厂房内的水轮机室,然后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发电厂房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很严格。厂房分为由发电机组水轮机组成的发电室和控制室。厂房的设计都根据发电要求及具体情况而设计的,比如发电室的窗户高度设计及其上下两层高度设计都是根据空气流动原理,即发电设备散发的热量使空气上升,从窗户的上层流到室外,然后室外的空气窗户从下层补充较冷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对流,改善室内环境,保证发电设备正常运行;再比如窗户开得很大,利于采光,是操作人员能看清控制按钮及仪表指示;再比如为了方便检修发电机组和水轮机,室内上方两侧设有轨道梁,以便使器械在室内能升降并且移动到任何期望的位置??

修。另外,我也了解了还有许多发电原理及过程:口上水库水电站依靠水坝拦水,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进水口——打开水坝上的闸门,水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被称为隧洞的水道,它将水流引向水轮机。水流冲击并转动水轮机的巨大叶片,而水轮机则通过传动轴与位于其上方的发电机相连。水轮机叶片旋转时,发电机中的一系列磁铁也跟着一起旋转。巨大的磁铁旋转着通过铜线圈,移动电子从而产生交流电。此时变电所中的变压器将交流电转化为电压更高的电流,将电输出。发电利用过的水通过叫做尾水渠的水道重新流入下游的河水中或放到下游供农田灌溉。

第二站:车谷水库

车谷水库位于武安市馆陶乡车谷村北的南洺河上,崇山峻岭之间,是以蓄洪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枢纽水利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3799万m3,枢纽工程等级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20年一遇洪水标准河道控泄110m3/s。水库大坝也是一座浆砌石重力坝,只是它的泄洪坝段坡度很大平滑,较口上水库更陡,而且泄洪坝段并不像口上水库那样采用阶梯型(那是限于口上水库地势及原地材料等条件的影响)。它采用直立式闸门,因而坝体更高,以便闸门的升降有较大的空间。其他的与口上水库大体相似,比如大坝运行原理、厂房设计、发电原理等。

第三站:岳城水库

这一站参观的岳城水库是这次实习中最大的水库,也是一座对人民生产生活非常重要的水库。

岳城水库位于磁县境内漳河干流出山口处,是一座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积(晋、冀、豫三省)181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

的99.4%,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是担负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重要作用的水利枢纽。30多年来在保障水库下游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39个县(市)的1416万人,2732万亩耕地和京广铁路的防洪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岳城水库于1959年10月动工兴建,1960年开始拦洪,1970年建成。为提高防洪标准,1987年9月至1991年底对大坝进行加高的同时,加固了溢洪道,改建了泄洪洞,防洪标准由三百年一遇提高到接近二千年一遇。

加固后的主坝坝顶长3603.3米,最大坝高55.5米,坝顶宽7.1米,副坝坝顶长2693.4米,大副坝最大坝高32.5米。主坝坝顶高程159.5米,防浪墙顶高程为161.3米。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与副坝的连接处,进口闸共9孔,净宽108米,设计最大泄量1282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为坝下埋管式,共9孔,断面为圆拱直墙式,孔径6×6.7(宽×高),设计最大泄量为3370立方米每秒。与上述的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的泄洪方式不同,岳城水库主要采用的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大坝特点是坝下泄洪洞(涵管)。

土坝:包括一座主坝和四座副坝,全长6294.5m。主副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加高扩建时用砂砾料在下游进行全断面压坡,最大坝高55.5m。

溢洪道:位于主副坝之间,基础以第三纪沙层为主,局部为粘土或砾岩,为开敞式陡槽型溢洪道。进口闸共9孔,采用三级底流消能,最大泄量12820s。

泄洪洞:为坝下埋管式,位于主坝左岸,坐落在第四纪胶结不良砾岩上。由进水塔、洞身、出口消能段三部分组成,共9孔。洞径6×6.7m,除右边孔用作电站输水外,其余8孔均用来泄洪,最大泄量3530s,是我国最大的坝下埋管工程。

电站: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侧,于泄洪洞右边孔内装设直径5m,长280m压力钢管引水发电,装机17000kw。

渠首建筑物:河北省民有渠闸及河南省漳南渠闸,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边墙上,最大引水流量各100s。

1987年至1991年岳城水库大坝进行了加高扩建,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57.0m加高到159.5m,大坝加高采用砂砾料在下游断面压坡。大坝加高的同时还加固了溢洪道工程,设计流量由11000 s提高至12820s,同时改建了泄洪洞工程。目前,大副坝上游防渗墙工程基本完工。

实习期间,我们的先后参观三个水库的挡水建筑物包括大坝、闸门;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洪道、溢洪遂洞等及水电站厂房。

我们先参观的是挡水建筑物,实习老师及水库工作人员热情地给我们讲解了大坝的作用、类型及水库的一些相关数据,随后我们去了溢洪道,我们进入水下闸门操作室,体验到了其壮观,熟悉了工作原理及简单操作方式。

最后进入的是水电站厂房,厂房又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各层楼板及其梁柱系统、吊车梁和构架、以及屋顶及围护墙等。其作用主要为承受设备重量、活荷重和风雪荷载等,并传递给卞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蜗壳、尾水管和尾水墩墙等结构。接着我们观看了发电机组和它的一些控制设备,那些控制设备都是记录有关发电机的运行状态。解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从他们口中知道了那些用途和原理,并且了解了很多的有关检查设备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观看了巨大的水轮机,共有三台,连接水轮机的是压力管道,压力管道是指从水库、前池或调压室向水轮机输送水量的管道。这次实习也让我了解水库的经济效益:

水库的经济效益

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具有它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河北省目前拥有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39座,小型水库997座,这些水库对全省的防洪、供水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对保障全省防洪安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众多的水利工程保护着关中人民免受洪灾之苦,这一切都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做为我们水利水电工程的学生都知道水电站才是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水电做为一种绿色能源,它无污染、不耗能,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一个项目。

而由于北方地区常年缺水,水库发电很少,防洪作用很少,更别谈通航了,特别对像口上水库那样小型水库来说更是如此。它们主要是储存水源,让水资源合理利用主要的经济效益是给工农业提供水源,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然后就是开发旅游业。比如口上水库的经济效益主要以提供饮用水(北方地下水不丰富,而且许多北方城市都出现了因地下水用量过度而产生塌陷、地沉现象)、水力发电以及旅游为主。其中旅游占了京娘湖经济效益的的一大部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景区目前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年收入4800万元京娘湖景区自开放以来都以他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我们更进一步见识到水工建筑物的构造及应用,以及对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还认识做一项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力。水利工程需要投资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整个水利工程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水库而是国家的工程。因此做每项工程都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推断施工当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可能的难题最后再结合当时的国力人力,及技术水平,综合一切,最后得出这个工程是该建还是不该建。这样才能做出造福人类的好工程。

五、实习总结及收获

本次认识实习,使我们对于水工建筑物的构造及作用、水力枢纽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水力学、水文学、水工建筑物、水利施工和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巩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实习,我了解了水利工程需要投资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整个水利工程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水库而是国家的工程。因此做每项工程都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推断施工当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可能的难题最后再结合当时的国力人力,及技术水平,综合一切,最后得出这个工程是该建还是不该建。这样才能做出造福人类的好工程;也初步了解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短暂的实习,让我受益非浅,自己亲身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永生难忘的。对我个人的人生来说 ,我身切体会到了做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做事之前,要周全考虑到各个方面,更要有逻辑思维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事情,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以从未发生过重、特大安全事故,希望他们继续保持发扬这种精神。这是我应该学习的精神。

最后,我要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老师,他们不辞辛劳,带着我们在实习地。在我们有疑难的时候,为我们解惑。让我们了解到水利枢纽的结构、用途等一些我们平时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为我们以后在工作中快速的容入到工作环境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落下一个学生,让我们在实习期间良好安定的环境,保证了实习的顺利完成。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6

一、实习目的:

1、实践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习并实践地质罗盘的使用。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实习时间:

__

三、实习地点:

1、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头山2、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张夏组。关于馒头组的分类:

第一层:第一层主要是页岩、沉积岩、粘土岩。石头基本呈黄绿色,局部呈灰色,风化严重,不利于工程。厚度约为两米。

第二层:第二层主要是石灰岩,有大约四米厚,呈蓝绿色。

第三层:为页岩,厚度约为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第四层:为页岩,厚度大约十三米,颜色呈紫色。第五层:为土黄色石灰岩,厚度约为六米。

第六层:为黄绿色页岩,由于风化严重,基本为土,厚度约为四米。

第七层:为灰色石灰岩,厚度二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页岩,厚度约为七米,紫红色。

第九层: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

第十层: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毛庄组的分层:第一层:紫色云母页岩,厚度约四米,其中有云母,为裂化材料性质第二层:灰色页岩,厚度十三米,易风化,风大水少。

第三层:紫色页岩,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二)灵岩山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三)苏庄断层

第二天实习我们再次去了济南长清,不过此次地点以及内容有所不同,首先是苏庄断层,这处断层比之前一天的实习内容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

五、实习总结:

短短两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刘老师,使我们拥有这次来之不易的工程地质实习,并谢谢他的认真指导,以使这次实习顺利完成。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7

尊敬的xx领导: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篇8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 (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 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a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5.基础资料: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优质8篇相关文章:

为汉科技实习报告优质5篇

致设计专业实习报告优质5篇

实习自我鉴定优质5篇

模板工实习报告优质5篇

商务英语专业实习报告优质5篇

导游实习报告优质5篇

事业岗实习报告优质6篇

商务实习报告总结优质7篇

国经专业实习报告优质6篇

建筑院实习报告优质7篇

山科地质实习报告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