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写什么样的事迹材料,都必须实事求是的表述出内容,身边的许多光荣事迹都会引起我们的感慨,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1
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的王涵硕,怀着从向党员父亲看齐的心态,2021暑期加入了华龙区晨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从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任务到如今成长为华龙区“晨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胜利办分队副队长,王涵硕同学的成长历程值得每一位“晨曦”志愿者学习。
2024年1月,面对疫情重袭,王涵硕同学深知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居家隔离结束她立即回归到“晨曦”抗疫一线,不仅鼓励了同样身为大学生的弟弟加入了队伍,还发动多名身边同学加入其中。作为队内的宣传员,她每天都收集并查看队内最新的志愿者资料,时刻关注手机消息并及时传达上级组织下达的通知。同时,她还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运用熟练的技术制作宣传文章。自寒假加入胜利办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来,她发表的六篇文章阅读量已达6052人次。
王涵硕以笔为刃,成为胜利办抗疫战场的宣传战线的中坚力量,让更多人看到一大批年轻且热情的“晨曦”志愿者,让更多人了解华龙区“晨曦”这支激昂且组织力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2
守初心担使命——疫情一线的蚌医全科学子
新冠疫情爆发后,我校全科医学系的许多毕业生、在校生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战“疫”中,他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故事。
抗击疫情,全科学子勇上前
疫情防控工作告急,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紧缺,面对这一情况,我校全科医学生出现在各地的志愿岗位上开展服务。__级王希同学,家在安庆市岳西县龙井村,即将走向基层工作岗位的他积极响应村里“科学防疫,群防群控”的号召,主动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负责村路口执勤工作,并在防疫工作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村民进行防控知识宣传。
“作为基层定向医学生,虽然没能在临床一线救死扶伤,但我有义务和责任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很充实也很高兴,不仅为村里防疫工作贡献了一份力,同时也带民参与防疫活动的积极性。”王希同学说。
__级的李义龙,家在界首市砖集镇,他主动申请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作为一名医学生,李义龙同学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向当地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提高乡镇居民的防患意识。他每天对出人乡镇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排查异常体温患者和外地返乡人员,在志愿活动中,李义龙同学积极配合各项工作,为控制疫情传播贡献了力量。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先后有20余名我校全科医学生参与到所在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入户排查、测量体温、登记往来车辆、重点人群监控等,他们利用所学知识,与当地防疫人员一起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全科医生,投身一线,共战疫
除了在校的全科学子们,在疫情越发严峻的时刻, 我校全科医学系毕业的校友们亦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奔赴前线。
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中心卫生院的2015届毕业生曹群群,在疫情发生之初就投身抗疫第一线,她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蚌医全科人勇于担当的逆行情怀。由于疫情正值春节返乡期间,各地返乡人员数量较大,尤其是农村居民,他们的防护意识、自我隔离意识弱,更易出现恐慌心态。在院领导的组织下,由她牵头成立了疫情心理疏导小组,开通咨询热线,做好健康宣教的同时安抚居民情绪。她说:“健康科普,增强居民科学健康意识,是每个全科人的责任”。作为全科医生,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科人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郭立冬,中共党员,现就职于砀山县周寨镇卫生院。由于疫情发生前期与武汉返乡人员有接触,自我隔离期满后,便及时联系所在单位,加入到卫生院的防疫工作,并主动要求去发热门诊值班。由于发热病人较多,还穿着防护服,所以上班前他基本不喝水,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期间从未休班,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与年幼的孩子及家人报平安。郭立冬说:“我是全科医生,抗击疫情是我的本职和使命。我是党员,更应该冲锋在前,疫情不灭,我绝不后退!”
在这场战“役”面前,广大蚌医全科学子的选择是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展现了新一代蚌医全科人的精神面貌。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3
在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长江社区有这样一名大学生,她是江南街道前锋汽贸小区448户居民的网格长,是居民口中亲切的“小李”,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网格员的执着和坚守,她就是李春红。
千门万户勤奔走,细致排查不放过。李春红作为前锋汽贸小区排查点的负责人,对其所管辖的网格展开地毯式摸排,建立完善辖区居民情况明细表,耐心做好居家人员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她“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密切关注辖区人员动态,并且动员居民群防群控,主动自报、积极举报,并及时核查,确保不漏报、不瞒报。“今天你测体温了吗?正常吗?核酸检测做了吗?还有我们帮忙办理的事吗?有什么需要及时联系我们。”这是她每天通过微信、电话、上门经常和居民说的话。正是通过严密的排查,确保了辖区各项工作开展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们已经买回来放在您家门口了!”这句话成了李春红重复最多的话。每天就看着她一个小小的身躯裹在防护服里,左手提着重重的蔬果生活用品,右手提着快递,奔走在一户户隔离居民家的路上。每当居民对她表示感谢时,仿佛所有的劳累都瞬间消失了。有志愿者说:“红姐,你怎么总抬不起来脚走路呀?”殊不知她的鞋早就磨开胶了,她每天穿梭在小区内,采酸需要她、配送需要她、消杀需要她,她那双已经开胶的鞋就是她“跑腿”生活的最好见证。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有效宣传防疫知识成了她冥思苦想的事,恰逢此时网络土味情话盛行,于是就有了:“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市场里冲,只要还有一滴油,躲在屋里不露头……”这样接地气的宣传语,成了小区的一道亮点,居民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了解防疫要求。她还通过建立微信群推送新闻链接、张贴防疫公告、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将自己编辑的“土味宣传语”发到群里,让足不出户的居民对枯燥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宣传,极大提高居民对防疫政策的知晓率和自我防控能力,树牢了居民群防群控的信心和决心。
为帮助辖区居民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李春红又化身心理抚慰员,用爱暖人心,用情慰心灵。可见面就见面,不能见面就电话或微信视频联系,她自己要是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联系街道将她网格居民的情况进行上报,并能第一时间联系心理咨询老师给予居民进行心理疏导,不仅当好了群众的情绪疏导员,也能给居民寻找最好的心理疏导方式,为助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了强大心理防线。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4
防疫一线 仁心护民丨重庆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大队坚守战“疫”一线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
“在我零距离生活的城市,疫情突袭而来且来势汹汹,而我也以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的身份光荣加入这次狙击战!“神经内科研究生黄丽萍骄傲的说道。
寒冬笼罩重庆,疫情赶走城市的喧嚣,但重庆人民的心是滚烫的,热烈的,永远在一起的。“看到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但是很遗憾,考虑到校外同学出行问题,学校前期组织的都是校内的同学参加。当我看到陆陆续续出征了近千名同学,疫情形势却持续升温,我的心里很是焦急:作为医学生党员,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帮不上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研究生赵敏杰如是说,”我们同学都希望能够为抗击疫情做点事。“附二院研究生处的老师们向校领导请示,经过多方协商和统一部署,11月13日晚,重医附二院火速集结上百位研究生志愿者于14日出征支援南岸区疫情防控工作,这是重庆医科大学派出的第41和第42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大队,由药学院何丹老师和学校人事处陈羽佳老师担任队长,同时附二院也派出曾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曾梅老师作为志愿者们的专业指导老师。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100名研究生主动请缨,经医院专业培训,在学校充足后勤保障下,他们前往鸡冠石社区卫生院、重庆市五院、东南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负责的33个社区74个站点支援核酸采集工作。 “走入一线才切身体会到老师说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酸楚,但当善良的居民对我说“你们辛苦了,注意防护”,可爱的小朋友说“谢谢阿姨”,胸中暖流涌溢,拿着棉签的手似乎不那么酸痛了。 采完核酸的那一刻,我非常有成就感!”附二院感染科研究生薛蕴苓在日记中写道。来自附二院内分泌科的博士研究生代菡所负责的社区很多事电子厂、建筑工地的工人,为了保证工人们能够完成核酸检测的同时不耽误按时上班,代菡同学每天早上5:30便要从驻点出发前往核酸检测点;为了避免遗漏,对应站点晚上也会开台为下班的工人们做核酸检测,有些同学工作到晚上21:00多才结束工作。
带队的三位老师时常关心同学们:“同学们,如果工作太累了,需要休息的话,请一定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和社区老师沟通,合理安排大家的工作时长和任务量。”得到的回复都是:“老师,我们可以坚持!这对我们来说不是困难,是实践。我们以后都是临床一线的医生,面临的困难远比现在复杂,这正是磨练我们的时候。谢谢老师们和学校在背后给我的强大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这就是重医人的靓丽底色,重医人的担当!
11月18日,重庆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志愿者第41队和42队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成立了重庆医科大学支援南岸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第四临时党支部,全队共计31名党员参会,现场选举产生以何丹同志为支部书记、陈羽佳同志为支部副书记的临时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同学们积极自荐为支部和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服务,通过大家举手表决,一致同意黄丽萍同志担任组织委员,赵敏杰同志担任宣传委员,罗宁同志担任纪检委员,何泰瑜同志和四郎多吉同志担任党小组长。在何丹同志的带领下,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医学生誓词,重温初心使命。何丹书记呼吁大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困难当前,坚定信念,同舟共济,我们是一支队伍,是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
四郎多吉是来自西藏的一名藏族人,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需要召集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名投身到抗疫一线,帮助运送医疗物资、入户登记核查、上门核酸采样。每当问起他问什么想来当志愿者是,他笃定地回答:“今年西藏疫情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去支援西藏,当时因为交通原因没能帮上忙,这次遇到重庆疫情一定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的人”。在工作培训期间,四郎多吉仔细地教每位同学穿脱防护服,耐心地传授在社区医院抗疫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这是青年党员模范的代表,是青春力量的风向标!
兼具党员和退伍军人双重身份的朱应海同志,在接到21级硕士研究生支部书记赵敏杰的电话时,果断表示要加入到抗疫的队伍:“我当时心里头闪过一个念头,国事家事私事,没有国哪有家。曾经我作为一名军人,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己任,现在虽然退伍了,但退伍不褪色是每一个退伍军人,特别是党员+退伍军人应有的本色。在这种社会和人民都需要的危急时刻,党员不上谁上!”
带队老师们为发现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前往各个站点实地走访,与对应社区负责人取得面对面沟通,以便为志愿者同学提供更全面的后勤保障。抓绒衣、棉袜、n95口罩、各类药品等,都是老师们对志愿者关爱的部分体现。“我的孩子身高和你们差不多,我把你们都当成是我自己的孩子。所以无论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还是父母的角度,我都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护好自己。” 带队老师兼支部书记何丹同志鼓励大家,“同学们都很勇敢,志愿担当起抗击疫情的重担,同时请同学们一定记住,你安全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务必做好自身防护!我和两位老师也会最大程度地保障同学们地物资需求,我们的党员同学和组长们,也多多关心我们组员同学,如果有任何生活方面和心理方面地需要,请第一时间联系老师,老师会想办法为大家解决。”
同学们对自己地工作日渐熟悉,越是这个时候越不可掉以轻心。同学们依然要规范操作,我们的行为是可以影响到社区地其他工作者地。相信同学们专业素质都是过硬的,信念也是坚定的,接下来地日子,我们一起坚持下去,在你我通过努力下,相信南滨路的夜景、来福士的灯光、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大家心心念念的火锅很快就能实现。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5
徐杰,中共党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村现代农业201901班学生,浠水县陶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疫情,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没有请战书,没有誓师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在家人的担心与牵挂中毫不犹豫直奔村落,化身"抗疫勇士",谱写了一曲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之歌。
大年初一,为了不让村民们走亲、访友、拜年、串门,徐杰带领村委会成员进行部署,连夜制作、张贴硬核标语。为了防止疫情传播,他们迅速封路、堵路,在主干道设立劝导岗,制作、张贴劝导标语。
在劝阻村民们不要出门的同时,徐杰却"不听劝阻",穿梭在每家每户,逐户登门排查,询问村民身体状况,测量体温,作好记录,摸排工作一丝不苟,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为了方便村民们的生活,徐杰还干起了"代购"的活儿,每隔三天,他都会每家每户询问村民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列好清单,自己驾车去镇上统一购买,送货上门,为村民们的生活考虑得相当周到,细致入微。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甘愿做人民的忠仆!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预防疫情的传播,徐杰组织村委会同志一起对全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打扫、消毒。
春节,本应是全家团聚的温暖时刻,但在徐杰看来,自己温暖了,人民群众就不会温暖;自己在家团圆,将会有更多人无法在家团圆!徐杰"舍小家,为大家",穿着雨衣在寒风中值班,手中那碗将要冷掉的泡面就是他的团年饭。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篇6
黄泽东,男,21岁,汉族,共青团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后,主动参与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不怕危险和困难,自愿申请到路途远、人流和车流量大的黄河湖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在志愿服务中他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发现并指出个别工作人员在使用电子体温枪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所在服务点反映,促进了电子体温枪的正确规范使用。
他先后在黄河湖高速路口、白马高速路口、乐贤街道高坝电厂、邱家嘴农贸市场开展体温检测、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服务时长102小时,检测车辆360台,检测人员3000多人。
他说:“新时代青年,应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黄禧,女,20岁,共青团员,川北医学院在读大学生。先后前往龚家卫生院、牌楼街道庙儿山社区以及市中区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截止目前,服务时长120小时,体温检测车辆3000余台,检测7200余人。
她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有一分热,就应该发一分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大学生抗疫事迹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