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过程不仅是教学的规划,也是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的机会,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字教学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山字教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3月5日到来之际,我想让本班的幼儿对雷锋叔叔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精神。我还设计了课件,让幼儿在真实背景下看到一幕幕的好人好事,才能真正地认识到雷锋。然后从雷锋的好人好事中折射到小朋友现实生活中来,他们不乱花钱、帮助同伴、不懒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还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5日是“学雷锋日”,是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日子。
2.了解雷锋,萌生向雷锋学习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抹布人手一条。
活动重点:
认识雷锋,了解雷锋是个怎样的人。
活动难点:
萌生学习雷锋的情感,懂得生活中应帮助同伴、不懒惰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雷锋叔叔这个人。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幼:“想。”(给幼儿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听完歌曲后,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写给谁的么?这首歌是写给一个叫雷锋的叔叔的。”
二、认识雷锋
出示雷锋图片讲解
1.提问:今天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有谁听说过雷锋?
想不想知道雷锋是谁呢?还有为什么每年的今天都要学习他呢?
2.雷锋叔叔是一个军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他从小就不怕苦,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当了一名军人。
3.出示雷锋帮助别人的的图片详细讲解。
他不怕苦不怕累,帮助了好多人,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那我们来看看雷锋叔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幅图:雷锋在火车上给别人倒水喝。
第二幅图:雷锋在风雨中帮助一位老奶奶抱小宝宝。
第三幅图:雷锋把自己的饭菜省给别人吃。
第四幅图:雷锋坐在床边补自己坏了的衣服。
三、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1.看看哥哥姐姐今天是怎么学雷锋的。
第一幅图:哥哥姐姐在马路上扫落叶,使我们的环境更干净。
第二幅图:哥哥姐姐扶老人过马路。
2.那今天我们也来学雷锋叔叔不怕苦,不怕累,帮助别人。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出示一幅小朋友学雷锋的图片帮助幼儿想象。)想一想,我们回家后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学雷锋。
3.今天我们来帮你的好朋友擦擦小椅子吧。
山字教学教案篇2
教材简介: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着、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领悟作者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出示课题)交流各自的梦想。
师: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2、了解非洲缺水情况。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师边播放课件边叙述)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学生交流各自的梦想后,播放非洲缺水的短片。在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在干旱边缘挣扎的动物和人,多媒体手段的呈现让学生沉浸在非洲人民严重缺水的悲惨中。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动人心的音乐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此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激起了情感的波澜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文,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来自梦想的力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多字,不结巴)。
2、学生边快速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全班交流反馈。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了解怎样的梦想。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感悟梦想的力量,明晰梦想之路
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生回答)
瑞恩的井终于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再流离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亲人不再失去生命。此情此景,不禁让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出示句子: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设计意图:围绕重点句让学生深入课文探究理解梦想的力量,从而明晰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1)梦想让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出示句子: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创设情境,想象思考。这些额外的家务活对小瑞恩来说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他费力地挪动着笨重的吸尘器,认真地干着,每个角落也不落下。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脚累得再也抬不起来。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是你,可能会怎样?让我们设想一下,在干每一件事的过程中他可能遇到过什么困难?
挖掘梦想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瑞恩如此坚持不懈,只源于心中一个梦想。当他看到一名儿童正从干涸的洼地中取水解渴时,瑞恩心里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他看到许多儿童因脱水和营养不良而在生命线上徘徊时,他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瑞恩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时,他的心里想的还是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瑞恩的心声!(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叹三咏的朗读中,体会到瑞恩的梦想是那样的伟大。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学生被无声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又一次情感的激荡,使学生走进文本,明白瑞恩如此坚持不懈的动力来源与这个梦想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
(2)梦想感动许多人,让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①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5、总结,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帮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正是因为这种善良,这份爱心,这种坚持不懈,才会使所有的人感动和流泪!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四、畅谈感受,深化,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或收获,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老师知道同学们心中都揣着美好的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吧!向瑞恩一样带着你的梦想扬帆起程吧!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心中的梦想比较课前的交流都有了变化,深化梦想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六、作业: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
挖井
坚持不懈
共同的梦
感动
设计意图:
利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和文字1、概括梦想的力量巨大,让瑞恩坚持不懈和感染、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从而让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井,好让他们都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变成大家的共同梦想;2、体现了瑞恩坚持不懈、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山字教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交流物品,谈感受》是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五组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每个学生带一样自己收藏的或喜爱的物品,与别人交流。交流的方面可以是物品留给自己的记忆。物品引起的感悟,围绕物品发生的事情。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思维理念,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从小树立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
【学生分析】
由于本次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收藏的物品展开交流,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次口语交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准备、筹划。当然,毕竟是四年级的小同学,生活经验少,受自身条件限制,老师如何因势诱导,既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老师可在交流前与部分学生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让学生做的更好,说的更妙,在快乐中感受美。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借鉴本单元课文借物明理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物品的喜爱之处,展开联想,谈来历,谈感悟。并超越教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围绕物品进行大胆创造,或歌或舞,情景录音录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件好的同学可制作成情景录音录象等。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交际欲望,让学生产生听说的愿望。
2、培养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能力,大胆创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面向全体,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快乐表达中受到美的薰陶。
【课前准备】
1、学生:
给两个星期准备,把自己收藏的或是喜爱的物品找出来,在头脑中想想他们留给自己的记忆,引起的联想或感悟,也可想想围绕这个物品发生了什么事情,围绕物品编诗、编歌、绘画、条件好的同学制作成情景录象等都可以。
2、教师:
展示自己收藏的物品,及围绕物品发生的事情的录音或录象小片断。准备古筝名曲录应带,录音、录象设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氛围:
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展示出来,然后播放围绕物品发生的事情的录音或录象小片断。
2、深情谈话,进入:
师同学们,老师把自己收藏的物品拿给大家饱了眼福,并听看了相关的故事。今天,我们也把自己收藏的东西展示出来。一张邮票,一个摘抄本,一片树页都可能沟起我们的回忆,激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引发出我们脑海深处的故事。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值得回味的记忆说出来,唱出来,画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3、教师简单说一下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及评奖措施。
二、小组练说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展示物品,叙说故事或感悟。每一小组选一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创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补充发言。交流之后相互评价,推举出代表准备在班上交流。
教师可在一两个语言表达。交流上有困难或不善合作的小组进行练说指导,确保人人参与,和谐互动,达到训练目的。
三、推荐发??
1、教师小结小组练说情况。
2、掌声更欢迎每一个上台发言的同学。在发言过程中,插入配乐古筝名曲,以增强美感,陶冶情操,激发兴趣。
四、拓展延伸
1、导言: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发了言,说得都很好。有的发言使我们情绪上受到感染,有的发言使我们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发言让我们聆听了心灵的倾诉,难道我们不能把这美好的瞬间用或记、或画、或歌、或舞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2、等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之后,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自由在班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收藏物品进行表达。
3、学生自由表达。围绕物品或颂诗、或唱歌、或舞蹈、或情景录音录象等,师生共同欣赏。
五、活动总结
1、让几名学生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2、教师小结发言。
3、评奖。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出有意义的收藏品及好的发言。好的展示方式。发给最佳奖如最佳收藏奖。最佳美工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其余可评出合作努力最佳小组。
注:本次口语交际由于表达方式灵活,参与面广,建议用2~3个课时完成较妥。
山字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理发师》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山字教学教案篇5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山字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了解月饼的基本形状——圆形。
2、能够画出自己心中的月饼。
3、体会画出美丽月饼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铅笔,彩色笔,橡皮擦,画纸,胶布。
活动重难点:
画出规整的圆形,自己设计月饼内部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小朋友们怎么过的呢?
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中秋节。
二、引出月饼。
哇,小朋友们都吃过月饼呀?那么,月饼是什么样子呀?
恩,看来小朋友们吃过的月饼都不一样呀。老师刚刚从小兔家里回来,小兔告诉我,他中秋节没有吃到月饼呢。他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没有吃到过月饼呢,小朋友们,我们要怎么帮帮他呢?
三,画月饼送给小动物。
恩,有的`小朋友呢,想出了去给小动物们买月饼这个主意。小朋友们真棒,愿意跟小动物们分享我们的东西,但是呢,老师这里有一个不花钱,小动物们也能够收到小朋友们的心意哟。
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画画本,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漂亮好吃的月饼,然后送给小动物,班上这么多小朋友,没人画一个,小动物们就够吃啦,好不好?
四、画月饼。
五、点评。
对孩子们画的月饼表扬,除非有特大失误,不批评。
六、送月饼。
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月饼交到老师这里,老师放学啦就帮大家送到兔子家里,让他给森林的小动物发月饼。
山字教学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