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多样化的教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1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

1年级美术课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在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__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1年级美术课教案篇2

一课时

目标:

1、学会用黏土表现车的方法。

2、感受用黏土表现车与画面表现的车之间不同的.美。

3、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

学会用黏土表现车的方法。

难点:

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

准备:

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欣赏黏土作品。

2、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三、讨论、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

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学生作业

1、努力表现出车的结构特征。

2、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

五、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六、小结

1、展评作品。

1年级美术课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场景中,丰富学生的只是层面,激发学生所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各种小故事,体验创造的乐趣。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技能目标:运用多种方式创作画的内容,加上丰富的想象,合理的格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内容的体现和多种材料的'运用。构图合理、画面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范画、卡纸、小刀、水粉颜料或油画棒、蜡光纸、布条、泡沫、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趣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呢?

学生讨论交流:哪吒闹海、西游记、蓝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好看的动画片,老师也忍不住想看看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动画城逛逛?(教师展示各种动画片的片段或图片。)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部动画片呢?能不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地回答。

教师提问:这些动画片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故事发生,能给大家讲讲吗?找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故事。

教师:这几位同学讲的故事真有趣,我们能不能用双手把自己有趣的故事描绘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画》。

二、创设情景,启发灵感

1、想一想

教师:其实我们每个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你身边都发生过哪些事呢?学生简单介绍。

教师小结:说得真不错,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甜、有苦,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件事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最深刻的事,教师小结。

2、说一说

教师:表现事物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已经学过用纸画、帖。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方式?还能怎么做啊?

学生:先用笔在布条上画出基本轮廓,在用剪刀剪下来,贴在背景图上。

教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还能用泡沫刻。我们可以先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用笔简单地画在泡沫上,再用小刀沿着轮廓雕刻出基本形。

教师小结:这个方法很不错,因为泡沫有厚度,用小刀刻出的结构很有立体效果。

3、论一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们准备选用哪种方法表现?这样表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赏一赏

教师展示多种折、剪、贴、画、刻的实物。引导大家去观察,并找出这些方法的特点,给学生一个参考的空间。

5、做一做

教师找一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一种做法,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后,给予评价,老师总结并给予奖励!

教师生总结造型表现的具体步骤:

1、构思、构图(新颖、独特)

2、选材(合理)

3、制作(方式多样化)

4、涂色、修改(鲜艳)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采用多种方式表现故事内容,可以是多种制作方式:折纸、剪贴、雕刻、绘画、拼贴等。

1、设计合理,构图新颖。

2、用剪刀注意安全。

3、颜色吐沫均匀,互相帮助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

(1)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2)向大家介绍制作的思路。

(3)你喜欢自己的作品吗?为什么?

(4)通过本课学习,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

五、教师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我们学会了多种方式表现出了身边发生的故事,说明只要大家愿意开动脑筋,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们身边的故事很多,你还可以去创作你爸爸妈妈的故事,你好朋友的故事,你兄弟姐妹的故事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表现出生活的美,生活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我们还要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做一个惹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画故事

故事内容、情节

如何来表现故事情节

绘画和制作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特别希望学生能在课中领略到祖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课前我找到很多连环画资料,其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展示方法的灵活多样,无不述说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华彩。我产生了一种什么都想给学生看看的冲动,但我们的学生是才12岁的孩子,又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连环画”这一美术形式,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连环画的宫殿,从认识到了解到创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中我的考虑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即愉快激情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又充分发挥想象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并对教学媒介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作业形式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1年级美术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18、祖国的古建筑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从怎样的角度欣赏一座古建筑。

教具准备:祖国古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中国古建筑是文物类型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保存各种艺术品示物最为丰富的一种。众多的古建筑就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各地,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祖国的古建筑。(板出课题)

三、欣赏

1、介绍欣赏的方法:

(1)历史: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2)类型:同洞、宫殿、坛苗、寺观、陵墓、园林、民居、娱乐性建筑。

样式:亭台榭、楼阁、塔。

(3)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

(4)色彩和装饰: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的装饰让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

(5)材料:运用的是怎样的材料?

(6)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或与居住人的'关系。

2、运用上述方法介绍承德避暑山庄。

3、向学生介绍故宫、大雁塔、十七孔桥、布达拉宫等(其问可以与学生互动,对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

四、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五、布置下节课所带学具:勾线笔、水彩、水粉等。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布置本课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古建筑,今天大家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你的画笔画一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价、展示

自评

师评

教 学 反 思

1、可以将学生的画举行一个展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下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18、祖国的古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十七孔桥、故宫、大雁塔、漳州土楼、布达拉宫、北镇妈祖庙

1年级美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

2、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绘画纸、色纸、橡皮泥、收集的大象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大象)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大象,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大象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大象来了!(出示大象)

哇!那么多大象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大象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大象。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大象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4、大象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大象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发展阶段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大象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大象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大象你真聪明、大象你真能干、大象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乘着大象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3、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大象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大象正慢悠悠地爬上了山坡。哇!大象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4、小朋友,刚才你们坐在大象上,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乘着大象都看到些什么呢?

5、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5课,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要是你来做,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6、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大象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7、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涂色放到下一节课去完成。

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课后拓展

刚才小画家们把乘着大象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大象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乘着什么动物去玩呢?

四、总结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音乐)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四、小结: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教学后记:

用儿歌来说明大象的身体结构特征。很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加上生动的板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解决了学生画大象难处。在拓展部分可以增强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是一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对学生今后更好欣赏美术作品的美、欣赏生活美好都是一件好事。

1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最新6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优秀6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优质6篇

美术课教案反思6篇

美术课教案反思通用6篇

初二年级美术工作总结5篇

二年级下美术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下美术工作总结5篇

小学2年级美术工作计划5篇

1年级美术课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