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主动吸纳学生的建议,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的教案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更大的数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篇1
学习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
学习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
是( )。
三、达标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3在( )位上,表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万位、( )、( )、( )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 )、 ( )、( )。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 )、( )、( )、( )、( )。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对于我班孩子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建立数感。它不像一位数、两位数,看得清,数得清。所以,一味地传授其知识点,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因此,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和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又能使新旧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了解数级的划分。
(五)教学难点:
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最熟悉的就是数的应用了。让我们看看身边的数据吧。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课件出示:
人大约有十二万根头发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千米
据2010年人口统计,世界人口总数约为六十九亿
说一说你身边的大数。
学生交流搜集的大数数据。
师:看来,仅仅用万以内的数来计数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万”,感知“满十进一”。
课件出示人民币,这里是某超市一个月的营业额,让我们一起数数有多少?
学生一起一捆一捆地数(十万一捆)。
师:数到九十万有好多同学已经停下来了,十万十万地数,九十万后面应该是多少呢?
拨计数器,讨论交流,汇报。
生:十万,二十万,……九十万……一百万
师:一百万!真棒!谁来说说为什么十万十万地数,九十万后面就数到一百万了?
生:因为九十的后面是一百,所以九十万的后面就应该是一百万。
师演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的十万位上每次拨一颗珠子表示十万,拨到10颗珠子的时候应该是十十万,可是满十进一,所以就在十万位的前面拨一颗,现在计数器上就是一百万。
小结:十、百、千、万、十万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那么一百万的计数单位就应该是百万。一百万是有十个十万组成,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它们都是满十进一。10个十万是一百万,相邻数位满十进一。
(过渡)师:如果我们继续数下去,肯定有比十万、百万更大的数。
2、认识更大计数单位
(1)推想:十个百万是千万。(课件计数器演示)
(2)类推: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课件计数器演示)
3、数一数,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并演示
4、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探讨数级。
(1)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①提问:我们已经学了“个、十、百、千”是计数单位,那么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计数单位又有哪些呢?
生:按大小列一列,出示课件。
②想一想,讨论两个数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满十前进一。
小结:(课件展示。)
(2)探讨数级
探究:回顾“个级”,认识“万级”、“亿级”。
归纳:每一级有四个计数单位。
生:(黑板演示)
个级:千、百、十、个
万级:千万、百万、十万、万
亿级:千亿、百亿、十亿、亿
师:指导理解这种划分方法,帮助认识什么是“数级”。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5页1—4题(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预反思
板书设计:
认识更大的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相邻数位满十进??
10个一千万是一亿、千、百、十、个
十进制计数法千万、百万、十万、万、千亿、百亿、十亿、亿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理解这些大数的读法的规则。
重 点: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难 点:
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①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大数。
②数一数,这些大数都有几位数,为读数作一些铺垫,并板书记录。
2、观察p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问题?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
揭示课题:大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9568 8500 1050 3002
师引导生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比较“13820000”与“1382”的区别。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明白: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板书: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②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引导生进一步明白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读法上联系与区别。
板书:一千零一万。
③小结
师引导生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上数的读法: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引导学生明白: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板书: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三、小结:
引导生明确大数的读法: ①先给大数分级,四位一级; ②从亿位读起,亿级上的数的读法按照个级的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亿”字,接着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四、巩固练习:
p7、4: 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最后再说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五、作业:
教案与作业设计 p12-13页 一、三题 课后填学习辅导本节课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篇5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积活动,是一些有关植树的题材,这些题材的数据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这组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差异。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如精确到千公顷:约是224319千公顷,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来的?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具体的运用中,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教材第11页第2题安排的练习,就是一道根据实际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数。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一般说,是以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如第⑴题中,全国造林是以万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造林也应用万公顷为单位。第⑵题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是以千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2001年的造林数也应以千公顷为单位。
第1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认识的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