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1
教材简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身边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身边各种事物、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我选择歌曲《好朋友》来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希望通过好朋友这一充满童趣、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画面,培养幼儿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锻炼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发展了幼儿观察力。随着主题活动"我喜欢"的主题开始,在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的交往不是很广泛,只仅限于个别要好的小朋友进行来往,因此预设这次活动,通过《好朋友》这首歌,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愉快的旋律节奏,并且知道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激发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
目标预设:
1、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歌曲内容,愿意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2、教幼儿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在歌曲间奏处能跟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及合作进行歌表演的能力。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6、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重点:
熟悉歌曲节奏,体验愉快的情绪。
难点:
创编歌词,能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设计理念: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孩子们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设计思路:
在活动中我主要从导入——欣赏讨论——学习歌曲——尝试表现四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遇到不认真听讲的幼儿,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游戏、玩耍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纠纷、不愉快,有的孩子能处理的很好,可有的孩子处理的不太得当,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大家都玩不好。可是孩子们又非常需要合作,需要交往、交流。于是我们就尝试着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意在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2、你喜欢你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欣赏讨论:
1、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
2、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
3、他们在干什么?小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梳梳头。
4、你和好朋友会怎样互相帮忙?
5、指导: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和他好朋友分别说说在一起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三、学习歌曲:
1、理解掌握歌词:师:刚才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么?那请你讲一讲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重点引导幼儿讲为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间要互相帮助。
2、结合图片"好朋友"学习歌词。师: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对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她们为什么是好朋友。
(1)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掌握歌词。
(2)结合节奏图谱来念歌词,感知歌曲间奏。要求:画小嘴巴的地方念歌词,画小手的地方拍手。小结: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对掌握快的幼儿提出表扬与肯定。
3、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1)感知歌曲旋律。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儿倾听并跟着旋律说歌词。
(2)学唱歌曲:
a、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第二便时幼儿可跟唱)
b、集体合唱,提醒幼儿注意歌曲的间奏。
4、尝试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出示演唱提示卡:教师讲解:画一个娃娃头是一名小朋友唱歌,那画许多娃娃头是——(许多小朋友唱)是全班一起唱。我们来试试。请幼儿试唱几次并讲解领唱与合唱。
(2)创编新歌词演唱。教师提示: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帮忙梳梳头,扣纽扣,还可以干什么呀?我们把它也加到歌曲里演唱。
a、幼儿创编歌词。对于幼儿的创编及时给予肯定。
b、根据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听听歌曲的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的。
3、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轻声跟唱歌曲。
三、尝试表现:
1、老师把这件事编成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2、请你们找个好朋友边做动作边有表情的演唱。
3、幼儿之间再换一个好朋友一起有表情的演唱。
四、延伸活动:小兔躲雨
1、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了一首什么歌?(好朋友),你们看小兔子也想和我们玩游戏,我们也和它们做好朋友吧。
2、音乐开始,师:这是什么游戏?(小兔躲雨),请幼儿听音乐戴好头饰,准备游戏。小兔音乐:(小兔跳)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游玩吧!
3、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教幼儿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用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曲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律动:《我们大家做得好》、《学做解放军》
练声:《小鸟醒来了》、《扮家家》
二、导入活动。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动椅子,如果好朋友不会扣纽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通过实际问题,让幼儿学会如何帮助好朋友。)
3、原来我们可以为好朋友做这么多事呢!有一首歌说的就是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清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弹唱歌曲一遍。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唱了小朋友是这么互相帮助的?
3、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旋律念歌词。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儿齐唱歌曲。
4、练习对唱。
五、复习《小手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能正确运用“你” 、“我”等词。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欢快的轻音乐或cd
活动过程
(一)说说新朋友的名字
1、以小狗、小熊猫玩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谁呀?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呢?
提问: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你的新朋友是谁?他(她)叫什么名字?
师小结: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好朋友,我们每天在一起做游戏,真快乐。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1~2遍。
分段朗诵儿歌:
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你的好朋友。
第二遍时可以边朗诵边做动作。
分段朗诵儿歌:好朋友,好朋友。
我们小手碰小手。
2、以和教师做好朋友的形式学习朗诵儿歌。
3、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可以用小组、个别等形式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三)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结伴,在欢快的轻音乐伴奏下边念儿歌边表演。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如今的小班的孩子在家都是一个小孩对六个大人,与外界交往小,在家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在主题活动《我爱幼儿园》之后,我们开展的主题《可爱的家》之中,不仅要让幼儿了解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还要让幼儿懂得在幼儿园这个大家里,小朋友都要相亲相爱,大家都是好朋友。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对音乐《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和情感进行提升。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
2、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难点: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进行交往。
重点:体验同伴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情感。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鸟的头饰
师:听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和你们一起做好朋友了。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遍)
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师:除了小鸟,小鱼,还有谁会来和我们做好朋友呢?
幼儿说出来之后,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做游戏。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
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3)数朋友
师:老师有许多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
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手偶。
2、动画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
2、教师出示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手偶,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师:小哥哥和小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教师用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
4、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2遍。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3)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5、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改编第四句内容。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小班《上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对于入学不久,才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好朋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课前向一些幼儿问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反映各不相同。有个平时很善于言辞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与子成为好朋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平等与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话从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口中说出,是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但对于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感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说出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邻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我针对现有的情况,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原设计的导入是说说好朋友的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说不出来。因此我改为以两个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现,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于是我通过让观看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在第二环节,我就以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以布袋木偶贯穿始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对好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虽然孩子们会用秩嫩的口气较连贯地表演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这只是一个表层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养这种社会情感更具有现实意义。认真学习幼儿教师《指南》,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它的意义是显见的,它所提倡的是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们渴望爱,渴望对他人的归属感,好朋友正是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加以指导。千里难寻是朋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真诚的朋友。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念儿歌。活动准备:玩具娃娃一个,cd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和幼儿握手问好,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分句学念儿歌。教师:小娃娃是我们的好朋友,瞧,她来了。让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边对娃娃招手,边说“你好,你好”。)
教师:小娃娃来了,我们要怎样欢迎她?(引导幼儿边与娃娃握手,边说“欢迎,欢迎”。)
教师:小娃娃会怎样呢?(用娃娃表演边拍手边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教师:小娃娃要走了,我们跟她说再见吧。(引导幼儿边摆手边说“再见,再见”)
教师小结:大家这么有礼貌,一定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学念儿歌《好朋友》。
教师:有一首儿歌是说好朋友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2—3遍。
好朋友
我有一双小小手,
拉来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
“欢迎,欢迎”握握手
“谢谢,谢谢”拍拍手。
“再见,再见“摆摆手。
三、儿歌表演。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喝好朋友一起念一念儿歌。
幼儿自由找朋友,并和朋友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幼儿拉着朋友的手走出教室做游戏。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肢体动作体验与好朋友的亲密互动。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花面包果酱勺子小盘餐巾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花朵找朋友
师:出示一朵哭的小花图片,让幼儿观察,小花为什么哭了?
幼儿:他没有好朋友
师:让小朋友给小花找朋友和他一模一样的小花才是他的好朋友
二、请小朋友一人找一朵自己喜欢的小花
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模一样两个花朵是好朋友)
三、让孩子把花朵送回家
四、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好朋友?(有)最喜欢和好朋友做什么?
1、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
2、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看书。
3、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跳绳。
五、游戏:好朋友我喜欢你
1、让幼儿想一句真心话去对自己的好朋友说。
2、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去做一个亲密的的动作(拥抱)。
六、小朋友吃过夹心饼干
吃过有奶油的有夹心的。
吃起来甜甜的。
七、让幼儿欣赏儿歌:
小小饼干准备好,中间夹层甜甜酱。
点点头,贴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
好朋友夹心饼干做好了。
八、游戏: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做饼干
听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做饼干。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夹心饼干,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设计比较合理,进行也比较顺利。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好朋友交换、分享的快乐。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不足之处:
饼干与酱料的品种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这样,活动一定会更加吸引幼儿。
纸的好朋友小班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