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案,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瀑布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瀑布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 ) 嘶( ) 聆( ) 膛( )
啼( ) 撕( ) 玲( ) 堂( )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
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1)“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3)“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瀑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被崛媳究紊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苯岷仙舷挛募吧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1苯淌荷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毖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找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谈感受。
4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
1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3位置发现瀑布各是什么景象?用“”勾画出来。
远处:声如打雷,形似飞河,20层楼高,水珠飞溅,晶莹耀眼。
观瀑台: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洗去疲劳。
水帘洞:泉水丁冬,形似巨幅窗帘。
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
四、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如:瀑布落到深深的潭里,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结合“20层楼高”上下文,想象水珠溅起的壮观景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如:罩——把饭罩上、面罩……
3泵烂赖乩识痢#ń淌Ψ抖痢⒁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4笔员场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六、小导游解说评比活动
1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果树瀑布。
2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一记,背一背
瀑布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2.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放映《中国自然奇观-黄果树瀑布》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黄果树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黄果树瀑布美在……”的句式讲给大家听。
预设答案:
第2节 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气势雄伟、壮丽,如万马奔腾。
第3节 美在瀑布声音震耳欲聋。
第3-4节 美在我和瀑布的亲密接触和感受。
第4节 美在瀑布水注的顷泻力量。
第5节 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明确:不是。作者开始认为“干瘪、无聊”是因为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书和图片中,当他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之时,从听觉、触视、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原来“干瘪、无聊”的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说“前者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作者通过记叙和描写把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赞美黄果树瀑布抒发感情的句子吗?
文中没有。作者只是说“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话”不能被湿透,湿透的是作者的`身体。这里用“湿透”的切身感觉来表明只有经过切身体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美。
预设答案:
1.欲扬先抑的写法。
2.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欣赏歌曲宋祖英演唱的《黄果树瀑布》,一起赞美美丽的黄果树瀑布。
五、作业
?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瀑布的教案篇4
材料背景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洲的与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瀑布的教案篇5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助挂图或实物照片,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学生可联系自己的感性经验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紫藤萝花的挂图或照片;
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对生命意义思考的一段话;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干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
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八、九段
齐渎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刁;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十、十一段
齐读第10—ll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朵,也正是由每——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刁;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九)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瀑布的教案篇6
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所写的或是大自然的造物神奇,或是瑰丽的人文、艺术宝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黄果树瀑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介绍的这号称“亚洲第一瀑布”的自然奇观,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生动刻画,感受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非凡,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积累优美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黄果树瀑布在形态和声音两方面的特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联想,体会比喻手法的妙用。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的声音、形态两方面的特点和研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
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欣赏歌曲《黄果树瀑布》(课件播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相机板书:《黄果树瀑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刻,你一定会赞叹道——(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感叹号(赞美)
3.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今天,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与黄果树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去聆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唤,去观赏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去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无限生机。那就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刚进入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3.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聆听瀑布,訇然作响。
1.过渡(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一部分)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叶老的诗是写在远处听瀑布,那瀑布的声音像松涛阵阵,如浪吻沙滩,这声音是轻柔的声音,是醉人的呢喃。
2.默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用心在字里行间聆听它的声响。板书:聆听 (生默读)
3.你听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声音渐近渐响
——盖过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相机显示句子)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谈感受。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给人以轻柔、灵动的感觉,那飘过来的声音要细细听才清楚,令前往游玩的人惊喜,快要看到瀑布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引读——刚……树梢。
——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文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比作(微风拂过树梢)和(潮水涌来),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2)指导朗读。
远听轻柔似微风拂来,近听喧嚣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先练练。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
b、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响声大吗?何处看出来?是啊,一架织布机在耳畔织个不停那声音已是挺热闹的了,何况此刻有——
——水声成了……(生说)
——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好热闹。
女同学齐读。
c、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从一个“泻”字中,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80多米宽,70多米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伴着震耳欲聋的水声。)
7.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观赏瀑布,雄伟壮观。
1.黄果树瀑布气吞山河的声响震撼人心,令人沉醉。它的形态究竟又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会联想的人,应该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板书:观赏
2.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宽幅白练
——悬挂在岩壁上
……
3.过渡(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二部分)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a、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又一个“泻”字,这瀑布是怎样泻下来的?
此刻的瀑布成了什么?多么巧妙的比喻,多么生动的形态。壮观哪,30多米宽的瀑布,我们教室最西面到最东面,仅十多米,黄果树瀑布要比这宽三倍!夏季河水暴涨,宽度会有80多米。比庐山瀑布宽多了。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的全景都展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欣喜!
(2)齐读
(3)你觉得哪个词最传神?是啊,一个“泻”字把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表现得十分到位,真是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出示练习]
①壶口瀑布从高处( )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
②泉水咕嘟咕嘟往外( )。
③一辆汽车疾驶而过,( )了我一身泥水。
④丝丝春雨( )落在草地上。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银雨洒金街”是怎样一种奇景?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倾听着音乐,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亲眼目睹黄果树瀑布灵动的模样。(播放一幅“群瀑图”伴音乐)最后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三部分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现在,谁能不看书,用自己脑海中积累的词句来描述一下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从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直泻而下,雾珠升腾白米之高,古人曾写对联称赞它:(课件显示)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板书:雄伟壮观]
5.这境界如梦如幻,多美啊!这么美的境界怎能少了音乐呢?听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读好三、四自然段。[齐读]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五、感悟瀑布,无限生机。
1.过渡:到了这著名的瀑布前,不让这银雨去淋一番是遗憾,赶紧,顺着石阶往下走,来到黄果树瀑布泻落的谷地边,好好享受一番吧!读读5—7小节,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找到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呆会儿与同学交流。板书:感悟
2.现在是我们交流感受的时间了,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谁先来说?师相机引导。
预设: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夏天体育课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每个细胞都灌满活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与瀑布咫尺相望。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我们人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
——四周的瀑布声好比奏鸣的乐声,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绪也自然地飘飞着,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现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壮美、生机的无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所以人们向往自然,谁都愿意去山水间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3.(反复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 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黄果树瀑布中。
理解:板书:“訇然作响”“挟”(可结合动作)[板书:无限生机]
4.小结: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六、赞美瀑布,鬼斧神工。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2.此时此刻的我们——跟随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后,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
3.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出示第一节文字)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赞叹——(齐读)板书: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
5.交流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写得——(精彩),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的效果呢,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写作特色:移步换景、巧用比喻、用词准确)
七、自主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阅读、感悟叶圣陶的《瀑布》;
3.小练笔: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请你学习本文的写法介绍一处苏州园林。
瀑布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品味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认识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作用。
3、培养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句子。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预习要求。
诵读课文一遍,默读一遍。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和觉有疑难的语句,试做批注。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谈感受,引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讲评并作示范。
2、学生提出疑难语句,相互试行解读,教师做适当引导。
(三)阅读探究。
1、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阅读练习”二)
理解:作者实地游览有两个惊喜的发现:瀑布是有声的、潮湿的;瀑布是立体的,可以抵达它的后面。有声的瀑布令作者异常激动;潮湿的瀑布能把“我”淹没;立体的瀑布可与之亲密接触。从文中描写可见,作者沉浸在喜悦、欢乐和激动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体的、强烈的生命,产生对瀑布的亲近感和崇高感。(可引导学生通过“抚摸”、“亲近”、“诞生”、“复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夸张描写去体会。)
2、开头两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阅读练习”一)
理解:开头两段写自己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激动,看到旅游纪念品会产生无聊感。因为这些统一制作的东西只是一种公共的概念,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干瘪而空洞。这样写与下文那有声有形有生命的、具体生动的、震撼人心的实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结尾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阅读练习”四)
理解:结尾写自己在没有到实地游览之前对黄果树瀑布没有什么感受,无话可说,又不愿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所以不肯姑妄下笔。我们应当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体验,非写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揣摩品味。
学生汇报自己认为值得品味赏析的语句,教师加以整合之后,指导揣摩。如:
1、文中反复出现“潮湿”、“抚摸”两个词:“潮湿”强调黄果树瀑布的主要特征;四次出现“抚摸”一词,从触觉方面突出作者与瀑布的亲近感。(或者谈“震耳欲聋”、“魂飞魄散”所表现的听觉和心理上的震撼)
2、“像落汤鸡一样”全身湿透的感觉:所表现的并非大煞风景,而是亲近瀑布的惬意欢愉之感。
3、“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几个动宾短句排比,突出表现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水声、潮湿本来是不能被“呼吸”的',但此时水声、水气太强烈了,使人感觉呼吸着的不是空气,而是水声和水气,这样表达更直接地显示作者对瀑布体验和感受,也更有诗意。
4、“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的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哪怕你像圣经那样说话。”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因此用“声带”作譬十分准确形象;“惟一”、“任何”、“哪怕”等句突出了瀑布声音的宏大和美妙,也表现瀑布的鲜明“个性”: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5、“水和落水者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首得救。”“死亡”指的是现实中所面临的危险,即可能成为落水者;“得救”指的是与瀑布零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对瀑布的真切体验,即心灵上得救了,感受到了瀑布那雄伟宏大的生命和力量。
6、“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后一个“湿透”是夸张的比喻,形容情感和生命完成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和抒情性的。
(五)课后作业。
1、文中写了几个黄果树瀑布?这些瀑布有什么不同?(“阅读练习”三)
2、阅读本教材《同步阅读文库》(八上)吕游的《站在黄果树瀑布上》一文。
第二课时:
(一)比较拓展。
1、讨论:《观第五泄记》中袁宏道对瀑布的观感与本文作者的观感有哪些相同之处?
两文都极力描写瀑布的声音之大(震耳欲聋;闻疾雷声)、姿态之伟(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水态愈伟)、水气之湿(呼吸着潮湿;以面受沫,乍若披丝)和心理之惧(魂飞魄散;心悸、撼山掉谷)、发现之喜(一阵激动、另一个瀑布在我生命里复活了;疾趋、犹不忍去)。(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原文句子加以说明。)
2、本文与《站在黄果树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你从比较中能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学生可各抒己见。于坚的集中表现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艺术性、创造性上更胜一筹;吕游的不少地方描写过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气、雄壮、神奇、壮观绝美等词,感染力较一般,但他另辟蹊径地写寻源所见,获得“平凡与伟大只差一瞬间”的人生感悟,这是可取之处。
(二)课后作业。
1、完成《伴你学语文》(八上)中《黄果树瀑布》的作业。
2、预习课文《绿》,要求做到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的语句。
瀑布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认位置的教案5篇
★ 中班雪的教案5篇
★ 纸的用途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