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结束后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写好工作总结,我们应该将写工作总结作为一个在工作中建设和协作的机会,共同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村三留守工作总结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篇1
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有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变,多数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于是也留下许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占我们农村学校学生数的大半,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主题。
这几年我都从事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与留守儿童接触时间较长。下面我就谈谈这几年来在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用更多的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伤感,自觉性不如别人。这就要求我们用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
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群体的学生大都寄宿在学校。在学校中一切生活都必须自理,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时我们必须以慈母般的爱去关怀他们。教会他们整理内务,提醒他们早晚洗漱。感冒咳嗽了带他们看医生,端水喂药,饭票、钱掉了及时送去安慰并借给他们。
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当他们的心理上出现问题时,我们要以朋友的爱与他交流。他们孤独时,我们常在他们身边,陪伴他,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他们伤感时我们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们快乐;他们不自信时我们要鼓励他,让他们满怀信心。
关爱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缺少家长的监督,因此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不强,这时我们不能用强制手段来惩罚他们。而是在平时多一些爱的提点。上课时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些回答与交流的机会,课后多一些询问:作业做了吗?有时间能看看书吗?活动课时我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能爱上学习。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外出打工父母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这样详细的情况登记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便利,我们也能根据他们的档案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
留守儿童多半时间同爷爷奶奶在一起,本来就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不忍心说教孩子,反而更加宠爱。现在的孩子脑袋瓜灵便,有时即使做了错事,只要一撒谎就能骗过老人。而作为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不能陪孩子,总感觉对不住孩子,内心存着亏欠与内疚。所以每次回家时,给孩子买这买那,同孩子一块玩耍快乐,稍有心思的父母还会顺带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随口一编,就能蒙混过关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配合学校的教育。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通过会议的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他们在校及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他们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篇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成长,面对学习,自强不息,。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期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中包班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三、利用节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改正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篇3
为认真做好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紫阳团县委强化措施,深入基层学校大力宣传“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儿童优先”的教育理念,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让每一名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成长。连日来,紫阳界岭镇中心学校少先队按照团县委要求,积极行动,深入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具体且操作性强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管护责任,用制度作保障,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摸清家庭状况。组织全体教职工分组分片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加强与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向家长和监护人汇报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还为孩子们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了“视屏聊天室”,以周末、节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时段为重点,免费为留守儿童安排“亲情电话”和“视屏聊天”,让孩子们经常性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感受亲情温暖。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牵头,实行了一线教师帮扶本班留守儿童制度,帮扶教师人手一册《留守儿童包联关爱帮扶教育记录册》,实行周检查、月考核制度,通过结对关爱的形式,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难,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是开展丰富活动。学校少先队先后开展了天天故事会、象棋、乒乓、羽毛球等文体活动,每天下午给留守儿童播放少儿节目、励志电影、少儿歌曲,让留守孩子在接受精神洗礼和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篇4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儿童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学校组织了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关爱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中,第一眼见到林鑫感觉他是活泼的小男孩,但是与他交谈时感觉他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他一些情况时,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就会点头,也可能怕生吧。不过,他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
有时通过电话询问他的一些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就是与他奶奶的沟通问题。都是用方言讲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只有联系在外打工的妈妈,所以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周围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影响极大。出国留学网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而作为代理家长的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他们的,这世界是充满爱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我学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留守儿童”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简单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因而,每个人都要从心底萌生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当然,也要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他们,确切地给予帮助。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即使一点点的付出,也是不小的贡献。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篇5
一.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由于本地区父母外去工作的人比较多“留守学生”数量较多,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总结。我们xxx共有中学x所,小学x年,共有中小学生xxx人,其中父母外出务工有xxx个,约占学生总数45%。“留守学生”成为我校新的学生群体。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十分严重。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不少家庭的老人不迷信、常打牌、饮酒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4.亲情缺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5.不良品行危害学生的正常发展:一些常年在外做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玩物丧志。甚至有少数“留守学生”出现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等不良行为,成了“问题学生”。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 学校教育的“困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还好办,但是一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到鞭长莫及。出了问题找不到监护人,许多“留守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强,加上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太多,学校老师不敢采用严厉措施,工作总结《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学校虽对“留守学生”指定老师管理,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措施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着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为了全面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提出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建立帮扶帮教机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认真作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 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③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④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⑤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拓宽育人途径:我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①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
村三留守工作总结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