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类教案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编写深度拓展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非学科类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非学科类教案5篇

非学科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立定跳远,发展弹跳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培养勇敢、大胆的品质和敢于挑战的意识。

活动准备:

1、长绳一根,青蛙妈妈头饰一个,小虫若干,筐四个,擦汗毛巾,音乐

2、教师课前布置好场地(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大绳围成“池塘”)

活动过程 :

一、准备活动

热身运动“小蝌蚪变变变”。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 头部运动)——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下肢运动)——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上肢运动)——变成青蛙跳跳(全身运动,幼儿各自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

二、基本活动

1、小青蛙学本领

(1)原地练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教师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教学重点:手臂前后摆动,身体重心转移,双腿用力蹬地,落地弯曲下膝)

(2)幼儿同一方向进行练习。(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讲解动作要求和保护知识)

(3)捉害虫游戏。小青蛙依次跳上荷叶捉害虫,将害虫放在指定筐内)

(视幼儿运动情况,请幼儿自由休息擦汗)

2、游戏:跳过“小河”。

教师以绳子为边界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小河,根据幼儿活动能力的差异,河的宽度设置有宽有窄。

(1)集体游戏

小青蛙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2)分组游戏

下雨了,河水变宽了,幼儿自主选择5位同伴,通过不断减少荷叶的数量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三、结束活动

1、放松游戏:青蛙妈妈带小青蛙到小河里去游泳,如伸伸腿、互相拍背、拍腿等等。

2、幼儿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非学科类教案篇2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恼媸担?/p>

⑤画家为何选择在船上画睡莲?

⑥小结:

印象画派所选择是表现真实,追求的是某一时刻的光色效果,强调室外写生,讲究笔触。

3、点彩派作品赏析讨论(播放课件)

①点彩派和印象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点彩派和印象派有什么相同之处?

③点彩派和印象派在效果上的什么不同?

④小结:

点彩派在表现效果上强调工整,技法上采取的是“点”它和印象派要比都上追求光色效果,强调环境色的作用。

4、后印象派作品赏析讨论(略)

5、立体派作品赏析讨论:

①立体派和前面的各画派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②从两幅范画来看你能看出什么?

③树叶的形象能看出来吗?

④立体画派追求的是什么效果?

四、课堂小结:

1、分组讨论:

①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发展过程中什么?请你描述一下。

②从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什么?举例说明。

2、分组阐述

3、教师小结(略):

非学科类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x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非学科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天里的安全知识,明白防溺水的方法。

2、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夏天里的安全知识,明白防溺水的方法。

活动难点:

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此刻天慢慢变热了,那么在夏天你们会怎样保护自我呢

二、学习防溺水知识。

教师:夏天是炎热的天气,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去游泳,我们学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谁明白怎样来保护自我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对不对。

出示图片一:几个小朋友一齐在河里玩水,这样对吗

出示图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应当怎样做呢

出示图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边玩,应当注意什么呢

三、教师小结:

我们明白不正确地玩水会带来危险,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我去捡河里的东西,如果小朋友在海边或者游泳池上玩,必须要和大人在一齐,保护好自我。

小二班《防溺水的安全》活动小结

活动前,我准备了相关图片,以直观图片让幼儿了解在水边玩很危险以及如何避免溺水。导入活动时,我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谁明白怎样保护自我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然后经过出示不一样情景下有可能出现的溺水危险,逐图出示,让孩子先讨论后回答,问孩子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应当注意什么,该怎样做。简易的图画,简易的语言能够让幼儿更加方便理解,加深印象。

经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从没有意识到溺水的危险到认识到防溺水的一些知识,得到了全班幼儿的进取响应,并经过幼儿的模拟演练增强了防溺水意识与急救本事。

非学科类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六、板书设计

非学科类教案5篇相关文章:

非公司申请书范文参考6篇

非一线教师工作总结7篇

非模范学生演讲稿7篇

非公司申请书范文通用7篇

非公司申请书范文最新8篇

非事业编转正申请书8篇

非职工申请职工申请书7篇

非优秀学生演讲稿8篇

非车险个人工作总结8篇

非公司申请书范文精选7篇

非学科类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