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组织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教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互动和讨论时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走路姿势。
2、养成幼儿良好的体态习惯。
3、培养幼儿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活动准备:
1、红、绿灯标志各一个。
2、走姿正确的图片一张、军人站军姿图片一张或人走路的视频一个。
3、课前准备好走姿不正确的图片若干张。(最好是自己照的,贴近生活的)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平时走路的方法。
师:宝贝们,你们都长大了,学会走路了,我要请举手的宝贝上来走一走,你是怎么样走路的呢?(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走一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走姿错误的图片。
师:宝贝们,现在请你们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小结:原来走路的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宝贝们长大后驼背,走路不好看,没精神,所以宝贝要从小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
2、出示军人走队列的图片。
师:宝贝们,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谁呀?叔叔在干什么呀?他们在走路的时候头怎么样呢?眼睛看那里呢?他们的肩膀是怎么样呢?他们的身体呢?(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可以提醒引导。)
师:你们觉得叔走路的姿势好不好呢?(好)是不是很有精神呢?
3、认识正确的走姿。
正确的走路姿态先是要求上身能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眼睛直视前方,抬起头、眼睛直视前方,抬起头、挺起胸,双手自然而均匀地前后摆动,落落大方地走向目的地。其次是把握好如何迈步,先抬起一条腿,带动脚向前迈,脚掌落地后,另一条腿再抬起,要把握好步位和步幅。
4、出示走姿正确的图片(最好多几张),请小朋友寻找哪张图片的走姿势正确的。
师:宝贝们,我这里有很多的图片,请宝贝们找一找,哪些图片的走姿是正确的呢?(请小朋友找出正确的走姿)
5、请小朋友上来表演走路。
师:宝贝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走路方法,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走一走,你们的小眼睛要仔细看,他们走得好不好?哪里走得好?哪里走得不好?(请小朋友上来走一走)
6、念儿歌。
师:老师把我们走路的正确方法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宝贝们跟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
儿歌:走路时,站站直,小手臂,前后摆,有精神,一二一。(念两遍加上动作)
7、请小朋友一起学正确的走路方法。
师:我们都知道正确的走姿了,现在请宝贝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吧。(老师带着小朋友围着教室走一圈。)
三、结束部分
师:宝贝们,你们学会了怎样走路了吗?以后走路的时候要注意抬头挺胸,动作不要太大了。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篇2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号。
活动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知道节日与月亮的关系,引起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通过各种各样的月饼,培养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认知及对图形的分类、比较。
4、通过搜集资料、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创编“月亮和月饼”的儿歌,欣赏和表演相关的歌曲。
6、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二、活动主题
活动1:会变的月亮
(一)活动过程
1、从阴历的八月初一开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长一起观察记录月亮,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来园后,互相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十五过后,将自己的记录带到幼儿园,挂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寻找月亮变化的规律。
3、从十六开始,晚上观察后,早上来园后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互相讲述。
4、坚持记录一个月后,引导幼儿总结、表述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反思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__、__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带改变。
活动2:制作月饼(亲子活动)
(一)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2、进入活动室,要小声说话,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物归原处。
4、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油面和水面统一准备。
(二)活动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
2、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
3、户外传统游戏——贴膏药、切西瓜,共同参与。
4、室内游戏——抢椅子,家长和幼儿分开游戏。
5、品尝月饼。
三、延伸活动
十五过后,可以将月饼的包装盒带到幼儿园,举行月饼包装展,参观欣赏美丽的包装;设计制作包装容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现力。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收集判断“入冬了没”的方法,让幼儿了解气象意义上“入冬”的判别标准。
2、鼓励幼儿记录每天的天气与气温,观察比较气温的变化,找一找哪一天是上海入冬的日子。
3、让幼儿观察气温的变化与植物相应的变化。
重难点:
1、立冬到了,就是真正入冬了吗?
2、上海在立冬时节的温度和天气是怎么样的'呢?
3、全国各地的入冬日期一样吗?
实践体验:
1、收集判断入冬的方法,了解气象意义上入冬的判断标准。
2、立冬后,记录每天的天气与气温,观察比较气温的变化,找一找哪一天是上海入冬的日子。
相关资料:
立冬介绍的视频、植物图片或实物
成果建议:
1、将立冬以后每天的气温记录下来。
2、介绍一下你的观察与发现,说说气温的变化与植物的变化。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感知鸡蛋、虾等生、熟食物。
活动准备
1.生鸡蛋、生虾若干。
2.电饭煲。
活动过程
1.让托儿观察并说说未煮熟的食物(鸡蛋要去壳打在碗中)。
2.让托儿猜猜看,鸡蛋和虾煮熟后会是什么样子,幼儿教案《幼儿园托班主题活动——爱吃的食物》。
3.煮熟食物,让托儿观察并品尝。
4.尝试说出生熟食物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